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朱可夫 (圖)

(2007-04-16 00:16:41) 下一個

朱可夫(1896.12.1~1974.6.18)

蘇聯元帥,軍事家。

  生於卡盧加州斯特列爾科夫卡村一貧苦家庭。

  1915年應征加入俄國軍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獲喬治十字勳章2枚 。

  1918年參加紅軍。

  1919年加入俄共(布)。國內戰爭時期曆任騎兵排長、連長 ,參加平息白衛軍叛亂的戰鬥 。內戰結束後曾進騎兵指揮人員進修班和紅軍高級首長進修班深造,曆任騎兵團長、旅長、工農紅軍騎兵監助理、騎兵師長、駐西班牙軍事顧問、騎兵軍長、駐華軍事顧問和軍區副司令等職。

  1939年夏調任駐外蒙(今蒙古國)蘇軍第1集團軍級集群司令,在諾門坎事件中組織指揮蘇蒙聯軍反擊日軍,圍殲日軍重兵集團。

  1940年6月任基輔特別軍區司令,晉升為大將。

  1941年1~7月任蘇聯副國防人民委員兼總參謀長。蘇德戰爭初期,作為大本營代表,同西南方麵軍首長一起組織數個機械化軍在布羅德市地域實施反突擊,把德軍坦克兵團阻滯在羅夫諾和杜布諾地區。

  1941年8~9月任預備隊方麵軍司令,指導實施葉利尼亞戰役,擊潰德軍突擊集團。這是蘇軍自開戰以來實施反擊和進攻的第一個成功戰例。9月11日在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處境危急之際,任列寧格勒方麵軍司令,率方麵軍與波羅的海艦隊共同作戰,並組織勞動人民積極支援,粉碎德軍奪取該城的企圖。10月調任西方麵軍司令,參與指揮莫斯科會戰,經過艱苦奮戰阻滯了德軍向莫斯科接近地的進攻;爾後轉入堅決反攻,與加裏寧方麵軍和西南方麵軍協同作戰,將德軍擊退100~250公裏。

  1942年8月起任第一副國防人民委員和最高統帥部副最高統帥,積極參與製訂最高統帥部的戰略計劃,並在前線直接組織實施了一係列重大戰役。先後協調了參加斯大林格勒會戰、突破對列寧格勒的封鎖作戰、庫爾斯克會戰和第聶伯河會戰的各方麵軍行動,指導、參與製訂並監督實施這些戰役的計劃。

  因功績卓著於1943年1月晉升為蘇聯元帥。

  1944年3~5月任烏克蘭第1方麵軍司令。同年在組織實施白俄羅斯戰役時,負責協調白俄羅斯第2和第1方麵軍的作戰行動,與負責協調白俄羅斯第3方麵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第1、第2方麵軍作戰行動的大本營另一代表華西列夫斯基一起,為粉碎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和解放白俄羅斯做出重大貢獻。

  1944年11月起任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司令,翌年初指揮該方麵軍與烏克蘭第1方麵軍協同作戰,共同實施維斯瓦河一奧得河戰役,殲滅德軍“A”(中央)集團軍群,解放波蘭大部地區,攻入法西斯德國境內。

  1945年4~5月指揮該方麵軍與烏克蘭第1方麵軍和白俄羅斯第2方麵軍協同作戰,勝利實施柏林戰役,殲滅法西斯德軍重兵集團,攻克柏林。5月8日夜代表蘇軍最高統帥部接受法西斯德國投降。

  戰後,1945年6月任蘇軍駐德軍隊集群總司令兼蘇聯軍管局總指揮。

  1946年3~7月任武裝力量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1953年3月任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

  1955年2月~1957年10月任國防部部長。

  他善於運用豐富的實踐經驗訓練軍隊,具有組織指揮大軍團作戰的卓越才幹;在訓練與作戰中深入實際,作風果斷,深得官兵擁戴。他所組織指揮的重大戰役,較好地體現了蘇聯的軍事學術原則,如正確選擇主要突擊方向,在主突方向上集中使用大量兵力兵器,以坦克兵團實行迂回穿插、分割合圍,迅速粉碎敵軍主要集團等。四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獲列寧勳章6枚。著有《回憶與思考》。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