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漫話太監

(2009-06-25 20:33:20) 下一個

漫話太監


蘆笛


老稀問皇帝為何要用太監,日本、韓國和越南有沒有。據我所知,皇宮之所以要使用太監,是因為女人力氣小,幹不動重活。而皇宮裏可少不了體力活。若使用男仆,又怕他們和嬪妃通奸,因此隻好使用太監這種中性人。但閹割是高科技,洪秀全的偽宮廷就始終沒能掌握這技術,割死了許多幼童之後不得不放棄,靠使用兩廣帶去的大腳農婦作宮中苦力。

閹奴並非中國特產,回回世界也有,我想恐怕還是回回發明的,蓋回回的畜牧業比中國發達,有足夠的閹割經驗。而且阿拉伯人的醫學非常發達,其解剖學知識根本就不是中國人能望其項背的。他們甚至發明了陰蒂閹割術,目的是使妻妾嚐不到性快樂,以此確保其忠貞。

回回使用閹奴的原因和中國一樣:用中性人幹重活。回回不但在宮廷裏使用閹奴,而且普通富人家也使用閹奴照看“後宮”(harem,中文中沒有等價詞,隻好翻譯為“後宮”。在這點上中國人比回回文明,使用閹奴隻限於皇家),監視妻妾,以防紅杏出牆。

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劄》有篇就是用閹奴的口氣寫的,說他日日侍候女主人洗浴(回回很幹淨,真正是三天洗頭五天洗澡,那是人家的宗教規定的),實在壓製不住性衝動(閹割並不能徹底除去雄激素腺體,蓋腎上腺皮質也產生雄激素),便摸了一下女主人的裸體,立即就被女主人借此訛詐,逼著他為自己偷情開方便之門,與姘頭傳遞書信。

古代日本因為沒有畜牧業(馬是後來才引入的,日軍侵華時騎的所謂“東洋馬”其實是西洋馬,明治維新以後引入的),沒有懂這種高科技的獸醫,所以日本沒有太監。至於越南和韓國是否有,本人無學,實在不知道。

因此,宦官製度的發明並不是如101網友說的那樣,是皇帝為了鞏固君權的製度性設計,其初衷不過是為了給皇帝提供安全的中性苦力。宦官幹政並非原設計產物,也起不到鞏固統治的作用。相反,宦官禍國亂國甚至亡國的例子史不絕書,於漢朝唐朝最烈。東漢就是外戚與宦官爭權傾覆了的,最後一個皇帝劉阿鬥也是敗在宦官手上(虧諸葛亮還在《出師表》中說:“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嚐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還沒歎完,兒子就步了漢桓帝與漢靈帝的後塵。

唐朝更糟糕,內有宦官,外有藩鎮。宦官竟然把持了皇帝的廢立。而這是唐憲宗重用宦官引出來的。唐憲宗本來很有抱負,是個大有作為的君王,重用賢相裴度,派李愬雪夜入蔡州,削平了藩鎮吳元濟,使得其餘藩鎮歸降朝廷,推出了“元和中興”。但他因為害怕派出的軍隊變成新的藩鎮,便發明了“政委製度”,使用太監監軍,使得太監勢力急劇膨脹,最後他本人竟被太監毒死。除了他的太子是合法登極外,此後所有的皇帝都都是宦官擁立的。一國君主是誰竟然由太監決定,大約隻有中國也才會有這種事。

到了唐文宗手上,他也是個很有抱負的君王,深感宦官之害,便與外臣勾結,定下了政變計劃,準備把所有的宦官騙去看所謂“甘露”,誘入重兵包圍的金吾院,發兵擊殺。不料太監首領仇士良到現場後看出馬腳,立即逃了回去劫持了皇帝,派兵反擊,幾乎殺盡了朝臣。文宗被宦官囚禁,抑鬱寡歡,自稱“受製於家奴 ”,不久就死了,而那個劫持軟禁他的仇士良堪稱“千古一宦”:他不但手握國柄20年,而且竟先後殺害了兩個皇帝,一個妃子,四個宰相!

君臣密謀推翻宦官的統治,這也是中國才會有的佳話。我青年時代讀史,越讀越覺得“我翻開曆史一查,隻覺得每頁都寫滿‘爛汙’二字”。中國曆來是爛汙國家,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隻怕如此。

因為這麽多的曆史教訓,開國君主都知道太監幹政必然危及統治,甚至導致政權滅亡。朱元璋特地為此製定祖訓,嚴禁太監幹政。可笑的是他前腳死,後腳這規矩就被兒子朱棣(明成祖)打破了。明成祖之所以重用太監,是因為他竊國攻打南京時,太監做了內應,而滿朝文武都是被迫投降的,他不敢信任重用,因此轉而重用太監。相對於漢唐,他的特殊貢獻是大規模使用宦官作特務。因為他那帝位是從侄子手上搶來的,建文帝又始終沒找到,成了他的大心病,生怕哪天建文帝又冒出來,或是有人假借名號起兵造反,於是他便設置了東廠,以太監作為特務,維護統治,明朝之爛就從此開始。

除了靠太監實行特務統治外,明朝還恢複了唐憲宗發明的“政委製度”,以太監監軍。這結果是作法自斃。明英宗時,瓦剌(蒙古一部)崛起,太監王振慫恿明英宗率50萬大軍禦駕親征,軍事全由這不通的閹奴包辦,文武百官不得置喙。到達大同後,王振聽說前鋒遭到慘敗,害怕起來,慌忙下令回撤。但他不聽大同總兵請英宗迅速進入紫荊關的建議,卻請英宗駕臨他家,好讓他誇耀鄉裏。走了一段後他又想起來:這麽多軍隊前去,定會踩壞他家的莊稼,於是又下令改道。就這樣極度愚蠢地在路上折騰來折騰去。走到土木堡時,將領們建議趕快進入懷來縣城據守,王振卻因拉著他的財富的千餘輛輜重車未到,堅持要就地宿營。瓦剌軍旋即追來,包圍並大敗明軍,50萬大軍死傷過半,英宗還被捉了去。也先挾持著英宗一直打到北京。如果不是於謙當機立斷擁立了景帝,堅決拒絕也先的訛詐,獲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則大明隻怕早在那時就亡國了。

明朝的第二大貢獻,乃是令太監“把國民經濟搞上去”。明神宗實行“民主政治”,幾十年不上朝。他財迷心竅,為了繞過官僚機構,在國家現有賦稅製度外搜括民財,便派出太監橫行全國,征收所謂“礦稅”。閹宦們到處為非作歹,搶劫民財,甚至強奸婦女(這是曆史記載,想來是手下人幹的事),動輒指富戶家宅下麵有“礦”,把人家的房子拆了亂挖一氣。挖不出來就說人家把銀礦偷走了,把全家抓起來毒刑拷打,非把人家敲詐得家破人亡不算完。

明朝雖然不曾出過宦官廢立殺害皇帝的事,但劉瑾、魏忠賢等人也足以輝映前賢。文武百官奉魏忠賢為九千歲,爭作他的幹兒子孫子,在全國為他立生祠,甚至上書請求將他配享孔廟。光這一條,明朝就是空前絕後的。那些“大漢子孫”有本事,就去把這柏油洗白了。

總而言之,明朝乃是中國最爛最腐敗的朝代,有識者當以中國有過這樣的統治者為恥,更該以如今有這麽多“反清複明”的誌士為恥。

清朝鑒於明朝的教訓,不但大量裁撤太監,將太監從明朝的幾萬人減為千把,而且嚴禁太監幹政,更嚴禁太監出京。與明朝不同,開國君主定下來的祖宗家法並未被後代皇帝違反。終清之世,太監從未幹過政,甚至不曾出過京。唯一的例外就是慈禧的寵監安德海,但他立即就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殺了,慈禧什麽話都不敢說,因為那是祖訓規定的。光這一點,滿清的政治就比明朝幹淨到不能比。

太監之所以在中國傳統社會中頻繁亂政,其原因範文瀾早說穿了:太子長於深宮,舉目無親,又不得結交群臣(皇帝怕他篡位),唯一的心腹便是身邊的太監。等到日後親政,滿朝文武誰都不認識,隻好依靠太監,或是後妃家的人。這就是為何宦官和外戚頻繁播亂中國政治的根本原因。

清朝之所以能杜絕這現象,我想大概與皇帝的秘密建儲製度與高度重視皇子教育有關。自雍正發明秘密建儲製度後,朝廷再未出過康熙時的接班人之爭。要等到皇帝死,誰是太子才揭曉,這就刺激得皇子們努力學習,好讓皇帝看中自己的才幹,選自己作接班人。而皇帝也極度重視皇子們的教育,與明朝完全是兩回事。明朝實行的是立嫡立長製,皇帝即使不喜歡長子,也隻能立為太子。萬曆皇帝的長子是宮女生的,他很討厭,長期沒有立為太子,最後是太子的教育給徹底忽略了,完全就是個文盲。這種爛事清朝再沒出過,皇子受的都是一流教育。而且,皇子長大後便搬出皇宮,在外開府,有充分機會接觸外界,因此接位時還算是有點常識,一般都比較能幹(清代從未出過昏君,頂多隻有庸主),再用不著依靠宦官或外戚作為私人勢力,由此結束了宦官和外戚幹政的腐惡現象。

因此,把太監幹政看成是鞏固皇權的製度性措施,我覺得無法成立。它隻能削弱顛覆皇家統治。確保皇權獨尊的還是孔孟之道提供的洗腦軟件。它比什麽硬件都有效。清朝太監從不幹政,皇帝也從未大權旁落(其實太監幹政才是使皇帝大權旁落的最有效手段,魏忠賢架空天啟皇帝就是有力例證)。如果不是鬼子打進來,引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則我看今日中國仍然還在滿清統治下。

作者:蘆笛 在 蘆笛自治區 發貼, 來自 http://www.hjclub.info

上一次由蘆笛於2008-10-31 周五, 下午3:02修改,總共修改了1次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蘆笛離線 發送站內短信

* 歐洲閹奴是為了唱歌派用處。 -- 水蠻子 - (0 Byte) 2008-11-01 周六, 上午7:57 (11 reads)
* 給女主人洗浴好像不是什麽重活 -- SHWJ - (34 Byte) 2008-10-31 周五, 上午7:38 (128 reads)
o 那可不,恐怕所有的男人都喜歡此類體力活:) -- 蘆笛 - (120 Byte) 2008-10-31 周五, 下午3:06 (140 reads)
* 幸好洋鬼子打來了,趕跑了清鬼子,消滅了萬惡的太監和宮女製度,要是沒有俄毛鬼子給咱們安的Goon黨就 perfect 啦 -- xilihutu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