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餑餑熬小魚,得到天津鄉親點讚
前一天做貼餅子,一試成功。第二天嚐試貼餅子熬小魚。
貼餅子熬小魚起源於天津,天津話叫貼餑餑熬小魚。貼餅子時,為了不浪費火,鍋底要同時熬粥或者煮湯。天津人喜歡吃海鮮,自然而然就發明了貼餅子熬小魚。因為主副食同時做,省時省力又好吃,很快就成為天津百姓家的一道傳統菜。做這道菜講究用過去的柴灶大鐵鍋。柴灶的好處是火力在鍋底能夠鋪開,將貼在鍋邊的餅子烤出一層噴香的焦黃殼。大鐵鍋的好處是底深容大,能夠容下6-8人的魚湯。現在柴灶變成了煤氣爐,大鐵鍋變成了不鏽鋼小炒鍋,貼餑餑熬小魚不容易做了。很多老天津人也很久不自己做了,隻能不時地到飯館去懷舊了。
傳統的貼餅子熬小魚開始用的是麥穗魚。這是一種小雜魚。不到一個拳頭長,周身無硬刺。一般用作魚餌或者貓食。後來改用小鯽魚。小鯽魚刺多,吃起來很麻煩。先將鯽魚炸酥,再經長時間熬煮,鯽魚的刺都酥了,入嘴而化。
剛好朋友海上垂釣,送來了一些小帶魚。這種帶魚太小。不論煎炸蒸燒,炊者麻煩,食者也麻煩。何不用來做貼餅子熬小魚呢?
沒有了柴灶大鐵鍋,貼餅子熬小魚的做法需要做一些改進。
粗玉米麵、亞麻籽麵、蕎麥麵、白麵,按2:1:1:1比例,加一小勺小蘇打。混合攪勻,熱水合麵。麵團蓋濕布略醒片刻。
小帶魚切成兩寸長段,滾上白麵。入油鍋,略炸(圖省事,除腥而已。如果怕魚刺,可以炸時間長一些)。鍋底放油,八角爆香,蔥薑蒜熗鍋,加生抽。小魚入鍋,放醋,料酒,鹽和糖等佐料。青、紅辣椒配色。多加水淹過小魚。加蓋燉10分鍾。先燉小魚,是為了讓小魚更酥軟,骨酥刺爛。
貼餅子剛入鍋
玉米麵,揉團,壓成餅狀,貼在鍋沿。如果一麵貼不住,翻麵再貼。加水讓魚湯淹過貼餅子三分之一到一半位置。蓋鍋蓋再熬15-20分鍾,即可出鍋。訣竅是湯要寬,火稍大。因為水揮發得快,要避免熬幹,而且這道菜魚湯最鮮,多多益善;火大是為了烤出底部焦黃殼。和上一篇博客中的純貼餅子要保持酥脆不能見水不同,這道菜的貼餅子不怕浸湯。
貼餅子出鍋前
貼餅子內酥外脆,底麵焦黃殼更香。浸湯部分,飽吸魚汁,更是酥鬆鮮香。吃時一口小魚,一口餅子,肉香骨酥,口不吐刺。還可將餅子蘸魚湯。魚湯有玉米清香,餅子有魚湯鮮香。剩下的魚湯,可泡飯可蘸饃,非常下飯。
以上是簡版,缺點是家庭的小鍋煤氣爐,不如柴灶大鐵鍋燒的貼餅子焦脆。增強版是先將貼餅子在炒鍋內油煎做成金黃焦殼,然後擺放在燒好的魚湯鍋邊,讓一半浸入魚湯,熬10分鍾出鍋。多一道工序,能保證焦殼更多更好。
這道菜,讓天津籍的太太吃得讚不絕口。拍照片發微信給天津親戚。個個叫好,說好久沒吃這道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