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曆史揭秘: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了三顆原子彈

(2007-08-12 10:05:27) 下一個
中華網

曆史揭秘: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了三顆原子彈
  
  一、長崎兩顆

  1945年8月6日上午9時15分17秒,美國空軍的一架B-29重型轟炸機向日本廣島投下一顆原子彈。45秒後,它在離地600米的空中爆炸,一團巨大的蘑菇雲徐徐騰飛……於是,廣島成了地獄。二十萬人死於爆炸中和後來的原子病。

  這天,杜魯門總統向日本發出一份通牒:無條件投降,否則將從空中以地球上前所未有的毀滅武器將日本毀滅。可是,等了兩天,日本卻還沉默著。杜魯門想,廣島的那一顆力量還小,還需要對日本進行第二次打擊。這樣,在第三天頭上,即8月9日中午時分,日本又挨了第二顆原子彈,地點是長崎。

  事後,美國戰略轟炸統計局匡算,約有3.5萬人死亡,6萬人受傷。負責原子彈研製計劃的格羅夫斯將軍說:“這個數字比我們原來估計的要少得多。”

  那麽,“原來估計”的是多少呢?是“這個數字”的兩倍。為什麽這麽講呢?原因很簡單:“原來”是按兩顆原子彈的爆炸威力“估計”的;而現在的死傷數字隻在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效果之內。事情說穿吧———美國當初對長崎投放的是兩顆原子彈而不是一顆。也就是這個緣故,所以當死亡數字出來以後,格羅夫斯大失所望。而倘要對此予以深究,那原因不外兩個:其一,兩顆原子彈都比較偏離目標;其二,兩顆中的一顆為啞彈。

  當然,美國方麵寧願相信第一種原因而不願看到的是第二個原因所致。因為第二個原因所帶來的附帶影響實在不可想像———它會使人嚇出一身冷汗的。

    二、一顆啞彈

  不過,現在首先需要澄清的問題是:當年美國在長崎投放的原子彈到底是一顆還是兩顆?

  後來披露的一份私人材料則證明:啞彈的“可能”是存在的,或者就是事實。因為提供這份“私人材料”者不是別人,而是當年“曼哈頓”計劃的官方負責人,後來的陸軍退役將軍格羅夫斯。

  1945年7月24日,格羅夫斯在給馬歇爾將軍的報告中就擬就了對日本使用原子彈的四個目標,它們是廣島、長崎、小倉和新舄。7月底,最終確定了三個目標。格羅夫斯回憶錄寫道:“廣島是第一個目標,小倉兵工廠和小倉是第二個目標,長崎是第三個目標。”為此,格羅夫斯為執行投擲任務的空軍第509飛行大隊準備了三顆原子彈。

  當8月6日對廣島實施了轟炸,杜魯門向日本發出通牒之後,空軍便積極準備著對下兩個目標的轟炸。

  對日本的第二次原子彈打擊被安排在8月9日進行。這天早晨3時49分,兩架“B-29型”轟炸機各載一枚“胖子”(“胖子”是以丘吉爾的昵稱來指代內爆式原子彈)從美國提尼安空軍基地起飛,隨同的有兩架偵察機。

  當飛達小倉上空時,隻見這裏陰雲翻滾,濃煙彌漫,用肉眼根本觀察不到目標。惡劣天氣挽救了小倉和它的成千上萬的市民。

  在經過45分鍾的無效努力後,“B-29”隻得轉飛第二個目標———長崎。這裏依然是雲霧緊裹,難辨目標,於是決定改用雷達導引投彈。但這時天空中突然掀開一片雲霧,顯出一個清朗的大洞。透過大洞,機組人員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條飛機場的跑道……他們沒有猶豫,果斷地按動開關,兩顆帶有降落傘的“胖子”發出刺耳的嘯聲撲將下去;接著便劃出一道閃電,形成一個巨大的火球……

  三、罹難記錄

  事後,日本長崎知事將當天罹難情況寫成書麵報告遞交日本防空總部長官、九州地方總監、西部軍管區參謀長。主要內容有三:

  一、本日10時50分“B-29”飛機兩架,自熊本縣天草方向北進,經島原半島西部橘灣上空入侵長崎市上空。11時2分投下附有降落傘的新型炸彈兩個。

  二、上述炸彈斷定為攻擊廣島類型的小型炸彈,估計雖發生相當多的負傷人員,但較之廣島被害程度極輕,很少發生死亡與倒塌房屋事情。

  這裏,長崎知事顯然有意回避“新型炸彈”所造成的具體傷亡。這同當時日本官方的口徑是一致的。因為如果如實描述,勢必動搖民心、軍心,所以軍政上下一律采取“駝鳥政策”,不讓國民了解日本國所處的形勢其實已到了氣若遊絲的地步。

  三、投下的兩顆原子彈中,有一顆沒有炸響,而且也未受損傷,現已將其監控起來。

  據介紹,當時日軍大本營接到長崎知事報告,對“沒有炸響”的那顆高度重視,當即派出特種軍警予以嚴密看管。這時候的某些強硬派,以為這是不幸中的萬幸:因為獲得了原子彈實物標本,依日本人的智慧,完全可以依樣畫葫蘆,造出自己的原子彈。

  四、轉贈蘇聯

  無奈此時蘇聯的百萬鐵甲已湧進中國東北,鈴木內閣正與裕仁天皇一道醞釀接受《波茨坦公告》,準備無條件投降;何況東京帝國大學的原子加速器已經遭到美機轟炸的破壞,作為戰敗國,更不可能製造原子彈;還不如借花獻佛,將這顆美式原子彈進獻給蘇聯人———這是當時日軍大本營經過緊急會議之後作出的決議。或許他們當時還想到了“借刀殺人”、“坐山觀虎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樣的古老智慧?

  據說當時日軍大本營代表通過在東京的蘇聯情報人員轉告蘇聯情報總局局長依瓦舒金將軍,稱:“我們完蛋了,美國使我們屈服了,美國將把日本變成自己的殖民地。我們永遠不會有東山再起的希望了。但是如果原子彈為美國和蘇聯同時掌握,那麽,我們深信在不久的將來,日本定能重新站立起來並在世界大國之列占據適當的位置。”


  就這樣,蘇聯人不費吹灰之力,便獲得了美國耗費了巨大的財力人力物力才研製出的四顆原子中的一顆(第一顆於1945年7月16日在美國本土試爆,後兩顆則於8月6日、9日分別爆炸於日本廣島、長崎)。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啊!

  從那時起,蘇聯人便在西西伯利亞的葉尼塞河側畔地下200多米深處構築起巨大的地下核工業城,由3萬多人日夜開動著三個巨大的核反應堆,大踏步地奔上了與美國為敵手的核競賽舞台。

  1949年8月29日4時,蘇聯成功地試爆了一顆原子彈,其代號為“首次閃電”,當量比此前美國人爆炸的任何一顆都大。

  (原載《異域覓蹤》陳世嘉編著)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