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勝

我是一個中國海員,在船舶和海上生活和工作了近30年。如今到了晚年,來到了異國他鄉新加坡。
正文

航海日記 (3)

(2008-09-28 18:58:13) 下一個

19-07-2008  SAT

今天晚上給江生打了個電話,江生說他和李華剛剛澳洲和新西蘭回來。他還說將來有機會和我們一起出去走走。可是我感到江生和我實在不是一個擋次的,一起走可能會有些不協調。看來我也要考慮這個問題了,不能再等了。妻子不好吃不好穿,就是喜歡旅遊。唯一的一個愛好。我卻不能滿足她。看來要爭取每年出去一次,遠的是美國,羅馬和巴黎,以及澳洲和新西蘭三條主要路線。近的是泰國和印尼等。不要等到七老八十的,都走不動了,還有什麽意思呢?

 

 

20-07-2008  SUN

今天是星期天,我找了一套春節聯歡晚會的DVD片。今天看了1984年的,片尾的“難忘今宵”讓人激動不已。這首唱了20多年的歌,它讓我落淚。那是因為“青山在,人已老”。1984年是24年之前,那時我才30多歲,對人生還有很多夢想。可是如今!!!。

 

我將歌詞抄錄在這裏:

 

難忘今宵,

難忘今宵,

不論天崖與海角,

神洲萬裏同懷抱,

共祝願,祖國好。

 

告別今宵,

告別今宵,

無論新友與故交,

明年春來再相邀,

青山在,人未老。

 

1984年是中央電視台第一次舉辦春節聯歡晚會,晚會的主持人是趙忠祥和王雪純,另外馬季,薑昆和薑黎黎,陳思思和阿原分別來自香港和台灣等也是主持人。參加演出的主要演員有馬季,薑昆,朱明瑛,王景禹,蔣大為,奚秀蘭,李穀一,於淑珍,張明敏,趙炎,潭元壽,袁闊城,王文娟,朱時茂,陳佩思,郭頌,遊本昌,馬蘭,李文華和殷秀梅等,還有體育界人士李富榮,張燮林和宋世雄等,還有台灣歸來的黃植成和李大為等。還有各條戰線的勞摸和英雄。李瑞環做為天津市市長也出席了晚會。這些人圍坐在幾十張大圓桌旁邊,簡單而熱烈,隆重而歡樂,完全不能和今天的奢華相比,可是我覺得今天應當學習那時的純真和簡樸。因為這種純真和簡樸是更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第一個節目是以蔣大為,李穀一為首的10餘名演員的合唱,第一個相聲是馬季的宇宙牌香煙, 第一個獨唱的是殷秀梅,第一個小品是朱時茂,陳佩思表演的“吃麵”,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小品不僅開創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也使“小品”這個藝術形式在中國創造了20多年來的輝煌。使“相聲”這個老百性喜聞樂見的傳統的藝術形式走向了衰落,使一大批名不見經傳演員憑著“小品”成為了家喻戶曉,炎手可熱的明星。尤其是趙本山,憑借著小品和中央電視台一步登天而成了名星大腕。從一台晚會隻有一個小品,到今天一台晚會有十幾個小品節目。小品真正成了相聲,戲曲,歌舞和演唱之首,撐起了春節聯歡晚會的半邊天。

 

看了這麽多年的小品,我最喜歡的小品是1996年春節晚會上黃宏和徐帆表演的“今夜直播”。這個節目立意深刻,幽默恢諧,把人性刻化的淋漓盡致,感動的我淚流滿麵。它也讓我們了解了演員們在光亮背後的辛酸苦辣,勞動和付出。

 

2005年的“千手觀音”是一個震憾人心的舞蹈節目。我不是很喜歡看舞蹈的,可是這個節目不僅感動了我,也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這個美倫美奐的舞蹈節目,即使是由正常人表演的,也是高水準的。可是它卻是由殘疾人中的聾人表演的,這些美少女是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裏。在我們的常識中,舞蹈演員是根據音樂的節奏來表演的,但是在這個節目中的音樂是給觀眾聽的,而演員是根據導演的手勢來跳舞的。它不僅讓我們欣賞了優美的舞蹈,它也震撼和洗禮了我們的心靈。

 

那時一個獨唱演員,要在晚會上唱23支歌。而如今是23個人唱一支歌了,甚至45個人,78個人共唱一首歌了,就是一些明星大碗也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安排。一個演員若是能在春節聯歡晚會上高歌一曲獨唱,就有可能在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和長城內外而名利雙收。這就是電視的魅力,更是中央電視台獨特的魅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