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油之將盡――揭露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真實目的

(2008-05-22 09:29:43) 下一個
油之將盡――揭露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真實目的

德國地緣政治學者威廉?恩道爾所著《石油戰爭》一書,以詳實的史料揭示了以英美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用石油武器塑造其全球霸權的秘密,被專業人士譽為一部揭示諸多重要曆史真相的力作。

在本書的最後,作者在大量論證分析的基礎上得出了一個驚人結論:由於世界各主要油田的開采量大多接近峰值,一場史無前例的能源危機已經步步逼近。這一大膽的判斷,徹底揭露了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以及國際能源巨頭覬覦中東石油資源的動機。

1.一份令人震驚的備忘錄

2001年9月9日,英國首相布萊爾的內閣政府收到一份非常令人震驚的備忘錄,它隻用了簡單的標題:“呈內閣能源政策事務處”。這份備忘錄是石油消耗分析中心的一流地質學家精心準備的,其內容集中於這樣一個主題:“世界麵臨嚴重的烴供給困境”。

該報告陳述到,“全球石油供應現狀已上升為政治風險問題……如果加大對中東地區生產的投資,確實能暫時提高產量,但也隻是在非常有限的範圍內而已。隻有伊拉克是一個巨大的例外……”。它進而預言“全球石油產量將會很快下降。石油產量峰值的時間取決於中東地區的儲備量……樂觀估計,全球峰值會在5~10年間出現”。作者強烈建議政府進行相關的工作來驗證這些計算,然而,這份備忘錄卻被悄悄地藏起來了。

似乎與此不謀而合的是,早在 1999年,即英國備忘錄出台的兩年多前,小布什當選總統的一年前,美國大西洋裏奇菲爾德石油公司(英國石油公司的分公司)的總裁邁克?鮑林就聲稱,“我們已經搭上了石油末世紀的頭班車”。這句話對喬治?布什以及迪克?切尼等人來說意義十分明確。但令人疑惑的是,這樣一個影響經濟穩定和國家安全的意義深遠的觀點,在2000年總統大選期間及以後反而從來沒有被公開地提出來過。

眾所周知,從20世紀20年代起,過去的一個世紀裏有過許多次預言,說世界上的石油將消耗殆盡,但每次都被證明是錯誤的。那麽,為什麽這次的警告就應該比以往更有現實意義呢?簡短的回答是,有更多的證據支持該預言;至少,賭注大得足以引起一場嚴肅的論戰。問題在於,與以前的石油恐慌不同,這次危機並沒有引起公開討論,這才是最令人擔憂的。

2.石油產量正接近曆史拐點

當然,地質學者並沒有預言世界將會在5~10年內耗盡石油。他們爭論的是其他一些內容,即在世界石油需求,特別是來自中國和其他經濟增長地區的需求呈爆炸性增長的同時,目前使用的易於獲取的、便宜的石油將會急劇減少。他們也研究了各種不同的替代方案,包括重油、煤以及核能,但這些都不能當作理想的出路―― 要知道,近一個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完全是是由便宜而充足的石油來支撐的。

許多嚴肅而中立的地質學者都支持這樣的觀點,即世界石油正接近一個決定性的轉折點,技術上稱為“峰值”。地質學者把它定義為這樣的一個點,即給定地區的石油儲量已經被開采了至少一半。峰值過後,每開采一桶石油都需要更多的投入(為保證井下有足夠大的壓力,而向老油田中注入氣或者水耗資驚人)。這就意味著當世界主要的油田經過峰值之後,石油價格很可能突然暴漲。

現在,學術界已經不得不麵對這樣的問題:未來十年或更長時期內全球人口和經濟的增長,將導致全球石油需求持續緊張;而與此同時,許多大油田的產量卻在急劇下降,北海油田、阿拉斯加油田以及墨西哥、俄羅斯和尼日利亞的某些油田就是範例。

在2002年7月關於現有石油儲備的討論上,曾為英國政府撰寫備忘錄的科林?坎貝爾教授指出:“隨著五年後石油和天然氣峰值的到來,能源短缺將在2010 年左右出現。很明顯,世界不得不學著如何消耗得更少些。”他還預言說:“不久之後,發掘和開采一桶石油所需的能源將會超過這桶油本身提供的能源。”而在過去的20年間,盡管已經花費了一萬多億美元,來發現新的未開采的油田以替代老的油田,石油公司還是不能滿足目前的能源需求,這種趨勢隨著時間推移將愈發讓人擔憂。

無獨有偶,在2003年5月的石油峰會上,美國能源專家,政府高級顧問馬修?西蒙斯也發出過類似警告。他對國際地質學者和能源專家組織表示:“令人恐懼的是,峰值將臨,沒有幾年了……如果我是正確的,未預見到的後果將是毀滅性的……更不幸的是,直到今天,世界還沒有做好應對的準備。”西蒙斯接著描述了在運輸、食品和工業突然遭遇能源短缺的情況下,世界經濟將會遭受的打擊。他認為,既然沒有好的解決方案來維持現狀,那麽惟一的選擇就是緊縮我們的經濟發展,提前進入到深度的經濟衰退和蕭條當中去。

在另一項研究中,專家們則引用了一組令人警醒的統計數字來闡明問題的悲觀程度:位於前10位的石油公司在2000~2002年之間花費了1950億美元,僅僅令每天的石油產量從2240萬桶增長到 2410萬桶。換言之,在2010年到2015年,隻要有一個大的油田出現峰值,那麽總產量的急劇下降便隻是時間問題――以英國北海布倫特油田為例,它在峰值過後的四五年間產量已經暴跌了90%。更可怕的是,盡管許多大油田的儲量在過去30年間已經到達或者接近峰值,然而總儲量的統計數字仍然給人以豐富的幻想,這也就是為什麽世界未能意識到隱藏的危機的原因。

3.華盛頓為何想獨霸中東?

對世界上那些最大的、以發掘新的石油和天然氣為己任的能源公司來說,以上評論無異於一顆定時炸彈。如果這些估計是正確的或非常接近的話,那麽它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無疑將高出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幾個數量級。對此,克林頓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前任中東問題高級專家肯尼斯?珀拉克毫不掩飾地評論道:“過去 50年間的全球經濟是建立在便宜的、充足的石油基礎之上的,如果拆除這個基礎的話,全球經濟將會崩潰。”

簡而言之,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底,大概2010年或2015年或許更快,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和天然氣可能就會消耗殆盡,這也是布什當局冒著巨大的風險單方麵進軍伊拉克的動機,也說明了布什領導下的美國政府關於國內和對外政策的考慮。

實際上,坎貝爾和西蒙斯等人都曾判斷,當今世界上唯一蘊藏大量未開采石油,並可以以低成本開發的地區就是中東。該“三角地區”特殊的地質構成,使它擁有世界上現有石油儲量的65%甚至更多。從地圖上看,這個地帶包括下列國家: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以及阿聯酋和卡塔爾,其中的伊拉克更是擁有中東最大的未開采的石油儲量。按照美國政府的研究,該國可能擁有4320億桶未勘查的石油資源,遠遠超過沙特阿拉伯。這樣一來,在世界上其他地區的石油資源都達到峰值後,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伊拉克以及整個中東的戰略意義將呈幾何級數級的暴增。

就在美國進軍巴格達前夕,在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工作的阿納托利?利芬就分析了美國發動戰爭的決心:“(華盛頓)一致的共識是通過絕對優勢的單邊軍事力量統治世界,這是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以來,迪克?切尼之流及其周圍的智囊團一貫倡導和執行的。對他們來說,唯一重要的考慮是盡可能有保證地、無限製地得到便宜的石油。”果不其然, 2004年初,華盛頓即宣布在伊拉克的石油開采以及重建工作隻會分給那些曾經在占領伊拉克的過程中幫助過它的企業。最早獲利的石油公司是雪佛龍-德士古 ――國務卿賴斯原來所在的地方,英國石油、殼牌,還有切尼曾任職的哈利伯頓公司也不甘落後。

毋庸置疑,如果美國能一直保持對伊拉克的軍事控製的話,華盛頓將在所有可能的經濟競爭中占有絕對優勢。而在戰爭之前,伊拉克政府已經與俄羅斯、法國和中國簽訂了長期的石油開采合同;五角大樓的戰略家們並沒有忽視這一點,白宮也不例外。有證據表明,在2001年副總統切尼負責的能源問題工作小組的檔案中,就詳細地繪出了伊拉克油田的地圖並記錄了在當地有合作項目的外國公司的名單。

今天的伊拉克麵臨著美國長期的軍事占領,這很可能要長達幾十年之久。正如切尼的高級幕僚之一羅伯特?卡根在伊拉克戰爭的幾個月後的談話中對《亞特蘭憲法報》所說的那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需要把主要的軍事力量集結在中東地區…… 如果我們在伊拉克擁有武力,那麽石油供應就不會遭到破壞。”

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也是一種警示,它昭示了美國的真實意圖,即決意竭盡所能地鎖住每一個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產地――怪不得世人開始懷疑美國總統的動機,懷疑他所宣揚的傳播自由民主的真正目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