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飄塵

一生豪情掃江湖,劍氣曾為社稷初。飄落米國不老心,塵埃散盡無漢楚
個人資料
一劍飄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朋友的孩子上哈佛,你為什麽不高興

(2016-03-29 19:11:38) 下一個

朋友的孩子上哈佛,你為什麽不高興

一劍飄塵

 

昨天寫了一篇關於教育的文章,立刻就有人表示相反意見了。沒有問題,世界是多元的,即使是中國文化熏陶出來的思想,所謂存天理,滅人欲。看起來就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目標,當然應該作為一元而存在。但是,這個天理其實很成問題:因為聖經好歹印刷成文,而天理沒有。那麽什麽是天理呢?就完全變成了社會中掌握了話語權者的人欲了。比如,君掌握了臣的生死,天理就是:君乃臣綱。當然,不僅是臣綱,還是臣妾的綱。現在的電視劇中,動不動來一句:“臣妾做不到啊!”這是明顯不懂曆史啊:臣妾一定可以做到啊。

所以,中國幾千年的曆史在我看來,就是一個存權貴的天理,而滅屁民人欲的曆史。今天所謂的媒體要姓黨而不能性交,也就是這個道理。因為黨是天理,而性交是人欲。當然,我承認中國文化有精化的部分,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就是一砣屎,也化石成古董了。但是,作為普通老百姓,不能靠古董生活。我們靠滿足我們的欲望,獲得生存的動力。所以,中國文化對於人性的壓抑、對於人際關係的那種重視,早已經扼殺了中國社會的創造力。真誠勸一句:為了今天的幸福,忘記那些古董吧。

得,打住了!今天講哈佛,扯什麽中國文化呢。但是,顯然,中國文化對於我們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比如吧,在我文章的所有評論中,有一個觀點就很有意思。我文章中有一個例子:就是一個父親沒有把孩子被哈佛錄取的喜訊在朋友圈裏發,而這個父親平時的朋友圈是非常活躍的。

這個評論就大讚這個父親,說他有情商,懂得心理學:如果在朋友圈發了,朋友們知道以後,心裏會痛苦,因為他的孩子上哈佛了,而我的孩子沒有上。

坦白說,我是醉了。剛剛在那篇文章裏,批評了一些身在美國的華裔的“食洋不化”:把孩子自殺完全歸罪於憂鬱症。現在又是一個食洋不化:情商。顯然情商、心理學,都是西方的研究成果,對於我們在社會上為人處事是有所幫助的。但是,朋友圈是自己私有的領域。如果在自己朋友圈分享幸福(那個父親也是非常為兒子讀哈佛這件事情感到幸福的),就會惹得一些朋友不高興,我就好奇:他交的都是什麽朋友呢?連我這樣一個不認識他的、非常反對爬藤的人,都為他孩子被哈佛錄取感到高興呢。

這就好像是奧林匹克的金牌,中國把它當作是體育的終極目標,舉國體製,浪費巨大資源去爭奪。我反對!不過,對於那些獲得了金牌的運動員本身,在獲得金牌的那一刻,我還是會為他們高興:無論是否舉國體製,但是這個成績對於他個人的努力,是一項褒獎、一個回報。而如果像美國這樣的體育孕育於民間,裏麵一些有天賦的人才自己花錢訓練,最終獲得金牌。這個成就當然更值得慶賀了。

所以,我不明白為什麽在朋友圈宣布一下自己孩子考上哈佛,別人就要痛苦!相反,我如果在他的朋友圈,我倒是會非常高興。因為道理很簡單啊:首先他的孩子能上哈佛,與我孩子上不了哈佛,就根本沒有邏輯上的對應關係。如果像在中國那樣,他孩子因為頂替了我的孩子的名額上了北大清華(這個確實發生過),那我會生氣。但是在美國這個係統裏,人家孩子上了哈佛,並不是靠不正當的競爭把我孩子頂替啊。如果他是我朋友,我更為他高興啊:難道不應該為朋友的喜事高興嗎?至少通過他,我也和哈佛親近了一層吧。

中國人有一個很壞的毛病,就是看不得周圍的人比自己好。雖然說,孩子上哈佛,還不一定是比自己好的事情。如果上哈佛就意味著一個孩子一輩子的成功,那麽美國把大學全改稱哈佛好了。其實,許多華人看不到的是:上哈佛這些名校的孩子,有他們的特殊之處。他們即使在未來人生成功了,也並非是因為上了這名校,而是他們自己的素質在。比如智商,比如意誌力,比如雄心,比如奉獻的精神。等等。作為一個朋友,看不得自己朋友的孩子上了哈佛,這是什麽心態呢?你不承認人家孩子的優勢,你也不敢麵對自己孩子的劣勢,你就是嫉妒罷了,而且嫉妒的僅僅是個麵子而已。

我這樣寫出來,應該不需要按照這個讀者的要求,去看心理學的書了吧?為什麽要一個喜悅的父親去看心理學,然後因為擔心朋友圈的一些人的陰暗心理,而克製自己的喜悅呢?中國人已經生活得夠悲催的了:一個個不知道表達快樂,表達愛意。好不容易社區裏有了一個喜悅的事情,還要翻心理學的書,去克製自己。我相信這個評論我的讀者,一定是要我看看中國人的心理學,而不是人類的心理學。

作為在中國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人,我了解這種見不得別人好的心態,心理學上說:就是嫉妒心。我相信,許多人都會有。我也不例外。但是中國文化的特色是:看不得身邊的人好。我現在還記得高中的時候,有個同桌的同學。每次考試不如我,都會表現得很不屑:哎呀,如果我不是在這裏算錯了,這次成績就比你高了。當然,他每次都會有錯。

其實,比我高又怎麽樣呢?我還不是全校第一呢。再說,當時學習的根本目的是考大學。一定要把我作為參照物,也應該是希望我考得更好啊!參照物越高,你會飛的越高啊。

最近矽穀有許許多多的印度人,爬到了大公司CEO這一類的職位,包括Google的,包括Microsoft的。我在生活中也接觸了許多矽穀的碼農,估計罵我的和欣賞我的摻拌。我就問他們:矽穀裏華裔和印度人基本上在人數上是對等的,為什麽印度人能夠做到這樣高的職位呢?

許多人就總結說:印度人喜歡抱團,他們高層的管理會幫助自己族裔的人。而中國人呢?作為高管,為了顯示自己的公正,可能不僅不會幫助自己族裔的人,還會更加嚴苛。作為下級的,可能是不僅不為自己族裔的人獲得高管的職務高興,反而會不屑:他那個水平,還不如我呢。

其實,中國人不是沒有認識到抱團的重要性。我到美國以後,就不斷聽到抱團的說法,但是這麽多年,好像就最近的梁警官案件,抱成了一團:抱團騷擾社會去了。他們不管這件案件的是非,而是憑著“血緣”的關係,抱團遊行去了。但是,真正在工作、生活中,你讓他欣賞自己族裔的人、讓他幫助自己族裔的人,卻難比登天。所以,中國人的抱團是一哄而上的抱團,熱熱鬧鬧以後,也就鳥獸散了。除了讓整個社會得出一個“中國人越來越像黑人一樣喜歡聚眾上街”以外,沒有任何正麵的結果。當然,有人就說了:梁警官不是輕判了。呸!在你們上街之前,我就在文章裏說了:一定會輕判。而檢察官的說辭裏也解釋了:認定有罪並非為了報複!這一點,我是在美國的法庭上感受到的。美國的法官給我的感覺是真正的既堅持法理,又通融人情的,一般情況下都是量刑從輕。

真正的抱團不是一個族裔在政治上的抱團。坦白說,政治上就不應該整個族裔抱團。對於我來說,我一定是選擇共和黨的。因為我交稅高,因為我享受不到福利。但是要一個在中餐館工作的幫廚師傅,要一個做按摩的女士,也去投共和黨的票,我就說不出口:他們那麽點收入,上有老下有小,再沒有福利,可能生活都會困難。所以,抱團是應該在具體利益上抱團。SCA5很容易就抱團了,因為整個利益都是一致的。而在矽穀這種工作場所、在孩子考上哈佛這樣的事情上,也是可以抱團的:哪怕不指望你幫上一把,至少看在大家都是同族或者同一個朋友圈的份上,為我的晉升、為我孩子上了哈佛,高興一下總行吧?

如果說大陸的中國,已經在媒體不可以性交的情況下,形成了特有的垃圾文化。那麽,我們在海外的華裔,總應該自省吧?學習了西方社會的“憂鬱症”這個學名,至少也看看西方同類研究:憂鬱症可能會自殺,但是並不一定自殺,相反,自殺的比例並不高。這樣的話,就不至於每次矽穀孩子自殺了,就歸罪到憂鬱症的頭上,而不反省父母的責任、整個社區文化的問題。學習了心理學、情商,也應該思考一下:中國文化熏陶出來的這個氛圍健康嗎?而不是一味地媚俗:啊,為了避免引發你的嫉妒,我不表達我的喜悅好了。他憑什麽嫉妒呢?考上哈佛的孩子那麽多呢,一個個告訴他,讓他嫉妒到失眠吧。

寫到這裏,我不由得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前清舉人,李鴻章的幕僚,好像姓馮還是啥(我人老了,糊塗記不住了)。許多人看中國曆史,對於中國清末開始的墮落耿耿於懷,對於清末的洋務運動的失敗扼腕歎息。而這個人可以說是洋務運動之父。對,不是張之洞也不是李鴻章,而是這個幕僚。是他在陪著李鴻章鎮壓太平天國的時候,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這樣說的話,許多人可能還會覺得沒有問題。其實,他原話裏還不是“中學”,而是用的“中國倫理”這樣的詞語,意思就是保持中國的倫理道德不變,學習西方的技術。

洋務運動至今也一百多年了,而中國的現狀我們有目共睹。可以說,“西學為用”,實際上是做到了,雖然成為了山寨之國,但是畢竟能夠山寨了。但是整個社會的墮落,卻是不容回避的事實。為什麽?因為中國的倫理、“中學”,恰恰是不符合現代文明的。這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起源的,經過幾千年專製社會強化的思想體係,早已經充滿了腐臭味。而許許多多人卻不僅不反思,反而抱著祖宗牌坊不放。這種對於朋友孩子考上哈佛的嫉妒,就是典型的“中國倫理”引發的變態心理。這種心理學,不學也罷。

記住:有這樣的人,一定要在朋友圈拉黑。

2-16 -3 2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7)
評論
一劍飄塵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umiao' 的評論 : 刪除幹什麽,難得留一個醫學解剖樣本,就留在這裏展示一下吧。另外,我比你年輕多了,你完全可以倚老賣老。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請刪掉我所有留言,你歲數大了已經形成自己的固念,很難覺醒,又容易發火罵人,隻當別人不存在吧,繼續自飲自斟吧。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誰容不得別人曬幸福?誰稀罕,還容不得。這世界就不缺曬的人,嫉妒那些,跟管天管地管遊行一樣,不死的快?我是說你朋友情商高,又不是反襯你智商低,你嫉妒什麽?
你罵人並不高明,還是趕快學點心理學吧。你寫的所有文章就一個詞,不通人情。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本來好心好意勸你別為這種因果自由的事情煞費苦心,罵來罵去,沒想到你年紀大了,脾氣還這麽大。人家有點嫉妒你管,人家上街遊行你也管,什麽事情你老人家都忙著罵,退休了就好好做自己,幹嘛做“老而不死是為賊”的事?獸醫?你病了?前段時間被人罵成洋奴,罵成那樣還死不悔改。
以後你寫的東西來個標題說明是你寫的,那就避免不喜歡看你說教的人不進來看你發癡了。為老不尊,何必。
一劍飄塵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umiao' 的評論 : btw,一般偶是不回答讀者提問的,實在是看您病得不輕,容不得別人曬幸福,免費做一次獸醫。
一劍飄塵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umiao' 的評論 : 謝謝您老人家惦記,偶因為事業成功,現在已經進入半退休的生活狀態,而且筆頭子特別快,寫著點兒文字,真不算啥。但是您的好意,偶還是心領了。但是,好像我們討論的是孩子被哈佛錄取了,應該不應該慶賀的問題吧,而不是說在朋友圈動輒曬照片吧?您認為哈佛錄取和普通曬曬孩子照片一樣麽?再說了,朋友圈本來就是人家私人曬信息的地方。好比人家自家門前的布告欄。人家曬啥,還要惦記著您老人家喜歡還是不喜歡?這日子咋過得這麽別扭呢。你不喜歡人家曬,你自己拉黑不就是了,為什麽一定要逼著人家不曬呢?偶也是醉了。BTW,我們討論這個問題,好像與梁的案子沒有啥關係吧。您把陳芝麻爛穀子拉出來提,是不是飲食心情不好的緣故啊?免費送您一點兒建議哈:無限主義,無限快樂。別天天神叨叨的曬愁眉苦臉的事情,曬點兒開心的。別整天泡在醋壇子裏,泛酸兒,去買個蜜罐子。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有點嫉妒也成了人的陰暗心理?這也是人的一種心理欲望好嗎?你這才叫存天理滅人欲呢。還說“臣妾做不到”這句話不合理,應該讓別人看曆史。你真懂得中國封建社會的曆史嗎?在一個皇權思想極致的國家,你讓一個“臣妾”,即便她是皇後,怎樣挑戰皇帝的權利?
再說人類正常社會,就是在心裏嫉妒了,你能怎麽樣,口誅筆伐?你能阻擋人心裏對你的咒罵和反感?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很多人為炫耀自己的孩子,不分任何場合三句話不到就開始以孩子為主題曬,人當麵不說背後也很煩啊。你孩子再好,和我有毛關係?能不能不要這麽煩?要說嫉妒可能也有一點,那也是正常人該有的。你孩子學習好不一定是你的功勞,你孩子上藤或者上天都和大家有什麽關係?如果你和你孩子在為社會做貢獻,幫助社會而不是螳臂當車地破壞社會,那還有的可曬。再說孩子人生剛開始後麵還長著哪,學習好就等於一切都好?等你人生圓滿了再曬不好嗎?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你看大家多數人的回帖,不用我多說了吧,這在正常人那裏都是正常事。真勞煩你老洋洋灑灑又一大篇,不是熬夜寫的吧,注意身體。就像前段時間看你像螳臂當車一樣阻擋華人不要為梁彼得遊行示威,為此你寫了多少篇不合思維的文章啊,又有多少人反對你,你仍然癡心不改一定要華人子弟梁彼得不得翻身啊,你這樣的心理怎麽會為身邊的朋友高興?不要蓮花自白了吧。你真該學學心理學,如果你想後半生以寫中文文章為生的話。通篇扯什麽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大部分是好的,不然你現在連中文都不要用。
說實在的,如果有你這樣的朋友,會在朋友圈先被拉黑,原因不用多說。
李道子 回複 悄悄話 朋友圈不發不很正常嗎? 朋友圈隻是社交圈,非真正朋友的圈。
就像這種事會把手機通訊錄上的人都通知一遍嗎?
親近的人,早就接受了少年的優秀一麵,一般很少再生嫉妒之心。

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啊。
GravityRules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文章。 嫉妒是人的本性之一, 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發展, 在基督教中是七大死罪之一, 在基督教的社會中得到有效的控製。 中國社會的嫉妒性比較強, 你的朋友做的對。 少炫耀, 就會少嫉妒。
hongfu 回複 悄悄話 同意!
不開竅 回複 悄悄話 一個在中餐館工作的幫廚師傅,要一個做按摩的女士,去投共和黨的票,也是有道理的。 因為共和黨的政策是對整個社會有益的,不僅對高收入者有益。 共產國家的窮人就過得不如資本主義社會的窮人好。
Invisible00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溫柔一鞭 回複 悄悄話 這個假洋鬼子的文字總是尖酸刻薄,我也討厭那些為人父母總愛攀比,別的比完了,就比兒女。那不是嫉妒是煩,懂嗎?中國人本來全民以當書呆子為榮就不對。你書讀的再好不也是打工仔一個。
easycity 回複 悄悄話 沒有的事情。
昨天得知一個朋友的孩子上了斯坦福,非常高興。
鬱二光 回複 悄悄話 說的好!每次我朋友在圈裏曬孩子從工作地香港給在美國過生日的父母萬裏迢迢郵寄訂製的蛋糕,我都替他們高興有這樣一個孩子。而我的孩子一句生日快樂就把我打發了我也並不介意。這是兩個家庭教育的結果不同。孩子都是獨特的,就像家庭都是獨特的一樣。我總是喜歡聽到圈子裏的好消息。偶爾聽到壞消息,比如某人的朋友得了不好的病,我也是波瀾不驚。因為福禍都是一樣的。生活就是如此。朋友最重要的就是寬容,接納。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在任何一個朋友圈都會有些對自己生活不滿意的朋友。這些人有可能對其他人的“曬幸福”感到不舒服,甚至反感。如果將這樣的人都拉黑。朋友圈可能會瘦身不少。我們隻能夠要求自己不要嫉妒別人。卻無法確認別人對曬幸福的真實感受。所以很是理解兒子上哈佛老爹的低調行為。因此,對於朋友有應該加上一條:不要傷害朋友,哪怕是無意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