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皤灘古鎮

(2006-10-20 03:29:34) 下一個
皤灘古鎮

作者:三楚留香
 


   皤灘古時毗鄰永安溪,因之水運的便利,成了江浙一代的重鎮。物事變換,現在隻有殘存的九曲龍形古街,街邊的藥堂當鋪、青樓酒肆、名士府邸,雖經千百年的風霜,仍然殘存著舊時的模樣,見證著古鎮往日的繁華。
   導遊是個清純秀麗的少女,隨她走在鵝卵石鋪地的古街,去追尋已逝的家園。古街還有一些人居住,多是老人和小孩,青壯年都已逃離古街。除了街邊店鋪,比較完整的建築有貽厚堂、春花院、何氏裏門堂、胡公殿,都值得一看,我們先去貽厚堂,雖然由於年久失修,建築已然殘舊敗落,但氣勢還在。進門看到一盆不知名的綠葉紅花,頓時覺得灰暗的建築明亮起來,午後的斜陽照在天井裏,簷下方桌邊四個老人在打牌,一切都是那麽古樸而新鮮。前後的天井以鵝卵石鋪成兩朵含苞怒放的蓮花,是說原來的主人品行高潔,所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還有兩塊匾,記得是“洛社名高”和“貽厚堂”,“貽厚堂”幾個字是桐城張若震題的,張若震是桐城派的名士,這麽賞識他,這裏原來的主人看來也不簡單,當是書香世家。另一塊匾中的洛社,是當時一種學術組織,這家主人是洛社中的精英分子。在橫梁上發現有燕子做的巢,看到如今住在這裏的平常莊稼人,不禁想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樣的句子。那麽,也難怪唐寅道: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見武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做田。即使所謂洛社名高,也因為後人的不濟,徒留下頹垣殘壁供人憑吊。
   出了貽厚堂,到的是春花院。臨街的牌子上寫的“色賽春花”,這裏正是舊時青樓賣笑的所在,有過逼良為娼的血淚悲劇,也演繹過才子佳人的風流情史。地麵不再是蓮花,而是鵝卵石鋪就的九錢連環中間一朵鮮花的圖案,所謂千金買一笑,畢竟不脫銅錢氣。二樓有高及1尺的欄杆,叫 “美人靠”,不少年輕女子,曾經倚欄賣笑,空看紅顏老去。窗欄上原有鏤刻雕花,文革時破壞無餘,文化的創造是艱辛的,但破壞去很容易。不過還可以看出空城計這樣的故事,原來刻的是三國誌。轉過幾彎,來到後天井,庭有柚子樹,未知當年何人手植,今已亭亭如蓋,早有果實掛於其上。欲買問老嫗買一個帶走,老嫗堅持贈送。還有學童簷下寫字讀書,朗朗聲音穿透了天井。
   然後去的是何氏裏門堂,亦不複舊時觀。最近還遭祝融之災,景況堪憐。這裏有官報廳、何氏讀書堂等,看樣子不但是書香世家,也出了不少高官,正是“學而優則仕”的典範。讀書堂旁邊有一口千年古井,古井旁邊是何氏小姐的閨樓,閨樓的橫梁人稱“變色梁”,據說能隨天氣變換色澤。門前粉壁上還有水墨“喜鵲登枝”圖,惟妙惟肖,文革時為防破壞,曾於其上敷上石灰,如今鉛華洗盡,依然活靈活現。
   最後的胡公殿,是為了紀念胡公胡則這個清官,簡陋的裝飾寄托了人們對清正廉潔、愛民如子好官的愛戴。回去的路上,想起那送柚子的老嫗,感慨古鎮淳樸的民風。
   皤灘的風物無骨花燈,整個花燈沒有骨架,全由繡花針刺成各種圖案紙片粘貼而成,精彩絕倫。湛稱中華一絕,令人歎為觀止。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