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23)
2018 (89)
2020 (269)
因為楊絳的死,我寫了兩段文字。這其實是我老人家在度假的休閑之中,抽空撰文。中國人一旦形容一個領袖忘我工作,就喜歡用“百忙之中”,美國人不這樣認為。因為一個領袖,把自己搞成“百忙”,那是不稱職的表現,那不是領袖,是藍領工人。美國文化看一個領導者對於工作的熱情,看他休假中是否還關心工作。美國總統,國事、世事再忙,都不會忘記度假,而且是陪家人度假。
所以,我老人家對於楊絳的關心,也是值得每個楊絳迷敬仰的。當然,也感謝你們。沒有你們雞湯滿網燒,錢鍾書對於我也不過是“圍城”的作者而已。
但是,我現在糊塗了。據這些薑粉(楊絳粉)們說,我批判的兩段最流行的雞湯文字,都不是楊絳的。那麽,恕我學識淺薄:楊絳到底寫了啥?
有人就說了:楊絳寫了290萬字。好吧,統計學不錯。但是隨便找個打字員,不需要找活到105歲的,就找個普通退休就死翹翹的,估計應該打字超過2900萬吧。
顯然,現在的問題是楊絳被雞湯了。既然如此,我就想問問這些雞湯楊絳的:1,那兩段雞湯文,確實是雞精太多,雞毛太少吧?根本不符合現實生活的。2,作為薑粉,至少應該辨別得出來,楊絳的一生也許是偉大、光榮的一生,但是是與“雞湯”無關的一生吧?3,最後,你們紀念楊絳到底是紀念她什麽呢?
可以說,作為一個作家,楊絳是失敗的一生。因為作家最重要的是提出思想,要麽是總結出了社會或者人性的一些規律,要麽是提出了什麽有價值的思考。這是我為什麽說錢鍾書是“圍城”的作者,因為他在圍城裏揭示出了西南聯大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的一些特性,其中有他對於人性的思考。而且,他的這些思考啟發了這個世界。至於他的什麽管錐編,坦白說,就是為了賣弄他自己半生不熟的文言文了。我覺得,那更像是他在逃避社會。
當然,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作家都像勇士一樣,鞭撻社會的不公不義。就是我自己也做不到如此勇敢。我早就說了:如果走到ccav強迫采訪的地步,我一定自認嫖娼。但是,我不會跟著那個社會同流合汙,我更不會遵循那個齷齪的社會的規則,在裏麵裝雞湯大師。
如果說錢鍾書還有一部圍城,可以裝點門麵。楊絳有什麽?可以說,除了290萬這個字數,什麽都沒有。不要質疑我看了這些文字沒有,當然沒有!我這樣創造思想、提供新思維的人,怎麽可能去看她的那些雞毛蒜皮的文字呢?但是,感謝雞湯楊絳的薑粉,你們轉述的結果已經讓我得出了結論:作為作家,楊絳並沒有任何思想。不然,怎麽整個網絡都隻轉播兩段偽造的雞湯呢?還不如三毛,至少還有段“橄欖樹”,還不如瓊瑤,至少還形成了“瓊瑤體”,連於正都不得不抄襲她。
我在前段文字裏說了:楊絳最應該被紀念的,實際上隻有105歲這個年齡。其實,這是無論哪個人都會羨慕的高壽,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動蕩的百年裏,特別是在反右文革64等等這樣一個時時刻刻文字獄的時代,作為作家竟然也能寫出290萬字,還能夠在曆次運動中安然脫身,最終還被黨國當做國寶級大師供養!這真是讓人羨慕的人生。還需要偽造什麽雞湯呢?她的一生就是雞湯。來,我來提煉一下吧,免得糊塗的薑粉們抱著個聚寶盆都不知道典當行在哪裏。
雞湯中的糖:愛情一生一世;她做到了。雞湯中的鹽:於亂世而得平安;她做到了。雞湯中的水:除了長壽,神馬都是浮雲;她做到了。雞湯中的肌肉:大難不死 必有後福;她也做到了。雞湯中的薑:親亡而我猶存;她也做到了。
即使有一部傳世圍城的錢鍾書,也沒有灌輸給我們如此豐富的雞湯。楊絳的一生,真正是雞湯的一生,是符合這個社會主旋律的一生:兩耳不聞窗外事,明哲保身度餘生。是的,我雖然不會活到105歲,但是已經總結出了天朝最鮮美的雞湯:從出生的那一刻,就當做風燭殘年的餘生過,你也有希望活到105。這就是才是楊絳被這個社會雞湯的根本原因吧。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需要這麽一份麻痹心靈的雞湯。
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注明作者:一劍飄塵,美國作家、企業家,8x8事件第一部長篇小說“天安門情人”(禁書)作者,哲學思想“無限主義”提出者
微信公眾號已經被封殺17個,新浪微博也是十多個被封殺。現在用facebook
FB網址: http://facebook.com/yjpc1989
自由是有代價的!學習翻牆吧
20160526
@Unbeldi
我沒有看過楊絳的文章,所以沒有資格評論楊絳的文章有沒有價值,我沒有那麽狂或“無知者無畏“。
我評論的是樓主評論楊絳的“方法“-既沒看過楊絳文章一個字,也不了解楊絳的生平,就下結論說楊絳的文章沒有思想,楊絳的一生是“失敗的一生”。這已經不是邏輯的問題,而是治學的問題了。
---------------
俺以為你讀過楊文,謝謝你的坦率!俺一篇楊文也沒讀過。看來楊文沒掀起什麽漣漪,不讀也罷,不議也好。
這次路過,進來說幾句。大家沒有惡言相向,隻是各抒己見,對事不對人,應該沒傷和氣。很高興認識你。
很抱歉,讓你有追打不止的感覺。我也是看了一劍漂塵的文章,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並沒有強迫別人接受我的想法。後來兩位筆友回複了我的評論,我也就開始回複,一路寫到這裏。
我想,這次應該算是一次理性的討論,大家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到此告個段落吧。
各位晚安!
你說到點子上了,樓主和你都“向大家學習”,而這個“大家”樓主在文章中定義為絳粉,樓主和你向絳粉學習,你們就是樓主說的薑粉了。
這也是我一開始就對樓主說的:“把網上的傳言當作你思想的依據,不知道你有沒有思想?”
另外,很多人不等於大家。
我沒有看過楊絳的文章,所以沒有資格評論楊絳的文章有沒有價值,我沒有那麽狂或“無知者無畏“。
我評論的是樓主評論楊絳的“方法“-既沒看過楊絳文章一個字,也不了解楊絳的生平,就下結論說楊絳的文章沒有思想,楊絳的一生是“失敗的一生”。這已經不是邏輯的問題,而是治學的問題了。
文章的重點不是說人,而是說風氣和現象。英語看不懂,還情有可原,中文也看不懂。
冰心先生去世的時候也沒這麽大動靜。
作家沒良知沒社會責任感寫什麽,寫日記啊
按照你的邏輯:本文作者就是想寫什麽寫什麽。認真讀過毛選和魯迅沒,沒讀完別發言。。。
看樣子要給你打比喻了:
如果很多人沒有提到房子裏有人,不等於他們認為房子裏沒人。
如果很多人沒有提到房子裏有人,也不等於房子裏沒人。
要知道房子裏有沒有人,應該自己進去查一下。
樓主看到“很多人沒有提到房子裏有人”,就下結論說房子裏沒人,那是什麽?你自己定義吧。
以上四點你能理解嗎?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4445/201605/936959.html
請你看仔細了,我評論的是樓主評論楊絳的“方法“-既沒看過楊絳文章一個字,也不了解楊絳的生平,就下結論說楊絳的文章沒有思想,楊絳的一生是“失敗的一生”。這已經不是邏輯的問題,而是治學的問題了。
我的評論沒有涉及對楊絳文章的評價,隻是告訴樓主一個普通道理:網上鋪天蓋地的文章沒有提到楊絳文章的價值,不等於楊絳的文章沒有價值。要知道楊絳的文章有沒有價值,應該親自去看看文章。
@藍天白雲9
也順帶回複了你的評論。
不是轉移話題。你不同意一劍的文章是因為你認為楊的文章並非一劍所說的不好,卻又不說(或是說不出來)楊的文章那裏值得推崇。希望你說出楊哪篇文章好,好在什麽地方正是要了解你的觀點的依據。既然你不原因提出你的依據那別人也就對你的說法沒興趣也不當回事了。
1 我沒看文章不等於所有人都沒看,看了的人都說不出四五六,說明文章不咋滴。
2人的一生與他身處的時代有密切關係,在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任何人不可能獨善其身,別人都沒有選擇不當右派,不被迫害致死,她為什麽能?
3 網上鋪天蓋地的是楊絳心靈雞湯,就這篇提出了異議,我來表示了讚同,反而說明我跟人屁股走,人雲亦雲?有沒有搞錯?
如果你理解我的評論有困難,我再說白點:
1 要評論一個人的文章,必須去看這個人的文章,一字不看,是不能評論的。
2 要評論一個人的一生,必須去了解這個人的生平,單憑“在共產黨統治下活了一百多歲”這一點,是不能得出結論的。
3 拿網上鋪天蓋地的看法,作為你想法的依據,說明你跟著別人屁股後走,人雲亦雲,沒有自己的思想。
最後回答你開頭的問題:一個世人看不出思想的作品,怎麽判斷他有價值”,很簡單,親自去看這個作品。
我評論的是樓主的文章,不是楊絳的文章,請別轉移話題。
把網上的傳言當作你思想的依據,不知道你有沒有思想?
更佩服樓主,不知道楊絳的生平,僅憑她活了一百多歲就斷定她的一生是雞湯,是失敗的一生,你這個作家是小說家吧?
作品有沒有思想,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一個人的作品,世人看不出思想,不等於沒有思想,這個道理你應該懂。
。。。。。。。。
我真是愚笨了,一個世人看不出思想的作品,怎麽判斷他有價值,這個道理我真不懂。
在共產黨統治下的腥風血雨中能活一百多歲,沒條件喝雞湯,是萬萬不可能的。
中國人的思想從來都不是自己看字看來的,比如毛澤東思想,大字不識的老農也知道。網上鋪天蓋地楊絳粉絲的文章,沒看那個人闡述一下楊絳的思想:什麽楊絳三口的生活片斷,甚至楊絳做的菜都可以寫一大篇,那個是思想?你們都不知楊絳有什麽思想,叫別人相信楊絳有思想?
把網上的傳言當作你思想的依據,不知道你有沒有思想?
更佩服樓主,不知道楊絳的生平,僅憑她活了一百多歲就斷定她的一生是雞湯,是失敗的一生,你這個作家是小說家吧?
作品有沒有思想,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一個人的作品,世人看不出思想,不等於沒有思想,這個道理你應該懂。
某些人這樣做倒是把自己的小人心理暴露無疑了。
羽衣飛飛 發表評論於 2016-05-28 17:08:31
楊絳老人家去世僅4天而已,有一位網友在這個帖子裏進進出出無數次多方貼她如何“差勁”的事,沒人把楊絳當神,喜歡她尊敬她更無可厚非。稍微懂點事的人都會明白說話做事點到即可,什麽時候該緘口不言給人去世的人留點尊重是很基本的情商。
錢鍾書的圍城看過,楊絳的譯作聽說過,沒看過。俺也不崇拜楊絳。不過衝著人家把所有的收入及版權都捐給了清華大學,用於資助貧困學生這一點,俺就對人家肅然起敬。逝者已逝,沒必要把人比來比去麽.就讓逝者安息吧!
。。。。。。。
是的,文學城還有個藍天白雲。謝謝你的支持。
藍天白雲915LQB 發表評論於 2016-05-28 04:08:04
重要的是楊絳的為人,道德上的好是從她的文章中表現出來的,她的不好是從她身邊人口中出來的,哪個更客觀?說她與世無爭,她為住房的空間與鄰居打架,政府對她夠好了,她還要爭什麽?有人說她們夫妻兩個,躲進小樓,潛心做學問,沒有當右派,沒有文化大革命整死,這是人家的選擇自由,那別人怎麽沒有這個自由?
http://tieba.baidu.com/p/100375837
楊絳與林非的恩怨:
http://www.booyee.com.cn/bbs/thread.jsp?threadid=251557
淡薄於名利,卻遭到種種非議,令人詫異。在民主國家,中間派是左右都要爭取的
對象。在中國,左右互博如此激昂,難道容不下一塊中性的獨立空間?中國的民主
鬥士們也許忘了,也許不知道,多元民主奠基於“寬容”。沒有“寬容”,多元紛
爭就會走向多元動亂,多元革命乃至多元戰爭。隻有在“寬容”的基礎上,多元社
會才能建立起多元和諧的民主秩序。
以下是貼文。
左春和 :楊絳之死固然可惜,但以105歲高齡安享晚年,壽登昆侖,備極殊榮,也算人間之幸。這本無可厚非,但她的離去卻召開麻雀一片,那些平時從不關心公共事件和他人疾苦,或隻醉心販賣雞湯者開始出來“惺惺相惜”。似乎用虛假眼淚哀悼這位老人才是格調,才能向人證明自己是讀過書並知道錢鍾書的人,還能顯示自己“和誰爭也不屑”。
楊絳、特別是錢鍾書對於其在慘烈的文 革中被迫害的經曆采取淡然的態度,也被不少人所詬病。在我看來,這正說明了包括文 革在內的49年之後的曆次政 治運動對人性的摧殘之深,讓人對本該去控訴的經曆諱莫如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為之辯護。孰是孰非、良知與正義不是能被一句“與世無爭”概括掉的。
:莫忘了,錢楊的女婿在文革被鬥死了。身為公眾人物更應該知道能力和責任。而不應該躲起來自管自的happy。巴金在文革後提議建立文革紀念館,陳小魯都知道為文革道歉,馬曉力也知道批判人民大會堂五一唱紅歌。你可見過楊說過半個字不好麽?——對得到官媒大力頌揚的各種“大家”,向來就不以為然。
明樓:躲在象牙塔裏發出理性的光芒沒獻媚參與醜惡的政治這隻是底線。梁效組合裏麵就有某大師。很多文人參與整人運動。中國文人講究的是士的精神,參見顧炎武的批語。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可沒說躲在自己的世界裏happy。所以對比同樣百歲老人周有光對時代人生的反思非常可貴,建議各位看看
西域武僧 :本來想樹個典型的,你看,105歲,淡泊名利,與世無爭,我黨虐她千百遍,她對我黨如初戀。讓所有右派都學習學習,別沒事兒沒影的豬瞎嘞嘞。可沒想到典型豎了一個晚上,就倒了,不但倒了,連根槽都爛了,裏麵敗絮漏出來一大堆。一夜之間實現大逆轉。本來麽,一個侍寢的答應,非要搞個貞潔烈女的牌坊,妓女們是絕不答應滴
楊絳死了,105歲,悼念祭奠以外,網友觀點 1.先是逼女兒嫁造反派頭子,不得勢了又逼其離婚;2.與鄰居喜歡吵架;3.給中宣部長丁關根寫信,說誰誰誰罵錢鍾書了,文革過來的人還慣於幹這種事。總之對官媒放行的名人要保持警惕。 4.翻譯毛選多種語言,毒害全世界。
武文建:關於楊絳,大半生都在體製內,沒有為社會的變革鼓與呼,麵對民間苦難視而不見,一心作所謂的學問,能理解嗎?我當然完全可以理解,人有懦弱的自由。她可以被“望眾”,但絕不能被稱為“德高”。她要德高,這麽些年為中國-民-主入獄或背井離鄉者如何的評判?這不是兩回事,都是人性的問題。在糞坑裏修身養性,聞不到其臭,這不是高深,這是儒犬與有病。
-
麵對苦難的回憶書寫,楊絳與高爾泰的文筆都是“娓娓道來”,高爾泰的書寫令人深思,無法平靜,文字背後逼迫你不得不思考體製如何;楊絳如同胡同裏婦女嘮家常,如此深重的苦難,賦予了一碗老母雞湯的厚重,與其說是文筆問題,不如說是消解體製弊病的迷幻藥。
王五四 : 民國是出了幾個先生幾個老,但他們大部分要麽四九年以後就離開這個國家了,要麽四九年以後就離開這個人間了,能經受住多次殘酷政治運動“考驗”活到現在並且還依然享有盛名的名人,我對他們持懷疑態度,不論是學識上還是人品上。我對楊絳無感,自然也沒有個人看法,說這些隻是見不得你們把她捧到天上了,“知識分子”捧捧也就算了,畢竟他們還是要混文化圈的,你一普通人跟著湊什麽熱鬧,徒增笑耳。“知識分子”之間互捧,特別是“名知識分子”之間互捧很常見,大家都處在同一利益格局裏,你說我好,我說你更好,無恥極了,這當然不是最無恥的,他們捧起權力的臭腳,那樣子……,“知識分子”之間互捧,活像怡紅院裏的兩個頭牌在炮房門口相遇,“姐姐,你今天的發型好美”,“妹妹,你今天的耳環很配你的臉型”,“今天楊局長好壞……”,“是啊,劉書記也老當益壯了一番”。楊絳曾說過,“你的問題在於讀書不多但想的太多。”,你們的問題也一樣,在於了解的不多但把她想的太美。這屆朋友圈的吊客喜歡說死者為大,這種哀傷很無厘頭,你願意當她的孝子賢孫,別喊著別人也披麻戴孝。
王朔:錢鍾書既沒有思想也沒有方法上的獨創
劉老俠::既對苦難和社會不公正保持沉默,又能把自己塑造成似神的人格。在中國,麵對那麽多苦難與無恥,沉默似乎成了一種美德,一種良知。無論多大的學問家,一旦太珍惜自己的羽毛,就將喪失良知。
中國知識界的關鍵不是理論問題,而是誠實問題。這是底線。
這個學生被馮友蘭肅穆虔敬的背影所感動。其實,這隻是做給別人看的,他知道這姿態很能迷惑一些人。他自己的哲學中,提出的人生境界已經成聖成神,但在現實中卻沒有任何堅守。
學院派對一些骨子裏堅守的人卻非常苛刻,類似一種懦弱者的同盟,真的牆不敢以頭相撞,反而用刀子猛捅紙糊的牆。久而久之,中國知識界的正義感全發泄在綿羊或豬的身上,麵對一群螞蟻的大義凜然和麵對一隻虎的委瑣下作……
老俠:錢鍾書是有學問,但既沒有思想也沒有方法上的獨創。他的《管錐編》不過是中國從漢代開始的注經傳統的墓誌銘。俗話說:先秦之後沒有“子”。中國學術史、思想史在百家爭鳴之後,就是一部不斷地把智慧消耗到注經中的曆史,四九年後由注孔子轉為注馬克思主義。從注經的角度講,錢鍾書堪稱一絕,為一桌雞毛蒜皮也要找來五湖四海的洋佐料。他聲稱別人聽不懂,他那個《管錐編》壓根就不想讓你懂,來來回回說些廢話,犄角旮旯地掉書袋子,一弄就一大堆旁征博引。據說考錢的研究生要會五種外語,我不知道,這是招收研究生還是借此炫耀賣弄語言天賦。錢有方法嗎?沒有。有原創的思想嗎?更沒有。“錢學”的產生很可笑,我想不出那些捧“錢學”飯碗的人研究些什麽。《圍城》嘲諷知識分子,“錢學”是對中國學術的最大嘲諷,在思想發現的層麵上,“錢學”研究界的智商等於零。《圍城》也就是部酸甜的小說,人們卻把它捧上了天。
王朔:學問的深奧我不大懂。但我讀《圍城》的閱讀經驗與讀餘秋雨的東西十分相似。都是先聽說如何如何好,拿來一讀,文字迷人,給人的直覺這人有學問。但當你再向深讀,視野開闊了一點兒,就會覺得這人是在玩花活兒,表麵迷人的功夫如此深,其實裏麵沒什麽。他隻是在炫耀他的趣味和學問,他並不想嚴肅地說點什麽。
老俠:我初讀錢鍾書是《談藝錄》,一翻開真如初涉水的人麵對大海,以為自己肯定遊不過去,或要花終生精力才能遊到一半,不被淹死就算造化大了。但讀完了,除了東拉西扯和用牛角尖紮人外,不會給你任何啟迪。我又尋遍錢鍾書的文字,發現沒有一篇可以稱之為給人警醒的東西。中國的傳統詩文的那種評注式感悟式的方法,有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足矣。王國維不僅有學問、有思想也有真性情,他的學問紮實,卻無一絲賣弄;他的靈性躍動,卻無一點淺薄;他的性情撼人,能夠以生命殉一種垂死的文化。這讓我想起魯迅的名言:敢於扶叛徒的屍體痛哭的人,方為真脊梁。
王朔:一些關於錢鍾書的讚美,包括楊絳的回憶,大都講錢鍾書的“文革”厄運,但錢在此前的境遇還是不錯的,比許多人的命運都好,但這兩位德高望重者似乎從不提那一段,感覺上,他們四九年以後盡受苦了,且苦大而仇不深,一副淡泊名利的仙骨。
老俠:錢的淡泊名利是做給社會看的,同時又是一種生存策略,既對苦難和社會不公正保持沉默,又能把自己塑造成似神的人格。在中國,麵對那麽多苦難與無恥,沉默似乎成了一種美德,一種良知。而我以為,沉默非但不是美德,反而是一種巧妙的無恥——一種生存策略。無論多大的學問家,一旦太珍惜自己的羽毛,就將喪失良知。
王朔:想起魯迅的名言,怎麽說來的,好像是,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特別是對於知識分子來說,沉默即死亡。
老俠:這些年知識界有股極不公正的思潮,對死去的人照死裏誇,塑造一個個新的人格神,比如有關陳寅格的炒作。
王朔:好像還有個叫顧準的。
老俠:顧準與陳寅烙大不一樣。有一次紀念顧準的討論會上,一些中青年學者對顧準並不買賬,說顧的理論早落伍了。紀念顧準明擺著不是理論問題,而是極端惡境中的堅守問題。顧準是在多麽惡劣的環境下寫出那些東西的。換一些人,知識再多,理論再博大深邃,未必能寫出那些東西。馮友蘭可謂大家,但看看他在四九年以後,特別是“文革”中寫了些什麽,全是垃圾。顧準的那種堅韌與良知,那種知識上的誠實,不僅在當時,就是現在,也是大大小小的學者文人所沒有的。這些不屑於顧準的中青年學者,在知識上可謂學貫中西,但在做人上一無所知。他們用開放時代的知識去貶低顧準,未免太冷血了。朱學勤就此寫過一篇東西,很沉痛、很激憤。
王朔:在思想上最活躍的八十年代,也很少有顧準那樣的誠實。
老俠:陳寅恪的命運就不同了。對陳的讚美幾乎眾口一詞,中青年學者都拿陳寅恪附庸風雅,似乎誰不讚美幾句陳寅恪,誰就是狼心狗肺。我見過一些中青年學者寫文章讚美陳寅恪的詩詞。陳寅恪有學問,也有傲骨,他的曆史研究頗有建樹,可是他的詩詞我實在看不出有多優秀,他的《柳如是別傳》也絕沒有那麽出色。但一些中青年學者,連史帶人帶詩一起誇。就像對待《紅樓夢》,感覺上凡是有點兒名的上層次的文人都寫過《紅樓夢》,劉心武關於《紅樓夢》的文字,恨不得連書中的一口唾沫都要硬看出微言大義,附庸風雅到這種地步,是個東西經這麽一誇也就不是東西了,被糟踏得不成樣子,成了個垃圾桶。中國知識界的附庸風雅、攀附權貴在造就一個個偽君子的同時,也製造著一個個垃圾桶。把人誇得不是人了,而中國又沒有神,你說他成了什麽,垃圾桶。《紅樓夢》並沒有優秀到字字珠璣的地步,曹雪芹就好賣弄他的文采,動不動就開個詩社什麽的,你一首他一首我一首的,沒有幾首能讀的,占了太多的篇幅。
王朔:中國文化人的媚態打小兒就耳濡目染,是根子上的,一代代淵遠流長,不光是向權貴,向大眾拋秋波,文化人之間彼此的互媚更情誼綿綿,波瀾壯闊。
老俠:你的小說中有這樣的情節,一個學者,或詩人或文化名人,一群陌生的小年輕的,第一次見他,畢恭畢敬地敲開門,進去就是沒頭沒腦沒天沒地的亂誇一通,那老師一下就暈了,找不著北了。穿不上褲子的時代用無私的心靈捧人,小康的時代就用暴發戶的揮霍捧人。常從報刊上看到巴金老弟給冰心大姐的信,還有蕭乾,那種相互的撫摸幾近於寶哥哥和林妹妹,但我從未見過這種通信中有樸素的真性情,似乎彼此寫信問候隻是為了見諸媒體,向社會炫耀些什麽。在老一輩中,王元化有些真性情。他講起過早年清華園的生活,那種透明、暢快、自由的呼吸,是他這一生最值得珍惜的時光。他的父母在清華教書,都是基督徒,從不幹涉他的生活。還有李慎之老人,是現在還活著的世紀老人中,難得的有良知者,從他的文字中,還能讀出真性情,還有種激情之思……要說冰心和巴金之間的那種惺惜,還有點兒才女與才子之間士大夫的遺韻。到了劉心武、王蒙這一代人,相互之間的誇就是赤裸裸的互媚。
百花文藝出版社曾出過一本名家論名家的書,一大批當紅文人,你說我好,我說你更好,簡直到了不知羞恥的地步。
王朔:有些誇也不全是世紀老人們自個兒的責任,很多關於“文化恐龍”們的吹捧文章,都是家屬們在背後指使的。寫傳要經過家屬的同意。這種把關有時比意識形態的審查還要嚴厲和苛刻,還要隻準讚美不許批評。
老俠:這種保護是一種利益關係。很多所謂的名人傳記,嚴格地講已經不是傳了,而是他們的兒女們、家屬們,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授意把他們家的“古董”寫成什麽樣子。
王朔:祖宗傳下來了就這麽一件值錢的“古董”,還有幾道裂縫,一定要精心嗬護,千萬不能砸了。我覺得這些家屬很愚蠢,非要把他們家的“古董”弄成很偉大的人物,不怕累著。不知道他們為什麽這樣想,好像這樣就可以流芳百世。如舒乙,成天就吃他爹(老舍),簡直是個空頭文學家。
老俠: 不光空頭,且很貪婪,榨幹了骨髓還要吃。12月3號的《南方周末》,有一篇關於巴金的文章,也就是寫巴金在醫院中治病。但題目很大很嚇人,叫《一個純潔的靈魂——記病中巴金》。我不知道作者為什麽不直接用“記病中巴金”做題目,非要弄個“純潔的靈魂”安上,似乎這樣就可以挽救病中的老人。有話不好好說,偏說空話。這種誇法是一套程式化的東西,已成為國人的思維定勢,程序一旦啟動,就由不得你了,即使被誇者臉紅心跳,大聲斷喝讓讚美機停止,也不起作用,它一定要完成既定的程序,把輸入的成仙成聖的詞匯全部輸出,否則機器不會停轉。
王朔:這就叫“照死裏誇”。把死人誇活,借屍還魂。把活人誇死,豐碑永存。
老俠:不要說“良知”“高貴”了,做人的最起碼的誠實,對國人來說都是一種非常奢侈的東西,我們揮霍不起。這條底線太不容易堅守了。說謊是許多人的精神癌症。不會說謊就意味著無法生存,說謊安全,說謊一本萬利,空手套白狼。學別的東西比登天還難,學說謊學無恥根本不用教,一種娘胎中血液中的無恥。大躍進時,某科學家居然要從科學的角度論證高產糧食能達到幾萬斤、十幾萬斤。這種知識上的不誠實是最大的無恥。波普爾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一書中論及黑格爾哲學,他說黑格爾的成功是“不誠實的時代”和“不負責任的時代”的開始,起初是知識上的不誠實,後來作為其結果之一,是道德上的不負責任;直至出現一個被一種誇大其詞的魔法和隱語的力量所控製的新時代。波普爾引證了一些黑格爾哲學中關於自然科學的論述,結論是,黑格爾連起碼的自然科學的常識都不懂,卻能構造出龐大的自然哲學體係。
王朔:知識上的誠實與道義上的負責,是一個作家的界限,界限就在這兒,要是守不住,哪怕退一步也就完了。
老俠:半步也不行。甚至腳根兒稍一動,就可能全線崩潰。中國知識界的關鍵不是理論問題,而是誠實問題。這是底線。道義上的勇氣不夠還可以理解,知識上的誠實一旦喪失,上帝也救不了我們。真正堅守在自己的寫字台前,讓一雙銳利的眼睛俯視你的筆,這種自律就是良知。遺憾的是,這種人幾近滅絕。多年前,在北大的一個座談會上,有一個研究生提到了馮友蘭,每天早晨拄著拐杖立於未名湖畔,麵朝東方,等待日出什麽的。這個學生被馮友蘭肅穆虔敬的背影所感動。其實,這種形式隻是一種做出來的姿態,是做給別人看的,他知道這姿態很能迷惑一些人。如果他心中真的有所敬畏,哪怕是對日出對大自然的敬畏,他也不會在五十年代去印度時有意回避他的老同學和老朋友,不會寫出那麽多禦用的哲學垃圾,不會進入“文革”時的寫作班子。他自己的哲學中,提出的人生境界已經成聖成神,但在現實中卻沒有任何堅守。而中國人對這類學者極為寬容,如同對那些沉默者的寬容一樣。實際上,這種寬容決非真正的寬容,而是一種同病相憐的相互庇護。
我倒更欣賞宗白華,這位老先生隻對藝術有興趣,是北大知名教授中最淡泊名利地位者。他最愛幹的事是去看好的畫展,隻要有,他從不會要求學校給派車,自己拎個包,拿著拐杖,擠上公共汽車就去了。他對中國藝術的特征的感悟是現存的美學家無人能與之相媲美的。李澤厚的《美學曆程》關於中國藝術的議論最精彩的段子,全部來自宗白華,有了宗白華之後,餘秋雨還厚臉皮去“文化苦旅”。他肯定沒看過宗白華的東西,或看了不以為然。
王朔:但學院派對一些骨子裏堅守的人卻非常苛刻,類似一種懦弱者的同盟,真的牆不敢以頭相撞,反而用刀子猛捅紙糊的牆。久而久之,中國知識界的正義感全發泄在綿羊或豬的身上,麵對一群螞蟻的大義凜然和麵對一隻虎的委瑣下作,也不知道那麽多知識都到哪去了,字兒一認得多,人就變得小心眼兒。他們一開口,上帝就發笑。
老俠:上帝不會盲目地發笑,中國知識界的一些人的下作連值得發笑的遊戲都玩不好。中國隻有讀書人,但沒有知識分子。經過近百年的啟蒙和開放,仍不及曆史上的司馬遷和莊子。這兩個人是中國讀書人中罕見的清醒者
楊絳、特別是錢鍾書對於其在慘烈的文 革中被迫害的經曆采取淡然的態度,也被不少人所詬病。在我看來,這正說明了包括文 革在內的49年之後的曆次政 治運動對人性的摧殘之深,讓人對本該去控訴的經曆諱莫如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為之辯護。孰是孰非、良知與正義不是能被一句“與世無爭”概括掉的。
卻遭到種種非議,令人詫異。在民主國家,中間派是左右都要爭取的對象。在中國,
左右互博如此激昂,難道容不下一塊中性的獨立空間?中國的民主鬥士們也許忘了,
也許不知道,多元民主奠基於“寬容”。沒有“寬容”,多元紛爭就會走向多元動
亂,多元革命乃至多元戰爭。隻有在“寬容”的基礎上,多元社會才能建立起多元
和諧的民主秩序。更多的爭論,可以參考
“圍繞著楊絳祭典,左右互博硝煙又起(ZT)”
我似乎感覺她老比先生強,錢老的父親似乎比錢老的貢獻大。
有些同感。讀過圍城和我們仨。這對知識分子的最大優點:獨善其身不作惡。
但是在特定的曆史時期,不作惡,就意味著成為“沉默的大多數”。馬丁路德金說過:“最大的悲劇不是壞人的囂張,而是好人的沉默”。
所以我很佩服杜憲夫婦。
看了您的開頭和最後一段,我還是禁不住笑了,一個真正的作家,是不屑於為自己打廣告的,而狂妄自大更不會成就一名真正的自由鬥士和劍客。這或許正是您不理解楊絳的所在。
祝好!
還有,回去看看你那麽多回帖,有幾句是有正麵積極意義的,常常都以最負麵的角度去揣測別人的財富還有別人的名氣。建議你自己寫點作品,寫點思想出來好。
今天我回你一次,以後見你躲遠遠的,你大可以繼續刻薄我,友情提醒:顯出的隻是你的不好,如此而已。
藍天白雲915LQB 發表評論於 2016-05-27 01:34:36
誰對楊絳有感情,誰悼念,懷念都是很私人的事,放到網上也是很正常的,我對她沒有感情,這是我的真實感受,我不能騙自己,我就是喜歡宋丹丹,因為,我對她有所了解,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你可以說我low 可以說我層次低。我不覺得我對楊絳這樣評價就是對她不尊重,我算什麽?誰在乎我怎麽說。
十全老人 發表評論於 2016-05-27 00:32:25
文學城有些人有名人崇拜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隻要是名人,活著的要吹捧,死了的要哭喪。楊絳的雞湯,林徽因的秘史,Mark Zuckerburg 的高尚...先捧出大師,大神,聖人,然後通過吹捧和跪拜讓自己也變得高級脫俗起來。
民國14年,錢基博在上海聖約翰大學任教時發生五卅慘案,校長美國
人卜舫濟阻止學生在校內降半旗為死難者致哀,激起全校師生的義憤。卜
舫濟召開教授會議,以開除愛國學生相威脅。錢基博在會上痛斥卜舫濟壓
製學生愛國運動的罪行,要卜舫濟公開向中國人民謝罪。為了抗議卜舫濟
對我國的侮蔑,全校華籍師生紛紛自動離校,另行創辦光華大學。錢基博
是首批離校的教師,也是光華大學的創建人之一。民國16年9月,因北伐
軍興,錫滬交通受阻,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校長唐文治特聘其為教授兼校務
主任。錫滬交通恢複後,便兼任兩校課務。
……民國26年,錢基博在浙江大學中文係任教授。抗日戰爭開始後隨校遷
江西泰和,與浙大同仁創辦《國命旬刊》,並親自撰寫《發刊辭》,宣傳
抗戰;又與浙江大學顧穀宜教授合作,從俄文本翻譯《德國兵家克勞塞維
茲兵法精義》。民國27年,錢基博到湖南安化縣藍田鎮,任國立師範學院
國文係主任。民國28年,應國民黨南嶽抗日幹部訓練班教育長李默庵之請,
赴南嶽講授《孫子兵法》。抗日戰爭勝利後,轉任武昌私立華中大學教授。
……建國後,他將5萬餘冊藏書全部贈給華中大學(後改為華中師範學院)。1952
年,他又把曆年收藏的甲骨、銅玉、陶瓷、曆代貨幣、書畫等文物200餘
件,捐贈給華中師範學院曆史博物館。此外,尚有碑帖宇畫1000餘件、方
誌1000餘種,悉數贈予蘇南文物管理委員會和江蘇泰伯文獻館。
……1957年 l1月30日,因患胃癌去世,終年70歲。主要著作有《經學通
誌》、《現代中國文學史》、《韓愈誌》、《韓愈文讀》、《古籍舉要》、
《國學必讀》、《讀莊子天下篇疏記》、《名家五種校讀記》、《文心雕
龍校讀記》、《版本通義》、《駢文通義》、《明代文學》、《四書解題
及其讀法》、《文史通義解題及其讀法》、《周易解題及其讀法》、《老
子解題及其讀法》、《孫子章句訓義》等。
十全老人 發表評論於 2016-05-27 00:36:41
他們的版稅,一大半也是媒體吹捧以後的結果。確實是社會的財富。
?對楊絳的那些雞湯悼文,讓我感到強行裝逼的異曲同工。
首先,樓主的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其次,力挺藍天白雲,非常有思想和文彩。再次,與J-MAN和十全老人同感。
一年多前我偶然看到對楊絳的介紹,憑著對錢鍾書'圍城'的好感就找來她的'我們仨',隻讀了開頭(父女倆的戲鬧)就看不下去了。然後又找來她的作品集,耐著性子讀了兩三篇,看到關於他們與傅雷家的文章就再也看不下去了。昨天,由於她的孤獨辭世的不幸,又找來'我們仨',我確實被以夢境描寫她的女兒和錢鍾書離世吸引住了並哭了。但是當讀到她在牛津陪讀,就再也讀不下去了。
在我看來,被評為大師級的作家不應該經常把自己的生活經曆,特別是精打細算的事情(比如,陪讀期間)當作藝術作品供大家玩味。
從我看到的以上的她的生活經曆的作品中,感覺她太精明了,並且很會經營自己。
她後還有洗澡後續要發表,《我們仨》是很有名的散文。
我原本準備細細讀過之後要下筆細寫的,被這篇雷文生生震出了水麵。
我就是看了這篇文章後,才對王朔有了共鳴。初中的時候,所有人都在看武俠小說,我就怎麽看也味如嚼蠟,我那時候最喜歡看科普雜誌和世界名著。
大意就是:明知道屎臭,我一定要把屎吃完才能評價麽?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426/201605/931416.html
我隻能感歎人與人是多麽的不同。
我一直認為,書讀的多不能證明你有知識,沒有思想的文學家隻不過是文字美工大師。字寫得好不能證明你有文化,名字起的讓人讀不出來不能證明你識字比別人多。
可以認為,很多中國人仍在膚淺的追逐風雅,還沉浸在500年前的“唯一讀書高”的傳統價值觀中。
我讀過楊絳的《洗澡》,《幹校六記》和《將飲茶》沒有讀完,當年挺喜歡《洗澡》,盡管結構不是很好,但用白描手法寫得還是挺有味道的,男女主人公也塑造得生動傳神,令我至今印象猶新,還曾想如果改編成電影由誰演好呢。
他們二老最成功的就是在亂世中獨善其身,至於婚姻觀錢鍾書已在《圍城》中寫得很清楚了。
其實我喜歡《洗澡》超過《圍城》,因為《洗澡》中的男女主人公身上有一種光彩,而《圍城》則是一片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