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認為“你真的理性地去思考,你會發現幾乎任何思考都需要信心.”
(2008-05-25 11:58:02)
下一個
小樹認為“你真的理性地去思考,你會發現幾乎任何思考都需要信心.”
這說的是不錯的。但這個模糊的說法,混淆了認識的一個從量到質的改變。
什麽意思呢?
小樹所說的“你看到的為什麽就是真的?”正是不可知論哲學的最根本問題。記得我說過,不可知論才是最符合邏輯,最理性的哲學思想,但同時,它也是最無用的。原因是什麽?就是因為它忽略了認識的質量改變過程。
說得有些坳口了,我還是舉例來說明。
你整天都在想發財,當然,這個夢想誰都有。突然有一天,你發現你買的彩票號碼,和電視上公布的號碼居然完全吻合!
現在我來問你,這是真實的嗎?
哈!這個問題幾乎是每個中獎者的第一個問題!他們一開始都不敢相信這是真實的,因為,畢竟這概率太小了。
然後,你會立刻去找周圍的親人,來來來,你來幫我看看,這是真的嗎?
然後,他們就會驚喜,一遍一遍地看,一遍一遍地對號碼,最後,他們告訴你,真的呀!恭喜啦!
可能有人還會不放心,然後去找報紙,網站(因為畢竟電視播放的時間比較短),再去對號碼。
最後,放心了,去領獎。
好,例子講完了,現在,我來問大家,這位中獎者為什麽要反複去做這些核對工作?核對工作的本質,是什麽?
答案是,他在找現實的反饋。一開始,他並不肯定那是真實的,號碼那麽多,可能是幻覺,可能是錯覺,總之,他認為自己的認識並不可靠。然後,他不斷地尋找現實反饋,這包括親人的認同,多次不同渠道的肯定,最後,他認為,這是真實的。
這,就是我們認為真實的一個認識過程。我們認為的真實,來自現實的反饋。
但是,無論現實如何反饋,我們都必須承認,仍然存在不真實的可能性。
注意,這裏就稍微深一點了。這種不真實的可能性,有兩種完全不同性質的類別。
第一,是其他人和其他反饋都錯誤的可能性。這是比較好解釋的,就是說你的親人也看錯了,報紙網站都登錯了等,這種情況的概率極小,我們基本可以不考慮。僅僅作為“真實性可能出錯”的一個詮釋,而這個可能的可能性,小到幾乎沒有。
第二,這就難了。這個不真實,講的是整個認識的不真實。就是小樹說的MATRIX。你怎麽知道你的整個神經係統不是被控製了呢?你怎麽知道整個中獎,整個你周圍的環境,整個你的人生,不是被一個幻境所控製的呢?
要講這第二個問題,就比較難了。這得涉及到一個本質性的問題:什麽叫真實?
就從電影MATRIX 來講,你憑什麽認為MATRIX 是虛幻的,而ZION 是真實的?我告訴你,從純不可知論的角度來說,你根本分不出來。甚至,整個MATRIX 和ZION 的大戰,都可能是個更大的控製係統的幻覺,我們可以叫這個係統為MM, 不是巧克力MM,而是MASTER MATRIX 的縮寫。但是,嗬嗬,問題永遠沒有終結,這個MM 又憑什麽是真實的呢?
好,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這裏,“真實”這個詞的含義,逐漸失去含義了。你不可能肯定任何事物是真實的,那麽真實這個詞,代表什麽含義呢?你如何肯定你認為的真實,是真實的呢?
所以,我們必須回到一開始,重新對“真實”這個概念來進行思考,什麽是真實?這個理所當然的問題,現在真成了問題了。什麽,是“真實”?
能問到這個問題,就可以跳出不可知論了。
所謂的“真實”這個概念,不是憑空的。真實,就是反饋。所有的反饋,包括預期的反饋,都相互符合,這就是真實。這樣說,很多人都會很吃驚!難道,我們認為的真實,就僅僅是這樣簡單的反饋集合嗎?嗬嗬,很遺憾,我告訴大家,就這樣簡單。這就是為什麽一個精神分裂的人看到完全真實的幻覺,他自己不可能知道那是幻覺一樣。而因為他反饋到的感覺,我們都感覺不到,我們都沒有這樣的現實反饋,所以我們才會認為,那是病人的幻覺。
說到這裏,再請大家思考小樹所談到的MATRIX 的問題。你就會發現,我們根本沒有資格去問,我們是否生活在一個MATRIX 裏,因為隻有你出了係統,才能去置疑這個係統的真實性,而即使你出了這個係統,你仍然無法確定你是否在另一個更大的係統裏生活。所以,所謂的真實,永遠無法定義。
那麽,對我們人類真正有意義的“真實”,就是現實和預測的反饋的相互符合印證。而這一反饋,唯一出錯的可能性,就是我們在第一條裏說的,概率幾乎為零的出錯率。
我現在問您,對於這樣微小的出錯率的真實,你需要什麽信心嗎?
嗬嗬,這就是說,經過反複核對的彩票中獎者,去領獎的時候,還會需要什麽信心來支持自己“我中獎了”的判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