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人民”銘文銅鏡 (圖)

(2006-12-16 23:37:53) 下一個

走近武漢的鎮市之寶


漢網

2006-05-15
 來源:長江日報

收藏此頁到博采

 
 

青銅器篇

(編號:01-09)

    

01、獸麵紋十字孔甕

    產生年代:商

    外形描述:通高31厘米,腹徑6.5厘米,口徑14厘米。圓形直頸、折肩深腹,高圈足微向外撇。甕身飾有精美的紋飾,其中頸部飾有三周凸弦紋,肩部飾有3組夔紋,腹部飾有3組饕餮紋。

    專家點評:饕餮是古代傳說中一種凶惡的野獸,古代青銅器上常刻其頭像作為裝飾,有戒貪吃之意。圈足上裝飾有2道凸弦紋與3個等距十字形鏤孔。整個甕體器壁較薄,色澤青綠,造型古樸典雅。為商代盛酒或貯水之器。盤龍城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之一,武漢城市的起源可以依此上溯到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早期。這件獸麵紋十字孔甕可以稱得上是武漢城市文明發藪的見證,出土於盤龍城遺址。

    02、曾伯鼎

    產生年代:西周

    外形描述:高17.2厘米,口徑16厘米。口沿外折。雙立耳微呈外撇狀,耳部外側及頸部飾有重環紋。半球形圓腹,腹部飾有寬大的波曲紋,三蹄形足。造型素樸、大方。鼎腹內壁鑄有銘文三行十五字“唯王十月既吉曾伯從寵自做寶鼎用”。

    專家點評:從器型特征及波曲紋來看,此鼎應為西周晚期器物。青銅鼎有烹煮肉食,實牲祭祀等各種用途,在古代社會中它被當作“明尊卑,別上下”即統治階級等級製度和權力的標誌。

    03、蔡太史金和

    產生年代:春秋時期。

    外形描述:通高9厘米。橢圓形,縱短橫長,歙口、鼓腹、平底,兩側有環耳,環耳兩側鑄有勻整的銘文:“唯王正月初吉壬午蔡太史秦作其金和永保用”。

    專家點評:銘文的意思是說,在某個吉利的日子裏,蔡國太史秦做了這件金和供自己享用。在此之前,“金和”字在古書文獻中從未見過,考古發現定名多不統一,出土的這類器物隻能按形狀叫“舟”、“橢器”等。由於這件“蔡太史金和”,不僅訂正了器名,也為研究楚國文化及蔡國曆史提供了珍貴資料。金和是一種酒器,出現於春秋,流行於戰國。此金和是20世紀60年代初由武漢市文物商店從廢品冶煉廠的料堆中揀選出來的。

    04、鳳紋方罍

    產生年代:商

    外形描述:通高38.5厘米,徑長32厘米,口徑16.2×14.7厘米。頸部短直,口沿微侈,圓肩,下腹內收,方圈足微向外撇。罍體橫寬而縱狹。器身四麵正中及轉角處均有凸起的扉棱,兩側肩部有獸首銜環。通體花紋以雲雷紋襯地,自上而下分為五組,第一、二、三、五組為兩兩相對的飛鳳紋飾,第二組正中有饕餮浮雕,第四組腹部飾大飛鳳紋飾,尤為精整華麗。

    專家點評:整個鳳紋方罍高貴典雅,富麗堂皇。罍是一種大型的容酒器,也兼盛水。此件鳳紋方罍為商代晚期的典型器物。1966年漢陽縣永安鄉竹林嘴出土。

    05、“中國人民”銘文銅鏡 http://www.cnhan.com/gb/images/2006-05/15/xin_130503151055924298056.jpg" height="http://www.cnhan.com/gb/images/2006-05/15/xin_130503151055924298056.jpg" src="http://www.cnhan.com/gb/images/2006-05/15/xin_130503151055924298056.jpg" border= 0 >

    產生年代:漢。

    外形描述:直徑18cm,緣厚0.6cm,鈕高2.4cm。圓形,圓鈕,圓鈕座。四猛虎繞鈕對峙,內區五枚乳釘等距間隔,其間浮雕雙虎、雙鹿、神人戲龍、獨角獸、雙角獸。外區一周有工麗的隸書銘文“青蓋作鏡四夷服,多賀中國人民富,雲雨時節五穀熟”。

    專家點評:“中國人民”一詞出現在漢代銅鏡銘文中,難得一見,但此處之“中國”乃指傳統華夷思想中以己為天下之中心的漢帝國統治區域,而“人民”一詞亦非今天政治意義上階級觀念的人民。

    06、銅鉦

    產生年代:戰國(公元前472年-公元前221年)。

    外形描述:通長29厘米。古代軍中樂器,又名“丁寧”。形似鍾而狹長,有長柄可執,擊之而鳴。細長圓柱狀,甬上部作扁圓橫檔,以便執之穩牢。甬柄飾絞索紋,並飾一圈凸絞索紋。紋飾線條簡潔流暢,鉦體呈橢圓柱狀。通體素麵無紋。

    專家點評:2005年武漢沌口經濟開發區出土。鉦在東周時期的百越地區較為流行。此造型的鉦在武漢地區首次發現。

    07、詩經銘文鏡

    產生年代:東漢。

    外形描述:直徑14.8厘米。圓形鏡麵微凸,背有扁圓鈕,鈕上有“君宜官”三個字。經我國著名的金石學家羅福頤先生鑒定,其文字與《詩經·衛風·碩人》章略有差異,內容為我國失傳多年的“魯詩”。

    專家點評:由於此鏡上“魯詩”銘文的發現,說明東漢時期“魯詩”仍在民間流傳。神獸鏡流行於東漢的中晚期,被認為是漢代鑄鏡技藝最高的鏡類之一。它的鑄地集中在江浙及皖、鄂、湘和兩廣等地。

    此鏡係上世紀60年代初武漢市文物商店從廢品冶煉廠揀選出來的。

    08、帶鞘銅劍

    產生年代:戰國(公元前472年-公元前221年)

    外形描述:劍長55厘米,鞘長44.4厘米,鞘寬5.4厘米。古代隨身佩戴的兵器,此劍為斜寬從厚格式。劍脊細長而凸起,兩從保持平行,至尖鋒處尖削。兩刃鋒利,格呈菱形,短圓莖上置有兩箍,並以細繩索纏莖,莖前呈喇叭形,中空。劍鞘以薄木片按劍形壓製而成,並刷漆以裝飾。

    專家點評:2005年武漢沌口經濟開發區出土。此劍出土時能帶有完整的劍鞘實屬罕見。

    09、鎏金銘文弩機

    產生年代:三國。

    外形描述:扳手兩側刻有“郎史繆曜私弩、將軍鄭貴私弩、將軍趙濯私弩”三個使用過此弩的人名。

    專家點評:將軍趙濯在《三國誌·陸遜傳》中有記載,此人原係魏國的江夏功曹,吳嘉禾五年(公元236年)率部投孫吳的陸遜。此弩機體積較大,是殺傷力較強的弩機。

123456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