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傅佩榮:影子的故事

(2009-08-07 06:43:27) 下一個

傅佩榮:影子的故事
 
朋友為我敘述一則安徒生童話,題目就是“影子的故事”。聽完之後,難免產生聯想與反省。

在陽光之下,影子總是隨形而生,看來一片陰暗,使人不安。影子雖然沒有獨立的生命,但是變化無窮,久之難免得意忘形,以為自己不必依附主人,也可以遊曆世間。他對主人說,我們假裝是朋友,結伴同行到別處發展吧。他們來到一個國家,國王正在為公主招聘駙馬。影子大膽應征居然中選,於是他開始厭惡主人又老又醜的模樣,遂要求國王把主人關入獄中。婚禮前夕,影子擔心主人攪局,派人下毒把主人謀害。然後呢?

童話的結局大都不外乎:“從此以後,影子與公主過著快樂的日子。”但是,這一次沒有。結局要讓讀者自己去想。答案一:既然主人已死,影子怎麽獨存?影子應該隨之消失,使得一切像是春夢一場,無跡可尋。答案二:影子的陰謀被人揭穿,受到適當的懲罰。答案三:反省一下,我們是不是都在做這樣的一個影子?或者,人生就是影子謀害主人的過程?

影子象征我們的幻想與欲望,為了實現幻想、滿足欲望,我們遊曆世間,學習必要的知識與技能,在過程中逐漸世俗化,成為社會所歡迎的典型。外在的角色、地位、關係、成就,足以使人忘卻自我,甚至不喜歡那偶爾發出質疑的內心。謀殺主人的詭計,是很容易得逞的。結果呢?滿街都是影子。明代哲學家之中,有人主張:滿街都是聖人。這真需要特別的慧眼,不過未免把聖人說得太空泛了。在我看來,滿街都是影子,或許較為接近實情。

存在主義之父克爾凱果爾(Kierkegaard,1813―1855)由於個人之真誠體驗,特別強調自我與抉擇。他指出人生的三種絕望:一、不知有自我;二、不願成為自我;三、不能成為自我。

若是不知有自我,正如影子遺忘了主人,可以不斷向外追逐一切歡樂,今朝有酒今朝醉,但是刹那生滅的變遷流轉,隻能換來“憂鬱”的心境。不能停下,不能反省,不能追問意義。這是第一種絕望。

若是驀然回首,發現了自我,然後呢?是否願意成為自己呢?成為自己,代表了一些犧牲。凡是為了名、利、權、位,以及所有安逸、舒適、成就,而勉強去做的行動,都應該“犧牲”。這種犧牲是極為困難的。沒有人喜歡被人描寫為“庸俗”,但是庸俗無疑是比較自在的。倒不是我們不肯犧牲,而是弄不清楚犧牲是為了什麽。難道犧牲庸俗之後,就真能成為自我?誰不擔心兩頭落空?

由此接到“不能”成為自我的絕望。當我努力之後,發現環境的力量太大,“孤臣無力可回天”。若不同流合汙,就被淘汰出局。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況,並非純屬借口。請問:在我無法支撐自己時,要向誰尋求救援?

希臘神話裏的普羅米修斯,因為為人類盜火而觸怒天神,被判綁在高加索山上,受老鷹啄食肝髒之苦。夕陽西下,眼見即將死亡;但是旭日東升時,新的肝髒又生出來。雖然痛苦隨著生命而有,但是卻不致使生命因而屈服。難道人生不是在承受各種痛苦之中,展現非凡的毅力,由此顯示獨有的尊嚴?

向誰尋求救援?影子如此問。答案當然是:向主人。回歸主人,即是回到根源。但是,我如何辨識自己的根源?這個問題並非不易回答,而是根本無解。宗教的目的何在?在於助人回歸。回歸即是解脫,即是拯救。既然如此,人生豈不像是一場注定走了一半、又須回頭的旅程?那為何不立刻放棄前行?甚至根本不要出發?這是寒風刺骨的質疑。若不妥善應對,也許會導致萬念俱灰。

然而,我們仍然抱著希望,因為黎明總會降臨,求生的意誌不容許我們退卻。因為真正重要的問題永遠是:如何使向前奮鬥與向上提升配合起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