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篇第一
(共十六章)
1.1 不亦君子乎章 (慍-音YUN雲,含怒意)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為仁之本章 (有-姓;若-名,孔子的學生;孝-善事父母為孝;悌-善事兄長為悌;) 有若言:“ 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1.3 鮮有仁章 孔子曰:“巧言令色者,鮮有仁矣。”
1.4吾日三省吾身章
(曾-姓;參-名;孔子的學生)
曾參言:“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5千乘之國章
(千乘-兵車數量以示國之大小;使民以時-適時地使用民役) 孔子曰:“導千乘之國者,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6 為人弟子者行為章
子曰:“弟子者,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1. 7有此為者必謂有學也章
(卜-姓;商-名,孔子的學生;賢賢-見賢思齊;易色-正顏色、糾正性格之意;吾必謂之學-雖未從師卻知四大人倫之大事者,可以說是學者了)
卜商言;“賢賢者能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主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1)
1。8君子不重則不威章
孔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心,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1.9慎重追遠章
學生曾參言:“慎終追遠,民之德將歸忠厚矣。”
1.10溫良恭儉讓章
(陳-姓;亢-名;端木-姓; 賜-音CI伺,名;皆是孔子的學生;求之與?抑與之與-因自求參與之,抑或因被請參與之;以得之-夫子五德,兼而有之;) 陳亢問於端木賜言:“夫子每至於一邦國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端木賜語:“夫子處世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也是異乎人之求之與!”
1.11孝子章
孔子曰:“父在觀其誌,父歿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也。”
1.12和適為貴章
(和-執禮從容謂和;斯-此其所以;小大由之-故小大事項皆由之;不行-不遵行) 學生有若言:“禮之用,和為貴。此乃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若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1.13言可複也章
學生有若言:“信近於義,君子之言可複也。恭近於禮則遠恥辱也。不因其親而失禮,亦可崇也。”
1.14 論好學者章
(就有道者而正-就有道者而端正自己;)
孔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如此可謂好學也已。”
1.15 富而好禮貧而樂章
(端木賜-孔子的學生;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引自《詩-衛風-淇澳》-加工,提升之意; 其斯之謂-就是此意,即端木賜聞夫子之大道的體會)
端木賜問於夫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者,何如?” 子曰:“可也,但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端木賜聆聽後言:“《詩》雲:‘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已能告諸往而知來者,現始可與汝言《詩》已矣。”
1.16 患不知人章
孔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