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鐸雜誌》第二期(封麵)
天將以夫子為木鐸章
(此文記夫子一行至儀之事。佾-音YI,舞蹈之行列;儀-衛國國境邊的小鎮名;封人-邊境移民官;斯-此地;從者-夫子的隨行人員;二三子-諸位;木鐸-音DUO多-古時鈴鐺,金口木舌,發聲以警示眾人之器,)
儀,封人請見,拒。封人言:“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嚐不得見也。”從者引見之。封人出,言:“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理解:(儀),孔夫子一行離開魯國進入衛國的邊境小鎮名儀,住在驛站(封人請見,拒)。移民官乃一名隱於民間的賢者,要求會見孔子被拒絕。(封人言: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嚐不得見也)。移民官說:有德望的人到此,都沒有我不可會見的。(從者引見之) 。夫子的隨從就把移民官引見於孔子。(封人出,言: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聆聽了孔子教誨的移民官走出驛站向聚在門外的人們說:諸位!不必為孔夫子失位去國而憂傷,天下大道不行久矣,天命夫子失位,為救世人,流涉四方,以行其教,如木鐸之聲指引道路!
《木鐸》雜誌編輯組
聯係信箱:jsbao@hotmail.com kenjsbao@gmail.com 2262647152@qq.com
八佾篇第三
3.24 天將以夫子為木鐸章
(此文記夫子一行至儀之事。佾-音YI,舞蹈之行列;儀-衛國國境邊的小鎮名;封人-邊境移民官;斯-此地;從者-夫子的隨行人員;二三子-諸位;木鐸-音DUO多-古時鈴鐺,金口木舌,發聲以警示眾人之器,)
儀,封人請見,拒。封人言:“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嚐不得見也。”從者引見之。封人出,言:“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理解:(儀),孔夫子一行離開魯國進入衛國的邊境小鎮名儀,住在驛站(封人請見,拒)。移民官乃一名隱於民間的賢者,要求會見孔子被拒絕。(封人言: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嚐不得見也)。移民官說:有德望的人到此,都沒有我不可會見的。(從者引見之) 。夫子的隨從就把移民官引見於孔子。(封人出,言: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聆聽了孔子教誨的移民官走出驛站向聚在門外的人們說:諸位!不必為孔夫子失位去國而憂傷,天下大道不行久矣,天命夫子失位,為救世人,流涉四方,以行其教,如木鐸之聲指引道路!
《木鐸》雜誌編輯組
聯係信箱:jsbao@hotmail.com kenjsbao@gmail.com 2262647152@qq.com
目 錄
編者的話
一、論語(聖經版)連載 第二章(附現代語版).......... 3
二、古文精解:千字文節讀 第二段.................... 10
三、金玉良言....................................... 17
四、環保論談....................................... 21
1、關於防霾的知識............................... 21
2、虛偽的環保產品............................... 23
五、論語學習....................................... 25
5-1、析‘熱讀’‘冷讀’或‘細水常流’讀論語...... 25
5-2、大家一起學論語............................ 30
‘性相近,習相遠’是止邪揚善的不二法門........... 30
六、經文解讀:怎樣解釋經文?和於丹女士商榷.......... 34
七、曆史人物:喬治·華盛頓與袁世凱................. 37
編者的話
編者按:木鐸雜誌第一期發表以來,謝謝各方來信來電支持。本刊學友姚宗明先生發來木鐸雜誌第一期的賀詩七絕一首,發表在此,與各位學友分享,同時也希望大家擁躍投稿。
尋源夫子覓修真,木鐸之聲大道珍;
說古論今崇尚德,文明再創世間春。
祝賀‘木鐸雜誌’第一期閃亮登場。口占一絕賀之。
丁酉臘月 姚宗明 詩書 (來稿選登)
一、論語(聖經版) 連載
編者按:論語(聖經版)為我們開啟了一扇和孔子對話的大門。讀論語的目的不是學古文,讀論語的目的不是學曆史。通讀論語的過程,就是我們和聖人直接對話的過程.前置經文中的詮釋,隻是協助理解字義,真理將彰現在反覆的學習中—孔子的智慧和大道將引領我們從迷惘走向清明,使我們活得更有意義。論語(聖經版)共二十大章,我們20期連載,每期刊登一大章,和學友共進。
論語(聖經版)第二大章
為政篇第二
2.1以德治國章
(為政以德-治國為政者,以德治國;北辰-北辰星,北極天之中樞也)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2.2思無邪章 孔子曰:“《詩》三百餘,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3 民有恥且有格章
(道之以政-治理邦國,以政紀教導之;齊之以刑-以刑法整
治之;民免而無恥-然民能免災難,而無知恥之心;道之以德,
齊之以禮-以德教導,以禮整治; 有格-有改正之心)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恥且有格。”
2.4 夫子自述章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
2.5 無違章
(仲孫無忌-複姓仲孫,名無忌,魯國大夫;樊-姓;須-名;孔子的學生;禦-此指駕車)
仲孫無忌在其府問孝於孔子,子曰:“無違。”出,是日樊須禦,夫子告之曰:“仲孫無忌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須問:“何謂無違也?”子曰:“生, 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2.6 孟武伯問孝
(孟武伯-魯國大夫;疾也,人皆不可免)
孟武伯問孝。子曰:“唯令父母憂其疾者,可謂孝。”
2.7 養而不敬非為孝章
(言-姓;偃-名;孔子的學生;養-謂飲食供奉;)
言偃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人養,若不敬,何以區別乎?”
2.8 色難章
(卜商-孔子的學生;色-和顏悅色;饌-音ZHUAN專,食用;曾-大概、或;)
卜商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2.9 孔子表揚顏回不違如愚章
(顏-姓;回-名;孔子的學生;不違-授學時墨識於心,意不相背;私-此指退課獨處之時;發-了解深刻的理論;)
子曰:“授學時,吾與回言談終日,回,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2.10如何察其人章
(所以-在做什麽;安-樂意什麽;瘦-隱藏)
孔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如此人焉能瘦哉!人焉能瘦哉!”
2.11 溫古而知新章
孔子曰:“溫古而知新者,可以為師矣。”
2.12 君子不器章
(器-各適其用之具,喻一才一藝,夫子此指欲成大業者;)
子曰:“君子不器。”
2.13 先行章
(端木賜-孔子的學生,性鹵莽,故夫子有此訓)
端木賜問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2.14 周而不比章
(周-普遍也;比-偏黨也。)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5 學而不思則罔章
(罔音WANG亡-昏而無得;殆音DAI代 -危而不安。)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16 攻乎異端章
(異端-此指非聖人之道、誤人弟子之邪說;斯害-邪說之流毒;已-可止;)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2.17 何為‘知之乎’章
(仲-姓;由-名;孔子的學生;)
孔子謂仲由曰:“由,誨汝 ‘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18 祿在其中章
(顓-音ZHUAN專;顓孫-姓;師-名,孔子的學生;幹-求也;祿-此指帶薪官職;闕疑-存疑而不問,尤-得罪;闕殆-存危、疑而不為;如此為,可以求祿得福;)
顓孫師問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2.19 民服民不服章
(哀公-魯國國君;舉-提拔重用; 直者-正氣之士;措-指導、安置;枉者-昏悖小人;)
魯哀公問政:“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者措諸枉,則民服。舉枉者措諸直,則民不服。”
2.20 敬忠章
(季康子-魯國大夫;勸-勸勉之法;臨之-君主臨民;舉善-重用有德之士;教-教化百姓;)
季康子問政:“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時以莊則民敬;揚孝慈,則民忠;舉善而教,不能者則勸。”
2.21 為政章
(或-有人;書-尚書,一本記錄上古時代史料的書;施-影響;奚-為什麽;)
或謂孔子言:“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政’,是亦為政,奚惟參其政為政?”
2.22無信不行章
(輗-音NI尼 -大車之連接關鍵,軏-音YUE越 –小車之連接關鍵)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然,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哉?”
2.23 百世可知章
(顓孫師-孔子的學生,問禮儀;一世-三十年也;因於-沿襲;損益-增減;事-正統禮儀;)
顓孫師問:“十世可知乎?”子曰:“殷朝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朝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有繼周者,若皆因於前事,雖百世可知也。”
2.24論祭鬼章
(鬼-死必歸土者;非其鬼-指非其所當祭之鬼)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