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世界各國奇特的古長城

(2007-05-30 11:17:16) 下一個
中國建築藝術網 -> 行業動態 -> 建築欣賞
世界各國奇特的古長城
http://news.aaart.com.cn 2005-11-23 13:26:32 撫順新聞網

世界各國奇特的古長城

  英國哈德良長城:看看這蜿蜒的古城牆,像不像中國的長城?

  長城之外有長城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史上的一個奇跡,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勤勞的象征。在世界上,每當提到長城,人們便會想到中國,並把長城當作中國的象征。正因如此,不少人便認為長城像大熊貓一樣,唯中國獨有。其實不然。殊不知,這地球上不光咱中國有長城,而且外國也有長城呢,不過,無論其曆史還是規模,都與我們的萬裏長城不可同日而語。也因此這些外國長城才鮮為人知。 

  德國古長城 地點很神秘

  德國古長城遺址

  提起長城,人們想到的自然是中國的萬裏長城。可在歐洲也有一條古長城?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今年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榜單上,這條位於德國境內的古羅馬長城赫然在目。

  到底這條德國長城在哪兒,長得如何?恐怕連德國人都說不清。這也不能怪他們,因為這條德國長城的完整性隻維持約100年,大部分早在西元3世紀時就已毀壞。

  這條曆史上的德國五百裏長城和中國萬裏長城的作用是類似的。2000年前的羅馬帝國疆域遼闊,軍力強盛,卻也不得不在北邊國境邊緣築起一道城牆,用以抵擋外族的入侵。由於那時的北方民族文化比較落後,所以被古羅馬人稱為野蠻人。在還沒有建築起城牆之前,羅馬帝國與其他民族大多以易守難攻的大河如多瑙河,萊茵河等為天然的邊界。

  西元二世紀初羅馬人在多瑙河以北,萊茵河以東築起一道長達550公裏的防禦工程,以抵禦蠻族的入侵。根據考古測量,這條略呈Z型的界限位於當今德國境內,經過科布林茲,美因茲,海德堡及雷根斯堡的附近。這條長城由土牆,石牆,壕溝,柵欄及900座哨防台組合而成,沿途還有120個大大小小的軍隊駐防區。哨防台兼具傳訊功能,相鄰的哨防台設在目力可及的範圍內,便於以烽火訊號快速傳遞異族入侵的消息。

  德國長城於西元260年左右在異族的不斷入侵後損毀,此時國力已經衰弱的羅馬帝國再也無法統治遼闊的領土,勢力範圍不斷地往回縮,當然也就無力取回已在異族控製下的長城。

  德國長城雖然失去了它的軍事防禦功用,卻仍殘存了千餘年才逐漸的消失。根據古籍記載,至少在1780年時還能看到部分石牆的遺跡。可惜當時殘存的城牆也逃不過相同的命運:被老百姓搬回家蓋房子去了。現在幾個散布在鄉間的哨防台都是依照考古研究複原重建的。

  德國人稱,除了長度,它決不遜色於中國的長城。

  英國哈德良長城

  電影《亞瑟王》中的長城

  電影《亞瑟王》中,一道近似中國長城的高牆曾多次出現。與亞瑟源自神話不同,這道高牆名為哈德良長城,來源於真實生活。

  公元43年,羅馬人侵占不列顛。公元122年,羅馬皇帝哈德良(公元76-138年)巡視不列顛,決定在英格蘭北部修建長城,抵禦北方的敵人。長城全長73公裏,高約4.6米、底寬3米、頂寬約2.1米,上麵築有堡壘、瞭望塔等,工程耗時6年。

  公元142年,羅馬人在哈德良長城以北又修築長達37公裏的安東尼長牆。長城的修建,一方麵顯示了羅馬人的實力,另一方麵也標誌著羅馬人開拓疆土的式微。

  哈德良長城遺址

  哈德良長城現已破敗不堪,隻能從少數斷壁殘垣和殘存的基座一窺昔日的雄風。英國政府自19世紀80年代起開始有組織地保護哈德良長城。上個世紀20年代,英國政府製定《古跡與考古地區法》,哈德良長城的保護遂有法可依。

  英國為哈德良長城發行的郵票

  長城的主要建築材料是泥土和石塊。影片《亞瑟王》中明顯對它進行了藝術誇張。

  哈德良長城遺址

  公元122年,哈德良國王命令在英格蘭和愛爾蘭邊界上修築一條長約118千米的長城。哈德良長城既是當時軍事領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有例的說明了當時羅馬人的技術水平,戰略思想和地質學的發展。

  公元2世紀建造的英國哈德良長城是一道巨大的屏障。逶迤於英格蘭北部綿綿的哈德良長城全長120公裏,約4.5米高,2.5-3米寬,用約75萬立方米的石頭砌成,即便按典型的羅馬帝國宏偉標準來衡量,它仍是一項驚人的雄心勃勃的建築工程。
  究竟為何要建造哈德良長城?幾個世紀來考古學家和曆史學家一直為此爭論不休。而每次新的挖掘都會使辯論繼續下去。哈德良長城的傳記作者作了簡單的闡述:帝王建造哈德良長城是為了把羅馬人與外邦人分隔開來。

  早在幾代人之前的公元43年,羅馬軍人入侵了不列顛。84年羅馬軍隊向北推進,在蘇格蘭東北部蒙斯·格勞匹斯戰役中最終征服了當地的一些騷亂的蘇格蘭人的部落。然而羅馬的勝利是短暫的。在122年哈德良到來之時,羅馬軍隊已撤退到泰恩山穀地區。在那裏,他們早已修築的斯坦格特道路和一些要塞,形成了從科布裏奇到長萊爾長128公裏西部地區的邊界。

  哈德良似乎已得出這樣一個氣餒的結論:北不列顛的異邦人是不可能被製服的。因此他要建造一道屹立在他龐大帝國西北端的永久性的屏障。它既是羅馬政權的象征。

  哈德良長城地理位置圖(圖中紅線標注)

  哈德良長城建在離斯坦格特和泰恩山峪以北幾公裏的地方,得架橋過河,還得通過荒野的不毛之地。這項工程召來了技術嫻熟的工程師,建築師和石匠。羅馬軍隊中巨大的兵力使這項工程有可能在七八年之中完成。但是在這段時間裏,計劃幾經改變。例如,長城的寬度一變再變;西段最初是用草泥建造的,後來用石塊改建。原先的長城有間隔的城堡(一羅馬裏的間隔,約為1481米一個城堡)和塔樓(在每兩個城堡之間,兩座塔樓均等地間隔著)。

  這些城堡可供一些軍人居住,但大部分軍隊駐紮在長城的南麵。不久所有這些都發生了變化。在長城的南麵。不久所有這些都發生了變化。在長城沿線又建起了14座新的要塞,包括那些仍能在豪斯坦茨,切斯特斯和伯特斯威爾看得到的要塞。哈德良前線成了約1萬軍隊的駐地。

  除了有城堡、塔樓和要塞和長城,還有道路,給養基地和土木工事。人們在兩個堅實土丘之間仍然看得見平底的萬勒姆壕溝。它與城牆平行,向南伸展。沿著這條軍事通道、長城和萬勒姆壕溝之間有一條小道。

  斯坦格特路旁的哈德良長城南麵有兩處特別有趣的遺址:科布裏奇和文多賴達兩地都有交口稱譽的博物館,也都有令人矚目的考古發現。這些被挖掘出來的遺跡撲朔迷離,展現了幾百年來占有和使用的許多變化。

  哈德良長城遠景

  1964年在科布裏奇發現的一個木質棋子,上麵有公元2世紀的羅馬紋章。在文多賴達有一座羅馬裏程碑仍然屹立在斯坦恩蓋特原來的地方。這裏的現代修複工程有助於參觀者欣賞哈德良長城,它是一道令人驚歎的屏障。

  在這遺址中最著名的發現是一批木簡,論述羅馬給養和人事問題。幾個世紀以來,哈德良長城上的石塊被盜(這個地區的許多建築物上留有證據),在一些地方,因開采使用炸藥而遭到破壞。約在18世紀,哈德良長城的長長一段被平整造路(係今天的6318乙級道路)。

  盡管這樣,哈德良長城至今仍然宏偉地透迤在陡峭險崖之巔,成為大不列顛最引人入勝的景觀之一。除哈德良長城各處的博物館外,其他博物館也不應忽略。靠近泰恩的紐卡斯爾大學四方院內的古跡博物館有哈德良長城的模型。在卡萊爾一個塔利家庭博物館收藏了不少碑文和其他許多有用的展品。在卡佛倫的一座羅馬軍事博物館詳盡地展示了士兵的生活。

  近豪斯特茨,長城橫臥孤零零的小丘上。那裏,人們目睹一座城堡的斷牆殘壁。它曾擁有可容納1000官兵和一所醫院的營房。
國外長城知多少?

  外國的長城主要集中在歐亞大陸及日本列島等地。

  希臘比雷埃夫斯海港全景

  古希臘長城:如果說,中國最早的長城是春秋時期(公元前7世紀)楚國築於今河南境內的“方城”;那麽,外國最早的長城則是公元前5世紀雅典人築在巴爾幹半島上的兩條長城。

  希臘比雷埃夫斯港

  當時,古希臘的雅典城與重要的海港比雷埃夫斯之間有一條寬闊的直道,為了保障戰時雅典與海上的聯係,雅典人就在其直道兩旁修築了兩條長達八公裏的城牆,稱之為“長城”。

  中國丹東虎口長城

  古羅馬長城:古羅馬曾稱雄歐亞非大陸。為了抗衡日耳曼人,羅馬皇帝曾下令修築了多條長城,如黑海沿岸、多瑙河流域的“日耳曼防線”以及大不列顛島上的“哈德良長城”等。

  日耳曼防線亦稱“羅馬壁壘”。那是當時羅馬皇帝勢力發展到地中海北岸廣大地域時,為了防止日耳曼人的南侵,便動用大批人力物力在黑海沿岸、多瑙河以及萊茵河流域修築了幾道巨大的土牆,總長約500餘公裏。

  大不列顛島上的長城有兩條:“哈德良長城”與“安敦尼長城”。當古羅馬勢力繼續向北擴展到大不列顛島上之後,為抵禦北方民族的入侵,羅馬皇帝便下令在今英國境內的蘇格蘭與英格蘭的交界地帶修築了一條蜿蜒的土牆,當地人稱之為“哈德良長城”。該長城西起愛爾蘭海,東到北海,把大不列顛島一分為二,全長約200公裏,修築時間為公元117年。

  西亞的古城牆遺跡

  當哈德良長城修成後不久,羅馬軍隊繼續向北部擴張勢力,於是在福斯——克萊德地峽上又建了一道長約50多公裏的新長城。但它未能像哈德良長城那樣保留至今,它在戰亂中被摧毀了。

  東歐諸國的蛇牆:在東歐諸國的土地上,有一條鮮為人知的長城,那便是蜿蜒於諸國土地上的“蛇牆”。該牆曾跨越了羅馬尼亞及獨聯體等國的土地,全長約1000餘公裏,牆高3—6米,有些地方達10米。蛇牆由何人造於何代?眾說紛紜。這道蛇牆因係土築,現今大多處已毀壞湮沒,隻有烏克蘭和摩爾達維亞境內的一段較為完整,總長度約400公裏。

  蒙古境內的中國長城:在蒙古境內也有幾段長城遺跡,它們分別為遼長城、漢長城與金長城。這是因為當時中國封建王朝修築的長城延伸到這些地帶,或者這些地域在曆史上曾為中國所屬。

  秦長城地圖:秦長城西起臨洮(今甘肅省岷縣),向東直到今朝鮮平壤大同江附近的碣石山為止 

  朝鮮長城:在朝鮮半島上,有三條長城:“高麗長城”、“李朝長城”與“三八水泥牆”。

  北朝鮮風光

  自朝鮮西北部的鴨綠江(中朝兩國界河)下遊算起,沿著朝鮮蓋馬高原上的崇山峻嶺逶迤伸展,一直到日本海的東朝鮮灣海濱,有一道長達370多公裏的長城,被稱為朝鮮的“千裏長城”。早在高麗時代,高麗王朝為了抵禦北部契丹人的進攻,於公元1033年起,由柳韶指揮,修築了這條長達370公裏的石砌長城。它西起鴨綠江口,經義州南部的金光山和天磨山,越過大寧江的分水嶺,直達平都連浦。其高均在8米以上,沿途築有城堡及17處關卡。

  到15世紀時,朝鮮半島上的李朝政府為加強對西北地區的防禦與控製,修築了一條從會寧的禿山煙台直至慶源訓戎鎮的長城,蜿蜒達數百裏。

  朝鮮“三八線”

  本世紀50年代,美國侵朝失敗後,不顧南北朝鮮人民的反對,支持南朝鮮政府在臨時軍事分界線——“三八線”附近修築了一道堅固的水泥牆,將朝鮮三千裏江山一分為二,這便是至今仍存在於朝鮮半島上的“三八水泥牆”。此牆東西長達240公裏,蜿蜒呈蛇形。這道全部用鋼筋水泥灌注的巨牆底寬10—19米,上寬3—7米,高5—8米,每隔數百米有一道4米寬的鐵門,可通過裝甲車與坦克。為修這道水泥牆,南朝鮮政府耗巨資達30多億韓元,動用幾十萬軍人與民工,僅從國外進口的水泥就可建20萬套居民住宅。這道水泥牆在世界長城史上可稱得上最堅固與修築最晚的長城。

  世界上最大的“塗鴉牆”:柏林牆

  德國柏林牆:在歐洲土地上,尚有過一道修築最為堅固但又最為短命的長城——這便是德國境內的“柏林牆”。柏林牆與朝鮮半島上的“三八”水泥牆一樣,均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產物,又都為水泥所築,可稱得上是歐亞大陸上的兩條“姊妹牆”。

  當二戰結束德國分裂後,在本世紀的50年代,常有大批東德人越境進入西德與西柏林。為防止越境事件,東德從1961年起開始修築高達3.6米的柏林牆。柏林牆總長155公裏,其中長達106公裏的一段全部用混凝土砌成,其餘為金屬柵欄。

  1989年,隨著兩德的合並,柏林牆開始拆除,到1990年已基本上拆除完畢。在世界長城史上,柏林牆可稱得上是修築最堅固、最晚而又最短命的長城。

  日本列島上的長城:在日本列島上,至今留有多處斷斷續續的石牆遺跡——這便是傳說中由秦朝方士徐福指揮修築的“萬裏長城”。

  徐福本為中國秦朝人。相傳當年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藥,派徐福東渡,到所謂的“蓬萊仙島”上去采藥。可當徐福率3000童男童女東渡到日本列島上後,根本找不到所謂的仙藥。徐福怕被殺頭,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命令那3000童男童女各自結成夫妻,在島上永久定居下來。這些人便成為今天部分日本民族的祖先。可徐福畢竟“做賊心虛”,終日惶恐不安,唯恐秦朝派兵前來征討。為防不測,他便仿照秦朝做法,在島上大築“萬裏長城”。

  騎大象登上琥珀堡附近的印度長城

  印度半島上的長城:在印度境內,在一條建於15世紀的長城。該長城全長70餘公裏,沿途還建有烽火台32座。此長城保存較為完整,但係何人修建,因資料缺乏,尚難知曉,它是國外至今保存得最完好的長城。

  印度琥珀宮遠景,在此可俯瞰印度古長城

  美國的長城:位於大洋彼岸的美國本與長城無緣。然而,自1993年建成佛羅裏達州“錦秀中華”公園以後,人們便可在美國看到一個微縮的長城。該長城雖係微縮景觀,但城上的垛口、墩台、敵樓等設置一應俱全。該長城由平土爬上“高山”,與北京八達嶺長城極為相似。對於與中國遠隔重洋無緣親睹中國萬裏長城的美國人來說,能在自己的土地上“攀”一次長城,也是一種莫大的樂趣。

  澳大利亞長城:始建於20世紀的60年代,位於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長達5531公裏,平均高達1.8米,是國外最長的長城,但是,若要與我國的萬裏長城比起來,仍然要短800多公裏。

  俄羅斯長城:位於目前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境內,建於17世紀。是當時沙皇俄國為進軍遠東而建立的補給基地,因三麵臨山,所以隻在一麵修築了城牆,城牆總計有近30公裏長,還設有具有烽火台作用的了望哨,被俄羅斯人稱為“沙皇長城”。

  伊朗古城遺址

  伊朗長城:位於伊朗與阿富汗邊界處,長達100餘公裏。原是古代波斯人為抵禦外族侵略而修建的一道屏障,曾在抵禦蒙古騎兵入侵時發揮過作用。因其位於崇山峻嶺之上,加之地處偏遠,故目前已隻剩遺址可尋了。

  伊朗克爾曼省巴姆古城

  尼加拉瓜航拍照片

  尼加拉瓜長城:位於尼加拉瓜首都馬那瓜以西150公裏處,原是印第安人部落間土地的界碑,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防禦功能,總長40公裏。

  伊朗波斯古城遺址

  聲明:中國建築藝術網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也不代表推薦其學術觀點,僅為客觀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建築藝術網”字樣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中國建築藝術網所有,其他媒體或個人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國建築藝術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對於未注明“來源:中國建築藝術網”字樣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其他媒體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本網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於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台,不為其版權負責。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或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您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國建築藝術網聯係。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