|
木鐸雜誌第七期
目 錄
編者按語
一、論語(聖經版)連載 第七章共(7-01/7-13)
二,必讀古文:禮運篇(附現代文)
讀雍也篇第六(6-20)樊須問智章有感
編者語:
木鐸雜誌已經發行了第七期,謝謝各方來信來電支持。本刊學友,再次發表姚宗明先生發來木鐸雜誌的賀詩七絕一首,與各位學友分享,同時也希望大家擁躍投稿。
尋源夫子覓修真,木鐸之聲大道珍;
說古論今崇尚德,文明再創世間春。
祝賀‘木鐸雜誌’第一期閃亮登場。口占一絕賀之。
丁酉臘月 姚宗明 詩書 (來稿選登)
:
論語聖經版’為我們開啟了一扇和孔子對話的大門。讀論語的目的不是學古文,讀論語的目的不是學曆史。通讀論語的過程,就是我們和聖人直接對話的過程;前置經文中的詮釋,隻是協助理解字義—聖人的智慧和大道將引領我們從迷惘走向清明,使我們活得更有意義。我們計劃出版二十期,每一期刊登一章論語(聖經版)力求簡約,打破不良分子對論語的壟斷,克服幾千年來‘聽某某某說論語’的愚昧現象。真理將彰現在反覆的學習中。本編輯組水平有限,如有誌同道合者,歡迎加入我們的團隊,共襄盛舉。論語是一本天書,應該走進千家萬戶。孔子的智慧和大道將引領我們從迷惘走向清明,使我們活得更有意義。當人手一冊論語並都能‘畏天執禮’,那麽就是小康世界了。 編者的話
一、論語(聖經版) 連載
7.01 信而好古章至7.13 子聞韶音章
7.01 信而好古章
(夫子自敘)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述-傳述聖賢之言;作-創始;信而好古-崇敬和喜愛古代聖賢之大道;竊-謙辭,私底下;竊比於我-私下把自己所為和心中敬仰的人做比較;老彭-人名,有 ‘信古而傳述者’之美名傳世;)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7.02 誨人不倦章
(識-音ZHI 知,記住;默而識之-不言而存諸心也;何有於我-謙詞,我是否有這樣做;)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7.03 夫子所憂章
(徙-音XI西,遷移,此指遵循;)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之憂也。”
7.04 記夫子燕居章
(燕居-閑瑕無事之時;申申-其容舒坦狀;夭夭-其色愉悅狀;)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05 不複夢見周公章
(周公-姓姬,名旦,製定禮樂、文化、製度和締造西周文明的聖者;)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複夢見周公。”
7.06 誌於道章
(誌-一心向望;道-純正不惑之謂;誌於道-欲為君子必先立誌習道之意;據以德,依於仁—所習之道必以仁德為依據;遊-玩物適情之意;藝-指六藝,古時稱禮、樂、射、禦、書數之法為六藝;遊於藝-在無終食之違的習道的同時,兼學六藝,明喻先後之序、輕重之倫。)
子曰:“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7.07 自行束修章
(自行-自覺之意;束修-古指薄禮;以上-敬贈;束修以上-執禮敬上以明求學之誌;)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嚐無誨焉。”
7.08 不憤不啟章
(此章記夫子之教育方法,如此才能使學者知之堅固、終身受用。憤-極欲知之狀;啟-此指開導;悱-音FEI匪,極欲說明狀;發-說明之意;憤、悱-誠意求知而見於色辭者;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在學習中不能以一反三者;不複-不再告之意;)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7.09是日哭則不歌章
(未嚐飽-因哀傷而食不知味、不能飽食之意;是日哭-吊哭一日,餘哀未忘之意;歌-行絲竹之樂;)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嚐飽也。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7.10 好謀而成章
(顏回、仲由-都是孔子的學生,此章夫子讚顏回無欲,抑仲由其勇;用-啟用;行-此指能有所擔當;舍-不啟用;藏-蓄養等待之意;爾-此指顏回;行三軍-若指揮軍隊;暴虎-徒手搏虎;馮-音PING平;馮河-徒步涉河;懼-此指敬其事;)
子謂顏回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仲由聞之問:“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7.11 從吾所好章
(執鞭-此指低賤差事之意;)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7.12 子之所慎章
((慎-言行謹慎以對;齋-指祭祀活動;)
子之所慎:齋,戰,疾。
7.13 子聞韶音章
(齊-此指齊國;韶- 虞舜時代的樂章名,令夫子心醉神迷;不圖-想象不到;)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待續)
7.14 夫子不為章
(冉求、端木賜-皆是孔子的學生。時夫子居衛,衛國君歿,子孫爭位。端木賜用伯夷、叔齊之曆史故事問之,明白了夫子之誌,故斷言夫子不會加入皇位之爭;為-此指幫助、參與之意;伯夷、叔齊-商代的皇子,相互謙讓皇位;怨-此指不做君主有悔嗎?)
冉求問端木賜:“夫子為衛君乎?”賜語:“諾。吾將問之。”入,問:“伯夷、叔齊何人也。”子曰:“古之賢人也。”問:“怨乎?”子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言:“夫子不為也。”
(23)
7.15 樂亦在其中章
(肱-音GONG公-此指手臂;)
子曰:“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7.16 學《易》章
(假-給予;卒以-用來;《易》-是一冊能使人明乎凶吉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的古書。)
子曰:“假我數年,卒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7.17 雅言章
(雅-經常之意;雅言-也即雅素之言,平日為人和行事的內容;《詩》、《書》-都是古書;《詩》、《書》、執禮,皆雅言-夫子經常以《詩》理性情,以《書》道政事,強調守禮儀。)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7.18 不知老之將至章
(葉公-楚國的賢大夫;仲由-孔子的學生;不對-不回音;奚不曰-何不對他說;)
葉公問孔子於仲由,仲由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7.19 敏以求之章
(敏-此指勤勉;)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20 子四不語章
(不語-回避、不輕易語人之意;怪-怪異;力-勇力;亂-悖理之事;神-鬼神造化之跡;)
子不語:怪、力、亂、神。
7.21 三人行必有我師章
(從之-從善、見賢思齊之意;改之-見不賢者而自省之意;)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22 其如予何章
(桓魋-音HUAN TUI渙推,宋國之權臣,欲加害於孔子;其如予何-他能拿我怎麽樣)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24)
7.23 無隱乎爾章
(二三子-此指諸弟子;為隱-有隱藏不語之意;爾-你們;丘-夫子自稱)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7.24 子以四教章
((文、行、忠、信-夫子教人學文、修行、存忠、存信,此乃為人之本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7.25 難乎有恒章
(此章示人入德之門。不得而見-達不到之意;得見-達到之意;君子-此指才德出眾者;善人-此指誌於仁而無惡者;恒者-一心求仁者;約-此指貧窮;泰-此指富裕;有恒-不貳其心者)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者,難乎有恒矣。”
7.26 釣而不綱章
(綱-此指魚網上的大繩,所謂‘綱舉目張’;不綱-此指不一網打盡之意;弋-音YI移,此指古代帶著絲線的箭;宿-此指在窩裏過夜的鳥;弋而不宿-此指箭不射在窩裏過夜的鳥,轉不趕盡殺絕之意。)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7.27 多聞而擇其善章
(不知而作之者-指不知其理而妄作者;識-音ZHI之;此指記住;;多聞。。。多見。。。-學習的過程;知之次-這才是達到真知的次序、途徑之意;)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者,知之次也。”
7.28 童子見夫子章
(互鄉-地名;難於言-此指性劣,難於言善之意;見-拜見、請教之意;惑-不明白、有議論之意;與其-準許他、希望他之意;進-此指童子為求學問、求上進而來;退-此指拒之門外;唯何甚-沒有什麽過分,不必有疑之意;潔己以進-修治自身以求上進;不保其往-不要追究以往‘難與言’之過)
互鄉有童子難與言,見夫子。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7.29 欲仁斯仁至章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5)
7.30 苟有過人必知之章
(陳-陳國;司敗-也即司寇,官名,掌管刑獄的官員;昭公-曆史人物,是孔子生前百餘年的魯國的國君;退-離開之意;揖。。。而進-敬請某人入室之意;巫馬施-姓巫馬,名施,孔子的學生;君子亦黨--此句中的君子隱射孔子;黨-此指隱藏、包庇之意;吳-吳國;君取於吳-此指魯昭公為睦鄰娶了一個吳國皇室的女子,時行周禮,同姓不婚、近親不沾,而魯、吳國君都是姬姓後裔;謂之吳孟子-為避同姓之嫌,國君夫人不稱姬姓稱吳孟子;苟有過-魯國乃夫子父母國,在陳國夫子私下諱百年前魯國君皇之陳事,然被陳國的司寇譏為包庇,故夫子受以為過而不辭,蓋夫子之盛德,無所不可也。)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施而進之,言:“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施出,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26)
7.31 子與人歌而善章
(而善-此指發現善歌者;使反之-請複之意;和-跟唱、習唱,同樂之意;)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7.32 躬行君子章
( 此章記夫子自謙之辭。文-為言作文之意;莫吾猶人-可能我還及得上、跟得上人之意;躬行-身體力行之意;未之有得-尚有不及之意;)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7.33 為之不厭、誨人不倦章
(此章記夫子自謙之辭。聖-大而化之者謂聖;仁-心德之全、人道之備者謂仁;抑-隻是之意;為之-謂為仁聖之道;雲而已-如此而已;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孔子的學生;不能學-學不象、做不到之意;)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而已矣。” 公西赤語:“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7.34 子有疾病章
(疾病-古文中言‘疾病’有病重之意;仲由-孔子的學生;請禱-向神明祈禱、求保佑;有諸-問有此理否?《誄》音LEI累,古代的一本祈禱文書,仲由引此書章節;祗-音QI氣,地曰祗,天曰神;神祗-指天地之神;久-久已為之,轉‘無所事禱’,有婉拒之意;)
子疾病,仲由請禱。子曰:“有諸?”仲由語:“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祗’。” 子曰:“丘之禱久矣。”
7.35 寧固章
(遜-謙讓、恭順之意;固-簡陋之意;)
子曰:“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遜也,寧固。”
7.36 君子坦蕩蕩章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7.37 溫而厲章
(厲-嚴肅之意;)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待續)
二,必讀古文:
一**禮運篇-‘大同’第一章:(107字)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
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
,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運篇-既隱第二章(九個字):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
**禮運篇小康第三章(136 字):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域郭溝池以為固,禮義
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 以設
製度,以立田裏,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
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
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
以為殃。是謂小康。”
以上抄錄”禮運篇”中252個中文字母,像‘天書’一樣,記錄了人類社會的來 龍去脈。
三,新書發表-禮運篇新解(第二章)
認識大同章
在我要求大家‘先知’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開始一起學習討論‘禮運篇中的大
同’章:‘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一規矩是誰製定的?內容有多少?是什麽時候開始的?不知道。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是誰來‘選賢與能’呢?是神來選呢?還是九袋長老來選呢?還是凡人們來
推選呢?是誰和誰講信修睦呢?不知道。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因為‘天下為公’,所以天下皆親,凡幼皆子
,所以沒有父母子女夫婦兄弟的概念,也沒有‘個人’的概念。在這無牽無掛
無我無私的基礎上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
有所養’-因為‘天下為公,所以人老了有人照顧,人人都有合適的工作,年
幼的都能得到教育,鰥、寡、孤獨的人,以及身體殘疾之人皆得供養,那麽
誰來主持這些機構呢?誰來供應衣食住行?不知道。
‘男有分,女有歸’-男子有正當職業,婦女都有歸宿。
-一切都這麽井然有序,誰來分配呢?誰來照顧呢?不知道。‘貨惡其棄於
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人人愛護財物但不必
私人占有,竭盡所能為大家,卻不必為自己謀利益。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因此全社會沒有人搞陰謀詭計,沒有 人偷竊搗亂, ‘故外戶而不閉’-所以出外不必鎖門。’‘ ‘是謂大同’-這就是‘天下為公的大道治理下的大同世界’。
誰能維持一個至善至美的世界呢?不知道。
我們逐字逐句地研究大同章,可以發現孔子記錄了一個完美的沒有瑕疵的 世界-那時候公是一切的基礎,沒有個人概念,沒有家的概念,共產共妻-那 就是天下為公的原始社會。
沉澱思考後,我們可以發現:孔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孔子隻是如實地記錄了這一曆史過程,不是他想象的內容,所以我們也隻 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為那是天意(providence)
孔子在兩千五百年前用春秋筆法‘敘而不作’的記錄了‘原始社會大同世界’ 的遊戲規則。是誰奠定這‘天下為公’的大道的呢?因為孔子也不知道-所以 孔子教導我們要‘畏天’-有了‘畏天’之心才能明白天意。接著大同章的是既隱章。 (待續)
四,讀雍也篇第六(6-20)樊須問智章有感
樊須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樊須是一個出生低微但勤奮好學有誌為仕的學生。他問老師:怎麽樣才能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古文‘知’等同智慧)?鑒於孔子對學生的了解,孔子告訴樊須:“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簡單明了,深入淺出。這是對天下父母官和有誌仕途者的訓詞。在論語《述而篇第七7-20子四不語章》記錄:‘ 子不語怪、力、亂、神’;在公冶長篇第五5-17居蔡章中,孔子抨擊了用龜甲卜國事的大夫-不務民義而諂瀆鬼神如此者,安得為智?-孔子在論語中多次表達了對鬼神和為民服務的態度。孔子的大道是對主張‘宗教治國者’或叫囂‘無神論者治國者’的當頭棒喝!務民就是領導人,當官從政的人,就好好地為老百姓服務,不要去搞那些神神叨叨的事情,要“敬鬼神而遠之”,這就是從政的智慧。那麽孔子主張‘畏天執禮’的根據是什麽呢?在孔子編撰的禮運篇中我們可以知道來龍去脈:我們都生活在一個以人為本、‘天下為家’的社會中,我們的思想行為都必須在‘天下為家’的穹窿下,才能自由飛翔。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屢試不爽!所以孔子的一切主張和大道 都為維護‘天下為家’製度而努力。‘禮運篇新解’一文已經明白的告訴我們‘天下為家’不是某一個曆史偉人創造發明的製度,它是天意。不明白這一天意的人永遠走不到幸福的彼岸!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敬鬼神而遠之”-要懂得‘畏天執禮’,才不會迷失。
(木鐸雜誌讀者供稿)
第七期全部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