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
文革中,戚本禹有一篇批判電影《清宮秘史》的著名文章,標題就叫“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那篇文章是在毛澤東的授意下寫的。中國共產黨和追隨者們標榜自己是愛國主義,以愛國為號召,動輒用賣國主義的大棒來打人。我們可以從中共建國以來的在邊界問題的所為,來看看中共到底是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
1.江心坡、南坎的割讓
江心坡地區位於雲南恩梅開江和邁立開江之間,長約兩千裏,闊約五百裏,北起西藏察隅,南到緬甸尖高山。這片土地在清朝是雲南騰越州的大塘、止那等土司的屬地。南坎是孟卯三角地尖端處一個城市。處於中緬交通要道,從緬甸入雲南,必由南坎渡瑞麗江。孟卯土地肥沃,緬北最大產米區即在此處。由於地處要衝,出產富饒,中緬商賈雲集南坎,為滇西南及緬北相當繁榮的商業小都市。
1852年至1885年之間,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英國通過緬甸繼續蠶食中國西南邊疆,1913年武力占據片馬,1927年吞並江心坡。但民國政府始終未曾給予承認,1929年中國政府雲南交涉署曾向英國駐滇總領事提出過抗議照會,稱“查江心坡一帶仍屬我國領土,查此滇緬界務尚未勘定,片馬交涉尚未解決之際,緬甸政府複派兵經營江心坡一帶,並擄去山官十一人,殊失中英親善之旨。準函前由,相應照會貴總領事查照,轉電緬甸政府,迅將派往江心坡以北各地之私樁一律撤去,靜候將來中英兩國派出之大員會勘,至紉睦誼。”今日台灣發行的地圖上,江心坡仍在中國版圖中。南坎位於緬甸國土包圍之中,英國多次要求清政府割讓,被李鴻章拒絕,但在清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清政府在英國的壓力下,被迫將南坎永久租借給英國。英國承認南坎為中國之地,但由中國永久租予英國管轄,租價銀一千盧比。緬甸獨立後緬甸繼續付給,直至中共上台。
1957年周恩來與緬甸總理吳努會談時表示承認當年由英國所劃定但原不被中國承認的中緬國界線,即英人所劃的中印麥克馬洪線的緬甸段。三年後中共與緬甸簽署邊界條約,僅收回片馬,江心坡則一筆勾銷,同時並將江心坡以西與印度阿薩姆省接壤的中國藩屬的孟養土司控製的大片土地一並慷慨送給了緬甸。這兩片土地相加比台灣還大一倍。
1960年的中緬邊界條約第二條稱鑒於中緬兩國的平等友好關係,雙方決定廢除緬甸對屬於中國的盂卯三角地(南坎指定區)所保持的“永租權關係”,考慮到緬甸的實際需要,中國方麵把這個地區(麵積約220平方公裏)移交給緬甸,成為緬甸聯邦領土的一部份。一塊主權屬於中國毫無爭議的國土南坎竟如此以他國的”實際需要”為由,輕易斷送了。租借南坎是英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緬甸獨立後,該條約即應廢除,南坎應該像香港一樣歸還給中國。
中共割讓這片國土給緬甸的原因之一是朝鮮戰爭後,中共被聯合國宣布是侵略者,為了解除周邊國家的疑慮,中共向周邊國家示好,爭取支持。另一原因是國民黨李彌將軍的一支孤軍在1949年以後,撤退到緬甸東部的中緬邊界地區打遊擊。他們一度占領雲南境內部分地區。當時國民黨孤軍有可能和緬甸的撣邦遊擊隊合作,獨立建國。中共將這片土地劃歸緬甸,借緬甸之手作消滅國民黨孤軍,黨權和政權高於主權。中共的主權原則是何等的功利和虛偽,為其現時政治利益可以放棄或割讓國土。
有一種觀點認為,當時中方憑據不夠,由於國民政府沒有及早動作,緬甸對江心坡的已經構成事實占領。可是中國那時是在內戰狀態,國力不逮,無暇應付英帝國主義的侵略。而1959年中國政權已經穩定。相對於緬甸,中國國力絕對強盛。據網上知情人講,他的祖父50年代任大陸外交部副部長時一手主導中緬邊界談判,談判結果是緬甸可以基本接受清/緬劃分的邊界,把這片領土歸還中國。但最後周恩來要求“顧全大局”以爭取緬甸對中國的政治背書,二人在此事上發生分歧。這段內情證明當時中國完全可以通過談判收回失地的。“挾泰山以超北海,非不為實不能也;為長者折枝,非不能實不為也。”中共是不為而不是不能。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割讓領土是必要的,因為當時美國的反華包圍圈,中國在世界上處於比較孤立的地位,所以應該把建立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係放在第一位。周恩來就說過:“如果因為邊界問題使我們同鄰國的關係緊張起來,還不如不提出、不解決為好,以等待時機的成熟。”為了邊境良好的戰略環境和消除鄰國家的敵意和疑慮,可以割讓領土。中緬的“胞波之情”,正是在中國政府做出讓步的情形下形成的。須知這些國家,都是以利益為重,是喂不熟的白眼狼。今天你給他好處,他能喊中緬友誼萬歲,毛主席萬歲,明天他就會幕後操縱反華活動。迫害華僑,實行“國有化運動”,將華人企業收歸國有,致使許多華僑家破人亡。這種友誼是不穩固的。1967年6月,數千名緬甸人在緬甸政府的縱容下,對仰光華人居住區實施打、砸、搶,殺害華僑40餘人。同時,這批受指使的民眾,又衝擊了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和新華社、中國民航辦事處,殺害中國專家劉逸。緬政府出動大批軍警逮捕了80多名華僑。6月29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提出強烈的抗議,招回駐緬大使。所以中國出賣了領土,還是沒有買到睦鄰。這才叫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政權是一個政黨的現實利益,領土是民族的長遠利益。賣國的定義是:出賣民族的領土和長遠利益以換取統治集團,執政黨和政權的現實私利。政黨利益高於民族利益。這就像一個敗家子賣祖宗的地一樣,崽賣爺田不心疼。
中共的做法的指導思想是為了黨國的政治利益,主權是可以出賣的。為了和俄國結盟,共同對抗美國,中共和俄國簽訂了中俄密約,割讓領土和其他主權。這種做法實際上還是承襲了抗美援朝的思路。這也是我們反思抗美援朝的現實意義。
2.長白山天池
長白山天池是中國最深的湖泊,由火山口積水而成。湖麵海拔2155米,麵積9.2平方公裏,平均水深204米,湖周峭壁百丈,環湖群峰環抱。這裏氣候多變,蒸汽彌漫,風雨霧靄,宛若仙境。晴時,峰影雲朵倒映碧池之中,色彩繽紛,景色誘人。白頭峰位於天池南,為天池東側最高峰。峰頂四季積雪不化。中朝邊界從清朝以來,以鴨綠江、圖們江為界,長白山天池為中國獨有。1964年,中朝兩國劃界時,周恩來對金日成說:“我們的國界很難劃分,我們對你們實行門戶開放。”當一些朝鮮人在鴨綠江中拉砂子時,周總理也隻是表示:“別說是砂子,就是金子也得讓拉。”劃界時朝方獅子大開口,提出白頭峰是偉大的金將軍革命事業的發源地,希望中國能理解朝鮮勞動人民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將白頭峰劃歸朝鮮。於是毛澤東大手一揮,切了天池的三分之二給朝鮮,分水嶺東側的三座山峰也跟著一道送了出去。朝方接收後的第二天,白頭峰便更名,改作“將軍峰”。
慷慨大度買不來友誼,也買不來邊界平安。當冷戰結束後,鮮血凝結成的友誼不複存在。中國和朝鮮之間的邊界糾紛頻發,中國漁民被朝方毆打或槍殺等事件時有發生。毛澤東的慷民族之慨,反為朝鮮落下口實,認為整個天池都應該是朝鮮的,1984年,韓國議會稱長白山天池的一半劃讓給中國,是中國向北朝鮮索要的出兵朝鮮的代價。應該向中國交涉,索回另外一半。
3.中印邊界
按照傳統習慣,中印邊界線在東段是按喜馬拉雅山南麓劃分。1914年,英國代表麥克馬洪誘惑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紮,背著中國中央政府在德裏進行秘密交易。麥克馬洪以贈給西藏5000支槍、50萬發子彈為誘餌,脅迫夏紮在秘密換文上簽字,把曆史上長期屬於中國西藏的門隅、珞瑜和下察隅三大地區,9萬多平方公裏的領土劃歸英屬印度。劃定後的中印邊界,就從喜馬拉雅山足向北推到了喜馬拉雅山的山脊。對於這條非法的“麥線”,中國曆屆政府從未承認。後來,英國給西藏提出的兩個承諾並未能實現,因此西藏地方政府對“麥線”也不承認。
9萬平方公裏的門隅-洛隅-下察隅地區,相當於一個江蘇省、一個浙江省;相當於三個台灣;六個科威特。這裏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是一個類似亞馬遜河上遊那樣的動植物天堂,土地極其肥沃,海拔不高,有印度洋暖風的滋潤,屬亞熱帶生態環境;是中國版圖上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地區。自然景觀奇異,礦產豐富。水利資源極其豐富。雅魯藏布江可利用的落差2230米,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電站,發電量遠大於三峽電站,投資卻比三峽低得多,又沒有移民、生態等問題。
印度對這片地區的入侵,是發生在中共建政之後。1951年2月,印度政府乘新中國抗美援朝戰爭之機,派兵100餘名越過西山江、達旺河,侵占門隅首府達旺,趕走了當地的西藏地方政府。後來又侵占了“麥線”以南門隅的馬果等地。10月,印軍一部又侵占了上珞瑜的巴恰西仁地方,在梅楚卡等地強行建立兵營。中共進軍西藏後,印軍繼續向傳統習慣線以北,“麥線”以南各地開進,遭到當地居民的抵抗。1953年印軍一個連共70餘名官兵,逆蘇班西裏河西而上,侵入塔吉村時,被埋伏在叢林中的珞巴族居民用弓箭將其全部射殺。到1953年印軍基本上侵占了門隅、珞瑜、下察隅各地。此後,印軍又越過“麥線”向北推進,侵占了西藏的兼則馬尼等地。
在中印邊境中段,印軍除了繼承英國侵占的桑、蔥沙兩地外,1954年侵占了香紮、拉不底、烏熱三地;1955年侵占了波林三多;1957年侵占了什布奇山江及附近土地;1958年又侵占了巨哇、曲惹兩地。這樣,在中印邊境中段印方共侵占中國約2000平方公裏。在中印邊境西段,1951年前後,印軍侵占了受泥山江以東的賣爭拿馬和碟木卓克附近約450平方公裏的土地;1954年以後,印軍又侵占了巴裏加斯。這些領土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上一國被另一國強行侵占的最大一片土地。
由於當時的印度政府在朝鮮戰爭中對中國持偏袒態度。中共以政治第一,領土第二的原則,默認了印度對中國的入侵。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被中國時時引為驕傲的所謂“互相尊重主權與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正是在1953年12月,周恩來接見中印兩國代表團談話時第一次提出的。不要忘記這時印度正在鯨吞中國的9萬公裏的領土!而中共卻在侈談和平共處。不知道是迂還是愚?
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中國在軍事上取得絕對優勢和勝利。全殲印軍3個旅,總計殲滅侵印軍8900餘人。中方共傷亡2400餘人。中國打過了傳統習慣線,奪回了被印度所占領土。印方在東北各邦無兵可守,無力反擊,連交通警察也配發了武器。11月21日,中方突然單方麵宣布全線停火,無條件撤軍,讓印軍鬆了一口氣,也讓全世界都目瞪口呆。
其後,中國又將繳獲的印軍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交還給印度,並釋放了全部印軍戰俘。
世界戰爭史上還從沒有過這樣的事情,勝利的一方在失敗者還沒有任何承諾的情況下,就單方麵無條件撤軍,實際上也就是讓自己付出巨大代價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化為烏有。中國軍隊不僅放棄全部收複的失地,撤回到“麥線”,還要再從“麥線”後撤二十公裏,與印軍脫離接觸。結果印軍不但輕易返回原來控製的地區,又趁虛而入,繼續向北蠶食推進,建哨所,修工事,反而多占了上千平方公裏的土地。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是一場典型的政治第一,民族利益第二指導下的戰爭,戰爭的目的不是為了收複失地,而是為了“教訓一下”印度。供領導人出氣。出完氣還要表現大度、仁義、胸懷和寬容,滿足領袖的虛榮。而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其次的。不但把已經收複的領土白白放棄,而且永遠失去了一個能使中國收複失地的機會。
為了博取其他國家或者世界輿論的幾句讚揚(應該指出,這些讚揚都是針對中國的領袖的),中國付出了相當於三個台灣大小的領土的代價。
中共力圖扮演第三世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陣營的領袖。為了贏取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中國以九萬平方公裏的領土為交換。1954年6月,周恩來訪問印度時說“我們應該以我們共信的原則給世界建立一個範例,證明各國是可以和平共處的。”中共提出了所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卻成了自縛手腳的桎捁。盡管其他國家不遵守,但中國卻要打腫臉充胖子。
有一種說法為中國辯護,說當時是因為後勤原因才撤出西藏固有的領土。但是至今沒有看到任何官方的證據來證實這個說法。所有中國的解釋都是為了向敵方示之以正義誠信而主動後撤的。中國打的是有準備之仗,如果是事先就想收回失地,中國會提早修路,以保證後勤供應。隻是因為中共根本沒有收複失地的打算,所以才沒準備長期屯守的後勤。後勤是果而不是因。修路是完全可實現的。1950年1月,川藏公路就開始修建了,從川藏公路向南延伸,就可建成通向茶愈的公路。
如果毛澤東真是以實力出發為考慮,即使考慮是錯的,我對他還多少有一些尊重。但他是為了國際共產主義,為了當第三世界的領袖而出賣中國民族利益的。
中國完全可以向那片肥沃富庶的土地移去幾百萬內地漢族人口。那裏的氣候完全適應漢人的傳統生活、生產方式。內地貧困地區的農民會樂於遷居那裏。屯墾戍邊,自給之足,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後勤供應問題。建機場修公路就可以完全解決後勤供應問題。
退一萬步講,一個國家也不能因為後勤問題就放棄國土,何況那是九萬平方公裏的富饒的土地。今天沒有人說因為後勤供應的問題,中國不應該打台灣。
還有一種辯護說,撤離領土為中國贏得了中印邊界的和平,贏得了一個和平發展的環境。事實是中國軍隊的撤離並沒有帶來中印邊界的和平。印軍繼續向前挺進,印度繼續蠶食中國領土。1963年開春後中印兩軍重新在麥線附近形成對峙。據中國總參謀部統計,僅在1963年上半年,沿邊境對峙的中印兩軍就互相提出抗議照會總數達到60餘次。可見,戰後的邊境地區根本未實現和平。1965年印巴戰爭時,毛澤東決策要和印度再打一仗,既策應同盟的巴基斯坦,又反擊印度的蠶食。中國外交部照會印度駐華大使館,強烈抗議印度軍隊越過中國-錫金的邊界,並在中印邊界的西段侵入中國領土,進行軍事挑釁。中國外交部向印度大使館代辦提出了正式的最後通牒,兩國戰爭一觸即發。最後,由於印巴兩國在蘇聯的調停下,很快在塔什幹實現停火,印軍在中國和錫金邊境上撤除了部分工事,中印戰爭才沒有爆發。1967年中印兩軍在中錫邊境發生兩場衝突,雙方互有傷亡。1985年在中印邊界東段,由於解放軍建設直升飛機的起降場,引起兩軍嚴重對峙。最後中國妥協了,起降場工程被迫停止。1987年印軍在全線開展的“銅釘”大規模 演習,中國軍隊被迫向西藏和新疆大舉增兵,造成邊界局勢劇烈動蕩,兩軍幾乎開戰。
印度至今仍然視中國為最大威脅,還認為中國侵占了印度領土。多占九萬平方公裏,也隻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區別。和平從來不是退讓的結果。
打一場基於領土糾紛的戰爭,本應以領土得失為決策準則。收複或保住領土為勝,丟失領土者為敗。如果不是為了保衛領土而隨意開戰,就是拿人民的生命財產開玩笑。如果在取勝之後向敵方送出領土,那就是地地道道的對民族利益的叛賣。
還有一種辯護詞說,撤軍是考慮到長遠的政治上和外交上的利益,而不是國土的得失。這種說法和文革所謂“不要光算經濟帳,要算政治帳,政治上的損失再小也是大的。經濟上的損失再大也是小的。”何其相似乃爾?所謂政治上的外交上的利益說穿了就是維護一個政權的合法性。就是犧牲一個民族的長遠利益來滿足一個政權的私利。隻考慮政治,實際上多半是為了領導人的臉麵。就象皇帝喜歡被鄰國稱為天國之君,隻要你向我納貢稱臣,就把大片的土地,財物賞給臣國一樣。乾隆為了英使不肯跪拜,而失去了中外通商的機會。毛周更是有一個“崇高” 的國際共產主義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可以犧牲中國的領土。
4 “平等互利、友好互讓”地出讓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按照傳統習慣線,珠穆朗瑪峰是屬於中國的。
1960年3月,中尼雙方在北京舉行邊界談判時,中國根據曆史文獻和地圖,認為珠穆朗瑪峰應屬中國,而尼方則認為該峰應屬尼泊爾。中方為了照顧尼泊爾人民對珠穆朗瑪峰的民族感情,建議接受尼方地圖的畫法,把珠穆朗瑪峰畫在邊界線上,做為兩國的界峰。毛澤東接見率團前來談判的尼泊爾首相柯伊拉臘時說,這個山峰全給你們,我們感情上過不去。全給我們,你們感情上過不去。可以一半一半,山南邊歸你們,山北邊歸我們。這個山峰可以改名為“中尼友誼峰”。
從此,中國失去了世界最高峰的南坡。這片土地,由於喜馬拉雅山阻 斷了印度洋的季風,氣候相對溫和,降雨充沛,物產也遠比山北豐富。世世代代生活在這些土地上的謝爾巴人,和西藏的謝爾巴人本是同一民族,從此成為尼泊爾人。
平等互利、友好互讓的原則,為什麽總是中國吃虧?
後來中國和巴基斯坦談判邊界問題時,巴基斯坦 援引珠穆朗瑪峰的先例,把喀喇昆侖山的主峰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裏峰割走了一半。
5.中巴邊界的失地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後,中共為爭取西部鄰國的支持和同情,很快地與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解決了邊界爭議。由於隻顧眼前的政局近利而罔顧了中國的主權利益,中國作了很大犧牲,割讓了不少本屬中國的土地。
1963年3月,中國與巴基斯坦在北京簽訂“中巴邊界問題協定”。中國與巴基斯坦的有爭議土地為三千四百平方英裏。中國實際占有其中二千八百平方英裏,但劃界後隻得二千零五十平方公裏。巴基斯坦外交部發言人承認巴基斯坦占了便宜:“所獲較實際占領者還多七百五十平方英裏。”
中共對巴基斯坦作如此大的讓步,主要是出於政治需要,拉攏巴基斯坦,共同抵禦印度。
以上事實說明,中共為了自己政黨政權的私利,不惜出賣中國的主權和領土,所謂愛國主義,隻是一派謊言,而是實實在在的賣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