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功 山 | |
武功之奇莫若峰:群峰俊秀,層巒疊嶂,絕壁千仞,突龍崢嶸,聳峙拱列,巍峨瑰綺. 武功之奇莫若石:奇岩怪石,星羅棋布,崢嶸峻峭,鬼斧神工,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武功之奇莫若木:古木參天,山色含黛,草甸凝綠,杉竹滴翠,山花爛漫爭奇鬥豔. 武功之奇莫若水,鳴潭幽泉,清涼甘甜,溪流 蜒,如琴如瑟,飛瀑似練,主帶空懸. 武功之奇莫若雲:如絲如絮,若隱若現,雲鎖霧籠,神奇莫測,公卷海湧,浩瀚無際。 ... 武功山風光旖旎,海拔高差1600米,為景觀奇特的花崗岩,混合岩中地貌,紅壤.黃壤.黃棕壤.高原草甸沿海拔高度梯型分布.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區內河流縱橫, 水 係發達,天然落差較大,形成眾多的溪流.瀑布景觀.山區雲霧較多,霧日超過廬山,為觀賞雲海的理想 勝地;海拔雖然高於廬山,黃山,但風速卻小,擁有國家的"天然植物園", 高山垂直型自然植被景觀為 江西省境內罕見,高山草甸,黃山鬆群落為江南罕見.較為完整,原始狀態的自然生態環境雄、險、 奇、幽、秀集於一山;奇峰怪岩.佛光雲海幽泉飛瀑.高山草甸.奇花異草.景觀交相輝印.武功山不僅 具有省級風景名勝區的特征,而且具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特征,是中國旅遊資源寶庫中一顆璀璨的 明珠.江西省人民政府於1995年7月將武功山批準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 武功山曆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特別以道教文化內涵最為突出.武功山原名茲山,據史書記載,東漢葛玄.東晉葛洪先後來此修身煉 丹;道教自三國赤烏年間在山上設立道場,至今1700餘年,晉武夫婦遠道來此修煉,以武功名山;宋信國公文天祥書贈"葛仙觀"巨扁後,名震千裏;陳武帝即位後,更名為武功山;明嘉請皇帝曾派禦使進禦香於三天門,武功之名大噪於天下;武功山佛教開山於唐,盛於唐,其時武功山有集雲,三天門,白法, 九龍四大道教,佛教勝地,宮,觀,寺廟近百座,僧人道士數千人,為湘贛兩省著名佛教勝地,自古以來 就吸引了眾多文人騷客前來探奇尋幽,朝覲攬勝,賦詩題字.已知曆代前來武功山 的知名人物有朱熹,楊萬裏,文天祥 黃庭堅等;明代著名旅遊家徐霞客遊山歸來後,特做"武功山遊記"以傳後以傳後世.滄海桑田,鬥轉星移,山上至今依然留存部分文物古跡,構成武功山豐厚曆史文化遺產中的重要一頁。 ... 武功山地處的安福縣富於革命傳統.明代鏟平王運動,清代太平天國運動 .... 由於曆史的因素,持別是交通不便的原因,使武功山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豐富的旅遊資源也未能得到開發.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武功山敞開了迎接世人的胸懷,武功山將撩開神秘的麵紗,展現其巍峨壯麗的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