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並沒有真的向知識經濟前進。。。

(2006-10-13 17:06:48) 下一個
樓下ihelloworld轉貼的一篇中國經濟的文章很有道理。

知識經濟從最表麵上看是以科技產業為主導的高效率的經濟模式。但是這種模式是一個結果,而非出發點。他依托了很多東西:

首先,社會整體的技術完備,基礎工業完備。雖然中國在建國時期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係,大量的技術工人在各個工業崗位上工作,擁有了相當高的專業技能。但是,隨著國有企業的私有化進程,大量的工業基礎企業,包括工廠等都破產,技術工人流失,國內的基礎工業正在被破壞,專業技能為代表的基礎工業,正在被普通小工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替代。這種狀況顯然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中國社會的基礎工業正在下滑而非上升。高科技企業也就失去了依托。

其次,社會整體保障製度的缺失,(住房,醫療,教育)導致兩級分化嚴重,人人自危,全社會向錢看。社會基礎行業,包括基礎工業,以及基本的社會服務體係都缺乏關注和發展的動力。因此必然波及基礎科學研究,使他們失去依托。這就是中國沒有諾貝爾獎,以及中國缺少支持基礎研究的科技企業的原因之一。

再次,社會政治製度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現代科技與知識經濟是伴隨著民主製度產生的。國際新興科技企業對員工創造力的要求很高,對於個性很寬容,這不是文化,而是科技發展的要求。但是目前的政治製度顯然是以管理為出發點,是站在民眾的對立麵,因此對民眾的創造力漠不關心。中國私人企業數年來絕對數量竟然減少了三分之一就是證明。而國際上,小企業則對於新興科技異常明感。

以上是從社會經濟技術基礎,社會觀念的物質基礎,以及政治基礎來說的,應該說還是符合馬列主義的吧?個人感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影響經濟基礎這個道理還是很對的。但是從自己身邊去切實體會這些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中國社會的問題多多,究其根本還是經濟基礎,他的變革依賴於與政治製度的矛盾。矛盾正在激化中,但是我想沒有人知道這個矛盾最終會以何種方式解決,也不知道還需要多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