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1975年4月份的時候, 我在廣州遠洋公司的貨輪“長海” 號上當二級水手。船從越南的海防港卸完貨後來新加坡港進行航次修理,那是我 第一次來到新加坡港,當年就是從紅燈碼頭上的岸。 一轉眼之間30多年過去了。當年繁華的紅燈碼頭已經在2006年永久的關閉了,運轉了73年的喧囂的紅燈碼頭終於完成了它的使命而歸於平靜,走入了曆史。新加坡政府在濱海南建設了新的交通船碼頭,供海員和海事業人員下船和上岸。而海員再也沒有上岸就是商業區的方便了。
和30多年前相比較,新加坡的確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的變化,而我也由一個年青人變成一個老年人了,真是有一種滄海桑田,換了人間的感覺。有趣的是我現在每天都要經過紅燈碼頭附近去公司上班。也因此而每天都在回憶那些做海員的往事。我所服務的公司就在紅燈碼頭附近。我想當初公司也是為了借助紅燈碼頭之便利吧。也正是因為這個便利,使紅燈碼頭附近聚集了不少的船公司,船供應公司和船代理公司。
從1975年起,我幾乎每年都有機會隨船來到新加坡港,都要進進出出紅燈碼頭,這並不是我和新加坡這個地方有什麽緣分,而是我們這一代中國海員都是這樣的。和新加坡有不解之緣,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因為新加坡可以買到便宜的毛線,雨傘和樹皮涼,因為新加坡可以買到中國沒有的和比中國更便宜的各種各樣的手表,錄音帶和電器。可是這裏也有很多的假貨,而我們中國海員往往因為貪圖便宜而上當。船員中流行一句笑話說新加坡等於新假破,有時你買的東西在商店看是新的,等回到船再一看是假的,帶回到家中一看破了。由於新加坡是馬六甲海峽東端的出口, 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加油港之一。因此我們中國船無論是走波斯灣航線的,地中海航線和歐洲航線一般都要在新加坡港補充燃油和淡水。
記得1979年10月我在“牡丹江”輪當二副時,我們船在上海港裝貨之後,又到新加坡東錨地加載木材,正好趕上夜間進錨地,那時東錨地還不是強製引航。船長自己將船開進東錨地拋錨,那個時候東錨地的船太多了,那時的東錨地是裝卸貨的錨地。因為那時新加坡港的碼頭還不是很多,可能還不夠用。現在東錨地的名稱還是工作錨地,可是實際上已經沒有裝卸貨業務在這裏進行了。那時我想當船長真是太了不起和不容易了。現在新加坡的各個錨地已經全部實施強製引航了。船長已經沒有機會一試身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