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1960——關於大饑荒的筆記
(2007-07-19 02:20:06)
下一個
悲歌1960——關於大饑荒的筆記
作者:雲兒
1960年開初,農村正籠罩在青黃不接的陰霾之下,饑荒和死人已經開
始出現並蔓延。而中央高層,上上下下依然洋溢著一股樂觀情緒。輿論大力宣
揚“開門紅”。1月7日至17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認為,
1959年的“大躍進”是全麵的躍進,1960年還將繼續全麵躍進,工農
業指標定得很高。
他們確實有理由樂觀。就拿糧食產量來說,1959年計劃產量5000
億斤,而各地上報來的產量卻達到5400億斤。糧食正多得吃不完呢。所以,
1959年的糧食出口,一下子從1958年的288萬噸,翻到了的415萬噸。
就連大量死人的1960年,還安排了272萬噸出口,遠遠高於1950-57年的平
均出口水平。而糧食進口則劇減,從1958年的22萬噸,減少到1959年
的0.2萬噸和1960年的6.63萬噸。(表一)
毛澤東也受到這股樂觀情緒感染,絲毫未感覺到大饑荒的警訊。3月15
日,毛澤東讀到一份湖南省農業綜合情況報告。報告渲染了一通去冬“移山千
座、開河萬裏”的農田水利建設成就後,計劃今年播種麵積1億畝以上,人均
糧食產量1000斤以上,養豬4000萬頭。毛澤東興致勃勃地將報告批轉
各省、市自治區委員會:“此件很可以一看,其中有些新鮮東西,可以看到農
業全貌。”同月,毛澤東還在黑龍江農村公共食堂的匯報材料上,寫下一段打
油詩般的批語:“加強領導,全民食堂,豬菜豐富,計劃用糧,指標到戶,糧
食到堂,以人定量,憑票吃飯,節餘歸己,按月算帳,明明白白,帳單上牆,
生產生活,兩樣都強,人心振奮……”。歡欣鼓舞之情,溢於言表。
然而,1959年的實際糧食產量,僅僅隻有3400億斤,各地卻按照
吹牛吹出來的產量收購糧食。於是,破天荒地,在減產年份,農民糧食產量的
40%被拿走了,扣除返銷糧後,淨拿走28%。而在平常年份,這兩個比重分別隻
有25-30%和15-20%(表二)。於是,1960年春天,當上層仍在鶯歌燕舞的
時候,已經有成百上千萬的農民,在饑餓線上無望地掙紮著。
牛皮好吹,真要拿出糧食來,就隻好幹瞪眼了。進入五月份,吹脹的牛皮
開始破裂。最早的警兆,是各省的糧食調出數,隻完成計劃的一半。糧食銷售
量卻有增無減,北京、天津、上海等主要城市相繼告急,糧食庫存幾乎挖空了。
5月28日,中央發出關於調運糧食的緊急指示,問題仍未緩解,6月6日,
又發出《關於為京、津、滬和遼寧調運糧食的緊急指示》,這時,北京的存糧
隻夠賣7天,天津隻夠10天,上海大米庫存已經耗盡,遼寧也隻有8天可賣。
全國各地城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糧食緊張。
7月,中央開會研究糧食緊張問題。北京中止敞開售糧,采取發放糧票,
限額供應的辦法。這個月發生的另一件事情,是中蘇交惡。蘇聯突然撕毀合同,
撤走專家,逼中國還債,無異於雪上加霜。但此時饑荒已經發生。中蘇交惡隻
是使得困難加劇,卻不是饑荒的原因。
9月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壓低農村和城市口糧標準的指示》,正式
承認,糧食因“自然災害”嚴重減產,局麵已經十分嚴重。這時候,那些在饑
餓線上掙紮的農民,正在一個接一個地倒斃,但中央正在焦頭爛額地忙著解決
城市缺糧問題,已經顧不到他們了。
隨著國內新聞輿論變調,從歌頌躍進成績轉向宣傳克服困難,至遲196
1年初,國際社會已經廣泛察覺,中國大陸可能發生了饑荒,雖然它們並不清
楚饑荒的嚴重性。國際紅十字會主動向中國提出饑荒援助的建議,但在這年二
月,紅十字會秘書長報告說,中國方麵斷然拒絕了援助。美國國會和白宮,也
討論了向中國提供食品援助的可能性。然而,在1961年1月底2月初,肯
尼迪總統拒絕了這項建議。他注意到中國去年還大量出口糧食,同時也認為,
中國方麵不可能對美國提議作出善意回應。2月份,中國外長陳毅在接見日本
客人時強調,中國人有誌氣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渡過難關,“我們絕不向美
國乞討!”
1962年,十萬難民湧往香港,香港左派報刊視若無睹、不予報導。查
良庸的《明報》卻傾力傾情,大幅報導評論,發行量倍增,一舉奠定了其大報
地位。當時,目睹難民們水盡糧絕、慘絕人寰的景象,查良庸揮筆寫下社評《
火速!救命!》,文末呼籲:
“最寶貴的,是人的生命!最大的仁政,是救人性命!”
可惜,大陸並沒有《明報》,大陸的查良庸們,早就被反右反右傾運動封
了口。隻有上千萬農民,在刺骨的春寒中,在酷熱的驕陽下,悄無聲息地死去,
至今仍是一筆糊塗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