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80)
2021 (49)
2022 (69)
讀書劄記:《秦崩》、《楚亡》
李開元的《秦崩》和《楚亡》詳細描寫秦朝滅亡和漢朝建立。重點寫了劉邦的流氓本色和項羽的貴族精神。劉邦戰勝項羽,基本上靠的是計謀:比如火燒棧道、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半渡而擊、離間範增、用間項伯、鴻溝之約、十麵埋伏、四麵楚歌。
為了盡早進入關中,占領鹹陽實現懷王之約做秦王,劉邦派使者到鹹陽見趙高,允諾和趙高共享秦土,說服趙高背秦降楚。但當趙高逼迫二世自殺後,劉邦拒絕履約,趁亂攻破武關。秦王嬰命令戍衛京師的中尉軍前往嶢關和藍田一帶設防,阻止劉邦軍進入關中。劉邦軍用張良的計謀,用重金引誘秦軍將領言和,趁其鬆懈,突然展開攻擊,將嶢關攻克,關中防線崩潰。
鴻門宴上,項羽之所以不殺劉邦,最根本的原因是開宴以前劉邦完全接受了項羽提出的條件:劉邦將鹹陽及關中移交項羽;投降劉邦的秦王嬰、秦朝的官吏和軍隊,全部交由項羽處理,劉邦隻領本部人馬,暫駐灞上,隨同聯軍各部一樣,統一聽從項羽的指揮。項羽遵守條約,盡管範增反複催促,沒有殺劉邦。
當項羽力量強大時,劉邦韜光養晦,伏低做小。送書項羽,稱“漢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複東。” 聲明自己出兵關中隻是為了信守懷王之約,取得自己應當得到的舊秦國地區,絕不違約走出關中。於是項羽對西部放鬆警惕,北上出兵擊齊。
楚漢戰爭中劉邦多次戰敗,在彭城被楚軍圍困,劉邦和兒子劉盈與女兒魯元共乘一車逃跑。楚兵在後緊緊追趕。劉邦嫌車載太重,跑不快,幾次把兒女踹下車去。趕車的夏侯嬰把劉盈和魯元又拉上車。氣得劉邦多次恨不得拔劍斬了夏侯嬰。
劉邦派遣使者到趙國,希望結盟聯合進攻西楚。趙國開出的條件是,劉邦必須處死逃亡到漢國的張耳,見到張耳的頭就發兵。張耳是劉邦遊俠時代的大哥。劉邦今後借重於張耳之處還很多。在謀士們的策劃下,劉邦耍了一個花招。他找到一個相貌與張耳相似的人,割下頭送到趙國,以此換得了趙國加盟出兵攻楚。
當時的人還有些春秋遺風,戰爭中不大使用計謀。所以稍微耍些計謀的將帥,就能夠無往不勝。比如留下背水一戰成語的井陘之戰。二十萬趙軍扼守住通向趙國的險要關隘井陘口,居高臨下,以逸待勞,迎戰不足三萬的韓信漢軍。趙國謀臣李左車建議將漢軍困在崎嶇難行的井陘道上,趙軍深溝高壘封住袋口,再派三萬精兵繞到敵後襲擊漢軍輜重,漢軍將不戰而潰。但趙軍統帥陳餘是儒者,說義兵不用詐謀奇計。認為自己兵力遠多於韓信,應該正麵交鋒。韓信派2000名輕騎,由偏僻小路迂回到趙軍大營側翼埋伏;主力乘夜晚越過綿蔓水背靠河水布陣。次日韓信親帥少數前軍,向趙軍挑戰。陳餘見韓信兵力劣勢,欣然迎戰。韓信佯裝戰敗,丟盔棄甲,往河邊退去。陳餘見韓信擺出兵家大忌的背水陣,以為勝利在握,傾巢而出,追擊漢軍。漢軍退無可退,轉而拚命抵抗。這時預先伏下的兩千輕騎乘機攻入趙軍空營,遍插事先準備的漢軍紅旗。趙軍久攻不下,鳴金回營。卻見大營遍插漢軍紅旗,以為老巢被漢軍所占,軍心大亂。水邊的漢軍乘勢掉頭反擊,兩麵夾擊,趙軍大敗,陳餘陣亡。
漢軍小部隊東渡汜水挑戰楚軍曹咎。曹咎出戰,漢軍佯敗到汜水西,曹咎渡兵汜水向西追擊漢軍。乘楚軍半渡時,漢軍突然攻擊,大破楚軍。
公元前204年,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劉邦請求議和,希望以滎陽為界,滎陽以西劃歸漢國,以東劃歸楚國。項羽在項伯的勸告下,有意接受。因範增堅決反對而罷棄。公元前203年劉邦主動再次求和,項羽答應了。以鴻溝為界,東為楚,西為漢。項羽把劉邦的父母和老婆放了。並很快解散了軍隊,但劉邦撕破協定,集合諸侯兵力。突然對撤退中的楚軍展開攻擊,楚軍倉皇應戰,從此不占優勢。
韓信在戰爭中用計謀,但還是誠信之人。武涉說劉邦多次落入項王手心,因項王憐憫而得以活命。但是,漢王一旦逃脫,就違背盟約,攻擊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勸韓信自立。韓信回答:劉邦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人家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韓信回絕武涉,不肯背叛劉邦,是基於信義,但缺乏對劉邦的了解,缺乏審時度勢的政治智慧。後來果不其然,死於劉邦呂後之手。
項伯很可能是劉邦安插在項羽軍內的內應。鴻門宴前,劉邦與項伯相見,劉邦為項伯祝壽,約為婚姻。項伯回到軍中,替劉邦說情:“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羽稱是。後來劉邦多次向項伯送禮。劉邦送重禮給項伯,說動項羽,把漢中分給劉邦,後來成為劉邦統一的基地。楚漢戰爭爆發,項伯多次為劉邦說話,讓劉邦老爹免於湯鍋之烹。劉邦勝利後封項伯為射陽侯,賜姓劉。
不以成敗論英雄。故李清照有詩:“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是最後一位貴族。自此以後,中國戰場上都充滿了背約、欺騙、內奸和計謀,尤其是在近現代。誠信總是不敵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