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四海

旅行應該是每次隻走一兩公尺,同一個物件,同一個景色,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她,欣賞她。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格陵蘭風情,徒步在北極圈裏

(2024-10-13 17:43:06) 下一個

格陵蘭風情,徒步在北極圈裏

旅行回來,覺得可以躺平喘口氣了。朋友兩次友情提示我,什麽時候可以完成你的北極圈徒步遊記啊?於是,旅行前每個周末的負重爬山騎車的時間變成了現在的爬格子。

也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的,北加的灣區出了個黃頁爬山攝影群。我的朋友們,我家LD的朋友們,我們朋友的朋友們,不少都在群裏。我跟著我朋友也去過三四次,組織的活動有時多達上百號人,浩浩蕩蕩。這黃頁爬山群的人了不得,徒步活動能分成好多檔,走10英裏小圈的基本是小白級別,大圈的每次15~20英裏朝上,他們很多都在準備大的行動:優勝美地的Half-dome,大峽穀的Rim2Rim,現在這些都是小兒科了,徒步也要走出國門:秘魯的馬丘比丘,Cordillera Huayhuash,智利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冰島,瑞士法國意大利的TMB(Tour Du Mont Blanc),西班牙的朝聖之路,有從葡萄牙進的,也有從法國進的。見到的人裏不是去了剛回來,就是在去的路上,全是徒步完成。微信的朋友圈裏實時轉播,我那麽小的圈子裏,點讚都來不及。

於是我家LD和她的朋友們,把莎士比亞的金句改了:“一切不是以徒步為目的的旅行都是耍流氓”。

話說徒步,我也不能算是小白,還寫過一篇“青年旅店和背包客“的故事。但內心深處,三五好友,來個開車可以到的營地,有紅酒,有三文魚,BBQ,有篝火,有陪伴我的狗,看看銀河,數數星星;即便是徒步,背個小包,找個中間能休息的買個肉桂卷,來杯熱咖啡。這些都是我向往的生活。但經常徒步旅行的人往往在尋找一種solitude,一種孤獨感或是獨處的平靜。到能買到肉桂卷的地方還能找到獨處的平靜,這種地方太矛盾太難找了。

我有一個好朋友,高中同學,曾經工作辭了,環球旅行大半年,絕大多數時間在南美州,用了一個很美妙的西班牙詞”tranquilo”來形容他在旅行中的感受,一種旅行的人的語言,還用一種特有文化的方式表達出來,我能感同身受但始終找不到很好的中文來詮釋它。

直截了當的講吧,我痛恨徒步!!!周末的酷暑,一群朋友在家附近溜達,一邊爬山一邊輕輕鬆鬆在聊天,一個戴著眼鏡,背著30多磅重包的人也在其中,包裏裝的是相冊,字典,帳篷,凡是重的就可以。大熱天的,就在家邊上,這傻子在幹什麽?Why? 對,沒錯,這個愚蠢的人就是我!

無意中和LD聊起格陵蘭島的北極圈(Arctic Circle Trail(ACT))徒步的可能性:https://arcticcircletrail.gl/,剛開始的時候,我不以為然,景色不過如此。當然,其中也有吸引我的地方:從冰川邊走到大海邊聽起來很酷;凍原帶(Tundra)上要走八天。Tundra在阿拉斯加我也見過,但隻是遠遠的看看而已。有麝牛(musk ox),馴鹿(reindeer),北極兔(Arctic Hare),也許還有走丟了的北極熊;“需要獨立完成”,這個經常被我當作重要指標。我有時需要挑戰,當然是對自己,覺得這樣完成後才有一種成就感;網站上還說,“雖然有徒步經驗,但隻會跟團的也隻能算是小白,建議不要去,找路會是個很大的問題”。這句話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我被刺激到了。

再認真讀了格陵蘭旅行的可能性,有個地方太吸引我了,可以到Ilulissat的Disko Bay看冰山(Iceburg)。等我們走完ACT到終點Sisimiut的時候,有條渡船,Arctic Umiao Line可以把我們從Sisimiut帶去Ilulissat。這條渡船每兩個星期一次,從南到北再返回,主要用於連接格陵蘭島西部的居住點(Settlement),是條很多當地人都使用的渡船。重要的是:進Ilulissat港的時候,我們的船就在冰山邊穿過!!!還沒去,我心目中已經有個很生動的畫麵。

“花兒為什麽這麽紅”,來自“冰山上的來客”,我幾乎唱了出來。好吧,這算是以徒步為目的的旅行吧。

北極圈徒步(Arctic Circle Trail)的地圖

格陵蘭島大約 80% 的麵積被巨大的冰雪覆蓋著。而其餘 20% 是沿海走廊,在夏季大部分時間不結冰。在冰川的邊緣,這人煙稀少的海灣和峽灣之間,可以找到一條北極圈步道 (ACT),這是一條穿越格陵蘭島西部廣闊陸地的徒步路線,從冰雪覆蓋的邊緣到大西洋邊,也是一條因紐特(Inuit)人打獵的生命線。這條步道全長100英裏(160公裏),北緯66.6度,恰恰在北極圈內。從Kangerlussuaq(K)到Sisimiut(S),一般需要7~10天完成。絕大多數人從東向西,從冰川邊走到海邊。步道上有8~9個小木屋(Hut),上麵每個小黑點就是一個,基本上間隔十來英裏左右一個,大小不等,小的能睡六個人,大的二十多個。免費,先到先占,當然不能保證都能睡裏麵,所以帳篷還得帶上。

上麵還有條黑線是ATV(全地形越野車)Track,當地因紐特人打獵用的。ACT經過一個Aasivissuit-Nipisat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地區,4200年前,因紐特人就在這裏生活了。其實現在當地人仍然在那些地方打獵捕魚,所以說,這也是一個活生生的UNESCO世界遺產。(知道這是個病句,但這不是我的錯,而是UNESCO還不能把它稱為遺產。因為因紐特人還是因紐特人,他們的生活方式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改變的隻是技術上的更新。)狗拉雪橇並沒有被取代,但他們有了更多的選擇,ATV或是雪地摩托。我們走的八天裏,到了終點的前一晚才見到當地人開著幾輛ATV。所以這步道看著似乎有不少人類的痕跡,但徒步如果出了大事,不能指望有人能很快救你。

我們八天的徒步,中間完全沒有提供補給的地方,體能上的儲備的確讓我很抓瞎,於是才有了上麵我提到的傻人幹傻事,沒有別的選擇。

Point 660,廣闊無際的格陵蘭島冰原的邊緣,Kangerlussuaq。如果較真一定要從冰川邊到海邊,Point 660是真正的起點,但這裏到Kangerlussuaq是近40公裏的公路,需要走一天半,很多人像我們一樣,坐車過來看看,然後就從ACT的“官方”起點,Kelly Ville,開始走。

陰陰的天,時不時的有點綿綿細雨,當出租車把我們扔在了荒無人煙處,Kelly Ville,這裏沒有ACT的指示牌,也沒有任何住戶,堆著的石頭上麵有個紅漆的標誌,格陵蘭的旗子是紅白色,前麵的路就像這樣,我身上背著近40磅的背包,八天的吃的用的全在裏麵,到Sisimiut的大海邊,前麵還有100英裏要走,太多的未知在我們前麵,要說心靜如水絕對不是真的。但我始終相信,當真正沒有退路的時候,人的潛能才會最大程度上被激發出來。隻是希望我們Garmin的InReach求救電話不會被用上。

ACT上典型的小木屋。Innajuattoq II。燃燒窗戶的後麵是遲到的晚霞。九月初的時候,日落時間還是9:30~10點。

Ikkattooq木屋。小木屋的內部則像這樣。

從危險性和爬升陡度來講,ACT不算是條很難的步道。但必須具備良好的尋路能力的確是這條步道獨特的地方。現代技術讓徒步變得容易,尤其是網上下載走過的人上傳的GPX文件。但萬一手機進水了,Garmin的InReach,衛星通訊服務,沒電池不工作的時候,我還是花了$50多美元買了三張ACT的拓撲地圖,事實證明,我的紙地圖起了不少作用。而且在步道路上遇到的團隊和個人,幾乎每個隊伍都有。

必不可少的ACT拓撲地圖。不僅有等高線表達的爬升下降,更重要的是地圖上沼澤地的標識,給我們提供了預警。

更為佩服的是,步道上還有不少孤獨的背包客。對獨狼來講,ACT上尋路的難度成倍的放大了。這條步道上,有不少河要過,河的深度和湍急程度不等,取決於天氣和山上融化的雪水。在步道上和每天不多見的徒步者的交流中,有的一個人在沼澤地獨自掙紮了近一個小時找路;還有的人走在了前人尋路踩出來的錯的路上,好不容易過了河,發現對麵沒有路,再返回。要知道,過河一個踉蹌,水就到腰那麽深了。即便沒有受傷,背上的包濕了的話,沒人能幫到你。同樣,我們每天也犯了無數次的錯誤,於是每次找到了路徑以後,盡可能的堆各種各樣石頭標誌(Cairn)給後麵的人作為指引。

ACT上過河。

Christina,德國來的,她是其中的一個獨闖ACT的勇士。在經曆了無數次的走丟以後,她提議和我們搭伴,我們在一起走了幾天。其實,她的徒步經曆很豐富,很多的幫助是互相的,沒有她,我們走丟的次數也會更多。

要知道,在八天中,我們遇到的徒步者總共隻有四十多個,包括來去方向的,KtoS和StoK,如果不算一個旅行社帶著個20來人的團隊走StoK,見到的獨立的徒步者隻有二十個出頭,換句話說,見到的徒步者總人數還不如我們見到的馴鹿多。

徒步回來·,有的朋友會問,“徒步八天,一路上見不到一個人,那你走路在想什麽?做什麽?思考人生?多無聊啊“。當然有很多政治正確的答案,”貼近自然,陶冶情操,挑戰極限“,那些都是鬼扯!!!我徒步的時候就一個念頭,“別崴了腳”。當然,拚老命減輕重量的背包裏還是放了個望遠鏡時不時的會拿出來,萬一錯過了北極熊,馴鹿,麝牛。哦,每當這時,”tranquilo”這個詞會莫名其妙的冒出來,還有silencioso。是的,有的時候,人需要一種什麽都不想的孤獨和平靜。從這方麵講,ACT給了我們很多。當然,我們徒步的時候也在采藍莓,漫天遍野,當然凍原帶上的植物長的慢,藍莓隻有小指甲的1/4大,天天早飯,我們的麥片裏都會有前天采到的藍莓。

藍莓(Blueberry)

徒步第二天,Canoe Center木屋。

ACT上有些獨木舟,Canoe Center就是由此而生。碰巧的話,在木屋旁,我們可以把背包放在船上,沿著湖由東向西劃,不會快很多,但省力一些。但徒步的絕大多數是走K去S,於是獨木舟都留在了湖的最西麵。

白天走路見不到人。但要想熱鬧也有,木屋音樂會。見到背包客最多的是在第二個晚上Canoe Center。外麵陰雨綿綿,大家都選擇了呆在木屋裏,差不多有十幾來號人,丹麥的,德國的,美國的,格陵蘭的,捷克的,希臘的,英國的,法羅群島的(另一個丹麥領地)。美妙的歌喉配上嫻熟的吉他水平讓我們暫時忘掉了還有五六天要走。

木屋裏的活不少,去湖裏接水自然不說,還要清潔廁所換大小便的黑袋子。格陵蘭徒步,別說Pack-In & Pack-Out,我們所有的廁所紙都要全部背出來。

對背包客來講,Pack-In & Pack-Out是個永遠的話題,在北極的凍原帶(Tundra)上,也許是單一的植被和冬季漫長的黑夜,植物和垃圾的自生自滅及其緩慢,木屋外的廁所紙薄薄的很多年過去了還留在那裏,很煞風景。有個自願者,Lisa Dac,做了ACT的步道管理員,時不時的會組織其他的誌願者去步道上做維修和清潔工作。也正是因為這些自願者在臉書上反複強調垃圾給ACT上帶來的危害,提醒徒步者不要重蹈覆轍,我們才更加重視。

ACT上的馴鹿。

這是ACT最常見的景色,紅色的半圓形是格陵蘭島“國”旗的一部分,“國”之所以打引號因為格陵蘭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屬於丹麥的一個自治區,再配上一個馴鹿角。

ACT的景色(1)

ACT的景色(2)為了平均分配體力和我們自帶的食物,並保證我們有足夠的緩衝時間(buffer time),我們多走了點,選擇了在兩個木屋之間露營。

ACT的景色(3)

ACT的景色(4)。那個背影也許就是我始終在尋找的solitude。

步道上還有一個很大的挑戰是沼澤地。天天過沼澤地讓人徹底抓瞎,雖然不是那種紅軍長征的淤泥沼澤,這是山上融化的雪水流進河裏前淺淺的覆蓋在凍原帶的植被上。毫無前兆,腳會踩在沼澤上,不斷的調整方向,剛覺得是高地,下一腳還是陷下去。不至於摔跤,也不至於陷進去拔不出來,但走久了腳腕就很疲勞。於是,徒步的八天裏,我們的徒步靴沒有一天是幹的。當然去以前,我們已經了解到了步道的情況,穿了防水襪子,似乎起了不少保護作用,不至於天天走到營地看到一雙泡得白花花的腳丫子。

到了第六天,早上出門就是綿綿細雨,除了過河看看濕濕的石頭上要跳來跳去恐懼,這天很容易,我們下午早早就到了Nerumaq木屋。幾個小時後,三個丹麥人進來,一個勁爆的新聞傳開了,”ACT上有北極熊“!。她們中的兩個是步道上少見的徒步小白,所以天天都是最後到。其中一個的丈夫衛星電話告訴他們步道上有北極熊,卻沒有確切的消息熊在哪裏!!!她們知道自己是今天出發的最後一撥,於是她們在為生命而“奔跑”,當然,背著這麽重的包也沒法跑,聽天由命了。到了木屋後見到我們後,後續新聞來了,”北極熊在Canoe Center的木屋附近,我們四天前住的地方“。這是今年第二次出現類似的新聞了,每次徒步者報告類似的目擊,都沒有照片錄像為證,但當地警察都會馬上派直升機去尋找,每次都空手而歸,沒發現任何北極熊的蹤跡。理論上講,北極熊不會出現在ACT步道上。但越來越多的目擊對徒步的造成了很多的困惑。因為Kangerlussuaq,我們徒步的起點,很多年前是有過北極熊出現過,這裏有錄像為證

我們最後一天去Sisimiut的路上,見到兩個當地人在走ACT,剛出來走S去K,我們告訴他們所了解到的步道上的最新情況,他們也已經聽說了Canoe Center目擊北極熊的情況,然後,拍拍他們身上帶的獵槍,當地人,又是壯碩的男子漢,也許就是衝著北極熊去的,我們笑笑別過。

除了無休止的找路和過沼澤地,多變的天氣也是ACT上的另一大挑戰。因為我們在Innajuattoq休整了半天,本來努力一下,七天也可以走完的,LD感覺不是太好,我們就按原計劃八天走。反正也不急,就是享受這種平靜。第七天到了Kangerluarsuk Tulleq的時候,也是Sisimiut前的最後一站,這是個美妙的豔陽天。但InReach給了我們很壞的消息:明天天氣預報雨夾雪。

第七天下午,Kangerluarsuk Tulleq

第八天早上,Kangerluarsuk Tulleq去Sisimiut的路上。

最後一天,從Kangerluarsuk Tulleq出來,綿綿細雨下個不停,兩個小時過去了,開始爬坡,也就500來米的爬升,雨變成了雨夾雪,最後全變成了雪,而且積了起來,眼看著前麵的步道慢慢的在我們麵前消失了。和我們在台灣騎車的最後一天情況一模一樣:在大雪中繼續懷疑人生。實在太冷了,ACT上除了木屋裏,沒有任何地方可以避雨雪,隻是偶爾有那麽幾塊大石頭後可以避風。在狂風中,大雪紛飛,吃完了最後的一根能量棒,我們再也沒有機會和地方可以吃點哪怕最簡單的午餐。過了最高點,極陡的下坡,過完最陡的地方,雨雪很快就消失了。但是,狂風依然伴隨著我們,我們不得不傾斜著身體和狂風抗爭,饑腸轆轆,慢慢的向Sisimiut走去。

Sisimiut是個5000來人的城市(也許叫鄉鎮或居住點更合適),是格陵蘭島的第二大城市。在進Sisimiut城還有兩英裏的地方,我們經過一個狗莊,一個名副其實的狗莊,因為那裏狗的數目要遠大於Sisimiut的居住人口。格陵蘭狗是哈士奇(Husky)的一種,最早來自西伯利亞。為了保持格陵蘭狗的純潔性,除了格陵蘭的西南角,其它種類的寵物狗是不能帶進格陵蘭的任何居住點的。格陵蘭狗不是寵物狗,它們隻忠於主人,隻用來拉雪橇,除了不到六個月的小狗可以在路上玩,好奇的追著你,抓你的背包吊帶,其它的狗都是鐵鏈子栓著的。

Sisimiut狗莊。終於見到郵輪上下來的遊客了,統一的衝鋒衣,很溫馨的一幕,我也想去抱抱。

大雪過後的Sisimiut(1)

大雪過後的Sisimiut(2)

進了Sisimiut,雨雪神奇的停了。以前有朋友介紹給我Stacy Allison書裏寫的一段,我摘錄在我的玻利維亞遊記裏,”在稀薄的空氣中”。每次完成一段艱辛的旅行,為什麽別人總能寫出來那種心靈雞湯的段子,而我感受卻是,“還要走多久我才能吃上一個肉桂卷喝上一杯熱巧克力啊?”。但有一點我很確定,我們終於走出來了。這時,我最能聯想到的是在Kelly Ville,那個鳥不拉屎的ACT起點,和我們那時坎坷不安的心情,很難想象,沒有經過一個村莊,見到的馴鹿比徒步者還多,而那已經是八天前的事了。突然豪氣衝天的自我驕傲起來:歲數算什麽,我能來段1000公裏的騎車旅行,我也還能來段100英裏的徒步旅行!!!

Sisimiut景色,我們住的旅館Soma外。

LD說要半夜起來看極光,於是兩點起床,我們大概錯過了最好的時段,九月初的時間也稍微早了一點點,但城市裏的路燈是罪魁禍首,照片裏還是記錄下了那麽一點點。Sisimiut。

我們去Ilulissat的渡輪。Arctic Umiaq Line. 從Sisimiut到Ilulissat約380公裏,但船要開近20個小時。一路上要停3,4個居住點,格陵蘭島絕大多數的居住點是沒有碼頭的,離岸幾百米的地方,渡輪放下一個橡皮艇,橡皮艇載上乘客把他們送到岸邊再回來。在格陵蘭島,居住點到居住點之間也沒有公路,所以這條渡輪是連接格陵蘭島西部的重要工具。而格陵蘭人擁有一條船的概率要大於擁有一輛車。還有很多的居住點是沒有機場的,即便有,也沒有公路可以直接去機場。於是,對應急情況,直升飛機先把人運到有限的幾個機場,然後再飛去格陵蘭島的幾個大城市,比如Nuuk。

渡輪進Ilulissat前經過浮冰,我夢寐以求的一幕。

Ilulissat景色(1)。Ilulissat格陵蘭語字麵上直接翻譯過來就是冰山(iceburg)的意思。渡船早上到Ilulissat的時候,天剛亮餐館還沒開門,我們硬闖居然讓我們坐下來吃上了。好不容易熬到覺得AirBNB的主人起來的時候,我們留下大包就沿著Disko Bay岸邊去看冰山去了。

Ilulissat景色(2)。當然也可以坐小船近處看。

Ilulissat景色(3)我們選擇了皮劃艇近處看冰山。總之,LD的待辦項目清單(to-do list)有點長,當然我也求之不得。

Ilulissat的晚霞(1)。

Ilulissat的晚霞(2)。

在Sisimiut東南邊的峽灣裏有個島,那裏有個因紐特人的居住點叫Sarfannguit,離Sisimiut還有20多英裏。從ACT的南線步道,見文中ACT地圖的黃線部分。這條南線的路標還在完善中,南線沒有清晰的步道可以跟隨,其實就在凍原帶上走。當然,有了GPX文件,手機帶路也不是不可實現。實際上,即便在北線步道上走,我們也會時不時的離開主道偏離方向,隻要大方向對,我們也沒有及時去糾正,隻是走在凍原帶和在步道上相比,對腳腕的傷害實在太大了。如果我們還有多餘的時間,如果Christina堅持,如果LD沒堅決反對,也許我們會去嚐試ACT南線,可惜沒有那麽多的如果。

當走到ACT南線的最南端Sarfannguit的時候,那裏有個旗杆,你可以豎起那個旗杆,對麵島上的居民看到了會開船過來接你去島上,準備些丹麥克郎,你到了個真正傳統意義上的因紐特的居住點。那裏大概有百來號住戶,他們打魚打獵為生。Sarfannguit沒有旅館,沒有餐館,但有個雜貨店可以買些補給。要住下的話,學校邊上也可以搭個帳篷。當然你不會再看到因紐特人的鹿皮服飾,也不會見到他們的錐形帳篷(Tepee)或是冰屋(Igloo),你也不需要帶上一包糖或鹽去換點魚幹或馴鹿肉,雖然沒有與世隔絕,也沒有遠離文明,但你在一個活生生的因紐特人的社區裏見證他們的日常生活,它就像是個最後的村莊,一個香格裏拉,一個旅行中我始終在尋找的地方。我根本就不在乎是不是在“耍流氓”,我要的是tranquilo。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北京_01link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遠離塵世喧囂的地方,自然的回歸。與其說是旅遊,更像探索。那裏的居民一定耐得住寂寞。任憑外界如何變化,我自巋然不動。那些荒涼的岩石,潔白的冰川,白雪覆蓋的山巒,更會讓人感到自然的雄偉,宇宙空間和時間的無限,人生的短暫和虛無。佩服作者的精神和體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