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四海

旅行應該是每次隻走一兩公尺,同一個物件,同一個景色,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她,欣賞她。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今日中國:四訪貴州鄉村小學

(2018-12-16 23:56:52) 下一個

今日中國:四訪貴州鄉村小學

記得我文學城裏第一次寫了一篇“今日中國,走訪貴州鄉村小學”,至今已經有七八年了。我保證過還有下篇,下下篇,但“虎頭蛇尾”,“爛尾篇”,也許是我dztang的代名詞。盡管我遵守我的諾言,每隔一年去那所家樂小學走訪一下,但始終沒有都寫下來給自己一個記錄,給以前很多捐款的朋友們一個交待,除了少數幾個最接近的朋友。

家樂小學(2015年)

記得幾年前文學城和路路行聯合搞活動“路行天下”,為了得獎幫家樂小學搞點捐款,花了好幾個晚上寫一篇“一個來自科索沃的圖章”,還發動群眾。最終拿了一個小獎還換不成錢,鬱悶半天,終於有個義工的朋友要去美國各處轉轉,用我的兌換券跟“路路行”訂了個團,要換給我一點錢,我讓他全部捐給了OCEF(海外教育基金會)用在了家樂小學的綜合資助項目裏。

長話短說,前兩天收到了OCEF的一封信,讓我激動萬分,我再不完成這個“爛尾篇”對不起自己,更對不起很多支持過家樂小學的人。

初訪和再訪家樂可以搜索我以前文學城發的帖,下麵有些學校在我以前的訪問中都有提到,盡管有些照片鏈接有些問題。

今日中國:走訪貴州鄉村小學紀實,2011(上)

今日中國:走訪貴州鄉村小學紀實,2011(下)

今日中國:再訪貴州鄉村小學(2013)

 

過去的八年裏,親眼目睹的家樂小學已經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三次去家樂的時候(2015年),得到了貴陽的一個公益組織(IN44)包括一些企業家的支持,粉刷了外牆,硬化了操場,加建了廚房。而第四次去家樂的時候(2017年),學校的圍牆也建了起來,由於要照顧六個年級和學前班,二樓還加建了簡易樓板房,最近樓後麵還加蓋了老師宿舍。

今日中國農村最很容易看出來的變化是車速,2011年第一次去家樂小學,貴陽到織金縣城,我坐長途車花了五個半小時;2013年,同樣的距離,火車花了三個小時;而2015年,清鎮到織金的高速通了,貴陽到織金花了一個半小時。

由於政府下了大力搞村村通公路,織金到家樂小學,大方到大海子小學(OCEF支持的另一所小學),全程通了水泥或瀝青公路;織金到中山小學,大方到新民小學的路也搞好了一多半。2015年底~2016年初,以上學校都有了直通的水泥或瀝青公路。最後幾公裏用摩托車作為交通工具還需要,但在顛簸的土路上去走訪學校的現象不複存在。

家樂小學就在貴州知名景點織金洞的十公裏都不到的山坳裏,都能看著兩座山之間的黔織高速(S55)從頭上穿過,然而這裏也是村村通公路的盡頭,和外麵轟隆隆的精彩世界相比,這裏依舊沉寂。

家樂小學的問題就像全中國的問題一樣:募捐點錢,把學校樓蓋得好點,漂亮的課桌椅,建個圖書室,就像國家花錢搞基本建設一樣,但凡能用錢解決的問題是相對容易的問題。家樂小學的根本問題在於老師,在過去的很多年裏,家樂始終在為了找到老師而掙紮,不必是合格的老師,就是老師,最慘的時候我2011年在家樂,楊校長找了了小學畢業沒多久的女孩帶學前班和一年級。每年,老師像走馬燈一樣的換,沒有當地人願意留下來。

江老師和李老師,其他都是支教老師。(2015年)

2013年我第二次去以後,固定的老師有了三個,楊校長,江老師,李老師,他們一直堅持到今天。沒有老師的時候,學生們就放羊了,說好聽點,自己做功課。萬不得已,我們找到了綠之葉公益,後麵又有木寸公益,他們派去的誌願者老師,支教時間至少一學期,就這樣堅持了兩年多。而我們能做的,讓當地的老師,弄個太陽能熱水器,一些基本的家具,買幾個取暖器放在支教老師的臨時宿舍裏,那時還是借了當地老鄉的房子。

這些年來,看著家樂小學的成長,我們一次次的問自己,我們這樣做還能堅持多久?我每次去家樂都在問楊校長,“你們消防證食品安全證辦好了”,”什麽時候會下來?“,為什麽上麵還沒派老師下來?”。沒有這些證,民辦的學校就不能轉正,而一次次的讓我失望。

但每年當我們聽到多少家樂小學的學生去了官寨的初中,多少家樂出來的畢業生上了大學,看著江老師背著繈褓裏的小孩去教課到今天,如今小孩已經上一年級了。。。當看到聽到這一切的時候,這個多久就沒有了期限。

一屆屆的支教老師,當他(她)們完成短期的支教後,很多依然在關心著他們教過的學生,他們生活過的家樂,一次次的回訪,把朋友拉進去提供各種各樣的援助,家樂的二樓的簡易教室,老師宿舍都是當地和支教老師募捐來的。

通訊發達的今天,微信的群組把當地的和支教老師們緊緊的聯係在一起,這個“家樂的朋友們”群組一直在成長。然而,十月底的時候,楊校長發出的一條短信讓大家掉到了冰窟窿裏,“家樂小學將要被關閉了"。這麽多年來,眾多支持家樂小學的人,把學校變成了頗具規模鄉村小學,除了缺老師。不說別的,那裏的圖書室比我去過周圍的那幾所公立的要強不少。平時不發言的我在群組裏提到,“從合理性來講,家樂留著給低年級,比如1~3年級還有學前班是比較好的結果,否則資源浪費,小學生上學太辛苦”。

一個星期以後,楊校長又發言了,“家樂保下來了。以後是個教學點,隻能教一二三年級和學前班,上麵還要派老師下去”。嗬嗬一聲,大概老天爺有眼,不在群裏的官寨領導居然聽到我們外麵人的呼聲了。於是,就有了下麵OCEF的來信。

(注:信中提到的“民辦公助”雖然和正式的公立小學比還有距離,但無論如何,今後起老師拿的是政府的工資,再有上麵派幾個老師下去,工勤人員轉正也是指日可待。)

 

中國,不僅僅是農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並很不希望別人把我看作在做一件什麽了不起的事。旅行中,經常見到形形色色的人。有那麽一件事讓我難忘:那是在曼穀的大皇宮裏,一幅大橫幅,“中國XXX富豪團到此一遊”,一群中國人站在後麵合影。我在好奇,這是誰的主意寫一幅這樣的橫幅?又是誰願意站在這幅橫幅的後麵留影?為什麽還有這麽多人?我覺得很奇怪,但沒有辦法解釋。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就和世界上任何國家一樣,但發牢騷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我還見到的朋友裏有的要搞一個公益組織,說起認識那個那個領導大人好辦事。很多年過去了還是沒有搞成。

很多事情覺得奇怪,發牢騷,卻也沒有答案,但內心裏還是想,“這裏麵就是和教育有關”。許多東西,我們不僅僅要知道它們的價錢,更重要的是知道其中的價值。這就是教育能給我們帶來的東西。做不成大的,但幫幾個學生一所學校還行。

七年多過去了,保住了一所學校,看到幾個學生上了大學,也許他們以後不會像上麵那些人一樣在橫幅後麵留影,因為他們懂得了東西的價值。也許這裏有些畢業生又回到了他們出生的地方,幫助更多的學生得到好的教育,就像家樂的江老師一樣。

邊上就是著名的織金洞卻還沒進去過,中國貴州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莊去了四次,一定有它吸引人的地方:背著一個不重的包,不用背負多少責任,認識了那麽幾個知心的老師,打開一瓶苞穀酒,看著月色裏的家樂小學那藍色的屋頂;早上起來置身在家樂的雲海裏,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傳來卻見不到學校;再去尋找趙醫生家的豬油拌麵;哪一天還要去看看江老師的小孩上大學的時候;她爸爸說過要用小車去妥倮接我的,當時他哥哥楊校長就在邊上,這是個許諾,不能不兌現的。。。。。。這是就是我始終追求的香格裏拉

完。

借此深謝OCEF,文學城,路路行,還有眾多幫助過家樂的讀者。

來自OCEF的原文信:

貴州織金家樂小學資助說明

 

2010年秋季劉秀走訪織金,在當地協調員趙德琴的推薦下,走訪了明華小學、家樂小學、中山小學,這些學校都是在山村裏的民辦小學,資源條件欠缺,很需要資助來改善教學環境。走訪後,OCEF開始在織金資助民華小學、中山小學、家樂小學、西湖小學等幾家民辦小學。

 

家樂小學在織金縣官寨鄉的家樂村,是一個苗族村寨。這所學校是楊光友創辦的。他自己在學校做代課老師,同時找了周邊村裏唯一一位高中生——李銀華來一同做代課教師。此外,斷斷續續的,學校也更換了好幾位代課老師,主要是收入太低,有點文化水平的年輕人全部外出打工。後來楊校長弟弟的女兒江律君大學畢業,願意留在學校做代課教師,OCEF就開始資助學校這三位代課教師薪酬。後來,綠之葉支教每年派支教義工到家樂,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家樂的師資問題。

 

家樂是民辦學校,一直擔心被取締。OCEF在織金資助的幾所民辦學校中,隻有家樂小學目前還在存活。

 

OCEF在家樂開展的資助,最早圖書資助,然後是學校校舍改善,隨後的廁所修建,後續跟著有學生冬衣、雨靴、代課教師資助、支教老師物資、電腦投影等辦公用品。具體可以查看附件1的資助明細。

 

從2011年至今累計資助金額

 

年份

金額

2011-2012

134350.3

2013

35416.8

2014

48388.6

2015-2018

56975.6

助學金

13100

合計

288231.3

 

 

2018年11月,家樂被中心校正式收並,四五六年級被分出去,保留幼兒園和一二三年級,剩下總人數30。楊校長和李老師以工勤人員的名義繼續教學,教管中心派了官寨小學副校長陳啟智來當臨時校長。現在家樂小學性質是“民辦公助”。楊老師李老師會有每月2000塊錢的工資,以每年9個月計算。OCEF也從2018年12月開始正式停止了長達7年的代課教師資助。

 

雖然家樂轉正了,但是依舊符合OCEF資助標準的鄉村學校,我們依舊會繼續關注家樂,為學校、老師和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 中國事務組

2018年12月7日星期五

 

支教毛老師和學生們在建“家樂開心農場”,2015年。當然,在農場裏,老師和學生的位置互換了。

教室內牆粉刷是2014年的事,我們經常是捐到一部分錢才做一個項目。2015年

學校的食堂還在建,貴陽IN44資助。那年我離開不久,學生們就在教室裏吃飯了,不用再風雨無阻走15分鍾的上坡去楊校長家門口吃飯了。2015年

2015年去的時候,李老師終於搬出了他的茅屋,住在了隔壁的嶄新的磚瓦房。而曾經教私塾的他,三個小孩全是大學生,周圍響當當的文化人。

支教老師宿舍外麵,2015年。

支教老師在做飯,2015年

那麽多支教老師幫忙,家樂學生聚餐,2015年

如果問我為什麽一次次的回去,“為了看看他們的微笑”一定是答案之一,2015年。

短短的幾天我又要離開家樂了,支教老師帶他們出去郊遊。2015年。

和很多同學擁抱告別,女孩們哭了,我忍住了。但告訴她們我會回去,2015年。就為了他們,我2017年又回去了。2018年的夏天,他們都去官寨中學了。

家樂的圍牆起來了,2017年

2017年的校舍,最好的比較是回去看看我2011年拍的那張。

下課以前的注意事項,白衣服的是楊校長,2017年

孩子父母都在外麵打工,補課,支教老師又當老師又當媽,2017年

酒文化,當地老師,支教老師,還有我,家樂的朋友。2017年

它讓我想起七八年去織金中山小學拍到的一張照片,2017年。

織金中山小學,2011年

鄉村小學就像一口井,而那些孩子們就像那些在井底的青蛙,而那些老師們就像是在往井裏灌水。當那些掙紮的青蛙浮出水麵的時候,他們才能看到一個真正的世界。否則的話,他們看到的天空永遠隻有井口那麽大。當這個屬於他們的世界真正的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時候,他們會看到那些他們的父輩沒有看到過的東西。當他們走出來的這一刻,機會在他們麵前展示。也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去抓住每一個機會。至少他們看到了機會,看到了希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