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養豬印譜》與郭沫若的養豬詩

(2006-09-12 03:58:44) 下一個
《養豬印譜》與郭沫若的養豬詩豬為六畜之首,十二辰應該倒個頭。豬是多產作家,試問何處不如馬羊牛?哪項不及雞與狗?專工雖小劣,博涉實為優。豬之為用大矣哉,渾身都是寶,渾身都是肉。不問鬃毛膏血,不問肺腑皮油。不問腦舌腸胃,不問胎盤眼球。雜草為糧產奇珍,糞溺使五穀豐收。以豬為綱,保鋼保糧。豬肉一噸可換鋼五噸,豬身是座煉鋼廠。換取一部拖拉機,隻用豬鬃十二箱,豬身是座機械廠。換取化肥十二噸,隻用一桶豬腸,豬身是座化肥廠。發展工農業,多多靠在豬身上。一人一豬,一畝一豬,公養為主私為輔,百子千孫壽母豬。自繁自養開豬源,寧鄉垛山皆可取。憑君一卷書,此乃養豬經,非是區區一印譜。養豬高潮掀上天,要使天公牽牛也牽豬。人民公社無限好,共產主義有前途。豬多肥多,糧多鋼多,不亦樂乎!不亦樂乎!  郭老在1962年初的《人民日報》連載他的《讀<隨園詩話>劄記》,卻把他為《養豬印譜》寫的序詩收進劄記中去了。  在第七十則《訟堂養豬》中,郭老寫道:“前年有三印人輯成《養豬印譜》分社論篇、語錄篇、良種篇、寶藏篇,薈萃養豬號召,分刻印章一百顆而拓製成譜。索餘為序,餘因題詩一章,新詩人中有見餘詩者,頗嫌不大莊重,實則我乃以極端莊重之態度出之。豬之當被重視,即在今日似亦尚待進一步普及。”  這段介紹文字之後附錄了序詩原文:“豬為六畜之首,十二辰應該倒個頭。豬是多產作家,試問何處不如馬羊牛?哪項不及雞與狗?專工雖小劣,博涉實為優。豬之為用大矣哉,渾身都是寶,渾身都是肉。不問鬃毛膏血,不問肺腑皮油。不問腦舌腸胃,不問胎盤眼球。雜草為糧產奇珍,糞溺使五穀豐收。以豬為綱,保鋼保糧。豬肉一噸可換鋼五噸,豬身是座煉鋼廠。換取一部拖拉機,隻用豬鬃十二箱,豬身是座機械廠。換取化肥十二噸,隻用一桶豬腸,豬身是座化肥廠。發展工農業,多多靠在豬身上。一人一豬,一畝一豬,公養為主私為輔,百子千孫壽母豬。自繁自養開豬源,寧鄉垛山皆可取。憑君一卷書,此乃養豬經,非是區區一印譜,養豬高潮掀上天,要使天公牽牛也牽豬。人民公社無限好,共產主義有前途。豬多肥多,糧多鋼多,不亦樂乎!不亦樂乎!”  郭老的序詩,就是選用我編寫的印文巧妙地連綴成篇的,末尾還有兩行題識:“1960年10月8日晨,接閱《養豬印譜》,信筆書此,以糞其首。”關於《養豬印譜》魏紹昌         “篆刻”與“養豬”似乎無論如何也聯係不起來,但在中國特定的年代,卻有了由篆刻名家刻成、有郭沫若題寫序詩的《養豬印譜》。   60年代初期,我編過兩本印譜,都是方去疾、吳樸堂、單曉天三位上海篆刻家刻成的,一本是《養豬印譜》,一本是《古巴諺語印譜》。前一本是為了配合大躍進時掀起的養豬高潮;後一本是響應1961年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帝鬥爭,這兩本印譜都取材於當時報刊上的新鮮材料。篆刻是我國古老的傳統藝術,我想推陳出新,利用印章這塊“方寸”之地為現實鬥爭服務,做到古為今用。兩本印譜前後編成之時,都寄呈郭老教正,並請他題簽作序。郭老收到後,很快就寄來了他寫的題簽和長篇序詩,對我們的這種嚐試性的新作,給予滿腔熱情的支持和鼓舞。《古巴諺語印譜》收印章四十七顆,已於1964年10月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養豬印譜》當初曾在上海博物館公開展覽,得到金石界同誌的好評。但它是大躍進的產品,隨後由於我國遭受了三年自然災難,養豬方針一度有所改變,當時的出版社要我們加以修改才能印行,我認為一改動勢必打亂整個結構,比較難辦,而且部分印章重刻也頗費時,所以便擱置下來了。不過郭老在1962年初的《人民日報》連載他的《讀<隨園詩話>劄記》,卻把他為《養豬印譜》寫的序詩收進劄記中去了。在第七十則《訟堂養豬》中,郭老寫道:“前年有三印人輯成《養豬印譜》分社論篇、語錄篇、良種篇、寶藏篇,薈萃養豬號召,分刻印章一百顆而拓製成譜。索餘為序,餘因題詩一章,新詩人中有見餘詩者,頗嫌不大莊重,實則我乃以極端莊重之態度出之。豬之當被重視,即在今日似亦尚待進一步普及。”這段介紹文字之後附錄了序詩原文:“豬為六畜之首,十二辰應該倒個頭。豬是多產作家,試問何處不如馬羊牛?哪項不及雞與狗?專工雖小劣,博涉實為優。豬之為用大矣哉,渾身都是寶,渾身都是肉。不問鬃毛膏血,不問肺腑皮油。不問腦舌腸胃,不問胎盤眼球。雜草為糧產奇珍,糞溺使五穀豐收。以豬為綱,保鋼保糧。豬肉一噸可換鋼五噸,豬身是座煉鋼廠。換取一部拖拉機,隻用豬鬃十二箱,豬身是座機械廠。換取化肥十二噸,隻用一桶豬腸,豬身是座化肥廠。發展工農業,多多靠在豬身上。一人一豬,一畝一豬,公養為主私為輔,百子千孫壽母豬。自繁自養開豬源,寧鄉垛山皆可取。憑君一卷書,此乃養豬經,非是區區一印譜,養豬高潮掀上天,要使天公牽牛也牽豬。人民公社無限好,共產主義有前途。豬多肥多,糧多鋼多,不亦樂乎!不亦樂乎!”郭老的序詩,就是選用我編寫的印文巧妙地連綴成篇的,末尾還有兩行題識:“1960年10月8日晨,接閱《養豬印譜》,信筆書此,以糞其首。”   十年動亂之後,令人高興的是這本冷擱了十七年之久的印譜,據說又可以出版了。1977年5月我們將這個喜訊寫信報告郭老,並請他對這本印譜重加審閱。幾天之後,郭老的秘書王廷芳同誌複信說:“正趕上郭老生病住醫院,醫生囑近十天左右不讓他看東西,但此件我們還是準備讓他過一過目,這須待到下月初了。”到7月8日,王廷芳同誌又來信告訴我們:“最近趁便請郭老審閱一遍,郭老認為:《養豬印譜》得以出版,很好,‘序詩’照原版刊印即可,因現在手抖,就不另寫字了。”當時我們捧讀來信,都很興奮,禁不住熱淚盈眶。可是後來使我們感到無比遺憾的,不但是郭老在逝世前沒有見到這本印譜的出版,而且直到現在,郭老離開我們已經三年多了,這本印譜仍然在難產之中,尚未公諸於世。回想起郭老生前對這本印譜的熱情關懷,大力支持,特別在他身患重病之際,還是對我們不斷鼓勵,繼續支持,這些情景將永遠銘刻在我們的心裏。我寫到這裏,心情感到非常沉重,非常難受。   〔附〕《養豬印譜》編後記(節錄)   1960年3月下旬的一天,我和三位篆刻家聚在一起,看到報上一則新華社北京電訊,報道“全國有兩千萬頭母豬懷孕待產”,我們四人深深地為這件喜事激動了,大家高興極了,想到應該為這兩千萬頭母豬送一份賀禮去。送什麽禮好呢?商量的結果,決定為豬刻一部印譜送去,豬對人民的貢獻這麽大,完全有權利接受我們這樣一份“雅禮”。接著就由我搜集資料編寫,他們三人分頭篆刻起來,花了半年多時間,終於完成了這部《養豬印譜》。在篆刻方麵,我這三位朋友都有二十年以上的功力,去疾的奔放,樸堂的精嚴,曉天的雄渾,各有師承,而又各具風格,識者自有公論,我是外行,不想多說,這裏主要談談我在編輯方麵的一些感受。     第一,社論篇。一共選刻了報紙上三十一篇社論的題目。這些題目,恰好概括地闡明了養豬的政策方針,並且對於種苗、豬圈、飼料、喂養、防疫、管理等養豬各方麵的重要問題都作了寶貴的指示。我們從黨中央的《人民日報》選刻了三篇題目,其餘則依據全國二十八個大行政區劃的省級報紙各選刻了一篇題目,在這裏就可以看到從北京到西藏,除台灣省尚待解放外,全國各地普遍地掀起了波瀾壯闊的養豬高潮,各地的黨政領導對於養豬問題多麽關懷。因為所選刻各省報紙的社論題目限於一篇,有許多關於養豬的社論題目便沒有選刻,姑且舉兩個已經割愛的例子:1960年2月23日《北京日報》的社論題目《願養豬戰線紅旗如海》,表示了首都人民對養豬事業懷有何等的雄心壯誌,多麽崇高美麗的理想!1959年11月23日《解放日報》的社論題目《堅持窮辦法大力發展養豬》,窮辦法就是自力更生、千方百計、因陋就簡的養豬方針,上海是個富庶的地區,物質條件比較優越,惟其如此,黨更需要強調窮養豬,這使我們深深體會到黨貫徹“勤儉辦一切事業”的偉大精神。     第二,語錄篇。關於養豬的諺語很多,我們選刻時堅持了“厚今薄古”的原則。“養豬沒巧,圈幹食飽”,這兩句本來在各地流行頗廣,但現在養豬,一定要苦幹、實幹和巧幹結合起來,學科學,鬧技術革命,找各種竅門。像浙江一位老媽媽養的母豬一年能產三胎,還能用粗飼料喂出肥豬;上海金山縣的一位飼養員在養豬工作中從正麵和反麵經驗中精心探索並掌握了客觀規律,取得了七年不死一頭豬的顯著成績。這些事實沒有巧幹行嗎?因此“養豬沒巧,圈幹食飽”是老辦法,今天已經不夠全麵,所以就沒有采取。又如過去有兩句“農民不養豬,好比秀才不讀書”,這和現在的兩句“掃盲不離書,種田不離豬”對照起來,就劃出兩個時代的不同,今天不但沒有趕考的秀才,也沒有被剝削壓迫的農民,農民都在學文化了,大批大批地在摘掉文盲帽子,所以後兩句比前兩句有了更現實的時代意義。     第三,良種篇。中國是養豬最早最多的國家,因此豬種之多,也是世界第一。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在1957年搜集的一次極不完全的統計,全國各地的豬種已有一百零九種,其中一半以上都是良種,我們這裏隻選刻了十五種良種的名稱作代表,更是很小的一部分罷了。黨為了發展養豬業中豬源的需要,極其注意豬種的保護、繁殖和改良工作。雲南省西雙版納猛臘縣一帶所產的豬,就是過去尚未發現過的優良品種,據調查該豬的屠宰率比榮昌白豬和金華豬都要高百分之二點五強,出產的油脂占其體重的十分之一,膘厚六厘米,鬃長八厘米,在體型、外貌上相當一致,背特別寬,而且平直,不像其他良種普遍有背凹的缺點,遺傳性方麵也比較穩定,它的特點為體軀較短,繁殖率低,這些完全可以通過選種和加強飼養管理來改進,不用花太長時間就能培養成一種近乎理想的脂肪型良種。     第四,寶藏篇。豬的全身絕大部分可供食用之外,據初步統計,可以製成三百多種產品,包括各式各樣的日用品、藥品和工業原料等。我們從豬頭到豬尾巴列舉了三十多處豬身上的名稱,作為印文,而在每方邊款上所刻明的用途,僅僅是舉其一斑而已。豬不但渾身是寶,而且比別的家畜更有其“得天獨厚”的優點,那就是繁殖力最強,成熟期最短,排泄量最大。一頭母豬一年可生二三胎,一胎豬仔至少有十頭左右,豬又生長得很快,一般七八個月就能長成一二百斤的肥豬。一頭豬一年還可以排泄四十擔豬糞,施在田裏,就可以增產三四百斤糧食。不僅如此,天津市第二食品廠還利用豬糞作為沼氣發電,取出了沼氣的糞渣糞水又能夠提煉維生素乙,提煉後剩下的滓屑,再可以製出焦炭、煤焦油,同時在沼氣裏還可以製出作為人工雨用的原料來,這樣一算,一斤豬糞經過綜合利用後,收回的價值比一斤麵粉還貴。   這部《養豬印譜》在編輯篆刻過程中,正當黨指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大量養豬是促進農業經濟綜合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尤其目前需要大量肥料,養豬又是解決肥源最實際有效的辦法。這樣使我們更加明確養豬關係到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意義,從而獲得了極大的鼓舞力量,更有信心來完成這個工作了。   最後,感謝郭沫若同誌的題簽和序詩,郭老以詩人飽滿的熱情為養豬唱了一支最好的頌歌;齊燕銘同誌也為我們書寫了“推陳出新”的題詞。這些前輩的墨寶,使這部印譜增添了無限的光彩!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