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17)
2008 (65)
2009 (64)
2012 (63)
2014 (2)
2016 (15)
一張白紙,可以畫最美的圖畫
白癡論
白:空白、一窮二白。癡:一廂情願、執意、妄念。
白癡從字麵上解釋並不帶有貶義,相反,從積極的意義考量,白癡的執念執著和一廂情願倒是構成信念的外延部分;假如引用到政治信仰上那就是達到值得讚賞的忠誠層麵了,境界提高不少;而且一窮二白正是契入政治理念的大好狀態——洗腦就是開始於大腦空白期的。
白癡從醫學定義上的概念即具有四歲孩童相同智商的成人的思維狀況及其行為。要知道四歲孩童的智商已經懂得不少事情了。最早是巴甫洛夫的實驗得出的結論:黑猩猩的智商達到了相等於四歲孩童的智商的程度,以及某種品種的狗類也具有這一程度的智商。
假如人類不對自己要求過高的話,四歲程度的智商恰恰能夠充分保證過上舒適無憂的生活——所謂幸福指數,就是明白的少一點,因為明白的少所以快樂幸福。過高的智商導致產生野心和過強的欲望,一切痛苦都來自於智商——超過四歲程度的智商。舉個例子吧:
狗是記吃不記打的。剛挨過一頓揍,三分鍾後主人給它一點吃的它就忘了痛呼呼地吃起來,更別說十天半月、一年十年之前挨過的揍了。狗是感覺不到痛苦的,它隻會感到恐懼然後是順從。還有阿Q是沒有所謂痛苦的感覺的,他能感到的頂多是不爽而已,不爽就要“媽媽的”了。
所以,人要快樂,就要努力把智商下降到四歲年齡的程度,說白了,就是做個白癡,快樂的白癡。誰聽說過有痛苦的白癡?
相等於四歲智商的人們很容易快樂起來,從理念上形容就是樂觀主義者了。他們相信一件事腦筋就不在轉彎,就像小孩子得了一件喜愛的玩物捧在手裏把玩還向同伴炫耀,幾個白癡湊在一起就把歡樂增倍放大,就有了彈冠相慶的氣氛,其實在正常人眼裏他們津津樂道的事情原來充滿著悲哀。他們懂什麽嗎?他們投入的僅僅是熱情——也就是執念,奉承一點的話,可以說成是信仰的。單單憑信仰幹事,並不需要高智商,四歲程度足夠了。程度高了會壞事,這點智商盲從已經足夠了。
四歲智商是難以辨別善惡之區分的,更不足以麵對複雜現實;唯一可行的就是在政治中找到自我價值的定位,找到自我存在的意義,階級鬥爭是最好的借口和施展:打砸搶上街遊行在網上罵人以至造反殺人——以革命的名義,以愛國的名義,有正常思維能力的人會去幹此類勾當嗎?因為政治沒有對錯的嚴格判別標準,隻需妄念和執意即可,況且還有領袖偶像指引,襠中央襠領導調度。即使徹底腦白也可投入,門檻低,越白越執著,越白越堅定,白癡的越徹底,革命堅定性越顯著,鬥爭性越強。所以鬧革命搞政治適合白癡,幾場政治運動搞下來便積累了大量白癡,白癡也會繁殖,代代相傳;隨著改革開放白癡也趁東風漂洋過海,他(她)們身在海外不忘襠,誤以為太陽即是明燈,此岸還是彼岸,以襠國代表自居:洋的比土的更癡啊。
把成年人智商限製在四歲兒童的智商程度其實施行起來一點兒不困難,不要以為降低智商是件費力費神的工程。何謂洗腦呢?怎麽洗法呢?看看北朝鮮北韓父子政權就可以知道政黨是如何製造白癡的,一點兒不困難吧。當年老毛就這樣幹過,造成民族白癡化。把正常智商搞成腦白精容易,回複正常狀態就比較艱難了。那些個曾為白癡的一定也想洗心換麵,可就是總趕不上趟。難啊!曾經滄海難為水呀,曾為白癡難複聰,道理是一樣的。
毛賊東就說過:一張白紙,可以畫最美好的圖畫。意思就是白癡可以幹革命做大事,他是提倡越白越好的,白到癡愚程度就萬事俱矣!數風流人物,不就是看今朝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