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訪談錄:"我是你的親生父親"
圖片說明:1951年,毛澤東和李敏一起看影集。
■到底您是不是我的親爸爸
1936年冬天,毛澤東和賀子珍的女兒李敏出生在陝北的保安縣。當時毛澤東與賀子珍住在一間破舊的窯洞裏,生孩子的這天,賀子珍叫警衛員另外找了一間小房子,這間房子連門也沒有,賀子珍進去不一會兒,一個女嬰就呱呱落地了。賀子珍的戰友鄧穎超、康克清等人聞訊趕來道喜,他們問:子珍生了嗎?毛澤東風趣地說:“生了,生了,生了個大雞蛋。”
剛出生的李敏又瘦又小,周恩來的妻子鄧穎超看見後心中頓時生出一種憐愛,說了一句“真是個小嬌嬌呀”,毛澤東聽到後,想起《西京雜記》中的一句話,“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如芙蓉”,便給孩子取名叫姣姣,但是後來人們都習慣叫她嬌嬌。
不久,中共中央進駐了延安,中國革命開始進入到一個令人振奮的新階段。
1937年年底,賀子珍離開延安,前往蘇聯治病,不曾想這一去,便造成了她與毛澤東的終生分離。
賀子珍離開延安時已經懷有身孕,到蘇聯後不久產下一子,1939年這個男孩在剛剛開始咿呀學語的時候卻不幸夭折了,賀子珍一度陷入孤苦之中。為了安慰賀子珍,1941年毛澤東同意讓當時不滿四歲的李敏前往莫斯科,與母親賀子珍相聚,在那裏李敏見到了兩個哥哥毛岸英、毛岸青。後來,當哥哥們告訴李敏,他們的父親就是中國革命的領袖毛澤東時,年幼的李敏一點也不相信。
“在伊萬諾夫國際兒童院裏邊,有個禮堂,掛著好多國際偉人像,有朱德的,還有我爸爸的像,後來我哥哥指著我爸爸的像說,這是爸爸。我不相信,我認為他在騙我,偉人是我父親,我不相信。”
1947年,賀子珍帶著李敏回到中國,住在東北的哈爾濱。
1949年春夏之交,賀子珍的胞妹賀怡帶著毛澤東的囑托來到哈爾濱看望姐姐,另外再把李敏接到北京,讓她回到父親毛澤東的身邊。當時的李敏對自己是毛澤東的女兒還有些將信將疑。在母親的鼓動下,李敏給父親毛澤東寫了一封信,她寫道:毛主席,大家都說您是我的親生爸爸,我是您的親生女兒。但是,我在蘇聯沒見過您,也不清楚這回事。到底您是不是我的親爸爸,我是不是您的親女兒?請趕快來信告訴我,這樣,我才好回到您的身邊。
毛澤東讀完信後哈哈大笑,很快用電報發來一封信,電報說:嬌嬌,看到了你的來信,很高興。你是我的親生女兒,我是你的親生父親,你一定長大長高了吧,爹爹想念你,也很喜歡你,歡迎你來。希望你趕快回到爸爸身邊來。
“那時候我相信了,也挺高興的,在東北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哥哥說的是對的,那時候爸爸給我來電報,稱是我爸爸。”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1949年初夏,李敏回到了毛澤東身邊。毛澤東十分高興,對其他幾位中央領導人說,我家有個會說外國話的洋寶貝。毛澤東還要給他的女兒嬌嬌取一個正式的名字。
“他(我父親)就說,嬌嬌是小名,不好這麽叫了,要取個學名,就叫我李敏,拿字典給我看,字典裏有注解。”
毛澤東借用《論語》中“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這句話給他的女兒們取名為李敏、李訥,希望她們成為少說空話,多做實事的人。
李敏對於自己姓李父親姓毛有點不理解,毛澤東給她解釋說,他也曾經姓過李,還給她細細講了姓李的來由:那是1947年的3月,蔣介石下令胡宗南調集20萬軍隊對延安發動進攻,企圖達到消滅中共中央和西北紅軍的目的。考慮到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懸殊,中央決定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主動放棄延安,采取誘敵深入的方針。毛澤東當時對大家說:暫時放棄延安,是意味著將來解放延安、南京、北京、上海,進而解放全中國,離開延安有延安,守延安失延安。那時候,毛澤東化名李得勝指揮作戰,李得勝是離得勝的諧音。後來,這個預言實現了,中共中央撤離延安後,轉戰陝北,在運動中尋機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軍隊,胡宗南損兵折將,最後不得不撤出了延安。
李敏聽到這些後很受教益,也喜歡上了自己的這個新名字。
■這個手勢的真正含意也許永遠是個謎了
在工作、學習和生活方麵,毛澤東對子女的要求是很嚴的,但對子女的婚事卻主張戀愛自由。李敏上大學後,遇到了自己的小學同學孔令華,不久兩個人便產生了感情,孔令華的父親孔從洲是解放軍炮兵的副司令員,而有關孔令華家裏的情況李敏卻不太了解。
“他問我他叫什麽名字,他的父親是誰,是幹什麽的,我答不上來,他就批評我,你跟人家談戀愛,你都不知道人家的父親是誰,你怎麽談戀愛呀?我說我也不跟他父親談戀愛呀,我們都是在八一小學的,我們都是幹部子弟,我想他爸爸也是幹部,我就沒打聽他爸爸是做什麽的,他說你要問清楚,你再談。我就問了孔令華,他就把他的父親介紹給我了,我就跟我爸爸說了,我爸爸說那我認識,挺好的。”
1959年8月28日,毛澤東親自主持了孔令華和李敏的婚禮。那一天毛澤東非常高興,平常不大喝酒的毛澤東在婚宴上與來賓頻頻舉杯,並與他們合影留念。
解放後,賀子珍先後在沈陽、天津、杭州等地工作,最後定居在上海。李敏和孔令華結婚後,毛澤東經常讓李敏代自己去看望賀子珍。賀子珍常對李敏說:你的爹爹也是很孤苦,很寂寞的,你要多體貼他。李敏在北京和上海兩地穿梭往來,成為父親和母親之間信息溝通的橋梁。毛澤東從李敏的嘴裏知道賀子珍病了,不肯就醫服藥,就寫信勸她一定要遵醫囑按時服藥。說來也怪,每次隻要收到毛澤東的來信,賀子珍就會改變態度,藥也吃了,情緒也好了。
每一次李敏去看望媽媽時毛澤東都會給賀子珍捎去一些東西,母女見麵後,賀子珍會詳細詢問毛澤東的身體和飲食起居的情況。李敏返回時,賀子珍又會讓李敏給毛澤東帶回一些東西。
“我爸爸送我媽媽一個手絹,我媽媽就捎一些南方菜。我爸爸大便幹燥以後就吃蔬菜,每年我媽媽都弄一個蘆包,就是蘆葦編的,這麽大一個蘆包,包一包蔬菜。他就看看點點頭,他看見了。(我爸爸問我媽媽)身體怎麽樣,問我舅舅,問我家裏的親戚。”
在毛澤東生命的最後階段,李敏去中南海看望過父親兩次,最後的一次毛澤東的身體已經極其衰弱,一般人已經聽不懂他的語言了。
“他就說你多大歲數了,我說我三十九了,他說不對,你三十八。後來他就做這個姿勢,我不懂,就問了張玉鳳,我說爸爸這是什麽意思,我不懂,張玉鳳沒有給我翻譯,我說我沒聽懂。”
對於這個手勢的意思,後來人們有種種猜測,有一種說法是,這個圓圈表示桂圓,而賀子珍當年的小名就叫桂圓。那就是說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毛澤東還在惦念著賀子珍。至於這個手勢的真正含意也許永遠是個謎了。
選稿:謝婧 來源:人民網-《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