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內幕披露:1988年物價闖關前後

(2007-07-25 00:31:28) 下一個
內幕披露:1988年物價闖關前後


  解放後很長一段時期,我國農副產品和初級工業產品的價格一直偏低,價格體係很不合理。改革開放以來,如何認識和解決這個問題,中共高層存在著不同意見。

  近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撰文,就1988年前後如何進行物價調整,披露了諸多鮮為人知的內幕。

  1 高層的不同聲音

  當時,不少人認為,國家每年都要拿出財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於物價補貼,給經濟建設增加了很大負擔,要輕裝前進,物價關是繞不過去的,盡管有不小風險,但非解決不可。陳雲不反對物價改革,但因為問題複雜,主張改革的步子要穩,不能要求過急。

  陳雲對這個問題還有一個基本的看法,這就是他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會議上所說的:糧食的收購價高,銷售價低,國家要補貼。從微觀上看,這是不合理的,似乎是不按經濟規律辦事。但我國是低工資製,如果國家不補貼,就必須大大提高工資。究竟哪種辦法好?“我看現在還是國家補貼、低工資的辦法好。不補貼,大漲價,大加工資,經濟上會亂套。”在過了十年以後,陳雲仍然堅持這個看法。1990年6月6日,他在同中央負責人談話時說:“國家財政補貼取消不了。暗補、明補,都是補貼。在我國,還是低工資、高就業、加補貼的辦法好。這是保持社會安定的一項基本國策。即便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某些產品也是實行補貼的。當然,通過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可以逐步減少一些不合理的補貼,例如某些企業的虧損補貼,但要從根本上取消補貼是不可能的。”

  陳雲在杭州休養期間,趙紫陽提出要用主動漲價和提高工資的辦法來進行價格、工資改革。1988年4月2日,趙紫陽在生產資料價格改革座談會上說:國家每年強調穩定物價,怕亂漲價,不敢主動漲價,結果導致自發亂漲價,越亂國家越不敢漲價。工資也是如此,怕漲工資,就去控製消費基金,不敢提工資改革方案,實際上消費基金也上去了。導致這種後果的關鍵是缺少主動地去理順各方麵的關係。我們是到了不進則退的時候了。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討論這個問題時,趙紫陽又說:現在的形勢,不進則退,沒有別的路子,隻能迎著困難前進。會議決定由國務院擬定價格、工資改革方案,報中央政治局審議。

  5月18日,姚依林到陳雲處,通報趙紫陽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對價格、工資改革的意見。姚依林說:我們設想,從明年開始,每年價格上漲百分之十,連漲五年。每年人均收入增加百分之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算四筆賬。陳雲問:你看可以理順價格?姚依林答:我講初步理順,用五年時間。陳又問:物價連漲五年,情況會有什麽變化?姚答:價格總水平提高百分之六十到八十,工資增加百分之百。陳雲表示懷疑,說:“物價每年上漲百分之十,連漲五年,我打個很大問號。”姚依林說:這條路是否走得通,我也沒有把握。陳雲進一步點出:問題是,物價連續上漲百分之十,影響的麵很大。如果把這個計劃公布於眾,趙紫陽敢講不敢講?姚依林:那非講不可。陳雲又談到物價上漲後不拿工資的農民怎麽辦,並說:根本問題是農民從土地轉出來,拿工資,比當農民好得多。但這個事很不容易。我們有生之年,農業過不了關。1984年糧食豐收,有些人頭腦發熱。我說,萬元戶沒有那麽多,無糧則亂。當時,有些人不相信。

  這次談的是一個牽動整個國計民生大局的問題,因此談了兩個多小時才結束。

  5月28日,陳雲同李鵬談話,明確反對擬議中的價格、工資改革辦法。他斬釘截鐵地講了他的不同看法:“每年物價上漲百分之十,辦不到。我是算賬派,腦子裏有數目字。理順價格在你們有生之年理不順,財政補貼取消不了。”

  2   物價闖關,初現波瀾

  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有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參加的擴大會議,決定對物價和工資製度進行改革。國務院物價委員會提出關於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認為物價改革這一關非過不可。風險是肯定有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控製通貨膨脹。價格改革的總方向是,少數重要商品和勞務價格由國家管理,絕大多數商品價格放開,由市場調節。用五年左右時間,初步理順價格關係。工資改革總的要求是,在價格改革過程中,通過提高和調整工資、適當增加補貼,保證大多數職工實際生活水平不降低,並能隨生產的發展而有所改善。這個初步方案,經8月5日至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後,提交8月15日至17日在北戴河由趙紫陽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

  在這期間,8月16日,趙紫陽在北戴河會見日本共同社社長酒井新二。他對客人說:現在中國已經進入全麵改革的攻堅階段。今後五年,將是中國從舊的經濟體製轉為新的經濟體製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曆史時期。

  8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公報,報道了價格改革方案的基本內容。陳雲的提醒沒有被采納。

  這時,全國物價已是一個異常敏感的問題。1988年上半年,全國物價總指數在1987年已上漲7.3%的基礎上,又連月大幅度上漲,7月份已達到19.3%,大大超過10%的設想。中央政治局通過的價格改革方案一公布,更引起城市居民的恐慌,出現多年少見的全國性搶購商品和大量提取儲蓄存款的風潮。

  麵對這種物價猛漲、人心極為不安的嚴重局麵,8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發出緊急通知,說:改革方案中所講少數重要商品和勞務價格由國家管理,絕大多數商品價格放開,由市場調節,指的是五年或更長一些時間的長遠目標,目前這個方案還在進一步修改完善中。通知還說:為了穩定金融和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由人民銀行開辦保值儲蓄業務,使三年以上的長期存款利息不低於或稍高於物價上漲幅度。

  9月26日至30日,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確定,把明後兩年改革和建設的重點突出地放到治理經濟環境和整頓經濟秩序上來,以扭轉物價上漲幅度過大的態勢。治理經濟環境,主要是壓縮社會總需求,抑製通貨膨脹。整頓經濟秩序,就是要整頓目前經濟生活中特別是流通領域中出現的各種混亂現象。據中共十三屆中央委員、原國家計委副主任房維中回憶:“趙紫陽在十三屆三中全會的講話稿,開始沒有作一句自我批評,李鵬、姚依林提了意見後,加了一句:‘看來,我們還是見事遲了,抓得晚了’。”

  3   陳雲的“八點意見”

  針對經濟生活中出現的這種嚴重狀況,10月8日上午,陳雲同趙紫陽談了一次話。陳雲首先指出:“在我們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裏,學習西方市場經濟的辦法,看來困難不少。你們正在摸索,摸索過程中碰到一些問題是難免的,還可以繼續摸索,並隨時總結經驗。”陳雲以往有時也用過“市場經濟”的提法,這次特意加了“西方”兩個字,意思是指在經濟體製改革中,照搬“西方市場經濟”的辦法,脫離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實際,一定會遇到不少困難,是行不通的。這是他對趙紫陽在中共十三大以後指導經濟工作中的失誤提出的批評。他要求,認真總結正反兩方麵的經驗和教訓,堅持正確的道路。

  接著,陳雲就當前經濟工作談了八點意見。

  第一,還是糧食問題。

  他說:“糧食問題始終是一個大問題。”

  “十億人民要吃飯,農民種地賣糧給國家,天經地義。”

  “現在相當大一批農民搞鄉鎮企業,買糧食吃,不能小看。”

  “對鄉鎮企業要做些調查研究,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不行的,以便積極引導,使其健康發展。”

  第二,陳雲指出目前農業和工業生產中普遍存在掠奪式使用資源的傾向。談到農業,陳雲認為:“種田必須養地”。但是,“化肥用得越多(超過一定數量),土地就越瘦,今後必須大力提倡施用農家肥”。“要研究現在農民不重視農家肥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談到工交企業,他提醒道:“承包工交企業的,必須確保設備完好率。”“企業實行承包責任製,有積極的一麵,也要看到消極的一麵,比如不少企業為了完成承包數,硬拚設備,帶病運轉。近年來安全事故增多,恐怕與此有關。企業一定要維護好設備,特別是關鍵設備,四個九不行,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第三,陳雲再次強調他曆來的主張:中央必須有權威。

  他說:“中央的政治權威,要有中央的經濟權威作基礎。沒有中央的經濟權威,中央的政治權威是不鞏固的。”

  “在經濟活動中,中央應該集中必須集中的權力。”

  “搞活經濟是對的,但權力太分散就亂了,搞活也難。”

  說起各行其是的現象,陳雲舉例說:“現在非生產性建設、特別是樓堂館所建設搞得太多了,連黑龍江也跑到北戴河去蓋樓堂館所,真是怪事。”

  第四,陳雲又再次強調財政平衡,重申“永遠不打赤字財政”。

  他說:“從全局看,在幾大平衡中,最基本的,是財政平衡。”“要扭轉當前混亂的經濟局麵,首先要靠財政平衡、特別是中央財政平衡。”

  “現在票子發得太多。票子發行的權力要高度集中,我看還是要‘一枝筆’。”

  第五,陳雲指出必須曆史地辨證地對待過去經濟工作中采用過的辦法。

  他說:“在曆史上起過作用的辦法,現在不應該全部照搬,但也不能一概否定。”

  他舉例說明,自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三年國民經濟恢複的成就,趕上蔣介石統治的22年。從“一五”計劃開始到現在近36年,中間雖有曲折,但發展也不算太慢。在過去這些年裏,我們搞的156項、尖端科學技術、石油自給、武鋼一米七軋機、13套大化肥、寶鋼以及鐵路、電力、農田水利等建設,它們的作用不能低估。

  陳雲接著說:“當然,目前國內外情況同過去比,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我們在經濟工作中,也不是說沒有缺點錯誤。”

  “我在1979年3月說過,60年來,無論蘇聯或中國的計劃工作製度中出現的主要缺點:隻有‘有計劃按比例’這一條,沒有在社會主義製度下還必須有‘市場調節’這一條。所以,我們需要改革,但在改革中,不能丟掉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經濟這一條,否則整個國民經濟就會亂套。”

  第六,陳雲重申“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他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掌握一定的幅度,不能過高、過快。”“好事要做,又要量力而行。”

  第七,金融問題。陳雲認為:為保證市場和人民生活的正常秩序,對儲蓄搞保值是必要的。同時,國庫券也要保值,不然不得人心。他提醒說:“如果不從根本上采取穩定市場物價措施,提款搶購風潮還會再起。”

  他還提出:“外債可以借,但要盡量少借。借外債,要用得好,還得起。”

  第八,加強和依靠黨的領導問題。陳雲指出:“目前財政經濟遇到一些困難,在克服這些困難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和依靠黨的領導,特別是黨中央的核心領導作用。”

  這是陳雲晚年對經濟工作一次比較全麵的談話,其內容是他晚年在經濟工作方麵一直關注的幾個問題。為了準備這次談話,他作了較長時間的考慮,並寫好講話提綱。在談的時候,他一邊念稿子,一邊講解。這在過去是很少有的,可見他對當時經濟形勢的焦慮和對這次談話的極端重視。

  趙紫陽表示同意陳雲的意見,並說:要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議一下,10月12日,他在印發這個談話時寫道:“陳雲同誌在10月8日就經濟工作向我作了一些重要談話。現印發政治局常委會議各同誌。”這次談話,在中央領導層引起很大的反響。

■摘自《炎黃春秋》2005年第10期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
地址:北京石景山路甲16號 100040 
業務電話:86-10-68891000 電子郵件:webmaster@chinabroadcast.cn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050344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網站運營:國廣傳媒發展中心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國際在線版權所有©1997-2007 未經書麵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

歡迎加入我的群組:
  • 抗日戰爭(紀念抗日戰爭)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