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讀過些什麽書,又使用了什麽知識?

(2009-06-22 14:43:01) 下一個

蘆笛


老加問我: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

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是毛澤東的語錄。

我覺得這句話有點毛病。或不全麵。 但我頭上那台腦,電腦功力不強。

還是請中央首長,你說幾句吧。

我覺得,讀書是學習,沒錯。

在使用中 鞏固已學的知識。 在實用中,學到新的東西。

但使用並不是學習。有話說,學用結合。 如果學等於用,還何必

要人為地把這兩者結合。”

老毛這話我記得是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說的,那是延安整風中作的報告之一,目的是針對國際派打翻身仗,摘掉“馬列盲”的帽子,變成我黨的理論家教主。

國際共運的傳統,是教皇必須是理論家,王明、張聞天就是這麽當上教皇的。到延安之前,老毛隻看過陳望道的《共產黨宣言》,隻取了四個字“階級鬥爭”,對馬列一無所知,功夫全花到攻讀各種各樣的劣等章回小說和報紙上去了。毛認為報紙裏有很多學問,花了大量時間把報紙的每個字都看過來,倒與今日網蟲差不多。他在《西行漫記》中還強調過讀報的重要。記得左舜生也曾說過此事,對毛這種雅興大惑不解。我也不能理解:看報能學到什麽係統的學問?

實際上,毛對馬列一竅不通,這有兩方麵原因:首先,當時馬列的經典著作還沒翻譯過來,而毛不懂外語。其次,毛對西方的書無興趣,終生隻看中國的書,其知識結構極度偏枯與畸形。毛的知識結構大致如下:

1)現代(=西方)文明常識(含自然科學常識):徹底闕如。

2)各種劣等低質舊小說:這構成毛的主要學習內容。

3)民國時代各地出的爛報紙:也是毛的主要學習內容。

4)儒家和道家的經典:這是那個時代的人的必讀書。

5)《二十四史》:這構成了他執政後的主要學習內容,當然不可能讀全,他重點讀的是明史。

6)介紹馬列主義的二手小冊子以及幾篇馬列的原著。主要是在延安時期看的。執政後似乎看過蘇聯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知識結構如此畸形陳舊殘缺,作國家領袖還能有什麽好事?不欲當治國白癡亦不可得。正因為他不懂馬列,而這在國際共運中乃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因此受到了忠實秉承共運傳統的國際派的羞辱。凱豐就曾直截了當地說:“你懂什麽馬列主義?你不過是懂點《孫子兵法》罷了。”此話被他引為奇恥大辱,於是到延安後就惡補了點馬列,遂發動延安整風,整倒“教條主義者”(亦即莫斯科回來的留蘇學生)和“經驗主義者”(亦即周恩來等做實際工作而不懂馬列的人),從此變成了中共的教皇,而且還是有“獨到理論貢獻”的教皇。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這段話,也就是毛強調的“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毛認為國際派隻能背理論,不知道怎麽運用它。毛主張以實用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列,學習的目的是使用它。其實這話的意思是說:別看你們馬列的書看得多,我不看光用也同樣也是學習。隻要我領導革命成功了,哪怕我連一本馬列都沒看過,也是馬列理論家,這其實就是後來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從未看過《資本論》的毛澤東和鄧小平居然有自己的“思想 ”和“理論”的緣故。準確地說,毛的主張其實是“以成敗論理論水平”,這就是他為何從不認錯——一旦承認失敗,那就意味著他的理論有問題,也就自動失去了教皇的資格,he simply cannot afford it.

若刨除這些政治背景,光從邏輯上看這句話,立刻就能發現它的毛病。毛是說,世上起碼有兩類學習,一種是讀書,一種是使用,後一種學習方式比前一種更重要。這完全是扯淡:請問使用的知識從哪兒來?如果從讀書而來,那麽“讀書”就成了“使用”的前提,不讀書也就無法使用,豈能說使用比讀書更重要?如果說使用的不是書本知識,那就更是屁話一句。所謂“實踐出真知”我早就批判過了:你就是讓猴子實踐一萬年,它也絕不會有人類的認識。大煉鋼鐵古已有之,然而中國人煉了兩千年也不可能懂它的化學原理,因此絕對不會發明出高級的合金鋼來。除了少數開路的天才,對絕大部分人來說,理性知識隻能從閱讀中來,使用它們隻能加深理解或甚至發現其中的謬誤。但如果隻知道實踐,否定讀書的必要,則人類隻可能永遠停止在大老粗水平,而這就是中國過去奉行儒家和道家反智主義的教訓,毛澤東則把這反智主義民族傳統推到了最高最活的頂峰。

可笑的是,我黨那些留蘇知青竟然連這粗淺道理都想不過來,居然不會去問毛澤東:如果不讀馬列的書,那又該怎麽個使用法?不學習某種理論而可以去使用它,完全是白癡話語。遊民造反並非自我黨始,為什麽兩千年下來造不出一個馬列主義者來?他們當然更不可能看出毛的反智主義的基本假設之荒謬,那就是我上麵說的“以實效判斷理論水平”,卻因為毛的革命方針果然成功了,便認定了毛“思想”是“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由此導致了中共執政後在科研教育領域裏發生的一係列災難。

因為毛是個知識殘廢,論本質是個山大王而非讀書人,因此他不知道,這世上的書本知識有兩類,一類是理論,一類是技術。馬克思主義是前者,列寧主義是後者,馬克思主義理論揭示的是“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大而無當,根本沒有實用可能,缺乏實際操作內容,而列寧主義才是實用工藝。但列寧主義隻提供了一種最大限度地控製人民、將民力化為奪權戰爭資源並加以極限開發的技術發明,並未解決奪權鬥爭中的各種具體技術問題。這些問題隻能用中國傳統的陰謀詭計去解決,而毛的長處就在於他通過閱讀史書、爛章回小說,對社會各階層的人物心理和性格上的弱點極度熟悉,知道該怎麽去最有效地利用它們。而列寧的革命技術工藝並不複雜,不需要書本學習,由蘇聯顧問和留蘇學生們的言傳身教即可掌握。掌握基本工藝原理後,再加上對傳統陰謀詭計的嫻熟運用,當然要構成極大優勢,使得毛在黨內權力鬥爭中勝出。這和什麽“理論聯係實際”毫不相幹,而是毛的病態知識結構在病態社會中歪打正著的結果。

明白了這一點,則立即可以悟出毛的成功恰好證明了馬列的基本理論不適合於中國。毛沒有意識到而且也不會承認,所謂“理論脫離實際”,其實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無法用於中國,並不是理論家們的錯。

例如無論是馬還是列,都認定農民是一種必須消滅的反動勢力,而毛卻將他們提升為“農村的無產階級”,當成人民中的精英與革命的主力,這完全是違反馬列基本理論的,蓋馬克思主義就是“唯生產力論”,以生產方式判斷階級的先進性。農民代表著落後的小生產方式,因此自然也就是反動勢力。但正因為毛絲毫不懂馬列,卻精通《水滸》、《三國演義》那些遊民文化經典,本能地知道應該依靠農民,搞“農村包圍城市”,因此反而歪打正著。因此,他成功恰在於他不懂馬列,並不是他把馬列的基本理論和中國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了。那基本理論我已經說了,馬列both認為農民是反動勢力,請問這基本原則怎麽和中國的具體革命實踐結合起來?

最糟糕的還是,他不過是個徹底缺乏現代知識的舊式淺薄知青,根本不知道所謂“社會科學”並不是真正的科學,卻因為他使用傳統權術偷換了馬列原教旨獲得成功,便將這曆史的誤會推而廣之,擴散到一切領域中去,誤以為自然科學也有“普遍真理”與“具體實踐”的矛盾,存在著什麽“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問題,因此在執政後強調“使用”,公開喊出“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的響亮反智主義口號,侮辱“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知識分子,輕視甚至廢止自然科學的基本理論教育,甚至要先進的知青去接受落後的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以史無前例的宏大氣魄在一切領域中動用國家暴力推行反文明化。

這絕對是隻有毛共那種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的大老粗才會造成的文化災難——就連個合格的知青也知道,世上沒有什麽“脫離實際”的科學理論,在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中沒有什麽“教條主義”者之說。如果哪種科學理論真的脫離了實際,它就不可能變成學校傳授的書本知識,即使一度傳授也要終被淘汰,“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就是如此。所謂“理論脫離實際”的書呆子是教育製度製造出來的,隻反映了施教者和學生的智力問題,是學生自己沒學好,不能“屁股歪了賴馬桶”,反而說那是理論的錯。

然而這就是毛共幹的爛事,因為學習者智力低下,便反過來將一切自然科學理論知識一網打盡,試圖以“三大革命”代替正規教育,這就是“大革文化命” 鬧出來的空前醜劇鬧劇。這種醜劇鬧劇竟然在中國轟轟烈烈的上演長達十年之久,而且毛澤東因為自身愚昧無知,禍延全民,一手造出來的全民認識上的巨大混亂,至今尚未得到撥亂反正,隻有老蘆道破了真情,光這事實本身,就是全民特別是“知識分子們”洗不掉的恥辱,隻證明了中華民族那令人難以思議的驚天動地的愚昧。

作者:蘆笛 在 蘆笛自治區 發貼, 來自 http://www.hjclub.info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蘆笛離線 發送站內短信

* 我以前喊的是毛萬歲 -- 加人 - (13 Byte) 2009-4-26 周日, 下午4:53 (54 reads)
* 據毛的護士兼情人孟錦雲回憶,毛晚年最愛讀的書是《資治通鑒》,前後翻閱達十六七次之多。《資治通鑒》這本書對政治人物興邦治國 -- 滄浪之水 - (28 Byte) 2009-4-26 周日, 下午4:30 (60 reads)
* 蘆幫主總是能夠剝去毛幫主的畫皮! -- 沁芳 - (0 Byte) 2009-4-26 周日, 上午11:13 (6 reads)
* 蘆老的文章總是有獨到之處,要dei ! -- 4728 - (0 Byte) 2009-4-26 周日, 上午9:28 (5 reads)
* 毛後來好像說過,理工科大學還是要辦的 -- 土土007 - (0 Byte) 2009-4-26 周日, 上午9:25 (8 reads)
o 是啊,工農兵大學,過來人都能告訴你那是什麽教育,講究的就是“理論結合實際”,可參考電影《決裂》 -- 蘆笛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