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蘆隨筆

人隻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能夠思想。
個人資料
思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從古希臘哲學中汲取生活智慧

(2024-06-25 08:28:30) 下一個

斯多葛哲學中的生活藝術

我黨長期洗腦的後遺症是對一切號稱主義的學說都具有了免疫力。所謂主義都是一套係統。為所有人定製的麵麵俱到的係統,一定不適合於具體個人。胡適先生提倡多談問題,少談主義。一個人可以沒有主義,但不能沒有人生信條和生活目標。很多人都有具體的生活目標:大房子,好工作,好配偶。即使渾渾噩噩,隨遇而安的人,也有一些信條,比如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個人至上主義。但很多人生活信條是潛意識,不自覺和模糊的。我們應該有自覺的,清晰的生活信條。這樣的信條就是生活哲學。自覺的生活信條可以讓人自律,自洽和自省,而不會誤入歧途。

提起哲學很多人都頭大,覺得那是充滿玄而又玄術語的象牙塔學問,和普通人的生活不搭界。古希臘斯多葛主義卻是一門貼近生活的哲學。斯多葛主義是公元前3世紀早期在雅典創立的希臘化哲學流派。斯多葛的名字來源於希臘語“柱廊的”stoic,因為該流派創始人芝諾常在公共柱廊上講學。它主張達成幸福——享受一種有德行的生活。它的中心關注是我們應該做什麽或者怎樣做才能夠生活得更好。信奉斯多葛主義的古代名人有西塞圖、塞涅卡、加圖和羅馬皇帝奧裏略。

很多人誤解斯多葛主義是一種禁欲主義。其實斯多葛主義也主張享受生活的快樂,但他們不會被享受所奴役。他們更想要快樂而非痛苦,更想要朋友而非敵人,更想要財富而非貧窮。然而,如果運氣不佳,事與願違,他們也不會感到強烈的沮喪。斯多葛主義認為,行為或道德上的智慧是唯一真實且至高無上的追求,這種智慧就是美德。換句話說,我們自身的品質比一切外物來得重要。塞涅卡說“幸福的生活是順應自身本性的生活。”人是一種理性動物,一顆會思考的蘆葦。把生活重心放到精神追求上,才會使生活更有意義,生活目標也更容易實現。我們無法完全控製我們的遭遇,但卻能控製自己如何去應對那些情況。生活是由你自己創造的。大多數人都不能實現積累一億財富的“小目標”,但隻要努力,很多人都能實現精神的追求。比如,掌握一門學問,實現一個道德目標。塞涅卡說:斯多葛主義者“一定能夠得到恒久不變的歡悅和一種深邃的、發自內心深處的快樂,因為他是從自己的智慧中找到快樂的,他也不可能渴望得到比他內心深處的愉悅更大的愉悅”。和這樣的愉悅相比較,肉體的快樂是“不重要、微小和轉瞬即逝的。” “一個安於自己的微薄收入並且靠少量的錢就能使自己過得富足的人,是真正富有的人。” 這樣的生活也許舒適和享樂必較少,但是愉悅卻多得多。他還說,當一個人被流放時,離開了國家、朋友、家庭和財產,但他還帶著他最重要的東西:本性和德行。

斯多葛主義的三分法(又叫控製二分法)將所有事物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我們可以完全控製的事物,比如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意見和為自己設定的目標(能否實現則是另一回事)。對於第一類事物,我們必須關注,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這類自己完全能夠控製的事情上,才是有意義的。第二類事物是我們完全不能控製的事物。比如明天是否天晴,世界大戰明年是否爆發。對於這類事物,斯多葛主義認為不必給予關注,否則就是杞人憂天,愚蠢而無用。第三類事物是我們可以部分控製的事物。比如贏得網球比賽。贏下比賽取決於對手和環境,也取決於自己的努力、訓練和競技狀態。對於第三類事物,我們應該關注,但是在設定相關目標時,應該將其內化。即不要把自己不能左右的外部事物當做目標,而把目標設定為我們的努力和發揮上,而不是輸贏的結果。隻要我們努力和正常發揮了,我們就實現了參賽的目標,內心就會得到滿足,安寧和愉悅。如果把目標設定為比賽的輸贏,隻會患得患失,心理負擔太重而發揮失常。

斯多葛主義追求心理安寧的方法是先預想不安寧。為了在最壞結果發生時保持心理安寧,他們會提前做消極想象:能發生的最壞結果是什麽?當你擁有一件寶貝時,對你可能會失去這件寶貝的預想,不會降低你對它的享受程度,而隻能讓你更加珍惜它,為可能的壞結果做準備。對生命也是如此。塞涅卡說:我們應該這樣生活,仿佛此時此刻就是我們的最後時刻。把每一天都當最後一天過。通達的人能通達是因為先有了達觀。出世的人能出世是因為能看透紅塵。在這方麵,斯多葛主義者和修禪有一些相通之處。

斯多葛主義主張為了最大地享受生活的舒適,需要不時地體驗不適。這就像打疫苗一樣。試圖避免一切不適的人,比定期接納不適的人更有可能得不到舒適。後者比前者有一個寬得多的“舒適帶”,所以,在可能給前者帶來相當大痛苦的境地中,他們也可以感覺到舒適。

人的本性是追求舒適。如果任其發展,人傾向於走在阻力最小的道路上,其結果是一個頭腦簡單的追求快樂的人。一個有作為的人,必須能夠戰勝自己的本性,必須確立對本性的支配能力。也就是所謂自律的能力。缺乏自律的人在人生中將走一條既定的容易道路,結果是虛度人生。經常與我們的本性對抗,是我們獲得自律能力的唯一途徑。同時這種對抗自我的遊戲,還能夠幫助我們塑造堅韌的性格。塞涅卡說,盡管忍受不舒適會帶來不快,但是成功地扛過去,我們就會對自己感到稱心如意。這種快樂來自於否定我們自己的成就感帶來的快樂。就像長跑者克服極限後體內會分泌內啡肽和多巴胺,刺激大腦體驗到極大的愉悅和興奮,非常令人享受。斯多葛主義追求這種再挺一下後的戰勝自我帶來的愉悅。認為這種愉悅的價值遠勝於之前忍受的不舒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回複 悄悄話 悖論是 主動吃苦為了甜。
回複 悄悄話 主動吃 “苦”.。
油翁 回複 悄悄話 思蘆的這篇文章生動且充滿哲學智慧,讓人受益匪淺。斯多葛主義的生活藝術值得深思,也讓人對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