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四海

旅行應該是每次隻走一兩公尺,同一個物件,同一個景色,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她,欣賞她。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今日中國:走訪貴州鄉村小學紀實(下)

(2011-05-15 21:31:23) 下一個
今日中國走訪貴州鄉村小學紀實(下)

從家樂小學出來,車子是沒有了,走到最近的路口也
要一個半小時。當地的小孩們走慣了,上學單程最長的就有這點路。但
Z女士有辦法,當地人的手機裏都有幾個載客摩托車手的電話,隻是來接我們怎麽也是三十分鍾以後的事了。這是個晴天,要是個雨天就慘了,就算是我再走一回哥倫比亞的雨林。

嘻嘻哈哈的走在鄉間的小道上,其實我很享受這種感覺。笑著跟苗家醫生Z女士說,“走路可是我的強項”。Z醫生很健談的,她的經曆也很奇特:初中畢業,家裏窮。和許多鄉裏人一樣,十七歲就去深圳打工,打了不到兩年,就回到了老家。按她的話講,實在看不到任何希望。沒有什麽文化的她回到家裏,也沒有工作,於是就自己學醫。不知道她怎麽找到一個機會去藥房裏打雜,學著看人家配藥,慢慢自己也會了點。又到處找當地的老大夫求學。當地也沒有什麽像樣的醫生,鄉裏看她那麽好學,就讓她臨時應付鄉裏的保健醫療。有一次,香港的一個慈善機構要幫貴州的貧窮鄉村的小孩打疫苗,找到織金縣官寨鄉,認識了憨厚,好學,而且又負責的Z女士,就一定要給她個機會去實習,然後在苗寨裏推廣。再去專科學校學學,就這樣不小心,慢慢扶正,成了一位“赤腳醫生”。從來沒打過針,人家來求醫,膽子也大,第一次就咬牙給人紮了進去。就這樣,八年過去了,她居然已經接生了2000多個小孩。

Z醫生有個別人沒有的優勢,她會普通話也會苗語,所以,方圓30裏,救死扶傷,她數一數二。偶爾她會很驕傲的說,今天“進帳”不少。原來是昨天半夜三更出診,淩晨才兩點回家。說心裏話,她的確不是一個“合格”的醫生,要是城裏的醫院醫生開藥,要開好藥,開貴重的藥那是件常事。她常常是給村裏人免費講課,看過的病人,就是強調預防為主,能不吃藥就不吃藥,能不吊鹽水就不吊鹽水。Z醫生不僅通過尋求援助來幫助學校和孩子們,而且她擠出自己的時間,也在周邊的小學裏為高年級的孩子們上青春期生理衛生課。

一路上聊天的時候,她的電話總是響個不停。我知道,她陪我這麽走一趟,也許錯過了不少病人,甚感內疚。半個多小時過去了,一輛摩托車過來把我們倆拉回了官寨鄉。

我早上七點多就出了門,不停的走了三個小學,這時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這是一個懶洋洋的下午,我在Z醫生的弟妹家的茶館外坐了下來,就隔著馬路,在Z醫生家診所的斜對門。

巧的是,中央電視台的錄像組正在給Z醫生的弟妹肖家在錄一組苗族風情的記錄片。這官寨村裏就兩大家族,不是姓肖的就是姓楊的。Z醫生的丈夫姓楊,在織金縣城裏工作,有個鐵飯碗。而他的弟弟娶了肖家族裏最有才氣的肖姑娘,是針線活的好手。他們開了一個農家樂,一個手工藝品的作坊,還經營苗家的刺繡和蠟染。


苗家才女肖姑娘接受央視采訪(1

 


苗家才女肖姑娘接受央視采訪(2


官寨鄉裏的孩子們


苗家老太太

這官寨鄉離貴州著名的旅遊景點織金洞也就十來公裏。官寨鄉讓一條柏油路一分為二,也在織金到畢節的主要通道上。所以,除了裝煤的大卡車,不時有些自駕車在這裏來來往往,但很少有停下來的。當央視的車隊浩浩蕩蕩的走開的時候,我成了當天在官寨鄉住下的唯一“遊客”。

Z醫生去打理她的診所了,剛回家,病人也跟著來了。她的診所門口坐著一個病怏怏的小孩在吊鹽水,一定是吃壞了什麽。鄰居家忙著幹她們的手藝活。苗家的小孩們在練她們的歌舞。她們是貴州織金縣官寨鄉小妥倮平安希望小學的學生,而我是她們唯一的觀眾。這是一種很陿意,很懶散,也是我最期待的的時刻:sweetness of doing nothing

 


練歌舞的官寨鄉小妥倮平安希望小學孩子們


做手工藝活的苗寨人


吊鹽水的小孩,Z醫生診所外


苗語和漢語寫的鄉政府的牌子

Z醫生走到我跟前,問我,“今天晚上農家樂裏有客人來。你吃什麽呢?”。我說,“我可怕你們苗家姑娘灌我酒。你吃什麽,我就吃什麽。你忙你的去吧”。我自己去苗姑娘家外麵的茶壺裏倒了點茶,拿出紙和筆把今天的一天記錄下來。苗姑娘忙完了采訪,看我一個坐在她家門口的躺椅上,“外麵風大,還是去家裏坐坐吧”。“家?我早把這裏當作我自己的家了”。她微微的笑了,苗家姑娘很美。

夜幕降臨的時候,練歌舞的小孩們都回家吃飯了。官寨鄉裏靜悄悄的,公路旁沒有一盞路燈。我在Z醫生的診所裏吃了Z醫生做的飯。今晚,我就住Z醫生樓上的“阿拉客棧”。她的家裏一層是診所,二層是她和先生的睡房,三層就是客棧。剛吃完飯,診所裏又來了病人,一個看上去也就20出頭的女孩帶著她的小孩,小孩的肚子脹得發亮。Z醫生馬上又去忙活了。於是,我信步走出了診所。

等我走到路上唯一亮燈的地方,一個小賣部。外麵停著幾輛車,小賣部後麵音樂聲,笑聲,尖叫聲一片。我想,那大概就是Z醫生所說的農家樂的地方。剛到門口想去湊熱鬧,一個戴眼鏡的男生跑出來,兩個苗族姑娘跟了出來。“你往哪跑啊,回來,回來。”。“我再喝就死在這裏了!”,那個戴眼鏡的苦苦的哀求著。不由分說,那兩個姑娘還是把他拉到了裏麵。小賣部的小女孩和我對視著,不由得都笑了。這是個很小的苗寨,要是有客人來,寨子裏的姑娘們都會出來幫忙。下午練歌舞的小孩們也被叫去表演。苗族人純樸,好客,也愛歌舞。這裏往來客人不多,毫不容易來一撥人,熱鬧,還有酒喝。最後,一群北京來的客人,喝得醉醺醺的出來,七歪八倒的,他們興高采烈的拉著苗家姑娘照相,接著還要開車去畢節。


當最後一批客人走了的時候,那些小孩們意猶未盡,還在黑暗的馬路上跳舞吹簫,老師和孩子們笑聲一片。我是唯一的觀眾,就這樣坐在小賣鋪門口靜靜地看著。車輛來了的時候,我和那老師像趕鴨子一樣,把孩子們趕下馬路,車子走過,她們走上馬路,表演繼續。我很享受這個隻屬於我自己的時刻。

第二天,Z醫生要帶我去走訪城關鎮的民華小學(前田壩小學)和綺佰鄉的中山小學。昨天晚上,那個女孩帶著她生病的小孩的就住在客棧裏。Z醫生怕她帶著小孩回去走夜路不安全。可Z醫生又是大半夜沒睡。小孩哭個不停,Z醫生一次次的起來幫小孩按摩。

民華小學是OCEF的一個圖書管理試點。由於前幾年不少捐贈者已經分期分批的投入了不少。這個學校在一個山坡下的平地上,操場前麵很開闊,所有去過的人都說,要是操場前麵放一排長凳,那真是一個發呆的好地方。

可我去的時候,山體大滑坡,把去學校的路堵了。織金周圍三十幾個學校,Z醫生就走了二十多個。這裏她熟門熟路。小巴走到路的盡頭,我們走去學校還要半個來小時。Z醫生說,這路今年未必也修得通。今年早些時候,新的課桌椅到了,孩子們興高采烈,頭頂肩扛來回走了一個小時硬是把課桌椅從路的盡頭搬到教室裏,畢竟他們是山裏的孩子。


明華小學,右麵的山上就是滑坡。Z醫生和我就是從前麵滑坡的亂石堆上走過


高年級的同學可以用新的課桌椅,低年級的就要等到長大了,明華小學


低年級的教室,明華小學

這種鄉村小學的老師是最辛苦的。明華的校長還是民辦的編製。為了得到一個正式的編製,以後有更好的待遇,她不得不辭掉校長負責人的職務,而讓她的妹妹臨時代理。而她不得不到一個更遠的小學去任教,至少是個正式的職務,這樣兩年以後,她也許可以回來以一個正式的編製繼續管理這所小學。


代理校長是老師,也是廚師,中午老師們的飯都是她做的。明華小學


我在民華小學看到的還是所有學校裏擁有圖書最齊全的學校。OCEF通過各種渠道把捐贈的圖書送給了民華小學,但沒有書架,代理校長就把人家不用的破櫃子拿來,架上木條就當書架了。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一個好學的同學,為了一本工具書,悄悄地把閱覽室的門打開了,拿走了一本書,不久以後,那本書又出現在校長的桌子上,裏麵夾了一封道歉信。


上課路上,民樂小學。山裏的孩子們真的很可愛,有的時候,我有一種特強烈的衝動,為了他們,我能住下來,呆上一個月,可以教教書。說真的,有的時候,給他們一個機會,一點希望,他們能移走一座大山。而當他們把他們所學到的再去影響周圍的,他們能撬動整個地球。

我們最後一個目的地是中山小學,這所學校坐落在一條石子路的盡頭。隻有摩托車才肯進去。坐摩托車的方式雖然有點緊張,又沒有頭盔,但有了前兩天的經驗,我已經基本習慣,那就是必須對駕駛員非常有信心。也可以想象,L女士和Z醫生在織金附近一個個的鄉村學校這樣的跑有多艱辛。從織金到中山小學至少要半個小時。織金洞我沒去,但剛出織金不久,我們就要經過了一個天然的岩洞,奇怪的是,洞裏地上很平,但周邊居然沒有什麽人工的痕跡,而且可以幾乎走中型的卡車。有點像加州紅木公園裏可通車的樹洞,但規模要大得多得多。

中山小學,始建於1997年,是一所民辦小學,位於織金縣綺陌鄉轎子村老黑寨是綺陌鄉最邊遠的鄉村小學之一。小學現有兩層教學樓由深圳一家公司讚助修建),教師五名,有一到六年級,在校生四百多人。

那位學校的發起人兼校長也是我所見到的最有奉獻精神的校長之一。這辦學的念頭很偶然卻很感人:村裏一個小女孩外出打工因不會填表而大哭的聲音讓這位校長決定去辦一所自己的學校。其實,許多我接觸到校長都有一個很樸素的原因要辦學,比如說,家樂小學的校長是因為自己在外麵打工,自己沒有文化,在外麵讓人家看不起。一氣之下,回到家,辦個學校讓自己的後代不再讓人家看不起。家樂小學就是這樣建起來的。

深圳的公司幫助建了中山小學,而校長自己出資,自己做瓷磚,自己貼在外牆上。隻要掙了點錢,他就再投入在學校了。貼了瓷磚的學校現在看起來有模有樣的。中山小學從辦學的第一天起就本著對孩子負責的態度,嚴抓教學質量。經過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該校現已成為當地口碑最好的學校。我去的時候,一個班上居然坐了近80個學生,最近的學生坐的位置離黑板距離兩米都不到。校長跟我說,因為學校實在太擠了,他不得不推掉一些學生,弄的學生家長很不高興。一位老師跟我講,最遠的一個學生單程就要走兩個多小時。邊說話的時候,他指著遠處高山上肉眼勉勉強強能很看見的幾間茅屋。成人都難以做到,真的難以想象,天天這樣,小孩們怎麽受得了。


擁擠的教室,綺陌鄉中山小學


破舊的課桌椅馬上就要讓OCEF捐贈的新課桌椅替代了。看到孩子們下課的時候,都去新的課桌椅上坐坐,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看到這一切,如果說我一點都沒有動容那一定不是真的。


OCEF捐贈的課桌椅剛剛送到,中山小學


滿麵笑容的校長在後麵看著新到的課桌椅,中山小學


課中的一年級。可以看到,有的學生仍然沒有自己的課本,中山小學


看著哥哥姐姐們高興,雖然自己沒上學但也很好奇,中山小學


新的教學樓還沒蓋好的時候,這就是學前班上課的地方,中山小學

這是我所親眼看到的中國西部的一個縮影。其實,這樣的小學有千千萬萬個。就像上集提到的,這是一次沒有景點的“旅行”。也是一次時時處處讓我感動的旅行,我在結束這篇的時候,我腦海裏時時浮現著兩個可以讓我回味很久的時刻:在民華小學裏,正好是吃午飯的時刻,在老師的備課桌上,那個代理女校長在給我們和眾多老師做飯的鏡頭;在“阿拉客棧”的晚上,Z醫生把洗臉洗腳水端到我房間裏的溫馨的畫麵。我所遇到的這些老師和誌願者們都是很普普通通的人,他們為了簡單的生計而努力,為了孩子們而付出,也就是在這些普通人的身上,讓人們看到中國的希望。

在上集中,看了許多感人的回帖,我很感動。去年,帶我的美國朋友們去看了世博會,還讓他們坐火車從上海去了北京。其中的一個20多年前就去過中國。也是他們推薦我看了Robert Gifford寫的”China Road”(中國之路)。這次回來以後,我第一時間把我的這組照片給他們看。“你們看到的中國之路,隻是小小的一段,而我的這些照片反映的才是真正的中國之路,這段路還很長很長。”,我意味深長的說到。

其實,中國的問題,鄉村教育也好,保健醫療也罷。不是簡簡單單的政府問題。前麵的回帖裏提到,政府應該更多的去關注去改善這些問題,這些都沒錯。但實際上還有很多的實際問題不是說說話就能解決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按中國的實力,中國的義務教育隻承擔一到九年級的,那十到十二年級呢?很多的小孩,學費給免了,但家裏窮,中午的午飯就節省了,餓著肚子,怎麽上好下午的課呢?如果全把這些現實問題推給政府,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答案是,這裏更多的問題需要得到整個社會的關注。從根本上講,中國的問題是每個中國人的問題。

其實,不像牙牙學語的小孩,當我們懂事的那一刻起,我們每個人都多了一些責任,當讀小學的那一刻,我們的努力是對我們的老師負責;當走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刻,我們對我們所做的工作負責,這是職業道德;在成家立業的那一刻;對家庭負責,對長輩負責。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這個社會負責。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害怕擔當責任,我也不例外。我隻是不希望我背負很多東西,不希望活得很沉重,其實這不是自私。

但當我走過了一些地方,看到了一些事實。我想應該是旅行讓我變得開闊了一點,恭謙了一點,也堅強了一點。於是,漸漸的意識到這種社會責任是每個人所不可回避的義務。寫到這裏的時候,我又想起伊朗詩人薩迪的那首詩,

Human being are members of a whole,
In creation of one essence and soul.
If one member is afflicted with pain,
Other members uneasy will remain.
If you've no sympathy for human pain,
The name of human you cannot retain!


課後大掃除,貴州省織金縣綺佰鄉中山小學

其實,我們所做一些很小的事情,有的時候能改變很多東西。
比如,也許你家裏正好缺一個
LCD的電視,如果通過OCEFhttp://www.ocef.org)到Amazon.com去買的話,你正好解決了一個鄉村小學生一年的課本的費用,當你無意中剩下了50美分,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單位,交給了OCEF,你解決了一個鄉村小學生的一頓午飯。

我並不指望我這篇文章能鼓動許多人拿出自己的錢包,去做許多的公益。更何況,做公益也不全是一個錢字,很多沒有錢的人,就像我貴州旅行中碰到的,他(她)們付出了難以想象的時間和精力。但我的確希望,在你們出門旅行的時候,別把旅行僅僅當作是旅行。當你去關注很多細小地方的時候,你會意識到你身上所肩負的。也許你做的許多事情微不足道,但也許能意想不到的給別人帶來許許多多的快樂和幸福,能讓孩子們看到一點點希望,看到一點點機會。

當你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然後盡自己的努力去做點什麽,你的旅行就變得完美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橄欖樹1 回複 悄悄話 中國離小康還遠了點。力所能及,做我們個人能做的貢獻,隻要孩子們受益就好。 支持你!
鳥鳴嚶嚶 回複 悄悄話 仔細看了你的“遊記”,很感人。多年前海歸時,曾通過中青會的希望工程捐助過廣西山區的一位小學生。後來發現該生兩次來信的筆跡不同,對我的稱呼也前後矛盾,知道一定裏麵有貓膩,就沒再繼續下去。謝謝你提供了OCEF的信息,我看了章程,決定成為會員,還想當義工和捐款。

你的絕大部分議論都非常同意,但不認同你說的這段話:“按中國的實力,中國的義務教育隻承擔一到九年級的,那十到十二年級呢?很多的小孩,學費給免了,但家裏窮,中午的午飯就節省了,餓著肚子,怎麽上好下午的課呢?如果全把這些現實問題推給政府,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第一,中國目前的義務教育好像已經承擔到12年級了;第二,憑中國的經濟實力,給我們的孩子提供免費午餐是完全做得到的,這應該是解決問題的答案。不過,我們作為海外的中國人,盡我們的心力還是非常應該的。不是說“能救一個是一個”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