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80)
2021 (49)
2022 (69)
2025 (6)
篇首語:這篇文字寫於2008年。13年過去,大部分內容仍有意義。東京奧運會上,中國挾新冠病毒之威,拿到38塊金牌,與金牌第一還有一步之遙。回顧來路,轍跡猶存。國人的金牌第一之夢仍然沉酣。
*******************************************************************
北京奧運會火炬熄滅,大幕落下。盤點北京奧運會,令國人狂喜的是,中國挾東道主優勢,首次在金牌排行榜領先,超過了體育強國美國。其實中國的金牌總數遲早會超過美國的。因為這是精英體育和全民體育的競爭;舉國體製和民間體製的競爭;處心積慮和漫不經心的競爭;軍事體育和業餘體育的競爭。隻不過2008年中國借東道主之便,提早實現罷了。
中國有個金牌工程,就是瞄準中國有可能拿金牌的奧運會項目,重點投資。這些項目多是一些在西方生活中不普及的體育項目,比如舉重,羽毛球等等。還有一些東德和前蘇聯的傳統領先項目,由於東德和前蘇聯的舉國軍事體育製度瓦解,他們的領先地位已不複存在,比如體操和跳水。金牌和體育普及脫節。比如中國人不能擁槍,但射擊的金牌數超過老美。所以中國擇對手弱項而攻之,處心積慮。而老美依舊漫不經心,隻撿自己喜歡的玩。雖然是體育強國,在奧運金牌數目上被中國趕上顯然隻是早晚的事。
這種不是基於全民體育的金牌目標,隻能放在別人的弱項上。所以在金牌的質量上,中國沒有什麽可驕傲的。這次奧運會中,中國的金牌的數目有顯著增加,但質量卻有所下降。即使國人也認為在不同項目的金牌含金量也是不一樣的。劉翔的金牌顯然被國人認為高於其他金牌,所以劉翔的名氣遠高於其他金牌獲得者。劉翔的退賽也對國人打擊特重。
金牌的質量在個人項目和集體項目也是不一樣的。顯然集體項目需要運動員的合作,更能體現體育精神。一個綜合考慮金牌數量和質量,也更能反映體育之國的指標是一個國家獲獎的總金牌數,比如籃球冠軍的金牌不是1而是領獎台上的運動隊員數。中國的金牌在集體項目中比較少,這是差距。
在最具觀賞性,最普及的項目中,中國的金牌仍然很少。前半程的風頭被菲爾普斯搶盡。後半程田徑的風頭是博爾格的。在這兩大項中中國的戲很少,田徑的金牌更是零。成績不如雅典奧運會。好不容易有個體操,但是又被年齡造假問題困擾。讓世人懷疑中國金牌的純度。三大球中(籃足排)6塊金牌,美國拿了4塊,比上屆奧運成績好很多。而中國總體水平卻有所下降。
網上有人調侃:“蹦床包攬兩枚金牌,乒乓球包攬男女單項。中國人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我們足球上不行、我們田徑場上不行、我們遊泳池裏不行,但我們床上行,並且男女都行 ! 我們大球不行,我們小球行。我們能舉(重)能射(擊)。所以我們是人口大國。”
中國處心積慮,舉國家之力,砸下了大把的銀子,實現了金牌第一的目標後。除了滿足了國人的自尊心之外,還有什麽用處?海市蜃樓在遠處看上去很美,走近之後卻什麽都不是。西方有個白象的典故:古代暹羅國所產的大象多是灰色的。白色的象非常稀少,被尊為國寶,作為國運昌盛的吉祥之兆。白象受到保護,不能宰殺,不能用於勞動。但飼養起來的耗費卻十分龐大。如果暹羅國王對哪個臣下不滿就送他一頭白象,導致受贈者花費巨款供養白象,苦不堪言,家道很快衰落。所以白象在英語中指昂貴而無實用的東西。2004年時據說中國的金牌的代價是每塊6億元人民幣。中國在金牌上的國家投入雖然不會導致國家破產,但是勢必消弱教育的投入和全民體育方麵的投資。
東德和前蘇聯都曾經在金牌數上超過美國。它們的金牌強盛時期卻正是國力的衰敗時期。也是全民體育的不振時期。最後結局是掛滿金牌的東德被金牌寥寥的西德所統一。金牌赫赫的前蘇聯也不複存在。
中國的體育隊都是為奧運金牌而設。壘球在中國很不普及。所有打過壘球的人加起來也就是幾千人。但因為女壘以前是奧運項目,中國就成立了女壘隊。女壘隊曾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奪得銀牌。但因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不設壘球項目,中國女壘隊在北京奧運會後解散,15名隊員前途茫然。
以金牌為目標導致拜金傾向。競技體育中金銀銅牌是有差別的,但這個差別在美國人眼裏隻是成色,在中國的差別就是天上地下。美國隊員的參賽目標常常是籠統的獎牌,而中國的參賽目標明確就是金牌,得到銀牌和銅牌的感覺就像是失敗。
國內有媒體質疑美國多數媒體按獎牌總數排列國家名次是因為美國金牌少於中國,而在獎牌總數上領先的緣故。其實美國多數媒體在前幾屆奧運會上也是這麽排列的,盡管那時美國在金牌總數上也是第一。我想區別還是在文化上。奧林匹克精神是重在參與。獎牌總數更說明一個國家的總體實力。菲爾普斯在100米蝶泳的金牌與查維奇的銀牌隻有0.01秒的差別。他們的實力應該是相當的。得金得銀有時隻是一個機會的問題。有必要分得那麽清楚嗎?
國內媒體的拜金傾向十分明顯,對金牌得主蜂擁而上,得到銀牌則乏人問徑。射擊老將譚宗亮在50公尺手槍慢射得到銅牌,記者質疑他“有愧祖國”。朱啟南得到銀牌,記者憤憤不平的責難:“為什麽隻得了一個銀牌,為什麽沒發揮好,你是怎麽想的?”雅典奧運會後,回國時金牌得主坐頭等艙,得銀銅牌的隻能往後去坐普通艙。這種不認英雄,隻看金牌的做法,隻能說是勢利。
得金牌對中國運動員就像鯉魚跳龍門,就像範進中舉。一得金牌,身價萬倍。房子、榮譽、金錢隨之而來。反差巨大,這是遠遠超過他國運動員的動力。
所以中國的獎牌分布很奇怪。金牌奇多,銀,銅牌卻比金牌少得多。而且曆來如此。而其他國家的金銀銅分布都很均勻。這種奇怪分布除了反映中國在奪取金牌目標上用精確的計算使用資源外,也表現了拜金傾向對運動員的影響。
1936年柏林奧林匹克,納粹德國做為東道主,第一次超越了美國,拿了獎牌總數第一。三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麵爆發。人們提起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早已經忘記德國獎牌數第一的輝煌,隻是記得這是納粹德國自我宣傳的奧運會。也隻記得在這次奧運會上德國運動員魯茲•朗不顧希特勒的阻止,幫助美國黑人運動員歐文斯奪得金牌的奧運精神。
同樣,我相信若幹年之後,人們再想起北京奧運會,記起的不是中國的金牌總數第一,而是菲爾普斯的八金記錄,博爾特的百米神速。也許還有中國體操運動員年齡的糾紛。
中國很在意金牌數超越美國,以此為驕傲,覺得這件事讓中國人在美國人麵前神氣起來。可惜的是這件讓我們洋洋自得的事,老美都不怎麽在意。據我所知,很多普通美國人都不關心奧運金牌排行,他們看奧運關注的是比賽的精彩。這場金牌總數競賽,隻是我們自己再玩。人家在玩體育,奧運獎牌隻是摟草逮兔子-捎帶的。
金牌第一的同時,我們也同時實現了全民體質的普遍下降,群眾體育設施的缺乏,中小學生體育的普遍不達標,一個班裏能做引體向上的學生幾乎無人。
也許,中國的金牌第一,會讓世界終於意識到中國是一個像前蘇聯和東德一樣的金牌大國。曆史表明金牌大國並不等於體育大國,更不等於世界強國。
不過中國民眾的體育強身觀念在不斷增強也是事實。我在廣州的親戚兒子參加足球班,教練是從西班牙引進的,親戚不算豪,就一小康而已。錢多了還是好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