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80)
2021 (49)
2022 (69)
2025 (6)
聰明誤的楊修兼談智慧三境界
《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寫曹操殺楊修一案。書中曹操漢中之戰,久攻不下,進退兩難。大將夏侯惇入稟請夜間口號。適廚子端上雞湯。操見碗中雞肋隨口曰:雞肋!楊修聽說,便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夏侯惇大驚而問。修曰:以今夜號令,知魏王不日將退兵: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來日魏王必班師矣。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於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操大驚,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令刀斧手推出斬之,首級號令於轅門外。曹操對夏侯惇亦欲斬之,眾官告免。
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操曾造花園一所;操往觀之,不置褒貶,隻取筆於門上書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曉其意。修曰:“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太闊。”於是改造園門再請操觀之。操大喜,問曰:“誰知吾意?”答曰:“楊修也。”操雖稱美,心甚忌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寫“一合酥”於盒上,置之案頭。修入見之,竟取匙與眾分食訖。操問其故,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操雖喜笑,而心惡之。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蓋。操躍起拔劍斬之,複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惟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歎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操聞而愈惡之。操欲立曹植為世子,曹丕知之,用大筐秘密抬吳質入內府商議。楊修聽說,告之於操。操令人於丕府門伺察之。丕慌告吳質,質曰:“不怕,明日用大筐裝絹再入。”次日使者搜筐,果絹也,回報曹操。操疑修譖害曹丕,愈惡之。操欲試丕、植之才幹。令各出鄴城門;卻分付門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門吏阻之,丕隻得退回。植求教於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當者,斬之可也。”植如其言,斬門吏而出。於是曹操以植為能。後有人告操曰:“此乃楊修之所教也。”操因之亦不喜植。修為曹植預作答教十餘條。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植對答如流。後曹丕暗買植左右,偷答教來告操。操見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而起殺修之心。
羅貫中揚劉貶曹,臉譜化曹操。後人多以此事責曹操心胸狹窄,妒賢忌能。實際上,曹操並非因退兵殺楊修。而是幾個月後,楊修和曹植醉闖司馬門並誹謗曹彰而遭人舉報,於是曹操以“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為由將楊修處決。曹操帳下英雄輩出,謀士如雲,為何獨不能容一楊修。難道楊修就沒有可責備的地方?楊修可謂才子。多次窺破曹操的心事,為曹植畫策,總能暗合曹操的心意。但他為人恃才放曠,鋒芒過露。不分時間、場合,一遇機會,就要顯露他的才華。稍有成績,即到處宣揚。不免為曹操所忌,為同曹所妒。夏侯惇和楊修同罪。就有人替夏侯惇求情,卻無人替楊修說話。最後聰明反為聰明誤,楊修因才喪命。說明有才如不善於把握,恰恰要為才氣所害。楊修把聰明才智大多用在遊戲文章、爭強好勝上。屢屢在一些小把戲小策略上出風頭,露頭角。但在整個人生大計上,他不明智也不聰明。作為曹操的謀士,他在軍事和政治大計上沒有為曹操出過什麽良策。曹操或許就把楊修也視為雞肋,殺之可惜,留之無用。恰值其犯過,故殺之以警眾將。
與楊修恰成對比的是曹操的軍師荀攸。荀攸為曹操出了很多奇謀,但從不自炫其功。著名的官渡之戰,就是荀攸的計策。曹操曾稱讚荀攸說他: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智可及,愚不可及。又稱:荀公達真賢人也,所謂溫良恭儉讓以得之。論才華機智,荀攸未必是楊修的對手。三國傳記中,未見荀攸有任何語言才華、文章爭勝之事。但荀攸是小事糊塗,大事聰明。他為曹操出十二奇策,但從不倨功自傲。甚至旁人都不知道是荀攸出的計策。要曹操特意說明: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征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曹操也對荀攸一直敬禮有加。荀攸生病,曹操特派大兒子曹丕探望,並拜於床前。
唐初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才氣縱橫。獨裴行儉說:士先器識,後文藝。勃等雖有才華,終嫌浮露,怎得安享祿位?果然王勃渡海墜水驚悸而亡。照鄰患惡疾而自盡。駱賓王隨徐敬業起兵,不知所終。善終的隻有楊炯。但楊炯雖然幼時聰敏博學,善文章,十一歲即被舉神童。但被時人評為恃才簡倨,人不容之。器識者,器量與膽識也。雖有才華,未可盡露。遇小事則讓,遇虛名則避。與人爭,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在小聰明處爭強好勝。善於藏愚守拙。為人誤為愚鈍時,不以為羞。
小事聰明,大事糊塗,謂之大愚;小事糊塗,大事聰明,謂之大智。聰明外露易,聰明不露難。智可及,愚不可及。人的智慧有三層境界:愚蠢;小智大愚;大智若愚。小聰明容易做到,但達到大智若愚的境地就不容易了。
契約法製公開公正分權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