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留在浙江大地的不朽足跡——紀念粟裕

(2007-07-10 14:59:45) 下一個
留在浙江大地的不朽足跡——紀念粟裕同誌誕辰100周年

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 浙江省新四軍曆史研究會
2007年07月06日08:17


  粟裕是深受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尊敬與愛戴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是長期擔任國家和軍隊高級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是我軍軍事科學研究戰線的重要開拓者和領導者。他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曾多次率部入浙作戰,新中國成立後又多次蒞浙視察、指導工作,在浙江大地上留下了不朽的足跡,浙江人民永遠懷念他。

  一、臨危受命,挺進浙江,勝利堅持三年遊擊戰爭

  粟裕第一次入浙作戰是在1934年9月。這一年的7月,為了宣傳和推動抗日,調動和牽製國民黨部隊,中共中央決定組建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皖贛四省邊界地區開進。粟裕被任命為北上抗日先遣隊參謀長。7月6日,粟裕率部從江西瑞金出發,於同年9月挺進到浙西南、浙西一帶,並一度攻入常山縣城,使在白色恐怖統治下的浙江人民深受鼓舞和振奮。

  1935年1月,抗日先遣隊在江西懷玉山遭敵重兵圍攻失敗,粟裕率先遣隊先頭部隊突破敵軍封鎖線到達贛東北蘇區。2月,中央決定以先遣隊的先頭部隊和突圍部隊為基礎,組建紅軍挺進師,由粟裕任師長,劉英任政委,挺進浙江,開展遊擊戰爭。3月23日,紅軍挺進師在粟裕和劉英的率領下,翻越閩浙邊界的仙霞嶺,進入浙江江山。這是粟裕率先遣隊挺進浙江半年之後再次入浙作戰。4月下旬,在粟裕、劉英的指揮下,挺進師在慶元齋郎打退浙江、福建保安團和地主武裝3000餘人的進攻,打開了進入浙西南開辟遊擊根據地的通道。5月上旬,粟裕和劉英指揮挺進師進入龍泉、遂昌、鬆陽三縣邊界地區,受到當地群眾領袖和革命群眾的熱烈歡迎,很快就開創了縱橫百餘公裏的浙西南遊擊根據地。這是挺進師入浙後創建的第一塊遊擊根據地。

  紅軍挺進師在浙西南的鬥爭,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極大震驚。從1935年8月起,國民黨調集重兵對浙西南遊擊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清剿”。粟裕和劉英決定以遊擊戰的戰略戰術來打破國民黨的“清剿”。他們率領主力部隊跳出敵人的包圍圈,進入浙閩邊境開展遊擊活動,與閩東特委葉飛領導的閩東紅軍勝利會師。11月7日,在泰順白柯灣成立了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和臨時省軍區,粟裕任臨時省委組織部長兼臨時省軍區司令員。

  閩浙邊臨時省委建立後,粟裕和劉英率挺進師在當地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開辟了浙南遊擊根據地。同時,從1936年3月到1937年10月間,粟裕率挺進師主力先後四次往返於浙南和浙西南之間,為恢複重建浙西南根據地曆盡艱險。1936年9月,粟裕率挺進師主力第三次從浙西南回到浙南時,在瑞安縣割藤湖與浙南地下黨負責人葉挺鵬等領導的革命武裝會師,使浙南遊擊根據地的範圍發展到平陽北港和飛雲江中遊南北兩岸的平原地區。在粟裕和劉英的領導下,到1936年底,挺進師遊擊戰爭的活動範圍到達過閩浙邊界兩側、浙江南部、金(華)衢(州)盆地以及台州部分地區,共計30多個縣。

  在開辟浙西南和浙南遊擊根據地的艱苦遊擊戰爭環境中,粟裕九死一生,曆經艱險。

  一次粟裕在龍泉河和鬆陽溪之間被敵人圍困,他命令大家隱蔽進刺叢中。搜尋的敵人大喊:“看到了,看到你們了,趕快出來!”粟裕示意大家沉住氣,敵人不到眼前不開打。結果敵人瞎叫了一陣後離開了。粟裕趕緊組織大家泅渡過河,一天一夜急行軍180裏,連打7仗衝出了包圍圈。

  還有一次粟裕被敵人追到一條山溝裏,前麵被一個敵人據點擋住,他急中生智,讓大家拿下紅五星八角帽,裝作敵保安部隊,大搖大擺地闖過了敵據點,當敵人發覺有詐時,粟裕已經帶部隊脫離了危險區。

  最為危險的是有一次在瑞安渡飛雲江時,粟裕不小心被旋渦卷了進去,差點就要被旋渦吸到水底去。幸好後麵的人趕快遞了一個傘柄給他,才把他拉上岸。剛上岸後麵的敵人就打過來了,他們趕快攀上懸崖,才擺脫了敵人。

  在三年遊擊戰爭中,這樣驚險的場景並不鮮見。他回憶說:“在那三年的一千多個日日夜夜裏,部隊大部分時間是露營,青天作帳,大地當床,很少脫過衣服睡覺,經常和衣而臥,‘枕戈待旦’。”但粟裕憑著對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念和對黨的事業的赤膽忠誠,不畏艱險,英勇頑強地堅持鬥爭。

  在堅持浙南三年遊擊戰爭的過程中,粟裕作為紅軍挺進師的主要軍事指揮員,根據革命處於低潮、敵我力量對比懸殊的實際情況,果斷地提出並實現了從正規軍向遊擊隊、從正規戰向遊擊戰的戰略轉變。

  在這一戰略轉變過程中,他把毛澤東軍事思想與浙南遊擊戰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並實踐了“敵進我進”的作戰方針,形成了靈活多變的戰略戰術,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多次“圍剿”,勝利地堅持了艱苦卓絕的三年遊擊戰爭。浙南三年遊擊戰爭,充分顯示了粟裕作為一個優秀軍事指揮員的才能,孕育了他作為一代名將的根本氣質,成為他軍事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粟裕在浙南堅持遊擊戰爭時期,正是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步步深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的時候。他雖然較長時間被隔絕在浙西南一個封閉的地區內活動,但時刻關心著全國的大局,密切注視著形勢發展,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全國的政治形勢和黨的方針政策,使局部地區的鬥爭適應全國的形勢和大局。在此基礎上,他根據以往鬥爭的實踐經驗,不斷調整遊擊根據地的政策。

  1937年9月,正在浙西南遂昌門陣一帶活動的粟裕在得知國共兩黨和談的消息後,立即給國民黨遂昌縣黨部、縣政府發出《國共合作抗日建議書》,要求停止內戰,槍口對外。9月19日,粟裕派代表在遂昌門陣與遂昌縣政府的代表進行和平談判,達成了停戰協議,從而自覺實現了從國內革命戰爭到民族解放戰爭的戰略轉變。

  粟裕於10月率部前往浙南平陽,與劉英等人會合。隨後,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閩浙邊抗日遊擊總隊”,粟裕任總隊長。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由原紅軍挺進師改編的部隊從平陽山門出發,前往皖南集中。部隊到達皖南後,改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第三營,粟裕任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投入了抗日戰爭的偉大洪流。

  二、主動請纓,進軍浙西,天目山上威名遠揚

  1944年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和國內抗戰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日軍敗局已定。中共中央籌劃進一步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作出了發展東南,打通浙東與浙南以至與閩中聯係、配合盟軍在沿海登陸的重大戰略決策。9月27日,中央給華中局發出《關於發展蘇浙皖地區總的方針和部署》,賦予新四軍發展蘇浙皖地區與閩浙沿海地區的戰略任務。時任蘇中區黨委書記、新四軍第一師師長的粟裕得知中央的決定後,非常振奮。他回想起率領抗日先遣隊和紅軍挺進師在浙江戰鬥的情景,重回浙江戰鬥是他期盼已久的願望。他向華中局懇請由他率新四軍第一師主力執行南下任務。華中局將粟裕的請求報告了中央。10月24日,中央複電同意由粟裕率部南下發展蘇浙,決定“蘇南及浙江歸粟裕統一指揮”。

  1944年12月27日,粟裕率一師主力從蘇中興化出發,於1945年1月6日到達浙西長興,與在這一帶堅持抗日鬥爭的新四軍第十六旅會合。1月13日,新四軍軍部轉發中央軍委命令:成立新四軍蘇浙軍區,任命粟裕為蘇浙軍區司令員,譚震林為政委(未到職,由粟裕兼政委),後又任命葉飛為副司令員。華中局還委托粟裕以華中局代表的名義全麵領導蘇南、浙東兩個地區的黨委工作,以建立全麵統一的指揮。2月5日,新四軍蘇浙軍區成立大會在長興北部的溫塘村隆重舉行,粟裕在大會上講話:“向蘇浙人民宣誓:我們將竭盡一切力量,完成準備反攻,驅逐敵寇,爭取抗戰勝利的重大任務。”

  粟裕深感責任重大。他認真分析了麵臨的形勢,製訂了向東南發展的作戰方案。當時浙西天目山是國民黨頑軍重兵把守之地,新四軍要進入敵後,必將遭到頑軍的攔截,這樣就不可避免地要與頑軍進行一場惡戰。為進一步摸清情況,同時避免新四軍主動進入頑區在政治上的不利,粟裕決定先以一個縱隊控製莫幹山、杭(州)嘉(興)湖(州)敵後地區,頑軍如由孝豐(今屬安吉)、安吉等地向新四軍進攻,我軍即乘勢向孝豐地區反擊,進而控製天目山。粟裕的方案得到了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的肯定。與此同時,為了適應新的環境和作戰要求,蘇浙軍區部隊開展山地戰術訓練,粟裕親自向連以上幹部講課,著重講解了山地特性和大兵團在山地作戰的要領,為部隊實行由平原水網到山地、由分散遊擊到大兵團作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根據預定方案,粟裕指揮蘇浙軍區部隊從長興向莫幹山和杭嘉湖敵後挺進。新四軍的行動引起了國民黨頑固派的恐慌,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下令頑軍攔截和進攻蘇浙軍區部隊。在此情況下,蘇浙軍區被迫進行自衛反擊。

  2月12日至17日、3月7日至26日、5月底至6月23日,蘇浙軍區部隊在粟裕的指揮下勝利地進行了三次反頑自衛戰鬥。

  特別是在第三次反頑自衛戰中,麵對敵我兵力懸殊的不利情況,粟裕采取了巧設疑陣,誘敵冒進,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法,先後主動撤離新登(今屬富陽)、臨安和東、西天目山,後退200裏,將頑軍引向孝豐的預設戰場,然後集中優勢兵力在運動戰中大膽穿插,分割圍殲冒進的頑軍,取得了重大勝利。天目山三次反頑自衛戰共殲頑軍1萬多人,徹底粉碎了國民黨頑固派聚殲蘇浙軍區主力,驅逐新四軍出江南的狂妄企圖,鞏固和發展了蘇浙皖抗日根據地,擴大了新四軍在江南的抗日陣地。

  天目山反頑自衛戰是粟裕軍事生涯中的重要一戰,表現了他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和戰略家的氣魄,創造性地學習與運用毛澤東思想。關於這次戰役,粟裕後來回憶說:“天目山戰役是我在抗日戰爭中所經曆的激烈和艱苦的重要戰役之一,正是通過天目山戰役的勝利實踐,使我們提早實現了從遊擊戰到運動戰的戰略轉變,為後來蔣介石對我們全麵大打時做了思想上和戰略戰術上的準備。”

  這一戰,也得到了華中局和中共中央的高度評價。華中局致電粟裕指出:“此次主動退出天目山,誘頑深入而齊殲的模範經驗,值得深刻研究和發揚。”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也來電盛讚蘇浙軍區部隊打得好。天目山戰役進行過程中,正逢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粟裕被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在醞釀中共中央委員人選時,給予粟裕高度評價,說“粟裕同誌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後來的曆史發展,證實了中央領導的預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在此前後,毛澤東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延安總部發布了戰略大反攻的命令。消息傳到江南的時候,粟裕正在長興主持召開蘇浙軍區高級幹部會議,總結天目山戰役的經驗。他以激動的心情與大家共享勝利的喜悅,同時冷靜地思考當前的形勢和所應采取的對策。

  根據延安總部和新四軍軍部的命令,粟裕領導蘇浙軍區對負隅頑抗的日偽軍展開最後進攻,各部在浙西、浙東、皖南、蘇南的反攻作戰中,從日偽軍手中先後收複了10多座縣城,拔除敵偽據點100多處,蘇浙皖抗日根據地已擴展到蘇南全境和浙江、安徽的一部分,麵積達25000平方公裏,人口600萬,成為抗戰時期全國19塊解放區之一。

  抗戰勝利後,為了爭取和平民主,避免內戰,中共中央決定讓出包括浙江在內的南方八個解放區。根據中央的部署,從9月下旬開始,粟裕一方麵組織蘇浙軍區部隊和地方幹部北撤,一方麵對堅持江南鬥爭作具體布置。在粟裕的組織指揮下,蘇浙軍區各部順利撤離浙江,於10月下旬到達蘇北解放區。粟裕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擔負起新的戰鬥任務。

  三、運籌帷幄,乘勝追擊,組織指揮解放浙江

  1949年春,全國解放戰爭勝利在望。中央決定在4月間發起渡江戰役,解放京滬杭地區。此時,粟裕任第三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全力投入渡江作戰的準備工作。對於即將指揮解放自己曾經浴血奮戰過的浙江,他感到異常興奮。4月21日,鑒於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上簽字,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在中央軍委和總前委的領導指揮下,人民解放軍第二、三野戰軍的百萬大軍分東中西3個集團開始渡江作戰,勝利突破國民黨軍長江防線。粟裕直接指揮東集團4個軍渡過長江,向縱深進擊。

  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後,國民黨軍全線潰退,南京、鎮江、蕪湖一帶的敵人開始向杭州撤逃。敵人的逃跑路線粟裕早已預料到的。他深知,杭州是聞名中外的美麗城市,怎麽也不能讓敵人逃到杭州,使杭州遭受戰火劫難。4月22日深夜,徹夜未眠的粟裕站在一張大地圖前,反複察看著敵人逃跑的路線:敵人要逃到杭州,必須經過安徽廣德至浙江長興一線。敵人從南京到長興、廣德約140公裏,其中一部分是山區,而且敵軍在逃跑的路上,還要受到我攻擊部隊的攻擊與阻攔,其速度必受影響,估計敵人4至5天才能到達。他又把目光轉向我軍中集團和東集團目前所在的位置上。他計算:東集團現在從長江邊直插太湖,到達宜興地區約50至80公裏,如果發展順利,僅用2至3天的時間,就可以在這裏切斷南京至上海的通路,再用1至2天的時間,就可以在長興地區切斷南京至杭州的通路;與此同時,中集團從渡江地區向東到廣德、長興地區約150至200公裏,這裏是新四軍過去活動過的地區,指戰員熟悉那裏的山山水水和道路情況。再加上他們吃苦耐勞、猛打猛衝,用4至5天的時間,也可以到達長興地區,切斷南京到杭州的通路,從而使兩個集團形成合圍。

  經過準確、反複的計算,粟裕果斷決定:東集團由北向南,中集團由西往東,兩路大軍東西對進,迅速進占長興、廣德一線,關門打狗,將逃敵圍殲在郎(溪)廣(德)長(興)一帶的蘇浙皖邊。23日至24日,粟裕連續發出多道命令,嚴令各部“迅速猛進,阻擊、截擊與尾追”,務須追上敵人主力,完全封鎖敵人退路,圍殲南逃之敵於太湖西岸長興、廣德、郎溪地區。命令的中心就是一個“快”字:快追,快堵,快截,快殲。

  根據粟裕的作戰部署,4月28日淩晨,我軍在長興、吳興一帶將逃敵全部包圍起來。粟裕又發出新的命令:由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政委郭化若統一指揮第九、十兵團全殲被包圍在郎(溪)廣(德)長(興)的敵人;第七兵團以最快速度向杭州攻擊前進,搶占錢塘江大橋。從4月29日開始,我軍向被包圍之敵發起了全麵進攻。整個蘇浙皖邊圍殲戰,殲敵6萬餘人,使敵軍無法按計劃逃入杭州,從而使這座聞名中外的美麗古城免遭浩劫,同時也為解放浙江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此前後,粟裕統率的第三野戰軍共有4個兵團10個軍分兵數路進入浙江作戰,在浙東、浙南等各地方黨組織和遊擊武裝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先後解放了浙西北、浙北、浙東、浙南等廣大地區。

  浙江大陸解放後,粟裕就把目光轉向解放舟山群島。早在1949年5月,他得知第七兵團部隊占領寧波後,就命令第七兵團“迅速以足夠力量占領定海及各重要島嶼”。但後來由於上海的5萬國民黨軍逃到定海,舟山的國民黨軍力量加強,粟裕改令第七兵團暫緩攻擊,但仍須積極準備。1949年12月5日至6日,根據毛澤東解放舟山群島的電令,粟裕在寧波召開第七兵團和第九兵團師以上幹部會議,總結渡海作戰的經驗和登步島戰鬥失利的教訓,指出海島作戰不能設想僥幸取勝,而要有充分準備。為保證渡海作戰的勝利,決定延期攻打舟山群島。這次寧波之行,是粟裕在新中國建立後第一次來到浙江,距他第一次進入浙江已經15年過去了。但此時的浙江已是人民的天下,粟裕感到無比欣慰。

  從1950年春開始,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粟裕組織進行了解放舟山的海陸空協同渡海作戰的各項準備。除了第七兵團的3個軍外,又增加了第九兵團的3個軍,陸軍總兵力達20萬人。海軍有登陸艦19艘,空軍有戰鬥機、轟炸機50多架,並在民間征集到木船2000餘艘。戰前的充分準備,在軍事上給國民黨舟山守軍以極大的壓力。這時,國民黨為了集中力量固守台灣,避免舟山守軍被殲的厄運,不得不從舟山撤離。第三野戰軍不戰而勝,於5月17日解放了舟山本島,不久舟山群島宣告解放。

  從進軍浙江到解放舟山,在一年的時間內,粟裕指揮第三野戰軍解放了浙江大片國土和部分沿海島嶼,為浙江的解放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四、情係老區,心向人民,不朽足跡永留浙江

  新中國建立後,粟裕曆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第一政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重要職務。雖然肩負重任,但他仍然情係浙江,心向老區人民,始終關心著浙江各方麵的工作。

  粟裕非常關心浙江的經濟建設。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他受周恩來總理的委托負責交通口的工作,並擔任國務院港口建設領導小組組長。

  1973年6月6日至7月3日,粟裕率港口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交通部有關人員,從南到北視察沿海港口,先後到了浙江的鎮海、杭州、乍浦等地。當他了解到寧波北侖港的位置和水深等優越條件後,對開發北侖港表示出了極大的關注,選定在這裏興建東方大港。

  1978年6月26日,粟裕來到寧波,巡視了鎮海港和北侖港。他先到建港指揮部聽取了情況匯報,然後興致勃勃地登上東海艦隊的艦隻,從海上巡視兩港的建設情況。當他得知鎮海港已建成萬噸泊位,北侖港已建成5萬噸級泊位,10萬噸級的泊位正在興建施工時,臉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如今可以告慰粟裕的是,他生前關心並牽掛的東方大港——北侖港已巍然屹立在東海之濱,在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粟裕與浙江老區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心中時刻牽掛著老區人民的生產和生活。

  1961年冬,他專程到溫州、金華、泰順等當年戰鬥過的地方看望老區人民。每到一地,他總是關切地問起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千方百計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發展生產。特別是對那些烈士家屬,總是問長問短,給他們以鼓勵和安慰。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去看一看烈士陵園和革命紀念館、紀念碑,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1979年10月,粟裕收到一封反映金華革命老區落實政策、人民生活和經濟建設等方麵的群眾來信。他親自給浙江省委負責同誌寫信說:“浙南是革命老根據地,在三年遊擊戰爭和抗日戰爭期間,那裏的革命人民曾經作出過重大貢獻和犧牲……建議省委對老區的發展予以關注,並對革命烈士遺屬和老同誌的實際困難予以幫助。”在他的親切關懷和過問下,問題基本獲得解決,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專門給粟裕寫信作了匯報。為此粟裕又複信浙江省委說:“謹對你省委領導及有關部門認真落實老區政策所獲得的成績表示敬意,相信這一經驗對有類似困難的某些老區也有促進作用,祝願你省老區建設獲得更為迅速的發展。”

  1980年9月,革命老區鬆陽安岱後村的群眾懷著對粟裕的尊敬與愛戴,托人給他帶去了一公斤當地的土特產筍尖。臥病在床的粟裕收到禮物後,心情非常激動。他把全家子女晚輩們召集在一起,深情地說:這是我們三年遊擊戰爭時期在浙江開辟的第一塊根據地——安岱後村送來的禮物。真是“千裏送筍尖,禮輕情誼重”呀!這就是革命根據地人民群眾的感情。我們革命、建設搞了幾十年,老根據地的人民還沒有真正從經濟上得到翻身,我們對不起他們呀!他又叫秘書到床前,囑咐他幫助買一點食品寄給安岱後村,並且要寫封信給他們,感謝他們送來的筍幹和帶來的問候,希望他們搞好生產,搞好老區建設。

  1981年,他在北京專門接見了遂昌縣黨史工作幹部,對遂昌人民在三年遊擊戰爭期間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並在他的關心下修建了門陣人民盼望已久的公路。1982年,他又為“遂昌中學”和遂昌中學的“科學館”題字。這一件件難忘的往事,充分體現了身經百戰的粟裕將軍對浙江老區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

  粟裕難忘在浙江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難忘與自己共同戰鬥的戰友們。在有生之年,他準備把自己在浙江戰鬥的經曆記錄下來,留給後人。

  1980年,粟裕在杭州專門邀請幾位參加過浙南三年遊擊戰爭的老戰友老部下座談,為《回憶浙南三年遊擊戰爭》一文收集資料,並與他們一起合影留念。以後他又忍著病痛,以極大的毅力完成了《回憶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和《回憶浙南三年遊擊戰爭》的革命回憶錄,留下了極其珍貴的黨史資料。這次杭州之行,他還專門為《浙江民兵鬥爭史》一書題詞:“幾度戰局臨轉折,數番入浙搗賊巢。兵民並肩齊奮戰,魚水相依情意牢。山川草木濺碧血,烈士忠魂衝雲霄。憶念當年堪回首,喜看群英湧江潮!”表達了他對灑遍烈士鮮血的浙江革命老區和老區人民的深切懷念以及對浙江改革開放美好未來的真誠祝願。

  粟裕把自己與浙江大地深深地連在一起。他曾經對人說過:“浙南是我的第二故鄉。”1984年粟裕去世後,根據他生前的遺囑,部分骨灰撒在了浙西長興溫塘蘇浙軍區紀念館、浙南溫州江心嶼、平陽山門抗日救亡幹校和浙西南龍泉烈士陵園、遂昌王村口等地,實現了他永遠與浙江人民在一起的願望。

  (曾林平執筆)

來源:浙江日報 (責任編輯:楊媚)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