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多山人

本人傾心曆史話題,宗教知識。在此表達對同胞的友情,對民族的認同,對孔教的崇拜。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木鐸雜誌 (第五期)

(2019-09-21 15:20:25) 下一個

木鐸雜誌’第五期

webwxgetmsgimg(2)

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木鐸》雜誌編輯組

聯係信箱:jsbao@hotmail.com  kenjsbao@gmail.com  2262647152@qq.com

 

 

 

 

 

 

 

 

 

 

 

編者語:論語聖經版’為我們開啟了一扇和孔子對話的大門。讀論語的目的不是學古文,讀論語的目的不是學曆史。通讀論語的過程,就是我們和聖人直接對話的過程;前置經文中的詮釋,隻是協助理解字義—神的智慧和大道將引領我們從迷惘走向清明,使我們活得更有意義。

 

公冶長篇第五

(凡二十八章)

51 子謂公冶長章

 

  (公冶-姓;-名,孔子的學生;-古代嫁女謂‘妻’;縲絏-音LEIXIE雷瀉,綁人犯的繩索,轉指坐牢;-古代兒女統稱謂‘子’,此處指女兒;子妻之-把女兒嫁給他)

  夫子公冶長曰:“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52 子謂南宮縚章

 

  (南宮-姓;-音TAO滔,名,孔子的學生;邦有道-指國家政治清明;不廢-為仕之意;刑戮-指牢獄之災,意指南宮縚放收自如,能為士,能免刑;兄之子-指侄女;妻之-嫁與他;)

  夫子南宮縚曰:“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53 子謂宓不齊章

 

  (-音FU富 ,姓;不齊-名;孔子學生;若人-指宓不齊;-魯國;斯焉-此人焉;取斯-能取得此德行之意;)

  夫子謂宓不齊曰:“君子哉若人!若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54 端木賜自問章

 

  (端木賜-孔子的學生;聞夫子以君子許宓不齊,故有端木賜此問-有用之材;瑚璉-瑚,璉,皆為飾以玉的貴重又華美的盛黍稷之祭器,用於宗廟;孔子把端木賜比喻瑚璉,轉可為國家棟梁之意。)

  端木賜問:“也何如?”曰:“汝,器也。”問:“何器也?”曰:“瑚璉也。” 

 

55 為仁焉用佞章

 

  ( -名;-姓,孔子的學生;-音NING寧,此指口才;不佞-沒有口才;禦人-答應;口給-有應無為之意;禦人以口給-空口答應它人之求;屢憎於人-常被人厭之意;-此處指冉雍;)

  或言:“也仁而不佞。”聞之曰:“為仁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吾不知其仁,為仁焉用佞!”

56 漆雕開不仕章

 

  (漆雕-複姓;-名,孔子的學生;使-欲推薦;-做官;斯之-指做官一事;能信-有資格;)

  使漆雕開仕。語:“吾斯之未能信。”悅。

 

 57 乘桴浮於海章

 

  (-音FU負,木筏;仲由-孔子的學生;其由-隻有仲由;無所取材-此意指仲由能勇於義,但性鹵莽少心幾,不能判斷事理以適於義,故再告誡之;)

  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與?”仲由聞之喜。曰:“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58 仲孫彘問仁求賢章

 

  (-音ZHI治;仲孫彘-姓仲孫,名彘,魯國大夫;仲由-孔子的學生;千乘之國-中等國家;治其賦-治軍;冉求-孔子的學生;千室之邑-指大邑;百乘之家-指卿大夫家;-管理;公西-姓;-名,孔子的學生;-宮殿;)

  仲孫彘問:“仲由仁乎?”曰:“不知也。”又問。曰:“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又問:“冉求也何如?”曰:“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再問:“公西赤也何如?”曰:“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59 孰愈章

 

  (端木賜-孔子的學生-勝;-相比;顏回-孔子的學生;-音FU赴,弗如-比不上;)

 端木賜曰:“汝與也孰愈?”語:“也何敢望也, 聞一以知十,也聞一以知二。”曰:“弗如也!吾與汝皆弗如也。”

 

510 宰予受責章

 

  (宰予-孔子的學生;晝寢-白天睡大覺;-音WU吾,粉刷之意;-指宰予,何誅-何言責之?於予與改是-是宰予使我更改;)

  宰予晝寢。聞之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與何誅?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與改是”

 

511 有欲焉得剛章

 

  (剛者-真正的強者之意;-姓;音CHENG逞,名,孔子的學生;)

  曰:“吾未見剛者。”或謂:“申棖。”曰:“亦有欲,焉得剛!”

 

5.12 非爾所及章

 

端木賜-孔子的學生;非爾所及-非汝之力所能及;因賜所言乃仁者所為,故夫子有此評論。)

  端木賜言:“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聞之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513 端木賜言夫子之文章章

 

端木賜-孔子的學生;文章-指已整理成冊的文字;之言-在授業時論及的內容;-人所受之天理謂性;天道-天理自然之本體;)

端木賜言:“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514仲由唯恐複有聞章

 

  (仲由-孔子的學生,有勇於實踐之德;-此指學來的知識;-去實踐之意;)

   仲由有聞,未能行之,則唯恐複有聞。

                                 14

 

                                515 敏而好學章

 

端木賜-孔子的學生;此文記端木賜問衛大夫孔圉歿,諡‘文’一事;孔-姓;-音YU餘,名;-音SHI師-皇帝給已故大臣的尊號;-尊稱;-古‘諡法’有以‘勤學好問’為‘文’者之說;孔文子-對孔圉的尊稱;)

端木賜問:“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516夫子論子產章

 

(此章記夫子論公孫僑;公孫僑-鄭國大夫,姓公孫,名僑,四朝為相,賢名在外;-謙恭有禮;-敬重盡力;-使民有所獲;使民-派民勞役;-心中有民,不誤農時;)

   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517 久而敬之章

 

  (-音YAN胭,晏嬰-人名,齊國賢相,事三朝國君而功成身退;久而敬之—人交久則敬衰,而晏嬰反之,故夫子讚之;)

  孔子曰:“晏嬰善於人交,久而敬之。”

 

518 居蔡章

 

  (臧文仲-魯國前朝大夫,曆史人物,善用龜甲卜問國事, 生時有人推崇他;-藏;-南方地名,產龜; 居蔡-此指臧文仲收藏大龜;-柱頭;-音ZHUO濁,樑上短柱;山節藻棁-雕棟畫樑,裝飾奢華之意;何如其智-不務民義而諂瀆鬼神如此者,安得為智?)

  曰:“臧文中居蔡於山節藻棁之室,何如其智也?”

 

519 顓孫師問仁章

 

  (顓孫師-孔子的學生;令尹-官名,楚國上卿執政者;子文-曆史人物,姓鬥,名穀,賢相;三仕、三已-多次入相、罷相之意;仁矣乎-問子文達到了‘仁’的境界了嗎?-音ZHU褚,崔杼-曆史人物,姓崔,名杼 ,在任齊國大夫期間,把國君殺掉了;-音SHI適 ,臣殺君主謂‘弑’;陳文子-亦齊國大夫,有馬十乘-享有四十匹馬規模的待遇之意;棄而違之-不肖與亂臣為伍,放棄錦衣肉食而離去;-潔身自好避亂世謂‘清’;)

  顓孫師問:“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曰:“忠矣。”問:“仁矣乎?”曰:“未知其餘,焉得知仁?”問:“崔杼弑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見亂則言:‘猶齊大夫崔杼也。’違之。至一邦,見亂則又言:‘猶齊大夫崔杼也。’何如?”曰:“清也。”問:“仁矣乎?”曰:“未知其餘,焉得知仁?”

 

520 再,斯可矣章

季文子-曾任魯國大夫,名行父,身居要位而每事多慮顯迂;;故夫子有此說。-二次;)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聞之,曰:“再,斯可也。”

 

15

 

521其愚不可及章

 

  (寧武子-曆史名人,姓寧,名俞,諡號‘武’,衛國大夫,服務衛文公、衛成公二君;有道則智-此指衛文公有道,寧武子為官以德;-此指沉潛不露;其愚不可及-此指衛成公無道,寧武子能卒保其身,衛成公失國,寧武子能盡心竭力、不避艱險,以濟其君衛成公的事跡;)

  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22 歸與裁之章

 

  (-陳國;歸與-思歸魯國之歎;吾黨之小子-此指在魯國之門人;狂簡-誌大行疏之意;斐然成章-此指文采、文理或有可觀者;-如何割正、取舍之意;)

  ,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523 不念舊惡章

 

  (伯夷、叔齊-曆史名人,古商朝國君的兒子,商朝紂王無道,周武王滅商,伯夷、叔齊恥食周粟,終餓死在雙陽山,曆史上尊為抱節守誌的典範;怨是用稀-少有怨恨之意;)

  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稀。”

524 論微生高章

 

 (微生-姓,高-名,魯國聞人;孰謂-誰說;-誠實;-音XI希,即醋;或乞醯-有人討醋;乞諸其鄰而與之-向鄰居要來醋而轉贈與之,此行為有借他人之力揚名之嫌,不得為直。)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525 丘也恥之章

 

  (左丘-姓,明-名,曆史名人;-孔子自稱;巧言、令色、足恭-此指觀言察色、心懷叵測、故作恭敬者;-音NI逆;匿怨-藏怨不露之意;友其人-表麵向此人示友好;)

  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也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亦恥之。”                       526 子言其誌章

 

  (顏回、仲由-皆孔子的學生;-侍立在側;-音HE合 ,何不、是否之意;-音QIU求,皮衣;衣輕裘-穿在身上質佳的皮衣;-壞;無伐善-不自誇有能;無施勞-不自譽有功;)

  顏回仲由侍。曰:“:“願聞之誌。”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527 內自訟章

 (已矣乎-歎息詞;內自訟-口不言而內自咎;有過能自知者少也,自知而又能自咎者更稀)

 曰:“ 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528 必有忠信章

  (十室-此指小地方;-夫子自稱;焉不-‘怎麽知道沒有’之意;)

  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者,焉不如之好學者也。”(已審)

 

古文精解:                                

                                            千字文節讀 第四段

編者按:千字文,由南朝時期,周興嗣編纂成文,《千字文》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是中國影響巨大的讀物。千字文是文明中國必修的文學作品.其中有的時代語言,比如’帝,皇’,我們可以用現代語言’領袖,國家或政黨’去理解-這裏沒有’封建糟粕’,多的是道德典範.做一個文明的中國人,從熟讀牢記千字文開始。

千字文是四字句,我們把它切分成十八句七十二字為一節,以便讀者方便記憶和抄寫.-我們分批刊登,每次三節,和讀者共享中華美味

 

千字文第十三節

 

dí hòu sì xù,  jì sì zhēng cháng,  qǐ sǎng zài bài,  sǒng jù kǒng huáng

嫡後嗣續      祭祀蒸嚐          稽顙再拜       悚懼恐惶

【解釋】子孫一代一代傳續,四時祭祀不能懈怠。跪著磕頭,拜了又拜;禮儀要周全恭敬,心情要悲痛虔誠。

 〖注釋〗嫡(dí):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中的正妻。  烝(zhēng)嚐:《禮記·王製》:“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yuè),夏曰禘(dì),秋曰嚐,冬曰烝。”《說文》鄭注:“此蓋夏殷之祭名,周則春曰祠,夏曰礿。”此以“烝嚐”代指四時祭祀。 稽(qǐ)顙(sǎng):屈膝下拜,以額觸地的一種跪拜禮,表示極度的虔誠和感謝。

 

jiān dié jiǎn yào,  gù dá shěn xiáng,  hái gòu xiǎng yù,  zhí rè yuàn liáng

箋牒簡要        顧答審詳         骸垢想浴        執熱願涼

【解釋】給人的書信要簡明扼要,回答別人的問題時要審慎周詳。身上髒了就想洗個澡,捧著熱東西就希望它有風把它吹涼。

  〖注釋〗箋(jiān):文書、書信。 骸(hái):身體。

 

lǘ luó dú tè,  hài yuè chāo xiāng,  zhū zhǎn zéi dào,  bǔ huò pàn wáng

驢騾犢特      駭躍超驤          誅斬賊盜        捕獲叛亡

 

【解釋】家裏有了災禍,連驢子、騾子,大小牲口都會受驚,狂蹦亂跳,東奔西跑。官府誅殺盜賊,捕獲叛亂分子和亡命之徒。

 

 〖注釋〗騾(luó):騾子。

  犢(dú):小牛,泛指牛。

  驤(xiānɡ):馬抬起頭快跑。誅(zhū):殺死,鏟除。

 

bù shè liáo wán,  jī qín ruǎn xiào,  tián bǐ lún zhǐ,  jūn qiǎo rén diào

布射遼丸        嵇琴阮嘯        恬筆倫紙        鈞巧任釣

 

【解釋】呂布善於射箭,宜僚善玩彈丸,嵇康善於彈琴,阮籍善於撮口長嘯。蒙恬製造了毛筆,蔡倫發明了造紙,馬鈞發明了水車,任公子善於釣魚

 〖注釋〗布:呂布。呂布轅門射戟(jǐ),為劉備、紀靈和解。遼:宜僚。善於彈丸。

  嵇(jí):嵇康。善彈琴詠詩。 阮(ruǎn):阮籍。能嘯。

  恬(tián):蒙恬。晉朝崔豹《古今注》說蒙恬開始用兔毫竹管做筆。

倫:蔡倫。《後漢書》記他開始創造性的用樹皮,麻頭,破布等來造紙,人稱“蔡侯紙”。

  鈞:馬鈞。三國時人,巧思,曾作指南針和龍骨水車。任:任公子。事見《莊子·外物》。

 

shì fēn lì sú,  bìng jiē jiā miào,

釋紛利俗  竝皆佳妙

 

【解釋】他們或者善於為人解決糾紛,或者善於發明創造有利於社會,這些都非常巧妙

〖注釋〗竝(bìng):“並”異體字之一。

 

 

第十四節。

 

máo shī shū zī,  gōng pín yán xiào

毛施淑姿      工顰妍笑

【解釋】毛嬙、西施,姿容姣美,哪怕皺著眉頭,也像美美的笑。

〖注釋〗毛:毛嬙(qiáng)。西:西施。《莊子·齊物論》:“毛嬙、西施,人之所美也。” 工:善。 顰(pín):皺眉。 妍(yán):美麗。

 

 

nián shǐ měi cuī,  xī huī lǎng yào,  xuán jī xuán wò,  huì pò huán zhào

年矢每催          曦暉朗曜         璿璣懸斡         晦魄環照

【解釋】青春易逝,歲月匆匆催人漸老,隻有太陽的光輝永遠朗照。 高懸的北鬥隨著四季變換轉動,明晦的月光灑遍人間每個角落。

〖注釋〗矢(shǐ):箭。 曜(yào):日光、照耀。 璿璣(xuán jī):古代稱北鬥星的第一星至第四星。 斡(wò):旋轉。 晦魄:月亮。

 

zhǐ xīn xiū hù,  yǒng suí jí shào,  jǔ bù yǐn lǐng,  fǔ yǎng láng mià

指薪修祜          永綏吉劭         矩步引領      俯仰廊廟

【解釋】順應自然,修德積福,永遠平安,多麽美好。如此心地坦然,方可以昂頭邁步,一舉一動都象在神聖的廟宇中一樣儀表莊重。

〖注釋〗指薪:《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意思是用木柴燒火,木柴有窮盡的時候,而火往下傳,卻不會滅。喻人的肉體會死亡,而人類的生命是延續無窮的。祜(hù): 福;大福 綏(suí):平安,安撫。  邵(shào):勸勉,美好(多指道德品質)。

 

shù dài jīn zhuāng,  pái huái zhān tiào,  gūlòu guǎwén,  yú méng děng qiào

束帶矜莊           徘徊瞻眺          孤陋寡聞       愚蒙等誚

【解釋】衣帶穿著整齊端莊,舉止從容,高瞻遠矚。這些道理孤陋寡聞就不會明白,隻能和愚昧無知的人一樣空活一世,讓人恥笑。

〖注釋〗矜(jīn):自誇、自恃。《禮記·表禮》“不矜而莊。”誚(qiào):譏諷、嘲諷。

wèi yǔ zhù zhě,  yān zāi hū yě

謂語助者        焉哉乎也

【解釋】說到古書中的語助詞嘛,那就是“焉”、“哉”、“乎”、“也”了。(全文完)

 

《千字文》為南朝周興嗣所編,相傳還有一段故事;原來是當年梁武帝想把王羲之書寫的碑文中拓下不重複的一千個字,供皇子們學書用的。但由於字字孤立,互不聯屬,所以他又召來周興嗣囑道:“卿有才思,為我韻之。”周興嗣隻用了一個晚上就編好進呈武帝。這便是傳至今日的《千字文》。周興嗣的《千字文》精思巧構,知識豐瞻,音韻諧美,宜蒙童記誦,故成為千百年蒙學教科書。因為文字語言,以及教育內容的變遷,現代人能熟讀和了解‘千字文’,在中文範疇內,都可以算是有大學問的人了。《千字文》乃四言長詩,首尾連貫,音韻諧美。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開頭,“謂語助者,焉哉乎也”結尾。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複,句句押韻,前後貫通,內容有條不紊的介紹了天文、自然、修身養性、人倫道德、地理、曆史、農耕、祭祀、園藝、飲食起居等各個方麵。

                                                         

==--(全文連載完畢)

古文欣賞

原毀      【作者】韓愈 【朝代】唐  (文摘 古文觀止)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為舜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聞古之人有周公者,其為人也,多才與藝人也。求其所以為周公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周公,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責於身者重以周乎!其於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為藝人矣。”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其於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於人者輕以約乎?
今之君子則不然。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詳,故人難於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於人,內以欺於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於人也,曰:“彼雖能是,其人不足稱也;彼雖善是,其用不足稱也。”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也。是不亦責於人者已詳乎?
夫是之謂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聖人望於人,吾未見其尊己也。
雖然,為是者,有本有原,怠與忌之謂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嚐試之矣,嚐試語於眾曰:“某良士,某良士。”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者必怒於言,懦者必怒於色矣。又嚐語於眾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者必說於言,懦者必說於色矣。
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嗚呼!士之處此世,而望名譽之光,道德之行,難已!
將有作於上者,得吾說而存之,其國家可幾而理歟!

標簽:

 

譯文 注釋

 

  古時君子,要求自己嚴格而全麵,所以不怠惰;對待別人寬容又簡約,所以人家都樂意做好事。有聞聖人舜,做的都是仁義之事。探究舜所以成為聖人的道理,古時君子就責備自己:“他是個人,我也是個人,他能做到,我卻不能!”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舜的行為,去做那符合舜的。聽說古代的聖人周公,他的做人,是個多才多藝的人。探究他所以成為聖人的道理,就責備自己說:“他是個人,我也是個人,他能這樣,我卻不能這樣!”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周公的,去做那符合周公的。舜,是大聖人,後代沒有能及得上他的,周公,是大聖人,後代沒有能及得上他的;古時君子卻說:“及不上舜,及不上周公,是我的缺點。”這不就是要求自身嚴格而且全麵嗎?古時君子對待別人,說道:“那個人啊,能有這點,這就夠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長這個,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肯定他一個方麵,而不苛求他別的方麵,論他的今天的表現,而不計較他的過去,小心謹慎地隻恐怕別人得不到做好事應得的表揚。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種技能是容易學得的,古時君子對待別人,卻說:“能有這樣,這就夠了。”又說:“能擅長這個,這就夠了。”豈不是要求別人寬容又簡少嗎?
  現在的君子可不同,他責備別人周詳,他要求自己簡少。周詳,所以人家難以做好事;簡少,所以自己進步就少。自己沒有什麽優點,卻說:“我有這優點就夠了。”自己沒有什麽才能,卻說:“我有這本領就夠了。”欺人欺己,還沒有多少收獲就止步不前,豈不是要求自身太少了嗎?他們要求別人,說:“他雖然能做這個,但他的人品不值得讚美,他雖然擅長這個,但他的才用不值得稱道。”舉出他一方麵的欠缺不考慮他多方麵的長處,隻追究他的既往,不考慮他的今天,心中惶惶不安隻怕別人有好的名聲。豈不是責求別人太周全了嗎?這就叫不用聖人的標準要求自身,卻用聖人的標準希望別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盡管如此,這樣做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謂怠惰和忌妒啊。怠惰的人不能自我修養,而忌妒的人害怕別人修身。我不止一次地試驗過,曾經對大家說:“某人是賢良的人,某人是賢良的人。”那隨聲附和的,一定是他的同夥;否則就是和他疏遠沒有相同利害的人;否則,就是怕他的人。不然的話,強橫的定會厲聲反對,軟弱的定會滿臉不高興。我又曾經試著對大家說:“某人不是賢良的人,某人不是賢良的人。”那不隨聲附和的人,一定是他的同夥;否則,就是和他疏遠沒有相同利害的;否則就是怕他的人。不這樣的話,強橫的定會連聲讚同,軟弱的定會喜形於色。因此,事業成功誹謗便隨之產生;德望高了惡言就接踵而來。唉!讀書人生活在當今世界上,而希求名譽的光大、德行的推廣、難極了!
  在位的人想有所作為,聽取我的說法記在心中,那國家差不多可以治理好了。

評論:

韓愈認為士大夫之間毀謗之風的盛行是道德敗壞的一種表現,其根源在於“怠”和“忌”,即怠於自我修養且又妒忌別人;不怠不忌,毀謗便無從產生。說明一個人應該如何正確對待自己和對待別人才符合君子之德、君子之風,然後將不合這個準則的行為拿來對照,士大夫的態度端正了,吏治就清明了,社會風氣就能漸漸進入佳境。   (文摘 古文觀止)

 

國語-邵公諫厲王弭謗

原文:

厲王虐,國人謗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威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

 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顧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蒙誦,百公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行事而不悖。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原濕之有哦沃衍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於能幾何?’

王弗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厲王暴虐無道,放縱驕傲,國人都公開議論他的過失。召公勸諫說:“人民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厲王發怒,找來一個衛國的巫師,讓他來監視那些議論的人,發現了後就來報告,立即殺掉。這樣一來,議論的人少了,路上相見也隻能互遞眼色示意而已。

厲王見此非常高興,告訴召公說:“我能消除人們對我的議論了,他們都不敢說話了。”召公說:“這隻是把他們的話堵回去了。堵住人們的嘴巴,要比堵住水流更厲害。水蓄積多了,一旦決口,傷害人一定會多;不讓民眾說話,道理也是一樣。所以,治水的人開通河道,使水流通暢,治理民眾的人,也應該放開他們,讓他們講話。

所以天子治理國政,使公卿以下直到列士都要獻諷喻朝政得失的詩篇,盲人樂師要獻反映民情的樂曲,史官要獻可資借鑒的史書,樂師之長要獻箴戒之言,由一些盲樂師誦讀公卿列士所獻的詩,由另一些盲樂師誦讀箴戒之言,百官可以直接進諫言,平民則可以把意思輾轉上達天子,近臣要進行規諫,同宗親屬要補察過失,樂師、太史要負責教誨,師、傅等年長者要經常告誡,然後由天子斟酌而行,所以事情做起來很順當,沒有錯誤。

民眾有嘴巴,就如同大地有山川,財貨器用都是從這裏生產出來;民眾有嘴巴,又好像大地有饒田沃野,衣服糧食也是從這裏生產出來的。民眾把話從嘴裏說出來了,政事哪些好哪些壞也就可以從這裏看出來了。好的就實行,壞的就防備這個道理,就跟大地出財物器用衣服糧食是一樣的。民眾心裏想什麽嘴裏就說什麽,心裏考慮好了就去做。如果堵住他們的嘴巴,那能維持多久呢!”

厲王不聽勸阻。從此,國人都不敢說話,過了三年,大家就一起造反,襲擊厲王。厲王逃到彘(zhì,智)。
 

 

大家一起學論語(一)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有的人富得手腳擱哪兒都不知道了;也有的人什麽都不稱心,怨天怨地,仇富仇官。富得忘乎所以和窮得憤世嫉俗都是片麵的。孔夫子在‘學而篇第一’

 115 富而好禮貧而樂章 中教導我們-引文如下:                                 (端木賜-孔子的學生;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引自《詩-衛風-淇澳》-加工,提升之意; 其斯之謂-就是此意,即端木賜聞夫子之大道的體會)

端木賜問於夫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者,何如?”  曰:“可也,但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端木賜聆聽後言:“《詩》雲:‘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曰:“也,已能告諸往而知來者,現始可與汝言《詩》已矣。”

我們的理解-端木賜問老師:雖然貧窮但能守節不諂媚;雖然有錢但不張揚欺負人;這樣處世正確嗎?夫子說:可以。但是如果能進一步做到貧而樂,富而好禮,就更完美了。聽了夫子開導的話,如醍醐灌頂,心明眼亮!端木賜說:有了一點認識,要像‘詩’中描繪的打造美玉一樣,再加以切磋琢磨,那就能精神升華,向君子看齊了。。。是這麽理解嗎?看到學生能聯係‘詩’,提高修行,夫子很高興地表揚學生:你能舉一反三,前後貫通,進步很大,現在可以和你進一步講‘詩’了。

夫子的大道指引我們: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在生活中,富要富得清白;君子不畏窮-孔子的好學生顏回,生活艱苦卻從不言窮,孔子讚美他:賢者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者,回也。

能做到‘富而不驕貧不諂’已經是俗世中的姣姣者了。通過學習我們明白了‘富’有外表的和內在的不同,孔夫子教導我們人民生活富裕了,就都要學‘禮’,隻有提高了自身的精神素養,才能防止因財富增加而迷失方向,才不會舉手投足一副土豪腔,能做到‘富而好禮貧而樂’才是人生最高境界。人的 一生有高潮有低潮,有順有逆,誌趣高尚才是第一的。因為誌趣高尚,雖貧,人不堪其憂,吾不改其樂;因為誌趣高尚,雖富可敵國,人忘乎所以,吾視民如傷。。。

通過‘富而好禮貧而樂’一章的學習,我們對孔夫子的大道又有了新的認識。(山西來稿)

 

(二)

 814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章

 

  (篤信好學-信道心堅、好學不倦;守死善道-因篤信而堅守,至死不渝,更要宏揚大道;識此八字真言者當能態度分明,進退有序而顯君子之德;)

814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章

 

  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此章孔夫子教導我們:信道心堅,好學不倦,至死不渝。有了正確的態度,就能做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居有道之邦,默默無聞,恥也。居無道之邦,富裕尊貴,恥也。

 

 

中國古代典籍中的關於蝴蝶效應的描述:

原文:

楚之邊邑曰卑梁,其處女與吳之邊邑處女桑於境上,戲而傷卑梁之處女。卑梁人操其傷子以讓吳人,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卑梁公怒,曰:“吳人焉敢攻吾邑?”舉兵反攻之,老弱盡殺之矣。吳王夷昧聞之,怒,使人舉兵侵楚之邊邑,克夷而後去之。吳、楚以此大隆。吳公子光又率師與楚人戰於雞父,大敗楚人,獲其帥潘子臣、小帷子、陳夏齧。又反伐郢,得荊平王之夫人以歸,實為雞父之戰。凡持國,太上知始,其次知終,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國必危,身必窮。《孝經》曰:“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楚不能之也。(《呂氏春秋·察微》)

譯文:

楚國有個邊境城邑叫卑梁,那裏的姑娘和吳國邊境城邑的姑娘同在邊境上采桑葉,遊戲時,吳國的姑娘弄傷了卑梁的姑娘。卑梁的人帶著受傷的姑娘去責備吳國人。吳國人出言不恭,卑梁人十分惱火,殺死吳人走了。

吳國人去卑梁報複,把那個卑梁人全家都殺了。

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說:“吳國人怎麽敢攻打我的城邑?”於是發兵反擊吳人,把吳人老幼全都殺死了。

吳王夷昧聽到這件事後很生氣,派人領兵入侵楚國的邊境城邑,攻占夷以後才離去。

吳國和楚國因此發生了大規模的衝突。吳國公子光又率領軍隊在雞父和楚國人交戰,大敗楚軍,俘獲了楚軍的主帥潘子臣、小帷子以及陳國的大夫夏齧。又接著攻打郢都,獲得楚平王的夫人而回。這就是雞父之戰。

凡是主持國事,最上等的是要了解事情開始時的情勢,其次是要預見到事情的結局,再次是要知道事情發展的經過。這三點都做不到,國家一定危險,自身一定困窘。

《孝經》上說:“高卻不傾危,就能長期保持尊貴;滿卻不外溢,就能長期保持富足。富貴不離其身,然後才能保住他的國家,而且安定他的人民。”可是楚國做不到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