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說春晚論品味
一年一度中央電視台主辦的‘春節聯歡晚會’像一列火車在我們麵前呼嘯而過。給人總的印象是熱鬧有餘,品味不足。在太講究‘政治學’的中國,做這樣一台節目,考量的內容太多,很多地方都是被大方向牽著走的,所以對春晚的導演無可厚非;聰明如張藝謀之流,你就是用私人專機去請,他也不會來擔當這不勝負荷的擔子。
說到兼顧全民族的喜愛,魔術屬於世界語言,什麽‘金魚列隊上操’、‘穿越鏡子’等節目把大家唬的一楞一楞的,博得最多的掌聲。歌舞也可以,潭晶的一曲‘紅旗漫天卷’,充滿柔情;這次還看到運用了高科技的激光舞,令人大開眼界。而遭人垢病的是電視台主持人的過度出鏡,以及幾個‘台柱型’人物的表現,倒教人品出‘新瓶裝舊酒’的味兒來。春晚大舞台怎麽講也是傳承、傳播中華文化的大舞台,他們幾個人代表得了嗎?每年非得有他們出場,否則就沒味了嗎?去過維也納的宋祖英的民歌唱給外國人聽還可以,唱給中國人聽,已經是‘老生常談、了無新意’的事;馮鞏的小戲太粗糙,不過還算有一點教育意義,而那‘台柱大佬’趙本山的小品‘同桌的你’,更是內容荒唐,台詞低俗:兩個窩囊漢把肉麻當詼諧糟蹋了一段純真的記憶中的感情還不自知!若想編一曲‘愛情偉大、中國式的雙城記’,那是要下功夫的!靠‘二人轉’發家致富的趙本山若想做中華藝術長青樹,那就應該把賺到的錢投資到創作團隊上去,如此才會有優秀的劇本和節目與觀眾見麵。豪宅、豪華房車、私人專機、廣收徒弟。。。隻能助長腐敗,對藝術進步是一點幫助都沒有的。回想當年‘國寶’梅蘭芳、侯寶林的風采,換了今天的‘活寶’趙本山,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 真不明白中央台的品味到那裏去了?!
‘春晚’另一特點就是臃腫,把太多的節目放在一起(大概拜托的人太多了) - 好象一個超級模特穿、戴、背、掛、吊、頂、串、含。。。各式名牌服裝、珠寶、手表、背包。。。再噴上各種香水,會給人什麽感覺呢?那就是‘春晚’給我們的感覺。
中國人的傳統是講究‘意境’的。劉禹錫在他的文章裏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得馨。這就是我們傳統的追求的精神。
文末解說一則‘春晚’引發的‘戟手’的出典。小品‘聰明丈夫’主角一亮相,就伸出中指和食指,向台下發問:這是什麽意思啊?趁大家一楞之際他自語道:這代表兔子的兩隻耳朵。然後手指一抖一抖的說:兔年大吉!給大家拜年啦!一個小動作,倒使大家一樂。現在全世界各地的人在 照相的時候常常會伸出中指和食指,表示心情。西方人說起源與英國首相丘吉爾,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議會裏表達打敗德國法西斯的必勝信心時做了這個 V 型手勢。然而在古代中國這一手勢謂‘戟手’,向對方示意在囑咐重要事情。宋朝大詩人李清照( 1084-1151 )在‘金石錄後序’一文中有提到。當年這位‘欲語還休’的山東天下第一愁女子雖然嫁入宰相門第,卻過著‘衣無重彩,首無明珠,食去重肉,室無塗金’,的生活,但發現好書則不惜重金,先睹為快;平日裏和夫君經常以‘猜頁品茗’為樂 - 即誰先猜中某事、某句記錄在某書、某頁者得以品茗 - 真是神仙眷侶的品味!不幸外強入侵,使我們看到生離死別的場景:李清照站在河邊,看著夫君矗立在船頭上‘戟手遙應’的大聲關照,仿佛身後遺言:‘。。。必不得意,先棄輜重,次棄衣被,再次書冊。。。唯獨所謂宗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之!’ - 讀這樣的文章雖無‘絲竹管弦之盛’,然而這高尚的情操和品味卻令人感動不已!
大漢民族是具有優良傳統的民族。我們的曆史經常在提醒我們:應該喜愛什麽,應該遠離什麽。希望我們的編導和演員多讀一點書,少一點銅臭味,那麽我們的觀眾就能更多的看到優秀的作品,在教隅與樂的過程中,提高大眾的品味,使社會文明更上層樓。(完)
26/02/2011 基多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