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一揮手的博客

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招幾個人生知己,能否?
個人資料
揮一揮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張藝謀、李安、成龍——人生的三個成功典範

(2012-08-27 17:54:10) 下一個

張藝謀、李安、成龍——人生的三個成功典範

張藝謀、李安、成龍都屬於現在社會全方位意義上的成功者。

成功是人生價值的標本,不成功的都一樣,成功的卻各各不同。成功是有招數的,是當事者善於審時度勢的結果;而如何審時度勢,卻實實在在體現了當事人的價值觀,折射了當事人浸染其中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滋養以及一己的人文情懷。

張藝謀、李安、成龍都是演藝界人士,有可比性。人們看到了這三人成功的光環,卻往往忽略了這三人成功的差異。

 

張藝謀的成功,是草民進城穩紮穩打最後發了大財的方程進行式。

張藝謀是有才氣的,也有勇氣,當年他靠賣血積錢買相機搞攝影、因超齡而冒膽提筆給文化部長寫信陳情而後特準入電影學院這一幕,在在證明張藝謀是條關中漢子。他敢為。

果然他隨後拍出不少好片子。《紅高粱》一炮而紅,尤其是《活著》,因為拍得太好到現在還禁演著。但是接下來他沒再拍過值得稱頌的好片子,《一個不能少》是他藝術上表達人性的最後一抹彩霞。有人說他張郎才盡,有的說他被招安了身不由己。

張藝謀也曾想著打進好萊塢來著,哪個導演、演員不想走走好萊塢的紅地毯、星光大道上留個手印?

當張藝謀左攜右傍謀女郎進出好萊塢劇院,左右前後全他媽大牌,看看架勢他恍然明白好萊塢這條道絕不好走。當然咱不能懷疑他的勇氣。但是,中宣部禁演了《活著》,這一招比好萊塢大牌的光環更寒心。

張藝謀是個聰明人。他突然明白過來,自己的人生道路該怎麽走,捷徑在哪裏。人到中年這份頓悟太重要了。

這下一定要說說張藝謀的生活環境。

張藝謀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不過因為政治因素他們家決沒有張揚吐氣的時光,他父親出身黃埔軍係,前國軍軍官,況且他還有個親叔叔在台灣呐。這樣的環境會產生怎樣的人格呢?比較壓抑,生存的敏感度安全感比一般人強烈,起碼是養成了看風水的眼光(漓江鏡像、西湖鏡像請他做導演算是請對了人),就是所謂“審勢度勢”,明白自己的進取得失,地理位置。年輕時候一無所有就無所畏懼,現在,已經有了名氣,權衡進退當珍惜羽毛。

這種時候,人生價值觀就起了關鍵作用。人生追求什麽?

好萊塢明星的風光,說到底,是什麽呢?在張藝謀眼裏(也包括百分之90的中國人)不也就是榮華富貴四個字?人生牛逼烘烘?

《活著》禁演,官方未必說一個字,但張藝謀看懂了領會了。榮華富貴看起來高不可攀,但進了門入了道,也就是囊中探物,看你怎麽取。環顧業內,經過幾十年高壓殺伐,老一代導演武功已廢,自己已是中軍大帥;而好萊塢群星閃爍,輪到自己不知猴年馬月時不我待;國內的局勢,隻要自己順著道走,就是金光大道,雖然和好萊塢的星光大道格局不同,但人生的實質意義差別並不大。所謂雞頭牛尾論,中國人傳統的選擇都是寧為雞頭不做牛尾的。

所以張藝謀就潛心在國內謀發展。果不其然幾年下來達到一哥地位,08奧運總導演一錘子定音昭示其國家禦用第一人地位。這就引起另一位大佬陳凱歌的酸味醋意。他自恃導演世家身世,紅色血統,一哥位置應當歸他所屬,憋著氣和張藝謀爭高下。89六四,張藝謀一聲不吭,陳凱歌高調表態出走紐約。張藝謀是以入世的態度做入世的事,苦工狀態,小農意識;陳凱歌想出世,表示自己的不俗,狷傲,清高,但骨子裏其實還是俗,很入世,因此往往敗北。出身不一定全是紅利,說具題外政治話,薄熙來就敗在他那出身上,慣於扯大旗登高一呼,以為世界於他可以予求予得,結果被草根出身的王立軍暗算,身敗名裂。

 

張藝謀不是個理想主義者,是個現實主義者。理想主義者看重的是追求的過程,現實主義者注重的是追求的結果,在中國的社會生態裏,生存的本能總是抑製扼殺理想主義的靈魂。一樣是成功,理想主義體現出更豐富的人文情懷,激勵人心;現實主義表達的是狀態場麵氣勢,刺激感官和欲望。現在中國的社會實在太需要激勵而不是刺激。人的感知層麵是豐富多彩的,靈魂的深度深不可測。

 

現在來說說另一位導演——李安。他為了在好萊塢紮根,便在紐約潛伏下來,將近十年,真正是十年磨一劍,不僅僅是買菜燒飯帶孩子,他耐得住寂寞。他終於逮到機會,《冰風暴》得到好評,《斷背山》讓他得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斷背山》故事簡單場景平常,卻拍的蕩氣回腸,藝術氛圍濃烈,催人淚下,斷然不是張藝謀能夠探足的層次。李安由此僦身國際大導演行列,是華人的榮耀,台灣之光。

李安的潛伏,說明什麽呢?他一定也前後掂量過,審時度勢過。李安的堅守表明他有充分的自信。自信產生於價值觀。

榮華富貴,在李安的人生字典裏大概隻有“榮”這個字。在台灣沒有政協人大,名人沒有特權。就是單單致富,李安也沒必要潛伏,他可以靠拍廣告片、接一些二三流的本子賺錢。但是李安像處女一樣守住底線,一鬆手,業內的傳言就是定位,再也接不到一流的好劇本了。

台灣富足的自由經濟,和自由平等的社會環境(相對於同時的大陸),使人能持平常心和正常心態,以及較高的競標(理想)起點和眼界境界。人生理想——可形見的物質欲望轉化成理念,感性升華達到精神層麵,不以成敗論英雄,不以富貴憑人生。人生是個過程,理想不過使過程呈現精彩。有理念支撐的理想展開內涵更深邃,不為生計所迫,沒有物欲熏漲,所以有人性的光芒。

一般來講,比較純粹的狀態接近事物的本質,人們能夠接受虛華但真正欣賞並為之感動的還是純粹、本質的東西。

李安得奧斯卡獎之後笑容依舊含蓄謙遜,還是平常心態平常人,這就顯出人性魅力,及社會和文化的潤化影響之力。

 

現在明白成功者不同的成功之道了吧。成功本質的區別在於:

看重過程,就不在乎速度。持之以恒並享受過程。

看重結果,必在乎速度,急功近利,注重成功後的實利。

因為擁有的過程不同,最終導致成功後麵對名利社會的反應也大相徑庭。成功者事後麵對名利的表現最能體現他(她)所處的社會風貌和人文情懷。

 

最後說說成龍。成龍是個合成的典型,他這樣的明星風範隻能夠產於香港這種地方。成龍的片子年輕時是喜歡看的,打鬥擺噱頭。他總令我想起少年時的一個發小。此君天生善跑善於攀登跳躍,當年他在三層高樓的屋頂上奔跑如飛,翻牆爬樹靈巧快捷健步如飛。數年前我們敘舊,我還說:你生錯了地方。假如生在香港你就是第二個成龍!此話一點不誇張,就是有人有天生的本領的。成龍就有翻牆攀登靈捷輕巧的本能,他生對了地方。香港是個自由港,有本事自由發揮,沒有大陸和台灣那種種限製(當年);因為是商業社會,養成商業頭腦,就事論事利益分沾。成龍有武藝又有頭腦,該當他成功。

成龍少年成名於本港,青壯年闖蕩好萊塢,李小龍猝死他正好做替補,打下一爿天地,中國功夫揚名好萊塢。幾近中老年階段他又轉戰大陸,頻繁出擊,在各類場合以名人巨星身份議政,以致給人愛國者映像。

其實是錯覺。人生在成龍眼裏不過是“揾食”的過程,他要的是——通吃。俗話講:甘蔗哪有兩頭甜的?成龍偏要吃到頭還是甜的!之前在本港在西方成龍都得了滿貫,年數大了腿腳不靈便了,大陸是他最後的戰場,他自有戰術應對,便是我們看到的種種。製度有轉型,人也可以嗎,藝人轉型吃政治飯成龍還需要學習成長。

通吃,黑白紅、老中青三道通吃,大滿貫再加上滿堂紅,成龍要收官,他有這個實力的。說他愛國,我是不信的。他的名言:中國人就是需要管。他當年假如生在大陸,被共產黨管一管,還會有成龍這個明星嗎?這句話對大陸國民不公平。智商是不能通吃的。

 

成龍是徹底的現實主義者。說他有理想,是我們太文學。香港社會養成藝人以利益的眼光衡量自身與世界的溝通,精準到位絲絲入扣,人生何嚐會不成功?成龍是個中典範。此處還可以說一個人生通吃的名人,和成龍有得一比,當然地位在其之上,就是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他是通吃的典範,人生處處是精彩,活到老得意到老,一路春風。說楊老愛國——你們信嗎?不過,諾獎世上有幾人啊?何況是中國人。楊老有這個資格通吃。

通吃是一種人生狀態,憑本事做到無可厚非,但要標上政治標簽那就顯得淺薄無品了。

 

張藝謀、李安、成龍的成功範例其實是三種製度三種社會三種文化的體現。人是社會的產物。

國人實在不必苛求張藝謀。個人的追求和價值取向脫離不了出身羈絆和社會大環境,現實主義不是錯,張藝謀沒有裝逼牛叉就可以了,況且更沒有為虎作倀。張藝謀張郎才盡不是始於今日,其實在他決定做中國雞頭那一刻就限定了他才華發揮的力度深度和廣度,區域決定眼界,體製限定人才;而且張藝謀生長在古都西安,受皇氣熏陶有很深的帝王英雄情結,往往想表達出恢宏的場麵浩蕩的情懷,可惜,人生初期的窘逼烙印難以消除,所以總是皇氣虛張,土氣露餡,底氣就缺那麽一點。張藝謀功成名就,對好萊塢還是難以忘懷,這次想用《金陵十三叉》衝金:重點題材,啟用好萊塢明星,大投資,大場麵,結果呢?自然是糟踏了。當然了,還是收到一點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就有歌星稱,看了此片從此不用日本貨。嘿嘿,正合當下義和團精神之濫觴。

 

當一個政府或者政黨壟斷了社會資源,社會的競爭機製迫使個人淹沒在機製漩渦裏。人性有天生的趨利本能,怎樣做人、做怎樣的人一切都在情理之中;隻是無需扯大旗附麗政治。人生一切成功都有其可歌可泣的初始階段,但結尾就未必精彩,有些甚至是乏味的。

每個人都可以在這三種典範裏多多少少看到自己的影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歡顏展卷林中閑坐 回複 悄悄話 分析精彩。
看來樓主還是憧憬理想主義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