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一揮手的博客

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招幾個人生知己,能否?
個人資料
揮一揮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同裏三傑

(2011-02-21 09:10:50) 下一個

   

從蘇州走高速不到一小時就可到同裏古鎮。

同裏、周莊、烏鎮、朱家角是滬蘇一帶有名的古鎮。除了同裏,其他幾個鎮我都已去過了,有的甚至還去過多次。就是同裏古鎮我還沒去過。

從雲南的幾個古鎮遊玩回來,你說,所謂古鎮,對我還有什麽吸引力?

可是,家人一對我建議去同裏遊玩,我馬上積極響應。這是不是有點言不由衷呢?而且積極的態度好似已經等待了很久,恨不得馬上成行,豈不做作的利害?

其實不是那麽回事。

我的要去同裏古鎮,不是為了觀景遊玩,而是為了那地方的人物。每個地方除了風景吸引人,總是會有當地的名人作為名產來突顯人傑地靈風華物寶的特色。在騰衝這樣偏僻的地方也能挖掘出來一個有名的人物來襯托美景,就是艾思奇——一個哲學家,可是我對他這樣的哲學家並沒有興趣。

那麽,聽起來好像同裏古鎮的什麽有名人物吸引我了,以致於我興匆匆迫不及待要成行了?

其實美景是無需人物來陪襯的。

這個時代,名人的信譽和商品一樣都在降價,有的甚至名不副實。所以所謂名人在我心裏沒有地位。我說的同裏古鎮的人物,隻是普通的人,他們出自同一個家庭,一個故鄉——同裏;他們不是名人,但是是傑出的人士。他們的人品和處世態度以及對社會的回饋都擔當得住傑出這兩個字。

因為他們的傑出,我便對同裏有了興趣,要看看地靈是怎樣產生人傑的。

他們是三兄弟。

三兄弟的祖上在太平天國鬧事時從無錫遷徙到同裏避難,幾代下來已成為同裏望族。到了父輩難逃富不過三代的輪回,開始敗家。及至49年後劃為地主成分,家道敗落生計無著,淪為二等公民,母親隻能幫傭養家。

三兄弟之老大,投筆從戎曾經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但因出身問題斷絕了在軍界發展的可能,後來在教育界任職並有所建樹,任大學教授,編輯出版了一本流傳廣泛頗有影響的專業書籍,幫助了無數學子和有心人士。提起這本書,這個作者名字,在業界雖不是如雷貫耳,也是有幾分響亮度的。

老二畢業於北京理工學院,因成分不好,分配到青海工作。做過中學校長,縣委領導。因辦事幹練作風正派,被提拔為州一級黨政領導幹部。就在走馬上任之際發生了“六-事件,因拒絕傳達中央文件而自絕官路,一怒之下索性辭官,回到蘇州過引退生活,研究佛教頗有心得。他公正好義,具有生活智慧和技藝,眼下是自學成才的農藝師和土獸醫,種植蔬果養雞養鴨養鴿,釣魚看書,含飴弄孫,不亦樂乎。

老三最小,雖是親兄弟但並不同姓。說起來也是一段人生辛酸事。

老三出生時正是家業最艱難時光,母親為了養家做人奶媽,奶水富足卻不能哺育自己的兒子,不得已將他送人。領養的父母是城市貧民,卻是憨厚本分人家,養母生了一個女兒之後不能再生育,望子迫切便領養了這個兒子。

小弟送人時老二七歲,已記得事了。他依稀記得線索,暑假時便摸索著找到了領養人家去看弟弟,結果遭到養母嗬斥。但是養父及其善良寬厚,反而設飯招待這個尋親而來的小小不速之客。回家後老二興匆匆告訴母親弟弟的情況,不過卻並沒有得到母親的鼓勵。

自此哥哥就再也沒有去找過弟弟,手足失聯,真正天各一方。

老三天資聰穎,既有大戶人家先天基因,又有貧民小戶的後天撫養,調養得當,逐養成敏於行而呐於言,善良厚道負責認真的品性。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離奇身世便可作為人生注釋。

知青文革下鄉,老三在江蘇農場藥廠務工。他拉得一手好二胡,是廠文藝宣傳隊二胡手。該廠的文藝宣傳隊在當地小有名氣,許多隊員後來都成為專業演奏家。那時已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話說當年領隊招收學員的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央廣播學院教授張韶受命來江蘇收學生,走了一大圈還未完成名額,走累了就在當地歇腳,聽說此地有個文藝小分隊,頗有幾把二胡手,於是決意就在這兒完成招收指標。

真是時來運轉,人有命運照看。老三當時的演奏技藝和其他二人不分上下,資曆卻不及二位。可是拉得最好的那位正巧回家探親,不在廠子裏;選中的那位又偏偏一隻耳朵有聽力問題,於是張韶隻有選老三了。就這樣,老三成為中央廣播學院民樂係的學員,張韶的得意門生。

試想:假如他背著壞家庭成分的黑鍋,縱然有演奏天分,在那個年代怎麽可能中選,進入大學?

一切原來在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四年苦練,老三以品學兼優的學業畢業,分配到中央廣播民樂團任二胡演奏員。八十年代初入中央團校學習一年,然後作為中央巡講團成員下到外省農村一年作基層鍛煉,回來後升任副團長,團長是著名的民樂演奏和指揮家彭修文。

當時所謂的第二、三之類梯隊,就包括了團校培訓的這批人。同期的學員裏有人高升至國務院、中央團委,有的任中國軍樂團、愛樂樂團領導,有幾個和老三至今是鐵哥們。

八年官場生涯,老三備受挫折,看穿了官場作為,他打消了攀榮附貴的意念,萌生去意。這其中有內行老手的打壓因素,也是他淡定瀟灑、耿直正義的本性在起作用。中國人都明白官場是怎麽一回事。

老子不陪你玩了。老三決定提前退休。

他算了一筆帳。中央廣播民樂團雖然是中央級單位,素有皇家樂團之稱,經常為國宴伴奏,每年基本有兩次國外演出機會。但是這些都是屬於驢糞蛋外麵光的活兒,風光但不掙錢。而且民樂和京劇一樣正在走頹勢。雖然團員不坐班,但是每月一次團內匯演考核,時不時地外地演出,和逐漸失去吸引力的國外演出,都得費神應付。而這時正有一個新的商機正在成型。

考名牌大學有特殊才能加分的政策出籠。於是學童學琴練體育各種花招蓬勃興起。老三在培養自己女兒的過程中確證了自己的實力和長處。他拉二胡之前玩過小提琴,以後一直沒有放棄;學院裏又學會彈鋼琴,真是中西合璧,土洋結合。 他教女兒學小提琴,兩年後女兒得到了北京市小提琴比賽少年組冠軍,後來考入清華大學並進入清華交響樂團任提琴手。

老三善於實幹不擅長演講,責任心強,這在官場不利,與教學恰是相適。他提前退休一心教學,二胡小提琴雙琴齊下,教出不少人才,也提高了收入。他教的學生每年都有一二人得到市級專業比賽名次,他也因此每年都得到市教育局頒發的優秀園丁獎。

按常規,以他的實力和名氣背景,應該是大展手腳,把餅做大,幹脆開辦學校。10個人裏頭一定有九個半人是這麽想這麽做的,這年頭誰不為了錢拚命?連家人朋友都曾這麽勸過他。可是老三有自己的盤麵。他認為做大有做大的麻煩,自己目前掙的錢已經幾倍於原來工資,在當年可是不多見的,和自己心裏認定的付出和收入正合心理價位。做大了,收入可能翻倍或更多,但勞心勞力人會浮躁,甚至折壽。自己手裏的活屬於細水長流青山常在的手藝,隻要能動,八十歲還能教;仔細算算,人生一筆總帳大致相差不大,但生活質量卻因而會截然不同。況且自己喜歡琴藝和教學,過程中能感受到快樂;而一旦完全商業化,就決無樂趣可言了。

所以他的學生數目一直保持在原來的數量上,不濫數,不濫教,和學生家長都成為朋友,生活充實而富足,平淡低調。

老三夫婦都是南方人,很早就在做回老家養老的打算。為了這一計劃,老三開始強化小提琴訓練。他的好友是蘇州樂團的第一小提琴手,建議他到蘇州後教小提琴,甚至可以把自己的學生介紹給他。滬蘇一帶比較洋派,學二胡的不如北方普及。等到在蘇州置好家業老三告別了學生,把五個學小提琴的學生轉交給女兒繼續教,就回到家鄉蘇州。以他的紮實功底和專業背景很快打開局麵,馬上被邀請擔任蘇州市民樂評級委員會特邀評委。不過他不張揚,保持一貫低調,招收學員限製在一定數量,所賺的錢夠負擔所有開銷就行。夫婦倆的退休工資一分不動。

他很滿足了。

老三的要求不高,但是要做到這一點,起點卻非常之高。他單純不勢力,從來沒有曲裏八怪的念頭;又很有人情味,經常幫朋友的子女疏通進入頂級樂團渠道,卻從不收取一分報酬。他也愛憎分明,內心一直不能忘記母親將自己送人的事實,雖然現在90多歲的老母親住在他們家裏,他做得到一切禮儀和倫理上應該做的,卻不曾開口叫媽。而對養父母一直負擔到送終。

想想那些被黨整的家破人亡的人,能夠再叫一聲黨“媽”,那境界真是高了大去了啊!凡人一般做不到,隻有用特殊材料製造的人才能做到。

好了,別跑題了。還是回正題。

一門三傑,含冤而死的父親在九泉之下應該瞑目了。兄弟三個人都沒有做出什麽轟動的業績,但是都交出了優異的人生成績單。他們傑出,是因為優秀,優秀的人品,優秀的品格,優秀的生活態度,其實這幾者是相輔相成的。基因不優秀,基礎不優秀,有才也是歪才,有財也隻是暴富,頂多是個富豪而已。

也許有人奇怪了,同裏三傑,聽下來,有點那個意思。可是,這和您揮手有什麽關係呢?難不成揮手是傑出人士搜尋委員會委員?

人生講的是緣分。老三碰巧是我姐夫,我呢,是他舅子,嗬嗬。他可是我敬重的男人之一。

所以,當家人一提起去同裏古鎮,我馬上踴躍讚成。於是在一個天朗氣清的日子,由老二帶隊,姐夫駕車,四個人前往同裏古鎮遊玩,兄弟們是舊地重遊,探訪故裏;而我,則是去看風光寶地,看那塊曾經孕育無數傑出人士的土地。(照片)

後記:一,姐夫一門三傑,女流亦不讓須眉。三傑的姑媽,是同裏鎮中學校長,修女,素孚人望。抗戰期間姑媽遭日寇強暴,不甘受辱以死抗爭。結果引起民眾聲援抗議,釀成該鎮抗日風暴。此事載入同裏鎮誌,並為姑媽立有塑像。姑媽是真正的貞節烈女。

二,老二下麵有個妹妹,年輕時在同裏鄉下吃足苦頭,後來返城,嫁了夫婿。此夫婿亦非等閑之輩。是中學數學老師,中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委員會評委,特級教師,數學教材編寫委員會委員,等等頭銜。真正是桃李滿天下。我有幸和他見過一麵,他中等偏瘦個子,謙遜樸實,一副老法派頭,一點不勢利不張狂,走在路上就像一個小職員模樣,真謙謙君子也!

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家門不出顯赫人物,出的是傑出人士優秀人才啊!

你說,同裏該不該去一趟?

不去,實在是說不過去的呀。

揚善抑惡,社會正氣得以伸張。我說三傑故事不是為了誇耀(有什麽值得誇耀的呢),而是覺得淡定的心態和樸實的人生,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比權利和財富更難得,更值得推揚。其實,這樣的傑出人士不少,隻是都默默無聞的潛伏在人世吧——那是真正的潛伏。

所以,說三傑,其實是說所有的類似傑出人士,並借此文向傑出人士們致敬。

 

 

 

 

 

 

 可憐的店小二,很累。包子還冒著熱氣,人睡了。

 此地租一小屋,比住在水泥眾林裏如何?

 魚鷹等著表演。

 同裏鎮一角。

 河邊小餐館,吃客邊吃邊觀風景。

 同裏鎮橋頭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十月麗人 回複 悄悄話 寧靜以致遠,江南的古鎮人傑地靈,保持著一份淡定從容在今天的浮躁裏很是不易。值得敬仰。
揮一揮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xingfu^的評
這句關鍵的話被你抓到了.也是我的深刻感受.
謝謝光臨.
xingfu^ 回複 悄悄話 "淡定的心態和樸實的人生,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比權利和財富更難得,更值得推揚。"

美文美圖美好的人生。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