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七新春獻禮
’木鐸’雜誌 第一期
八佾篇第三
3.24 天將以夫子為木鐸章
(此文記夫子一行至儀之事。佾-音YI,舞蹈之行列;儀-衛國國境邊的小鎮名;封人-邊境移民官;斯-此地;從者-夫子的隨行人員;二三子-諸位;木鐸-音DUO多-古時鈴鐺,金口木舌,發聲以警示眾人之器,)
儀,封人請見,拒。封人言:“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嚐不得見也。”從者引見之。封人出,言:“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理解:(儀),孔夫子一行離開魯國進入衛國的邊境小鎮名儀,住在驛站(封人請見,拒)。移民官乃一名隱於民間的賢者,要求會見孔子被拒絕。(封人言: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嚐不得見也)。移民官說:有德望的人到此,都沒有我不可會見的。(從者引見之) 。夫子的隨從就把移民官引見於孔子。(封人出,言: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聆聽了孔子教誨的移民官走出驛站向聚在門外的人們說:諸位!不必為孔夫子失位去國而憂傷,天下大道不行久矣,天命夫子失位,為救世人,流涉四方,以行其教,如木鐸之聲指引道路!
《木鐸》雜誌編輯組
聯係信箱:jsbao@hotmail.com kenjsbao@gmail.com 2262647152@qq.com
目 錄
一宣言
二, 論語(聖經版)連載 第二章 》
三,中國曆法
四,學習心得....................................... 21
1、迷信和宗教................................... 21
2、虛偽的環保產品............................... 23
五、論語學習....................................... 25
5-1、顏回篇第十二 12-11........................ 25
5-2、學書法悟道-我的三字經..................... 30
六、介紹千字文..................................... 34
七、曆史考古....................................... 37
八,新年慎終追遠篇
九,文字改革之我見
宣言
為了使中華民族永遠屹立在世界之巔,我們一定要不斷的提升精神文明。而要成功地建設文明社會,必須有正確的思想和方法來指引。必須有一群頭腦清醒,道德高尚的社會精英,他們目標遠大,胸懷天下,加上不斷完善的法製體係,把人類社會建設得更先進,更文明。
我們倡辦‘木鐸’雜誌的宗旨是提供各位熱衷於中華文明建設的有識之士的一個自我全麵提升的靈修平台。
歡迎各位讀者踴躍投稿,共襄盛舉,把《木鐸》雜誌越辦越好。
論語 (聖經版)
編者按:論語(聖經版)-為我們開啟了一扇和孔子對話的大門。讀論語的目的不是學古文,讀論語的目的不是學曆史。通讀論語的過程,就是我們和聖人直接對話的過程.前置經文中的詮釋,隻是協助理解字義,真理將彰現在反覆的學習中—孔子的智慧和大道將引領我們從迷惘走向清明,使我們活得更有意義。
在‘木鐸雜誌’中,為方便廣大海外華人學習孔子的大道,我們附上論語(聖經版)現代語版。這是對中國古文生疏者的福音。
論語 (聖經版)
學而篇第一
(共十六章)
1.1 不亦君子乎章 (慍-音YUN雲,含怒意)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為仁之本章 (有-姓;若-名,孔子的學生;孝-善事父母為孝;悌-善事兄長為悌,古字弟=悌;) 有若言:“ 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1.3 鮮有仁章 孔子曰:“巧言令色者,鮮有仁矣。”
1.4吾日三省吾身章
(曾-姓;參-名;孔子的學生;傳不習乎-傳授於我的知識,是否有舉一反三的學習?) 曾參言:“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5千乘之國章
(千乘-兵車數量以示國之大小;使民以時-適時地使用民役) 孔子曰:“導千乘之國者,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第二頁
1.6 為人弟子者行為章
子曰:“弟子者,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1.7有此為者必謂有學也章
(卜-姓;商-名,孔子的學生;賢賢-見賢思齊;易色-正顏色、糾正性格之意;吾必謂之學-雖未從師卻知四大人倫之大事者,可以說是學者了)
卜商言;“賢賢者能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主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1.8君子不重則不威章
孔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心,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1.9慎終追遠章
(曾-姓;參-名;孔子的學生;慎終者喪盡其禮;追遠者,祭盡其誠;厚-忠厚;) 曾參言:“慎終追遠,民之德將歸厚矣。”
1.10溫良恭儉讓章 (陳-姓;亢-名;端木-姓; 賜-音CI伺,名;皆是孔子的學生;求之與?抑與之與-因自求參與之,抑或因被請參與之;以得之-夫子五德,兼而有之;) 陳亢問於端木賜言:“夫子每至於一邦國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端木賜語:“夫子處世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也是異乎人之求之與!”
1.11孝子章 孔子曰:“父在觀其誌,父歿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也。”
1.12和為貴章
(有若-孔子的學生;和-執禮從容謂和;斯-此其所以;小大由之-故小大事項皆由之;不行-不遵行)
有若言:“禮之用,和為貴。此乃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若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第三頁
1.13言可複也章
(有若-孔子的學生;) 有若言:“信近於義,君子之言可複也。恭近於禮則遠恥辱也。不因其親而失禮,亦可崇也。”
1.14 論好學者章
(就有道者而正-就有道者而端正自己;) 孔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如此可謂好學也已。”
1.15 富而好禮貧而樂章 (端木賜-孔子的學生;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引自《詩-衛風-淇澳》-加工,提升之意; 其斯之謂-就是此意,即端木賜聞夫子之大道的體會)
端木賜問於夫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者,何如?” 子曰:“可也,但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端木賜聆聽後言:“《詩》雲:‘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已能告諸往而知來者,現始可與汝言《詩》已矣。”
1.16 患不知人章
孔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待續)
附:論語(聖經版)現代語版
學而篇第一(共十六章)
1.1 不亦君子乎章 (慍-音YUN雲,含怒意)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為仁之本章 (有-姓;若-名,孔子的學生;孝-善事父母為孝;悌-善事兄長為悌,) 有若言:“ 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1.3 鮮有仁章 孔子曰:“巧言令色者,鮮有仁矣。”
1.4吾日三省吾身章
(曾-姓;參-名;孔子的學生;) 曾參言:“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授之業複習乎?”
1.5千乘之國章 孔子曰:“領導有千輛兵車規模之國者,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適時地使用民役”
1.6 為人弟子者行為章
子曰:“弟子者,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1. 7有此為者必謂有學也章
(卜-姓;商-名,孔子的學生;)
卜商言;“見賢思齊及時糾正性格,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主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如是者,雖曰未入學,吾必謂之有學問者矣。”
1.8君子不重則不威章
孔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心,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1.9慎終追遠章
(曾-姓;參-名;孔子的學生;) 學生曾參言:“提倡慎終追遠,民之德將歸忠厚矣。”
1.10溫良恭儉讓章 (陳-姓;亢-名;端木-姓; 賜-音CI伺,名;皆是孔子的學生;) 陳亢問於端木賜言:“夫子每至於一邦國也,必聞其政,是自求參政?或被邀參與之?”端木賜語:“夫子處世溫,良,恭,儉,讓,五德兼而有之,夫子若自求參政,也是異乎他人之求之與!”
.11孝子章 孔子曰:“父在觀其誌,父歿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也。”
1.12和適為貴章
(有若-孔子的學生;和-執禮從容得體謂和;)
學生有若言:“禮之用,和為貴。此乃聖賢之道,事無巨細,遵此為美。若不遵行,知和而和,不以禮數節製,亦不可行也。”
1.13言可複也章
(有若-孔子的學生;) 有若言:“誠信近於義,君子之言可複也。恭敬合乎禮則遠恥辱也。不因其親而失禮,亦可宣揚也。”
1.14 論好學者章 孔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拜有道者而端正自身,如此者,可謂好學之人。”
1.15 富而好禮貧而樂章 (端木賜-孔子的學生;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引自《詩-衛風-淇澳》-加工,提升之意;)
端木賜問於夫子:“君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對嗎?” 子曰:“可也,但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端木賜聞道言:“這好比:初如切如磋,再如琢如磨’一般加工提升,是這樣吧?”子曰:“賜也,已能告諸往而知來者,現始可與你談論《詩》了。”
1.16 患不知人章
孔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一) (待續)
(木鐸雜誌編輯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