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蘆隨筆

人隻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能夠思想。
個人資料
思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此食貨非彼吃貨,不為人知的財貨史

(2025-02-21 08:59:00) 下一個

讀書劄記:《新食貨誌》

中國史書有食貨誌篇,專門記載商品財貨經濟史。杜君立《新食貨誌》寫了二十一種財貨:絲綢連接了一個舊世界,香料發現了新大陸,鱈魚將歐洲人帶到北美,毛皮令俄國人征服西伯利亞,白銀改寫了中國曆史,鴉片引發中英戰爭,土豆和玉米帶來人口爆炸,香煙和咖啡顛覆傳統文化,棉花和煤炭催生工業革命等等。

絲綢之路在經濟上其實沒有多大價值。絲綢之路要穿越沙漠、戈壁、草原,大片無人區和野蠻落後地帶。商人僅靠駱駝負載極其有限的貨物,即使平安到達,成本之高也不可想象。何況一路匪盜叢生,大多數商人最後都人財兩空。

在前所未有的競爭麵前,風靡世界將近兩個世紀的中國茶葉成為明日黃花。雪上加霜的是,清政府對茶葉出口征收的沉重關稅,使茶葉在中國出口商品中的比值迅速跌落;從當年鼎盛時期的80%降到19世紀最後10年的不足30%;至20世紀初,更降至10%以下。茶葉的全球化變成了茶樹的全球化。茶樹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中國茶葉和中國一樣,在這個現代世界麵前,被徹底邊緣化。

中國出口茶葉平均茶價比印度低四成,比斯裏蘭卡低六成多,甚至比肯尼亞的茶葉價格還要低20%。中國雖然產茶麵積世界第一,但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卻較弱。中國每年茶產業產值為300億元人民幣,而立頓一個企業的茶葉年產值約23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中國茶產值的三分之二強。

頗為諷刺的是,中國本是茶葉的產地,印度是鴉片的產地,然而,雙方後來卻發生了大換位,印度成為世界第一茶葉產地,中國成為世界第一鴉片產地。印度茶葉趕走了中國茶葉,中國鴉片趕走了印度鴉片;中國失去了茶葉,也失去了世界,而得到了鴉片。

一方麵,可以說清朝因鴉片而亡;另一方麵,也可以說清朝又因鴉片而苟延。在19世紀後半期,巨額的鴉片稅成為帝國財政的主要支柱。至19世紀80年代,國產鴉片數量已超過了進口鴉片。據數據統計,到1879年,全國鴉片的自給率竟達到80.12%。到1882年,中國本土鴉片不僅完全滿足國內需要,而且可以出口了。

中英之間的衝突並非因為鴉片,而是因為白銀。從早期的林則徐到後來的李鴻章、張之洞,都提出“種煙馳禁”。以國產鴉片代替進口鴉片。所謂“自強”,是為了朝廷的強大,並非為了民眾的健康。

1854年,美國修築巴拿馬鐵路工程,華人勞工吸食鴉片成癮,當紐約公司的一名會計因為成本和來源問題切斷了他們的鴉片供應後,一百多名絕望的中國勞工選擇了自殺。一些人選擇在樹上上吊身亡,或者身係石塊投河自盡。在某種程度上,正是華工吸食鴉片的惡習,引發了19世紀末的“排華風潮”。1882年,美國政府出台了《排華法案》。

1942年的阿拉曼戰役,英軍嚴密封鎖北非德軍的油料供應線,造成德軍500餘輛坦克因斷油而被殲。在諾曼底登陸後,正當巴頓將軍率領的第三集團軍橫穿法國腹地,準備全殲德國主力部隊時,油料供應突然中斷,機械化部隊無法前行,使整個“二戰”格局發生變化,蘇軍得以搶先占領柏林。1945年8月,蘇聯發動對日遠東作戰,坦克部隊在第三天就因為油料耗盡而停止前進,直到日本投降,蘇聯地麵部隊還未到達預定作戰位置。

所謂不平等條約始於天朝對外的不平等心態。中西衝突實則是堅持不平等與要求平等的碰撞。天朝以“唯我獨尊”的華夷體係認為自己乃高高在上的中央帝國,其他各國都是朝貢者;英國堅持條約體係,即國家間對等的原則和履行條約的原則。天朝捍衛的是國家間絕對不平等,英國謀求的是國家間相對平等。

英國艦隊突破虎門要塞,沿著珠江北上。珠江兩岸聚集了數以萬計的天朝“草民”圍觀。每當掛黃龍旗的天朝官船被英軍艦炮擊中時,岸邊就發出激動的喝彩聲。民眾爭相將食物和淡水賣給英軍。英軍統帥巴夏裏感到不可思議。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

騎士文化中的封建關係並不隻限於授土和效忠,騎士不僅有權利和義務,還必須信守契約。契約精神起源於騎士。騎士文化使歐洲政治避免了亞細亞式的絕對專製主義,學術自由與議會製度得以傳承。西方文化通過騎士精神培養了一個不跪的民族人格,而東方文化則通過忠孝思想培養了一個向權力下跪的民族姿態。對權力的屈服和對尊嚴的放棄使一個民族從此踏上通往奴役之路,沒有自由,更沒有正義與高貴。

古羅馬的戰車輪距來自兩匹馬的屁股寬度。1.435米的輪距所形成的車轍深深刻印在羅馬帝國的馳道網絡中,後來的馬車依然行駛在羅馬古道上,因此也隻能采用這個輪距。英國發明的火車輪距沿襲了馬車的輪距,並將這個標準擴散到全世界。美國航天飛機燃料箱的火箭推進器要用火車運送,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寬度就是鐵軌的寬度。也就是說,兩千年前兩匹馬屁股的寬度竟然最後決定了美國航天飛機火箭助推器的寬度。這常常被人們稱為路徑依賴。

如果沒有軋棉機,美國就不會用那麽多黑奴種棉花,奴隸製也會更早的解體;這樣的話,美國的內戰或許不會爆發。

有著四大發明的中國卻沒有一個機器體係,比如係統知識、技能、技巧,以及工具、儀器、設備、設施。

作為技術創新的加速器,工業革命“最大的發明就是發明了發明的方法”。發明與專利構成前所未有的創新體係。

張之洞根本沒有考慮鐵礦和煤的問題,就急急命駐英公使向英商采購煉鋼廠機爐。設備買回來之後,因為找不到合適的煤和鐵礦石,隻好從歐洲不遠萬裏地進口焦炭。4年時間花費了560餘萬兩官銀,三座煉鐵爐隻有一座可用,沒有煉出一噸合用的生鐵。在改為官督商辦之前的6年間,漢陽鐵廠耗銀達1120萬兩,而清朝每年財政收入不過7000萬兩。張之洞還興辦了南紗局,進口了一套4萬多紗錠的機器。紗廠也跟著他調任而四處搬遷。先運到上海,接著轉運到湖北,後又運到南京,再運回上海,最後變成一堆廢鐵。

1958年11月27日,中國媒體一起歡呼“大連造船廠建造的我國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躍進’號下水”。躍進號成為大躍進狂潮中急就的獻禮作品。直至1963年4月30日才開始處女航,在青島港裝載了13000多噸糧食後,去無償援助大洋彼岸的另外一個共產主義盟友。第二天中午,這個“中國第一艘萬噸巨輪”沉沒於公海。

從1958年到1978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長不到4元,農民則不到2.6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GoneWithWind2 回複 悄悄話 把中國曆史和世界曆史橫向比較,在同一個時間點對比,都不知道用啥詞還形容這感傷,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