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多山人

本人傾心曆史話題,宗教知識。在此表達對同胞的友情,對民族的認同,對孔教的崇拜。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曆史小說 民族魂 (十)天祥奪魁

(2015-02-26 18:20:10) 下一個


(十)天祥奪魁


                                                                       踏破鐵鞋無覓處,天呈祥雲來宋朝 


                                                                                                                             宋理宗


 


繁華的臨安,車水馬龍。文天祥坐在樓外樓上眺望西湖景色,低頭輕吟:“長堤接青波看天水一色,高樓建鬧市繞煙火萬家”一麵品茗用虎跑泉水泡的龍井茶。天祥習慣地摸了摸掛在腰間的一顆大佛珠,隻可惜薛哥伊人不在此地,否則賽詩鬥嘴其樂無窮……思罷起身至遊廊欣賞文人騷客之墨跡,忽然詩興上來,向小廝取來筆墨,在遊廊的轉彎處題了一首詞:感皇恩——別情


騎馬踏紅塵,臨安新到,車水馬龍都說好。舊歡才展又被新愁分了。未成雲雨夢,巫山曉。千裏斷腸,江水古道,回首廬陵似天杳。滿懷離恨,付與落花啼鳥,故人何處也青春老。


正在推敲“少年老”還是“青春老”之時,忽然文忠來到身邊:“少爺,朝廷布告已出,三天後殿試。”聽了此言,文天祥精神一振,即刻和文忠回期習所,為最後的衝刺做準備。


玉清殿裏主考官王應麟和國舅賈似道正在向皇帝報告此屆應考舉子們的種種情況,科舉製度始於隋朝,也就是從讀書人中取官,到了宋朝,赴京廷試就是考進士,第一名便是狀元。在神宗熙寧四年(公元一零七一年)之前,沿唐舊習,乃以聲律(詩賦)試進士,時丞相王安石配合神宗有所作為的企圖心,推行新法,於是在熙寧四年二月,朝廷罷明經及取消聲律取士,以論語,孟子及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等為正統,然後王安石的新政受到非常大的阻力,後又被複古派推翻,一直到理宗科舉,又有改革,取士除了聲律,另有皇帝出題來了解考生學問之深淺。時值內憂外患的當口,選拔人才就顯得分外重要。理宗得悉考生都已妥善安排在期習所,甚感欣慰。與二位主考官道:“明日殿試,務必持平公正,考試院選中的前十名,立刻送進宮來。另外,”理宗指了指茶案上一黃包袱道:“此乃西藏進貢來的異香丸,若覺心悶頭暈,隻要把一小粒含入口中,即能神定氣爽。明日發試卷時一幷分發給全體考生吧。”賈,王聞言即離席深深一揖:“謝聖上龍恩!”


翌晨,集英殿外人山人海,殿內貢院大門敞開,考生們三人一排魚貫而入,紛紛在自己的考席上坐定待考。忽然一陣騷動,原來王主考官和賈國舅蔟擁著當今皇上宋理宗親臨考場。已過了知天命之年的宋理宗威嚴而又不失慈祥地巡視了考場。皇上親臨關懷,表達了向民間求賢若渴的願望。令考生備受鼓舞。貢院門前的沙漏已盡,小太監“開卷”的尖叫聲傳遍考場。


文天祥含了一粒異香丸,打開考卷,填上考生編號,細細地通體看了一遍考題,很快就解決了詩律題和經術題,然後著重思考理宗親筆擬的試題《興邦論》。天祥集中思想擬了腹稿後就飽蘸濃墨,落筆疾書:“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有了開端就一氣哈成,在抨擊了內政外交的錯失後,旁征博引地提出了興邦之道。又論及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的大道。文中所雲大部分都是重複了在畢業典禮上所作的論文內容,也是文天祥朝思暮想,盡忠報國的內容。隻是又添了些道法相輔相承的新觀念,文末表示了富貴貧賤歡戚不動其心而慨然有誌於天下的情操……走出考場,文天祥依然心潮澎湃,在西子湖畔久久徘徊不知東方之暨白……


貢院深處,考官們漏夜讀卷,整理出十份傑作,第二天一清早,玉清殿裏王主考和賈國舅一起拜見皇帝,遞上十份試卷。理宗求才心切,即刻聚精會神地禦覽第一篇,第二篇,在讀第三篇時忽然龍眼一亮,拍案而起:“好文章,好文章!愛卿,聽朕讀來;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時康哉。妙,妙,開卷就高屋建瓴!再讀這段對內政的議論更是鞭辟入裏:夫自


--25--


古英君先治內而後治外,然視今日之內治,紀綱法度多廢弛而未張,賞刑號令皆玩視而不肅,朝廷有禁苞苴禁貪墨之令,而州縣仍黷貨不知盈厭,欲用君子則其誌未盡用,欲去小人則其心未盡革。上有厲精更始之意,而士大夫仍苟且不務任責。此皆國內之臣子猶令之而未從,作之而不用……數十年來閫師無方*,上下皆懷利以相接,而不知有所謂義,卒不愛其將校,臨陣豈有奮勇直前之士?蓄怒含憤積於平日,見難則避,遇敵則奔,唯利是顧,惶論其它。此狀可謂軍事腐敗,在上者不可不覺……”讀到這裏,理宗擊掌不已,然後又興致勃勃地讀到“新政易頒,舊弊難除”之無奈時,不禁兩眼微紅,長歎一聲“唉,知朕者此考生也!”接著又瀏覽了其它幾份考卷,閱畢,揀出第三份考卷發問:“此考生是何方人氏?”王主考一查名冊和試卷編號道:“回奏陛下,此考生乃是江西廬陵人氏,姓文名天祥,白鹿洞書院的學生,素有神童之名在外。”理宗一聽興奮得摩拳擦掌,一邊連連稱讚:“好,好,神童第一!神童第一!快傳旨召文狀元來宮。”


殿試後的第二天晚上,天祥異夢連連:忽見薛哥帶大家遊西湖,湖心亭裏飲酒對詩,伊人和添香長袖起舞;那綿綿的情歌悠悠揚揚,忽然樂聲驚天動地,山呼海嘯……又轉變成鼓聲咚!咚!忽然又變成中啦!中啦!的呼叫聲、中什麽啦?天祥忽然被驚醒——原來門外有人大聲喧鬧,天祥一邊披衣開門,一邊眯著眼睛瞧見一院子的報喜隊;“恭喜文老爺!賀喜文老爺!”天祥一驚道:“怎麽一下子變老爺了?我這麽老嗎?”文忠語無倫次地搶答:“不老,不老,狀元老爺不老,少爺,中狀元啦!”因興奮聲音大得終於把文天祥從雨中遊的夢裏驚醒。


太清宮紅旗招展,燈火通明,金碧輝煌。今夜皇帝宴請中舉的學子,皇親國戚,文武百官,一幷出席,盛況空前。酒過三巡,小太監從皇帝身後閃出宣旨:“今科狀元文天祥上前領獎!”文天祥聞言,整一整衣冠,不卑不亢地行至龍案前站定,一個長揖:“學生文天祥參拜皇帝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然後側身站在一旁。理宗一看天祥天庭飽滿,目光如炬,英氣逼人,側身對皇後說:“果然名不虛傳!我大宋二百八十年罕有的奇才!昨晚張天師已觀天象,所言不差,真是文曲星下凡!”轉身向文天祥道:“天呈吉祥者,文狀元也!朕已讀過你的文章,句句諍言,擊中是弊。然又不失中庸,令朕百讀不厭。今悉江萬裏大人已給你頒了白鹿洞書院的文質彬彬獎,可有此事?”聽到皇帝發問,天祥上前一步答:“學生僥幸,是江院長,歐陽主持對學生的鼓勵。”皇帝聽了心頭一喜,:“朕知道能授於白鹿洞書院的文質彬彬獎者,幾百年來沒有幾個;唐朝李渤是第一個,還有前朝丞相王安石,名揚四海的蘇軾,,朱熹;近幾十年來隻有你獲此殊榮!朕見你雖學識過人,卻泰而不驕,後生可畏!大宋皇朝的興旺,國家百姓的安危,都寄希望你們年青一代嗬!”說到這裏,理宗停頓了一下,目光四下環顧——令在坐學子,全朝文武都有係國家安衛於一身的責任而誠惶誠恐,理宗忽然語氣一變,問道:“你大膽議論朝政過失,不憂被殺頭嗎?”天祥答:“學生應考,一為報效朝廷,更為國家興旺,吾皇睿智,當明赤子之心,何憂有之?”


“好,好一個滿腔熱血,盡忠報國的大丈夫!”理宗連連擊掌,在朝百官聞言個個動容,隨即理宗手一抬,小太監即宣旨:“文天祥接旨!”天祥即踏前一步,一個長揖“侯旨”小太監打開一卷直軸,“獎今科狀元文天祥禦筆墨寶一幀,請賈國舅宣讀!賈似道出列,郎聲宣讀皇上填詞:“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踏破鐵鞋無處覓,天呈祥雲來宋朝”念畢,全體文武大臣和新科舉人都起立,三呼萬歲。


文天祥叩首謝恩,默然無聲,思想卻已飄離紫宸殿,遊走在白鹿洞書院的山水間,仿佛又聽到了父親大人下棋時的教訓:有氣得天,仿佛又看到母親站立山頂送行時如石像般的身影,又仿佛見到了薛哥伊人,一敘分手後的寂寞……


皇宴的最後高潮是大戲開場——理宗招待眾學子和大臣一出寓意深長的戲《樊噲排君難》。


--26--


不多幾日,詔書下,任文狀元為國師,也就是皇子的老師。時年寶佑三年。理宗原有子名緝,早年夭遊。後來嬪妃雖多始終無子,乃在皇族中擇子入宮賜名祺為皇子。


通過了繁縟卻又不可避免的拜師禮,國師的第一堂課用毛筆寫了鬥大的一個字“仁”,


高高掛起,然後朗聲曰:“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皇子一聽一頭霧水“敢問老師,何謂五者?”文老師一點頭,(心想孺子可教也)即道“子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殿下將來要治理天下,必須具備謙恭,寬厚,信誠,敏捷,,施惠五種品德,就是仁了,仁德生於心,有諸內必形諸外,五德乃見之於外的行為。重要的是必須時時恭修內心的仁德,一旦臨政,就高枕無憂了。”


“老師言之有理,那麽恭修內心的仁德從何入門?”一問一答,教學相長,從此皇子的書房裏真理浮泛,師生共勉。天祥遵循白鹿洞書院校訓,一旦取得功名就當協助聖上令“天下太平,禍亂不作,災害不生”*,跨出了他盡忠報國的第一步。


光陰倏忽,二年已過。天祥在宮裏接觸了許多皇胄貴族,達官將軍,因是帝師之尊,又有神童狀元之盛名,皇帝老子見了也是客氣招呼,凡有宴席都是坐上客,經常有禦賜美味及禮品。帝師生活無憂,但天祥的滿腹抱負因製度的關係不能隨便發表,更不可擅意上奏。宋朝有專門的言官謂監禦史,專事指正皇帝的錯失,內政外交等事重大建言,都要通過禦史上奏,否則有越俎代庖,謀利邀寵,妄言亂政之罪惹身。其實,中國古代是言論自由的國家,無論你是隱士還是布衣,若有治國妙計都可以麵見上皇,抒發高論。至於上皇是否采用是另外事。然後到了漢朝,董仲舒之流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混為一談,推出君至尊的主張,這樣普通百姓就都沒有了直接發言權,即使是官員也不可以隨便發表意見。唯有言官才有權勸諫,把意見上奏皇上,才思敏捷的文天祥當然也不敢違背官場法律。


在此期間,北方有消息傳來:蒙古國窩闊台在和林暴斃後,皇後趁各路大將南征西戰,國都權力真空之際,篡位稱帝,蒙古內亂四起,這真是天賜良機,勵精自強的機會來到。但隻見宮廷內外隻是倡議理學,歌舞升平,高枕無憂狀,心中時時焦慮萬分。一天,正陪皇子課後品茗下棋之時,忽有報:家仆文忠趕回京城有急事相告,天祥匆忙趕回住所,看到文忠一身孝服大吃一驚,文忠伏地泣訴:“少爺,老夫人她仙逝了……”


天祥金榜題名,奪得狀元,本想朝廷或會派遣地方,當個一官半職,尚可在上任之時順便衣錦回鄉,讓母親大人高興一下,誰知是留在京都任帝師,隻得派文忠回鄉,一則報喜,二則代為伺母;一俟機會適當再陪母親大人赴京城居住。現在子欲養而親不在,天祥內心悲痛不可言喻。當晚就全身孝服掛冠而去了。


 


*元首明哉。。。引自--《書。益稷》


*閫師:軍事領袖


*古來三五個。。。引自辛棄疾詞:浪淘沙,借用二句。


子曰:恭寬信敏惠。。。論語:陽貨


*天下太平。。。十二字出自孝經:孝治章第八


 


--2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