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當不益壯

現居海外,常回國內,自稱
個人資料
正文

新澤西雕塑大地踏春記(三)結束篇

(2007-05-08 14:08:04) 下一個

雕塑是運用多種物質材料和手段製作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審美感情的三維實體的造型藝術,是屬於純觀賞性的藝術。 雕塑這種形式雖然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已經有豐富的遺產積累,但這並不妨礙一代又一代新人在這個領域裏創新並有作為,因為變革著的時代賦予人們新思想,激發起人們新的創造激情與智慧。雕塑創造有無限的空間。


這是沃爾特 2002 年雕塑的“大馬士革門 ”

這個雕塑是用黃色石灰石建成的模仿古典廟宇的廢墟,是建築和雕刻兼並。它安置在公園一進門的地方,形成景觀的一個焦點。

沃爾特是模仿建築古典廟宇、宮殿廢墟的雕刻專家。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美國舊金山美術館和其它國家如丹麥、英格蘭、以色列和葡萄牙等都有他的作品。


布魯斯 1986 年的雕塑“ dorion ”

這是我喜歡的一個“動態”作品。它設置在專門為它建造的水池裏, 使雕塑品最大限度地與環境融為一體,共同組成統一的 “ 文化整體 ” 。

這組雕塑用不鏽鋼焊接起來, 不鏽鋼磨光的鏡麵效果,將周圍複雜的環境轉化成如夢似幻的反射映象,一方麵是脫離現實的,一方麵又是多變化的,但它本身是單純的。

我之所以喜歡它,是因其展示的三維空間隨光照變化而變化,和倒影的組合使它得以放大,形成特殊的景觀,表現出特殊的視覺效果,釋放出特有的魅力。看這氣勢,多像“天外來客”。

室外雕塑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所在的環境,也就是說,環境是否適合於雕塑,對雕塑品本身藝術價值的顯示,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個作品最早是放在土地上,我看過當時的照片,效果遠不如現在。當然,反過來雕塑也會對環境產生影響,改進環境的文化氣氛。


從另一個角度看“ dorion ”


霍勒斯 1999 年製作的白色大理石雕塑“ Portal Rest ”

霍勒斯是格魯吉亞人,是畫家兼石雕家。他喜歡選擇他家鄉的白色大理石雕刻。他的作品常是用不對稱的幾何體作為平衡的要素,反映事物的和諧


Martha Pettigrew 的青銅鑄雕“閑言碎語”

該雕塑形象生動,生活氣息濃厚,是我們常見的那種傳閑話、嚼舌頭、是非多的兩個婦女在進行信息交流。其中這個準備去洗衣服的婦女,表情很生動,看上去是個頭腦簡單的直腸子的人。另一位似乎城府要深一些。

看著雕塑,我想起關於嚼舌頭的一首打油詩:山那邊,村南頭,有個婆娘嚼舌頭;飯後無事抹抹嘴兒,大街小巷胡遛遛。東家長,西家短,唧唧喳喳沒個夠:說得公雞能下蛋,說得山兔變耕牛;人家道東賣籠頭,她從道西插上口。張口就像無把瓢啊,撮出事來她靠後。唉,誰見誰搖頭。


雕塑家 Autin Wright 1998 年的白色大理石作品“自由形式”

Autin Wright 是來自牙買加的藝術家。 該作品是根據鬱金香的葉子帶來的靈感設計製作的,先期工作畫了數百圖紙,用粘土製成模型,以求得最佳曲線。

對於這種抽象的藝術,我是很難理解它的含義。 欣賞雕塑,第一眼是欣賞形式和風格語言,但這隻是一個短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後,人們便會對作品提出 “ 問題 ” ,這作品的內容、意義是什麽,這要向我們傳達什麽信息,表達什麽思想或感情,它和我們有什麽關係,等等。

我告誡自己,對這第一眼難以接受的雕塑不宜輕易下結論。因為雕塑的文化性或精神性常常藏在形式後麵而不現露於外,是不易被人們發覺的,需要有相當的文化水準、藝術鑒賞水平和識別能力,還需要有寬容精神。藝術史上常常有這樣的情況,一些最初得不到社會和公眾承認的藝術創作,並非它們本身的問題,而是因為作品中所體現的觀念和審美趣味走在了社會和大眾的前麵,社會和大眾在審美上對它們的認可還沒有心理上和修養上的準備。但隨著時間向前的推移,它們會逐漸 “ 征服 ” 社會和大眾而獲得普遍的認可。


卡洛斯的花崗岩石雕“九個 繆斯”( 1990-97 )

繆斯是古希臘傳說中九位文藝和科學女神的通稱, 是天神宙斯的九個女兒 。她們住在赫利孔山,主管文藝和科學。 她們是卡拉培 (Calliope ,雄辯和敘事詩 ) 、克利歐 (Clio ,曆史 ) 、烏拉妮婭 (Urania ,天文 ) 、梅耳珀彌妮 (Melpomene ,悲劇 ) 、塔利亞 (Thalia ,喜劇 ) 、特普斯歌利 (Terpsichore ,舞蹈 ) 、依蕾托 (Erato ,愛情詩 ) 、波利海妮婭 (Polyhymnia ,頌歌 ) 、優忒毗 (Euterpe, 抒情詩 ) 。她們是曆代藝術家尤其是詩人所崇拜的偶像。在奧林匹斯山上,凡是有繆斯出沒的地方,眾神都能天天唱歌跳舞,極其快樂。 人們常用繆斯女神象征詩人、詩歌、文學、愛情、以及有關藝術的靈感等,演繹出神秘、古典、高貴、自然、浪漫的氣息┅┅

該組雕塑無頭,身體顯示出女性的特征,加上花崗石板拚成的地板,巧妙地構成古希臘神殿、廟宇的廢墟,突現曆史的悠久。在四周的柏樹和水池烘托下,莊嚴、肅穆,讓人如進入神壇一樣┅┅


克倫彼得森 1997 年的鑄造銅像“聽眾”

該雕塑的女性身材被卡通化,粗大、豐滿,手持一個小鳥放在右耳邊,傾聽小鳥唱歌或向她傳達信息。她的專注和那種獨享其樂的神態被刻畫得活靈活現,其誇張的藝術造型、生動的麵部表情具有很強的震撼力。 。


鑄鐵雕塑“樹根”

查不到該雕塑的作者是誰。我之所以向大家介紹這個雕塑,是因為太逼真了。當我還沒走近它時,我太太和朋友一起考我:是用什麽材料製造的?我回答:“是鋼筋水泥”。因為我根據樹根粗細不等、形狀各異、互為交叉、樹節凸出等特征來判斷,用水泥做能達到這個效果。走進一摸,才知是鑄鐵的,連樹皮都製造出來了。該雕塑放在水邊,和環境相宜,因為隻有水的衝刷,才能使樹根裸露出來。


雕塑家約翰 . 紐曼的 21 英尺高的作品“天棚”

約翰 . 紐曼 1998 用鋼材、石料、環氧泡沫、樹脂、電纜、木材、油漆等材料製成該作品,鐵網製作的 S 形的網“鉤”和環繞的髒器型的“天空”代表了藝術家對自然科學、哲學的興趣。 網鉤下麵添滿了石塊,確保重心在下麵,電線杆和電纜則是保持平衡。他的作品被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美國國家美術館等收藏。


喬治 1999 年的青銅鑄雕“沮喪的領麵包隊伍”

該雕塑反映了上世紀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因失業導致許多人生活困難,不得不靠政府救濟。原始的雕塑是 1991 年用石膏、木材、金屬、聚丙烯製作的。

喬治 1926 年出生, 2000 年去世。他的作品被美國及世界多家博物館收藏。


G. Frederick Morante 1993 年的鑄造銅像“ Nude Descending the Stare Case ”

該女子正在從牆頭下來,其全身肌肉的分布及力度反映的十分準確。我之所以喜歡這個 雕塑,是因為它通過立體造型,給人特殊的激勵感、韻律感、分量感。欣賞雕塑不同部位、不同角度的互相關係,感受其特殊的韻律。

我隻介紹這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一片碧綠 回複 悄悄話 增長了許多見識,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