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一揮手的博客

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招幾個人生知己,能否?
個人資料
揮一揮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Google事件的成因和發展趨向

(2010-01-14 16:31:00) 下一個

Google事件的成因和發展趨向

中國經濟市場開放,吸引許多外資進駐投資,一般都能盈利,甚至大利。唯獨網絡資訊類的公司在大陸投資都進展艱難,铩羽而歸,無利而返。前有雅虎,這次Google公司宣布考慮退出中國市場,又是一件。

“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網絡信息領域一向是中共重點持守的關隘要津,信息自由意味著思想自由,思想自由會導致什麽,結論不言而喻。Google中國前總裁李開複離開Google,是有難言之隱,他已經看到了最後的結局,所以隻能提前割袖斷臂。

Google 要撤出中國,當然不是中國政府希望看到的最終結局,正如中共一向注重宣傳效應,Google能在中國立足是一種姿態,具有商業廣告和形象廣告的意義。中共僅僅需要Google 能就範,而不是逼退。

迫使Google 就範,中共采用了老傳統手法,鼓動民眾群起而攻之。這即是鬧得沸沸揚揚的Google侵犯著作權事件。按常理推測,像Google這樣的公司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一是這種搜尋業務遍及全球,它隻提供信息,每個人都可以方便地從Google 上找到任何作家藝術家的信息;二是入鄉隨俗,公司一定是為此事和中國的有關部門(如信息部)溝通,在得到了有關官員的認同下,甚至簽署了有關文件才開始這項業務的(也許未必,在中國,某些場合一個官員的認可等同於法律承諾)。

問題的蹊蹺在於現在出麵聲討的是中國作家協會,以及統轄下的個體——作家。作協看起來似一個民間同仁組織,聲討的作家一個個都像遭受了嚴重傷害的患者。局麵很滑稽:以盜版侵權著稱的中國,竟然首次對這類問題重視起來,言辭鑿鑿,聲討正義了。

Google需要麵對局麵,需要釋疑,擺脫誤解。但是它現在卻發覺找不到當初承諾的部門和官員了;即使找到了肯定也得不到他們希望的口徑了,政府內各部門平時互相扯皮,這種時候就是一盤棋了。這也是事發後Google馬上表態,但之後卻無連貫行動的原因。

Google 會是怎樣一種感覺呢?

雞蛋撞牆頭固然是粉身碎骨,但幾萬個雞蛋砸在牆上,至少也鬧得灰頭土臉吧!作協養了幾萬個作家,是獨特的機構,平日裏神龍不見首尾,但關鍵時刻表示出知識分子和作家的憤怒了。那個用身體寫作的綿綿就是打頭炮的之一。

好在很多作家保持沉默。

 

相信Google公司終於醒悟到了以前的某些忠告,或者預測的局麵,以及它在中國的前景——那就是妥協,除此之外,沒有它途。

 

除了聲討,Google 還遭受騷擾。據稱某些獨立人士及官方信箱遭到來自中國的高技術的侵入。下麵資料來自網絡:

來自推特微博客的消息指,穀歌所說受到的網絡襲擊是:一些來自中國的“不法分子”試圖入侵中國維權人士的Gmail,盜取維權人士的郵件。Google表示這些不法分子沒有得逞,但這一舉動成為了Google撤出中國的導火線。一直以來,Google都無法在中國開展全麵的業務:Google搜索經常被重置、Youtube無法打開、Google Docs經常被和諧、政府不斷要求Google.cn審核關鍵詞、國營電視台不斷用各種理由對其抹黑……所以,Gmail被攻擊隻是讓Google的忍耐度到達了極點,一直以來,他們忍痛接受網絡審查,在中國苟全著,但這回Google的底線被觸犯,它不可能不憤怒。

 

有信仰才會有前途。

錢不代表一切。美國固然有許多陰暗麵,不是十全十美,開創Google的隻是兩個普通的美國青年,不過他們代表了美國的理想,正如蓋茨、巴菲特等人,這些人已經跨越地域界限,成為人類的精英。所以,Google 的決定,一點不突兀,有因可循。

中國政府如何對此反應呢?目前還沒有官方的具體回應,隻有外交部千篇一律的辭令。Google的決定以及美國政府的態度,應該超出中共的操盤之外,相信政治局正在開會商討。

不過,依照慣例和參照曆史,最後出麵發揮影響的依然是群眾,表達愛國情操。藉著Google事件,再次喚起反對美國及西方的意識。

而百度——Google的最大競爭對手,失去了競爭對手,將會越來越具有官方的色彩。民營企業逐漸換血,或者空有其名。

我個人讚成Google撤出中國。不自由,毋寧死。現在隻是割點肉,沒到死的程度。

用行動表達理念,彰顯價值觀。做老大,是要付出代價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揮一揮手 回複 悄悄話 謝謝為兄。
為人父 回複 悄悄話 穀歌的事會發酵的。在天涯上所有罵穀歌的文章都遭到網民的痛罵,人心所向,可見一斑。國外和國內的人是不一樣的,國外的人更在乎臉麵,因為自由已經足夠了,而國內的人更在乎的是言論自由,因為他們被和諧的時間太長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