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寓平凡

健康是幸福之本, 快樂是幸福之泉, 財富是幸福之基, 恩愛是幸福之帆.
正文

平庸之人的前半生(31) - 迷茫(下)

(2008-04-22 06:21:29) 下一個

迷茫(下)

        如果說,對專業發展導向的困惑,可以通過自身研究領域的調整而銜接;如果說,對經濟滯後而困惑分配的公平性,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節吃儉用和放棄追求享受得以解脫。但,工作氛圍和事業理念上的困惑,卻令我一籌莫展。

        隨著學校改革深入,職稱晉升打破論資排輩之後,也開始施行公開招聘一些業務性的領導職務,如繼續教育處處長,鼓勵能人出現,而且講究能者上庸者下,非常鼓舞人心。經過一段時間後,學校裏的行政管理部門的效率確實頗有改觀,似乎給我一片新的希望。這時,學校裏開始彌漫著一股能人輩出氣息,大家都有想當一官半職的欲望。我也曾參與報名競選,但我的目的不是當選,更重要的是考察自己的能力。可從競選的結果,卻並不覺得是最強者上,倒是一些學識一般、思路平平,卻能說會道者上。我們係裏新任命的主任,原是我們大學老三界畢業生,係裏文革後第一批碩士研究生,後到北京讀取博士,畢業後又回母校效力。到美國從事博士後研究,並準時在三年內回國服務,帶回了頗豐的技術和理念。可以說,他是我比較欽佩的學者,也非常出類拔萃,作為係主任當之無愧。在他組閣時,有人曾推薦我去爭取做他的副手,我感覺自己的學識和能力仍難以勝任,也就沒有去競爭係副主任,相信以我作為教研室主任也能給予他足夠的支持。

        誰知,沒過幾個月就開始傳聞他的改革力度不夠,沒有打開新局麵和取得明顯成效,即將把他作為庸人之列而趕下台。我非常質疑,一個多年來沒有改革、陳舊不堪的係,在沒有財權、人事權、福利權條件下,竟能在短短幾個月施行大規模改革,而取得明顯改觀?似乎有些天方夜譚。後來才知道,有人在背後打他的小報告,更有人指責他沒能與學校保持高度一致,我認為作為學術部門不一致是很正常的,每個學科有其各自的專業發展特點,否則何必分門別類那麽多?在這樣的氣氛下,係裏新領導格局由一些人的籌劃,在密鑼緊鼓地醞釀和斟酌,而我對這些沒有太多的興趣和在意。當學校組織人員下係裏,進行民意評議時,所提出的人選都未能得到群眾的支持,而告流產。

        但這卻深深地打擊了原來的係主任,在憤慨之下他放棄在高校從事科研,選擇到防疫站在從事科研的同時享受更好的物質分配。就這樣,一個學術精湛、為人踏實、兢兢業業的博士導師、重點研究室負責人,蕭然地離開了我們係。在他走之前,我沒有給他送行,卻在我教研室的電腦室內,和他深談了兩個多小時,他當時的心境和對我的教誨與期盼,迄今仍曆曆在目,我很心痛失去象他這樣正直的領導,更心痛失去與這樣一位高級人才共事的機會。

        在係領導人選擇鬧得沸沸揚揚、不可收拾的情形下,學校引進國外人才的政策和努力發生效用,有一位在歐洲獲博士,在北美當博士後的營養成分研究學者,報名回我們係工作、效力。為了表現出對歸國學子的熱情、尊重、激勵和支持,學校也就擬由他任新的係主任,係裏的教輔人員也和我一樣,懷著敬佩的心情,給這位海外學成而歸的學者帶領整個係發展和衝向世界的機會。我雖然晉升高級職稱和任教研室主任,但總感覺自己的學識和能力有限,總希望得到更多能人青睞我們教研室,即使是叫我讓位,我也在所不惜,故我開始與遍布在世界各國的師兄師姐聯係,希望他們能給予援助,但一直都沒獲得任何回應。因此,我對這位能放棄國外優越的物質享受,毅然回國服務的學者,內心是十二分地佩服。

        春節一過,學子顧不上遠在外省的妻兒,就來校報到上班,並開始著手找係裏的老教授談話,也有很多中年教師找他談,甚至表態要如何擁護、支持他。過了些天,他打電話給我,讓我到他的實驗室裏的辦公室交談。他說:“很奇怪,係裏許多人都找我談話和表態,並提出要什麽樣的職務。怎麽就你沒有來找我,難道你不希望擔任係裏的一些職務嗎?”。我說:“我不知道我自己的能力怎麽樣,更不清楚你的用人意圖和主張,所以我不罔來找你麻煩。如果你了解我的能力可以勝任什麽,你可以決定,但不管你的決定如何,我一定盡力配合和支持”。通過近兩個多月的斟酌和學校民主評議,係的新一屆領導人選已基本浮出台麵,這裏麵包括鄙人,這時有人給我建議要去找校級領導表態,更要找那組閣的海外學子傾談和表忠心。但這些,我都不肖一顧,因為我認為上去應靠本事,靠表忠心和拍馬屁上去,終會有灰遛遛下台的那一天。盡管我沒有這樣去做,但新的係領導人的任命名單裏,還是出現了鄙人的名字,為係副主任。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沒有任命之前,眼光僅放在自己的教研室,但現在可不能如此,也考慮係內外的平衡和影響問題,工作自然就更加複雜。但給我最大感慨是,難、難、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還有是惑、惑、惑!我將來的事業就是要和什麽樣人共同奮進??

        本以為在國外多年學成而歸的學者,應該除帶回新專業技術,更要帶回新思維、新理念,可是半年多的合作及學校裏彌漫的各種風氣,令我陷入一片迷茫。學校裏出現了由海外學子組成的兵團與原來校內精英相互抗衡,甚至出現相互攻擊,還出現以區域來源形成的各地方幫派,且相互製約和搞幫內相互攜帶。更恐怖的是,竟流行著“要當官一定要讀曾國藩,要經商一定要學胡雪岩”,利用封建的那一套來了,而那些海外歸來的學子也津津道樂,如何去擴張自己的權限和勢力,穩住烏紗帽。我們的係主任,課題啟動經費幾十萬拿到手,也就不在乎其他人了,開始熱衷於走上層路線,更染上官場那喜功不報憂的惡習及弄虛作假。

        “七一”黨慶歌詠比賽,為在校領導麵前露臉,竟不讓係裏的老師當指揮,而是請一個來指導的專業人士冒充係裏的進修生來指揮,雖然獲得二等獎,但我總感覺臉上無光。年底校慶舉辦的職工足球賽,也弄虛作假,讓到基層實習的高年級學生回來充當教師,加入戰團,不但被組織者警告,更連名次都沾不上,丟臉又徒勞。元旦和春節來臨之際,更是不顧係裏員工獎金分配,竟大肆宴請各級領導,陪吃陪喝。更可惡的是,知道我掌握全國合作項目經費,來源比較多,開口讓我從項目費用中,為其購置手機,因為我提出希望等一段時間,從係科技開發提成中解決,而令其惱怒,可另一副主任則挪用每年僅有的一點教學經費討好和實現了他的欲望。

        更我令外失望的是,次年春節後不久,有一地方防疫站希望在上等級評審中獲取更多積分,而申請成為我們係預防醫學實習基地。這對我們是一種鼓勵,也是機會,不僅學生有更多的實習機會,而且其分配也得到幫助。為這,該防疫站長親自到係裏邀請,希望係領導到防疫站參觀和考察。這站長與我,雖是畢業於不同學校,但卻同屆,我們兩個聊起來,在許多方麵都有共同的觀點和看法,頗有一見如故的感覺。這天,我們三人應邀來到防疫站,免不了是參觀各科室、檔案保存、學生居住條件和與有關帶教師資座談等,中午隻是隨便吃工作餐。

        晚餐,防疫站特別宴請,站領導和重點科室主任也來作陪,我倒覺得太誇張,但也理解他們的熱情好客和對此事的重視程度。我曆來參加宴席,滴酒不沾,所以隻以茶代酒感謝他們的盛情。酒過三巡,話匣打開,彼此也都很興奮,敬酒的興趣也就逐漸高漲,沒想到我們的係主任和另一副主任竟是酒壇高手,一般的酒還不喝,開口就上法國的XO,幾個人喝完一瓶不夠,又要另一瓶(每瓶具體價格我不清楚,但估計也應該在1000元之上)。當第二瓶快喝完的時候,我已經感覺那站長的臉色有異,倒不是他不勝酒力,而是在他的眼神裏已經沒有了對高校高級知識分子的敬佩痕跡。

        更沒想到,我們的係主任還提出要第三瓶,想借此將其中一位女站長灌醉,這時那站長出麵代勞,且在喝完一大杯之後,將玻璃杯咬裂而割破嘴皮,但我們的係主任此時已經三分不省人事,根本沒有注意這些,隻有他站裏的同事和我很清楚此時站長內心的反應。當第三瓶還沒喝完時,我們的係主任已開始胡言亂語、步態戰顫,而那另一副主任卻已翻江倒海,醉若爛泥。他們兩位仁兄,隻好靠別人的扶持下回房間休息,我們的係主任嘴裏還嚷著要出去洗桑那浴。這時,我走到站長的跟前,什麽也沒有說,隻是拍拍他的肩膀,他也拍了拍我,彼此也都心跡明了。

        這時,不能不令我思考一些從沒有思考過的問題:學校是個學術部門,應該鼓勵教學和科研,但這時的學校裏人人關心的是誰上台、誰下台、誰得寵,這現象正常嗎?象這樣的弄虛作假、討喜避憂是從事專業技術人員所為嗎?如此隨波逐流,貪杯庸化,還有一點學者的氣節嗎?難道我就如此,和這樣一種人一起奮鬥事業?

        太多太多的疑問,也有太多的困惑,心也是感到越來越多的疲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