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當不益壯

現居海外,常回國內,自稱
個人資料
正文

崢嶸歲月話清明(上)

(2008-04-06 04:56:56) 下一個


“天安門廣場出事了!”

這是我在辦公室接到妻子的電話時聽到的第一句話,時間是 1976 年 4 月 5 日下午三點 。

“上午我送日本客人去機場,經過天安門廣場時,路被人群堵住了。廣場上的花圈全沒了,到處都是憤怒的人群。從機場回來,廣場的人更多了,大概有二十多萬人,公安局的車都被燒了,要出大事了!”

我的直覺反映∶“火山終於爆發了!”



圖 1 、公安局的宣傳車被燒

文革轉折

文化大革命最後的轉折點是從 1975 年的“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開始的。鄧小平複出後,反對“左”傾錯誤,進行全麵整頓,在經濟建設上獲得了較大成功,同時也使全國人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空前的解放。人們在那段時間裏,切身體驗到了各項建設事業的複蘇,也開始重新思考和認識“文化大革命”和毛澤東在晚年的一係列錯誤決定。 由於整頓喚醒了人們長期受到壓抑的理性思考,促使人民群眾朦朧地感覺到了中國未來的方向。在這種情況下,批鄧越猛烈,不滿和反抗就越強。人心向背,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鄧小平複出那兩年在人們心中建立起的威望,遠遠超過了他以前大半生在人們心中的威望。他代表了全國人民要求結束文化大革命、發展經濟和過穩定生活的願望,代表了社會發展的趨勢。如果毛澤東在 1966 年打倒鄧小平是輕而易舉的話,那麽到了 1975 年、 1976 年再想重來就不那麽容易了。因此,“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不但未能實現毛澤東鞏固“文化大革命”成果的目的,相反動搖了“文化大革命”在人們心中的根基。

周恩來的親民形象使他在“文革”前就有著僅次於毛澤東的威望。“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毛澤東的威望從頂峰開始下滑,而其夫人江青的所作所為更給他帶來了難以估量的負麵影響。相反,周恩來“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精神及他帶病出席四屆人大,提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使處於“文革”苦難中的廣大民眾看到了希望。周恩來在許多人尤其是廣大幹部、知識分子心目中,其威望甚至超過了毛澤東。

痛悼總理

1976 年 1 月 8 日 ,周總理走完了人生最後一步,離開了人世。噩耗傳出,整個國家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巨星隕落,舉世震驚;江河動容,山川失色! 我為失去這樣好的總理而非常難過,同時又為眼下的時局憂心忡忡。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毛主席竟然沒有出席周總理的追悼會。後來得知,毛澤東在 12 日對汪東興說∶“為什麽要我參加總理的追悼會?我還有不參加的權力嘛!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誰送給總理的?我和這個馬克思主義的總理,就鬥爭過不少於十次┅┅”



圖 2 、周總理走完了人生最後一步

周恩來遺體告別隻設在北京醫院後院一間幾十平方米的停屍間,連一個省軍級去世幹部的靈堂都不如。據說北京衛戍司令吳忠曾為此氣憤地質問當時的北京市委書記吳德?吳德長歎一聲,說:“在哪裏向總理遺體告別,市委提出了幾個方案,上麵隻讓在這裏進行,我們隻能服從中央的決定,對不起總理他老人家了。 ” 治喪委員會向全國下達了一係列倒行逆施的規定(不許開追悼會,不許設靈堂,不許戴黑紗,不準去天安門廣場等),更是激起廣大人民極大不滿。



圖 3 、十裏長街送總理

北京的數十萬民眾,在寒風中肅立街頭向周恩來的靈車作最後的道別,形成了“十裏長街相送”的悲壯場麵。人們既是哭總理,哭國家,也是哭自己,心中對“四人幫”的倒行逆施怒火燃燒。 “山雨欲來風滿樓”, “火山”處於爆發的前夜。



圖 4 、人們既是哭總理,哭國家,也是哭自己

從1月到4月,人民悼念周總理的各種活動有增無減。 當時人們表達懷念的一種方式是收集、懸掛總理的照片,有的人家甚至用周總理的照片取代毛主席的照片。後來流傳最廣的一張總理晚年坐在沙發上的照片 《沉思中的周恩來》 ,是意大利著名攝影記者 焦爾喬·洛迪 於 1973 年總理生病時拍照的,沒在中國發表過。當年他 通過意大利駐華使館向周總理贈送此照片,但不知什麽原因總理沒收到。這幅照片最先刊登在意大利《時代》周刊上。 1974 年,該照片榮獲美國著名的新聞照片獎——美國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頒發的“認識世界獎”。那 張照片後來在中國流傳,和我有一些關係。



圖 5 、 沉思中的周恩來

1976 年初,我的一個好朋友去意大利,在米蘭參觀一個攝影展時看到了總理 這張照片。她設法複製了一張,回來拿給我看。我看後認為十分珍貴,一是這張照片拍得太好了, 逼真地刻畫出一位傑出政治家的形象,采光、構圖都有獨到之處,巧妙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在性格。二是 新華社頒布的總理遺照中沒有這張照片,有可能國內都沒有。如果能翻拍傳播出去,無疑對當時人民自發 悼念 總理的活動是個巨大的鼓舞和推動。

我借了回來。我妹夫張平當時在文物出版社搞攝影工作,文物出版社剛進口了一台全國唯一的光譜分析印刷機,他拿著照片到文物出版社印製了二百份 24 寸的照片。我們又通過各種關係,把這些照片送給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 鄧穎超、 王震、餘秋裏等領導人,送給親戚、朋友。這是當年最珍貴的禮物,據說 鄧穎超生前非常喜愛。 後來這版本流傳全國,總印數共達 9000 萬張。

反擊批周

“四人幫”對人民悼念 總理的活動 看在眼裏,恨在心裏,他們對死去的周恩來仍不放過。 1976 年 3 月 25 日 ,上海《文匯報》在《走資派還在走,我們就要同他鬥》的一文中,竟然有“黨內那個走資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資派扶上台”的惡毒提法。誰都知道“不肯改悔的走資派”是鄧小平的代名詞,“黨內那個走資派”不就是指周恩來嗎?民眾終於忍無可忍了。

4月5日清明節前後,一場聲勢浩大的悼念周總理、聲討 “ 四人幫 ” 的群眾運動席卷全國。

南京的群眾首先走上街頭,聲討《文匯報》及後台張春橋。 我妻子的姐姐在南京無線電廠工作,她來電話詳細談了南京群眾的抗議活動。3月28日,南京學生大遊行,他們抬著 周總理的巨幅遺像和寫有“光輝永照後來人”的花圈,經過市區,走到梅圓。29日,南京大街小巷貼出了許多大標語:“誰反對周總理就打倒誰!”“ 《文匯報》把矛頭指向 周總理,罪該萬死!”“揪出 《文匯報》 的黑後台!”在火車站工人的協助下,學生把標語刷到南來北往的列車上,把烈火燒向全國。

我當時在石油化工部石油勘探開發規劃研究院政治部宣傳處工作。該院設在海澱區原北京石油學院內。 29 日清晨,院裏突然出現 24 條大標語,主要是聲討 《文匯報》 反對周總理的罪惡行徑,也有聲援南京人民的內容。那是我院下屬石油機械廠的幾個不滿“四人幫”的青年工人幹的。該廠原屬北京石油學院,文革中石油學院遷到勝利油田後,石油部專用該廠安置部機關本應上山下鄉的子女。因此,該廠百分之八十的工人是青年,其中大部分是幹部子弟。

早晨一上班,處長王庭樹讓我和另外一個同事趕快把標語的內容抄下來,報送院領導。我們在抄時,發現保衛處的人也在抄。在這些標語中,最突出的是貼在規劃院大樓前的兩條,一條是∶“警惕赫魯曉夫式的陰謀家、野心家,翻案不得人心!”另一條是∶“深切懷念楊開慧烈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兩條標語分開來看,一條是反擊鄧小平,一條是懷念楊開慧,表麵都無問題。但如合起來看,則有“影射江青”之嫌。當時我暗暗佩服這些小年青挺懂得鬥爭策略和鬥爭藝術。

保衛處在政治部主任指使下把這作為反革命案件上報石油部和公安局時,我們宣傳處極力反對。我站出來為小青年辮護說“看不出兩條標語有問題”,質問保衛處“為什麽不能懷念楊開慧”?!指出保衛處“影射江青”的結論是靠推理定性。當時吵得非常激烈,驚動了院領導。

風起雲湧

在這前後,北京的群眾也大量湧向天安門廣場,以獻花圈、貼悼念詩詞、發表演說等方式進行抗議。

北京天安門烈士紀念碑最早出現獻給周總理花圈的日子是3月19日,是朝陽區一個小學獻的,花圈很快被警察沒收了。25日,獻花圈的人增多,並出現了“敬愛的周總理,我們日夜想念您”的巨幅橫匾。天安門立即成為北京民眾關注的中心。



圖 6 、給總理獻花圈的小學生

石油規劃院申院長是個老紅軍,文革中曆經磨難,對 “四人幫”很不滿,十分關注形勢的發展。他讓 宣傳處緊密關注社會動態,派人天天去天安門了解情況,拍照片,回來後寫出《情況匯報》,送給院及政治部領導。處長讓我們一次去兩個人,我年紀最輕,又最積極,每天都去,其他人則輪流和我一起去。

3 月 30 日 ,一隊解放軍來到烈士紀念碑前獻花圈,這無疑給在場的民眾以巨大鼓舞。我是從部隊轉業下來的,深知解放軍有嚴格的組織紀律,如果沒有廣大官兵強烈的呼聲,沒有上邊領導的默許和支持,這些官兵是不可能出現在天安門廣場的。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表明軍隊中也有著強烈的不滿。當我回來把這件事報告給領導時,激動的話都語無倫次。



圖 7 、讚總理的詩

3 1 日,廣場上的花圈已達上百個,詩詞、悼文已明顯出現對江青等人的不滿。 在中國人民同萬惡的“四人幫”進行殊死搏鬥的曆史關頭,詩歌成了直接的戰鬥武器。 如:“昔日妲己毀一商,今朝‘豔妖’舞蹁躚。”“豺狼何所懼,虎豹咱敢降。識破假馬列,怒斥妖婆娘。”



圖 8 、遊行的人群

4 月 1 日 ,中央政治局召開緊急會議,聲稱:“最近幾天,南京出現了矛頭指向中央領導同誌的大字報、大標語,這是分裂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扭轉批鄧大方向的政治事件。” 稱天安門廣場等地張貼的所謂“總理遺囑”、“總理給主席的詩詞”是“敵人造的謠言”,“幹擾破壞了當前反擊右傾翻案風的鬥爭”。 指出“要警惕別有用心的人”,要求對已出現的大標語“全部複蓋”,聲稱要追查這次事件的“幕後策劃人”和“謠言製造者”。

北京市委立即開會貫徹執行。 首都民兵、警察、衛戍部隊的“聯合指揮部”成立。指揮部設在天安門廣場東南角的三層小灰樓內。指揮部決定抽調民兵、公安幹警各 3000 人以及部分衛戍部隊組成機動力量,隨時準備出動。天安門廣場的“便衣”開始抓人,被抓的群眾已達數十人。一場生死較量開始了!

4月2日,院政治部傳達了北京市委的電話通知,稱“南京事件是反革命事件”,“天安門有反革命搗亂”,明令不要去天安門廣場,不要送花圈,並說“清明節是鬼節”,“清明節送花圈是四舊”。我因為一早從家裏直接去的天安門廣場,不知有這個通知,回來後照往常一樣,寫了有關材料上報領導。



圖 9 、在烈士紀念碑上掛著高約兩米的四塊巨大詩牌

這一天,最激動人心的是出現了高達四米的巨大的花圈,是北京重型機械廠的工人用鋼條焊製的。當大卡車把花圈拉來時,天安門廣場上的人群發出了熱烈的歡呼聲。另一引人注目的是,在烈士紀念碑上,掛著高約兩米的四塊巨大詩牌,估計是天沒亮掛上去的。內容是:“紅心已結勝利果,碧血再開革命花。倘若魔怪噴毒火,自有擒妖打鬼人。”無論是坐車還是騎車經過天安門,都能遠遠地看到它。有一首《向總理請示》的詩,暗示“四人幫”快要垮台:“ 黃浦江上有座橋,江橋腐朽已動搖。江橋搖,眼看要垮掉;請指示,是拆還是燒?”這首詩把“四人幫”幾個頭目的姓連綴在一起,巧妙地運用了諧音隱喻的手法,讓人心領神會,拍案叫絕。



圖 10 、獻花圈的大學生

在我把材料交給處長時,他向我傳達了不讓去天安門廣場的有關通知。他說:“申院長講,這一段時間處裏的同誌們很辛苦,了解動態的工作暫告一段。抄來的詩詞、文章及有關照片全部銷毀,不得外傳。”處長還特意提醒我,形勢很複雜,讓我注意言行。

清明怒潮

4 月 4 日 清明節,正好是 星期日。 雖然已有通知不讓去 天安門廣場, 但由於十餘天來,我天天去廣場,心係廣場,情係廣場,甚至覺得國家的命運、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和 天安門廣場事態的發展緊密聯係在一起。這是 1949 年建國以來第一次出現的人民自發的大規模運動。我渴望看到人民能不畏強暴堅持下去,更好奇上麵的通知下來後人們抱什麽態度。



圖 11 、從前門通往天安門廣場的路上人山人海

那時我住在嶽母家,聽了我對 天安門廣場情況的描述,全家興趣大增,鬥誌昂揚,一致決定既使挨批評受處分,也要去天安門看看。在北太平莊,唯一能到達天安門廣場的 22 路公交站擠滿了人。由於我們一行有兩個六十多歲的老人,根本擠不上車。那時中國還沒有出租車,隻能坐公交車。那天公交公司也來了邪勁, 22 路加班車一輛接一輛。汽車一進站,就能聽見售票員的喊聲∶“去天安門的一律免費!”哈,真是振奮人心!看見許多人戴著白花、黑紗,我們趕緊把準備好的黑紗佩戴上。至少過了十五、六輛車後,我們才擠上了車,到達天安門廣場,已是中午十二點了。



圖 12 、烈士紀念碑四周堆滿了花圈

這是一個極不尋常的清明節,天安門的悼念活動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約有上百萬人雲集廣場 ,用淚水、黑紗、白花、詩詞、挽聯、花圈、誓言、講演、血書 ┅┅ 表達對周總理的刻骨銘心的哀思,怒斥和聲討“四人幫”的滔天罪行。



圖 13 、百萬人聚集在天安門廣場

我和妻子做了分工,我負責拍照,她去抄詩詞。長安大道南側, 廣場上的花圈從烈士紀念碑擺到國旗杆下。大道北側,天安門下的觀禮台上也擺滿了各種花圈。最大的花圈直徑超過七米。從前門通向烈士紀念碑的路旁柏樹上和人大會堂、曆史博物館周圍的樹叢裏,白花層層疊疊,一片雪白,全是民眾離開廣場時留下的。

在紀念碑正前方,高高地安放著周總理的巨幅畫像,畫像下是用大朵白花排組的大橫幅“民族英魂”。再下麵又是巨大橫幅∶“我們日日夜夜想念敬愛的周總理。”廣場中央有四幅巨匾寫著後來被廣為傳播的四言詩∶“ 人民的總理人民愛,人民的總理愛人民。總理和人民同甘苦,人民和總理心連心。” 我們全家在這兒留下了珍貴的曆史鏡頭。



圖 14 、 人們爭相抄寫

到處是詩詞、悼文,人們爭相抄寫,朗誦。那種壯觀場麵是空前的,也可能是絕後的。 有詩為證:“清明的花圈如皎月,嫦娥感慨同悲切。清明的挽聯像尖刀,忠魂揮舞斷賊腰。清明的檄文放光彩,進擊大旗長空擺。清明的詩歌披彩霞,革命事業露新芽。清明的歌聲連廣宇,國際戰歌不斷曲。清明的口號震乾坤,人民永將正義伸。”



圖 15 、深切懷念

詩詞的作者絕大多數是普普通通的基層民眾。有一首詩歌是這樣讚美這些詩詞的:“紀念碑前灑詩花,詩刊不登報不發。莫道謠文篇篇載,此是人民心底花。”正因為如此,它們在億萬群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誦者聲淚俱下,聽者熱淚盈眶,讀者奔走相告,抄者廢寢忘食。



圖 16 、觀禮台上也堆滿了花圈

有人在發表演說。我趕緊擠過去拍了下來。在往外擠時,發現拍照的人很多,其中不乏便衣,沒準兒把我也照進去了。管他呢,誰會在乎!有生之年能看到如此壯觀的場麵,能經曆如此波濤洶湧的鬥爭那真是三生有幸了。還有這麽一篇散文詩 《今日在何方》表達了我當時的心情:“請你們不要問我今日在何方;難道你們能不來到這天安門廣場?請你們不要再費心到這兒來找我,這裏早已經是人的海洋。像四海驚濤齊奔向英雄碑下,像五洲風雲齊飛向總理身旁。像無數白帆滿載著聖潔的情感,我也揚帆催發嗬,航行在這無邊的海洋。”



圖 17 、有人在發表演說

為了把整個廣場壯觀的全景拍下來,我爬到國旗杆的高台上,慢慢旋轉 360 度,用接拍的方式,連續拍了十幾張,衝洗出照片後,剪去重複部分,然後粘成一幅 360 度全景圖。 1988 年單位舉辦攝影書法展,我的這張全景圖受到了一致好評。這是後話。

崢嶸歲月話清明(中)

崢嶸歲月話清明(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9)
評論
絕對悉尼 回複 悄悄話 那時我才4歲,我姐才7歲,可是我父母愣就帶著我們去了天安門。可惜我是什麽印象也沒有了。但是家裏的”天安門詩抄”絕對是我最愛的書之一。其中我最愛的詩是: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灑淚祭雄傑,揚眉劍出鞘。
SUNNE 回複 悄悄話 除了毛澤東能利用群眾鬥群眾,其他人沒有這個能耐。文革後當權者已經對老百姓舉起了屠刀。“四五”之後的清查草草收場說明了老百姓已經不是很聽話了。
小老百姓 回複 悄悄話 精辟。

人民民主 回複 悄悄話 “四五”的鬧劇是以“六四”的慘劇收場的,隻有思維停滯在三十年前的人還會傻乎乎地感動著。“暴君”毛澤東手下“四五”未死一人,但“四五”放出的魔鬼“六四”時終於露出血色猙獰,這就是區別。這大概是對喊“小平你好”、至今喋喋不休自命不凡的酸儒們的最好回應吧,惟其如此,才可能激醒一些人,當然,有知識沒智慧的人除外。目前陸續透露出來的內幕已清楚表明,“四五”不過是一些想先富起來的實權老朽利用祭周操縱的與文革派爭奪權利的前台大戲(葉劍英不停地放出風聲並不止一次去觀戰,胡耀邦則代鄧小平走前台、促火候、打掩護),有人居然至今依然以為自己塗寫了曆史。“四人幫”的倒台,與其說是民心所向,不如說是實力不濟,同時迂腐有餘(他們大概也迷信民主或程序正義,還想著通過政治局會議解決爭議),是秀才遇上兵的結局。文革之爭本質是利益之爭。占人口多數的普通民眾一步步在文革後被擠向邊緣、利益被“改革”幹淨,極少數寄生階層以精英麵孔偷梁換柱般地一一取而代之走上前台,開始壟斷一切(政治、經濟、輿論),即是明證。
sar 回複 悄悄話 Hi 文學太陡, hand-shake!
My father said that there were FOUR 鋼花圈 in total, all from 北京重型電機廠. Two big ones and two small ones. The biggest one was 4-5meters in diameter. Each of the large ones were over 1 ton. Workers carried them to Tiananmen using multiple shan2lun2che2. After unloaded from the shan2lun2che2s at Tiananmen Square, no one can remove these heavy 鋼花圈.
I am so proud that my father wrote that poem and it's his writing too. He said that 花圈 self was made of iron, zinc, papers as well. The case was filed in Beijing Gonganjiu, however, with several people protection, including of his boss, he did not get into trouble that time.
文學太陡 回複 悄悄話 好貼子!
一看就想起那時候了,真想掉眼淚!
為人父 回複 悄悄話 珍貴的曆史記錄!現在的年青人應該了解這段曆史。
文學太陡 回複 悄悄話 同誌們,我記得"四五"那時候,最著名的就是那個鋼花圈,應該不會有兩個.

聽說這兒有"北重"的子弟在這呢?興會!

北重在80年代後期,有一段興戴廠徽上麵三個漢語拚音字母BZD(北京重型電機廠),工人們調侃說是:“不咋地”的縮寫,或是8:20(上班時間是8:00,好多人都8:20到)

回憶一下,無所謂!大家敘敘舊最好,回憶一下那個時代。誰做得都無所謂。
lycinter 回複 悄悄話 謝謝。
今天的中國來之不易,也任重道遠。
sar 回複 悄悄話 4. the largest -
sar 回複 悄悄話 是否兩個廠都製作了大花圈?
I cannot remember exactly. But I can check with my dad tonight and give you the answer. At least started with BeiZhong, Zhongxiaojian Workshop. As I recall, there were two sent to Tiananmen. Actually there are FOUR with features
1. by numbers - Beijing Guanghua?
2. fresh flowers - ZhongKeYuan?
3. the heaviest - Beizhong
4. ??
sar 回複 悄悄話 北京重型機械廠 that time is Beijing Second General (Tong1yong4)機械廠 (We called ErTong, not exist any more sold to ShouGang).
鳥憶高飛 回複 悄悄話 請問上麵留言的Floden,國內是基本沒有新聞自由,但藏獨分子打砸搶燒因此就能和四五和六四相提並論嗎?你想說的到底是什麽??
sar 回複 悄悄話 Hi 文學太陡,
Are we neighbor? My dad worked at 北京重型電機廠 that time.
Arakis 回複 悄悄話 現在的憤青有幾個知道這段曆史的。
老當不益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文學太陡的評論:
是否兩個廠都製作了大花圈?
老當不益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braker999的評論:
哈哈,還有另外的作者?請點出來並列出你所講的文章。
文學太陡 回複 悄悄話 同老哥商榷:
巨型鋼花圈應該是北京重型電機廠做的。

以前和北京重型機械廠對門,所以經常被搞混。
SAR 回複 悄悄話 If I remember right, it's my father wrote the poem in the picture 7. I am going to call my dad to confirm with him. I was there that Saturday.

zggcd01 回複 悄悄話 1976年的清明節悼念周總理的運動,正如老毛自己畫龍點睛所說,是一場公開的反毛運動,是衝著“我”來的。
floden 回複 悄悄話 記的我當時在新疆邊遠的山區。聽到收音機報道是一群反革命暴徒在天安門打砸放火, 同樣1989年的六四又重演一次,就像今天聽到藏獨分子在拉薩所幹的一樣。悲哉!什麽時候中國能像台灣那樣有政黨選舉, 這類的事才能避免。
abc3 回複 悄悄話 你又讓我重回那個時代,太謝謝您了
外麵的世界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楊乃武 回複 悄悄話 毛是秦始皇第二, 但那句“秦始皇的時代一去不複還了” 那時說恐怕還是太早了, 毛處理76 年清明還是很“仁慈”的, 後來很快就有了鄧始皇, 出手比毛狠十倍, 但也顯出鄧的底氣沒老毛足。
如果天安門聚幾個人這個國家就會垮, 那可能說明這國家也該垮了。
braker999 回複 悄悄話 this is not the original artical, this guy copy and input his fade story.
jiurishanren 回複 悄悄話 多謝分享
加州花坊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這些珍貴的照片,難忘那一年。
人在路上 回複 悄悄話 很珍貴的一段回憶,極難忘的一段曆史。

總理的這張珍貴照片得以在國內流傳開來原來還與博主的作為有著這麽密切的關係,深感意外。
這張照片既是家父生前最為喜歡的一張總理照,也是我的最愛。今天得知此中隱情,隻想對您再三說聲感謝感謝再感謝,說不盡的感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