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80)
2021 (49)
2022 (69)
謊言的代價:評《切爾諾貝利》
有些電視劇看後會有寫感想的衝動。就像HBO的《切爾諾貝利》。一個發生於33年前的悲劇, 已經沒有新鮮感。 原本不太喜歡這種基於現實的災難劇,在看前一集時,甚至感覺有些沉悶,還睡著了。但是從第二集開始,隨著主角核物理學家瓦列裏·列加索夫的出場,緊張的營救和探尋真相過程步步深入,不僅情節扣人心弦,揭露的事件真相也讓人震撼和思考。
影片有兩個主線: 第一個主線是電視劇通過庭審生動地揭示了被認為不會爆炸的反應堆為什麽爆炸了。核反應堆是核燃料的受控鏈式反應,反應堆的中子數是控製的關鍵。中子數過少則功率不足,中子數過多則反應增加,溫度升高。反應堆設計了很多控製手段,對核反應進行有序控製, 比如設計了211支可抽插的控製棒,控製棒插入越多,產生的中子越少。最後的一個保險措施是,AZ-5緊急停機電鈕。當這個電鈕按下,211支控製棒立刻插入,中子數會立刻下降。所以RBMK石墨沸水反應堆被蘇聯核工程人員認為是不可能爆炸的。
RBMK石墨沸水反應堆是蘇聯科技的成果,蘇聯的政治製度為反應堆帶來了潛在的事故因素。蘇式製造低成本,低安全係數,簡單而缺少冗餘性。為了節省成本,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隻有單一的防護層,反應堆一爆炸,燃料堆芯就暴露於大氣中。
為了政治獻禮,4號反應堆在沒有充分測試下提前開工。於是邊生產,邊測試。事故當天反應堆計劃完成一個測試:測試反應堆停機後,仍在工作的渦輪發電機能否給備用的柴油發電機提供足夠電力正常啟動。碰巧的是,一個小型發電站無預警跳機,基輔電網調度要求切爾諾貝利支援尖峰用電,延後停機。於是測試被推遲至當日深夜。延後測試影響很大。受過訓練的早班人員下班離開,晚班人員受訓不足。負責指導實驗的副總工程師佳特洛夫急於建功,不肯取消試驗。而這時反應堆發生 “毒化”效應。產生的衍生物氙-135吸收中子,使得輸出功率持續下降。剛升任高級工程師的托普圖諾夫經驗不足,為了迅速增加功率,抽出了大量的控製棒。測試停機後,渦輪動量逐漸降低,發電量下降,受其驅動的冷卻水流量減少,於是溫度導致蒸氣增加,降低了水吸收中子的效率,進而導致輸出功率增加而升溫;升溫又導致更多的蒸汽。形成了一個危險的正反饋循環。剩下的12支控製棒過少,不能抑製正反饋過程。功率激增,溫度上升。工作人員不得不按下AZ-5緊急停機電鈕,被抽出的全部控製棒開始重新插回反應堆中。但是控製棒的設計存在隱患。控製棒的尖端是一塊促進鏈式反應的石墨。所以控製棒插入時,功率先升後降。直到控製棒插入足夠深,反應速率才會被抑製而下降。但這時溫度過高使部分燃料棒變形,控製棒僅能插入三分之一。卡住的石墨繼續促進鏈式反應。不到數秒功率便上升至額定功率的10倍。 導致大規模的蒸汽,切斷了冷卻水循環,堆芯持續升溫,最終爆炸。
設計缺陷,人為錯誤,政治因素和偶然因素堆積在一起, 導致負反饋抑製變成了正反饋激勵, 一切防止措施都失敗了,小概率事件都集中發生了。墨菲定律說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再小的可能性,在長時間累積過程中,終究會發生。一係列錯誤環環相扣,導致災難發生,看似偶然,但是一係列的偶然性背後是必然性的驅動。
第二個主線是對待真相的態度。當爆炸發生,沒有人發出核汙染警報,救火隊員沒有任何防核措施。副總工程師佳特洛夫不以為意,堅信RBMK石墨沸水反應堆不會爆炸,不僅自欺也意圖欺人,把儀器的測量上限3.6倫琴當作即時輻射量上報,而實際輻射量已經超過兩萬倫琴。廠長布留哈諾夫意圖大事化小,輕描淡寫。當地的元老黨政官員宣告要首先對付反蘇勢力,切斷電話線,封鎖城市。根據報喜不報憂的報告,蘇共事故處理委員會得出了情況已經得到控製的結論。列加索夫基於科學常識,力排眾議,被派往現場調查真相。在現場,他發現堆核已經暴露,還有再次爆炸的可能,提出了種種營救措施,力陳疏散居民。另一位核物理學家霍繆克在明斯克發現核汙染塵埃,自告奮勇前往切爾諾貝利,參與搶救,並開始調查真相。發現揭示AZ-5緊急停機電鈕會讓功率先升後降的文件被克格勃抹去了關鍵內容,導致核反應堆工程人員不知道這個隱患。霍繆克被克格勃關押。電視劇揭示了一係列謊言導致災難發生,更多的謊言導致汙染擴散, 60萬人暴露於核輻射汙染之下。
終劇時列加索夫在法庭陳述:“每個謊言將成為真相的欠債,直到真相到來。我們重複撒謊成為習慣,連我們自己也忘記了我們在撒謊。但是謊言就在那裏,欠債終會被清算。…不管我們看見與否,不管我們接近與否,真實總在那裏。真實不在乎我們的需要,不在乎政府想要什麽,不在乎我們的意識形態,不在乎我們的宗教,真相時時等待在那裏。在切爾諾貝利,我們擔心真相暴露的代價,但是現在我要問什麽是謊言的代價?”
兩年後列加索夫記錄了自己的回答:“謊言最可怕的代價,不是它們被誤認為真相,而是當我們聽過了太多謊言,再也無法分辨真相。除了放棄對真理的信仰,滿足於謊言堆砌的故事,我們還剩下什麽?” 錄下了所知道關於切爾諾貝利事故的真相後,他於1點23分45秒-切爾諾貝利事故發生的時刻上吊自殺。
讓人想起2011年甬台溫鐵路列車的追尾事故。同樣是設計缺陷,人為錯誤,政治因素和偶然因素堆積在一起造成的事故,墨菲定律再次發生。之後的搶救同樣充斥著謊言和掩蓋。
謊言不能抹殺真相,謊言隻能推遲真相的發生。謊言是真相的高利貸,撒謊越多,拖欠越久,被清算的代價越高。戈爾巴喬夫說:“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可能是5年之後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 切爾諾貝利告訴我們:謊言是防火牆帝國的遮羞布,謊言也是專製製度的掘墓鏟。
作者僅僅是就蘇聯論蘇聯。你非要扯個其他人更爛來證明蘇聯還是沒那麽爛。這種矮個子裏拔高的邏輯,很符合不求一件事情真正做好,隻要做得比別人好就是我好的神奇思想。正因為你這種被教育出來的以比較為標準的好壞,過去油切爾諾貝利,今天有新冠各種怪現狀,明天還有其他類似事件。
我不是在為某個政府,某個地區說話。我沒有覺得誰比誰好,恰恰相反,我覺得大家都爛。然而我不會去誰比誰更爛。我支持所有爛的地方都應該在集體裏的壓力下,社會的壓力下,甚至國際的壓力下,修正,改變。因為豬隊友害的絕對不僅僅是自己。
看了頭兩句,就錯誤百出,請原諒沒耐心看下去。不陪你玩了。讓你白寫了一堆。
前蘇聯的專製製度效率低下,很多個人悲劇上演,這些都是事實,發生或不發生切爾諾貝利都無法改變事實。當初整個前蘇聯的核工業就有很多安全隱患,但注意幾乎任何前蘇聯的科學家工程師包括上層政府官員都不希望事故的發生,但效率低下使得隱患變成災難,當然也可以認為是專製體製造成這一切。
切爾諾貝利核災難起因於一個安全試驗,各種小概率同時發生。發生後各種推卸責任,試圖掩蓋等等,還有各種個人悲劇,這些都是事實,如果你僅僅從這些角度看這次事故,我不覺得你看到了完整的圖片。
下麵是我找到的一些資料,你不相信你可以自己去核實他們:
事故前後,蘇聯共投入60萬人參與救援,其中多數為自願報名。這些平民英雄與災難毫無關係,甚至住在1000多公裏外,卻依然冒著生命風險,義無反顧地奔向受災現場。
為了控製火勢,明知沒有防護設備,卻依舊衝上前線的消防員們在72小時內全部死亡。
安托什金少將領銜的蘇聯飛行員們,冒著致死的核輻射,共飛行3000架次,投放6000噸硼砂滅火,任務結束後,個個皮膚潰爛,生不如死。
塔拉克莫夫將軍帶領數千名士兵,用簡單的鉛皮作防護,一鏟一鏟地鏟走了剩餘的核廢料,所有人的壽命平均減少了10年。
三名工程師誌願潛入充滿輻射汙水的反應堆,手動排空汙水,避免東歐地下水遭核汙染。
也許上麵這些前蘇聯軍民冒著生命危險做的一切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政府騙了,無論怎樣俄羅斯確實是一個大無畏、具有犧牲精神的民族。
在我前麵的回複中我提及過幾次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網上有大量的新聞報導,文章,技術報告等等,自己可以去看看,你要是覺得累,也就算了,不過我可以拷貝一下讓各位大致了解一下:
福島6個反應堆,地震海嘯時1-2-3號開著,其他沒開,海水來了時本來不用關閉反應堆的,因為反應堆可以靠自身發電來運行冷卻水,但本子把反應堆關了,用外麵的發電機組來供電運行冷卻水,結果海水來了全淹了,冷卻停止!此人禍一!
核燃料裂變-升溫-融堆,高溫與冷卻水接觸產生大量的氫氣,三個反應堆隨時可能爆炸,這時候有人提出了把海水引到核電廠來冷卻反應堆,但東電高層遲遲不肯決斷,沒人願意擔負報廢核電站的責任,錯失了寶貴的機會,最後是第二天日本首相菅直人發話才引的海水!此人禍二!
反應堆裏氫氣激增,為了防止爆炸,需要有人去釋放氫氣,這時反應堆還沒爆炸,放射性物質即使和氫氣一起釋放出來也是有限的,但誰來承擔這個責任?東電高層又慫了,最後還是菅直人背鍋,但又錯過了最佳機會,而且東電的員工拒絕去現場手動釋放氣體,最後三個反應堆依次爆炸,而且把沒事的4號也給弄炸了,此人禍三!
之後東電為了不承擔員工之後可能因救援被輻射的責任,竟然讓800多員工和災民一起撤離了,放任反應堆繼續升溫,核輻射水流入海裏的事實!之後的50死士就是黑社會,高利貸,臨時工弄來洗白的。此人禍四!
中間日本政府也要求自衛隊去救援,但自衛隊竟然拒絕了!拒絕了!拒絕了!理由是東電隱瞞真相,自衛隊無法有效救援!尼瑪這個理由好合理啊!此人禍五!
福島比切爾諾貝利的技術高出了幾代,而且還有三裏島事故和前蘇聯事故等的解決方法和經驗,竟然能從4級拖成了7級,日本民族可見一斑,如果你看完這些還以為是天災,那我也無話可說了。
當年日本地震導致核電站事故時候,我長期連續關注這方麵新聞,對日本政府日本人還有東京電力等真的很氣憤,完全不負責任。
說到日本處理核事故的方式,我並不是要說明前蘇聯是一個體製完美的國家,我希望你根據事實自己去判斷。我自己的觀點是從事故善後來看,前蘇聯是個負責任的國家,盡管我也不喜歡它的體製。前蘇聯人真的很無私,具有奉獻精神。日本我就不想多說了,從國家企業和個人都在逃避責任,至於核汙水流到哪裏?美國,中國,南韓台灣東南亞,和它無關。
不知道哪個蠢貨發明了這個詞,能量還有正負嗎?
林彪說,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核事故就是大事。
至於說為什麽是反駁方舉例,因為這是反駁一方的責任。別人提出一個觀點,你不同意,是你的義務去搜集證據推翻,不是那個原告。
這片子我看了。我覺得最能說明這是政治製度災難的,是列加索夫的結局。讓他生不如死,是隻有這個製度下的國家的特色。
為什麽一定要對比,才能評價?看一個電視劇,還要再去看相似的題材,累不累啊?請告訴我什麽是政治化:
克格勃抹掉AZ5的隱患報告?
還是一係列謊言,否認爆炸,延遲疏散?
還是RBMK石墨沸水反應堆的設計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