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十一國慶閱兵大陣仗已經過去了,此刻激動的心跳大概已經回複平穩的頻率,血液的溫度也已經降到正常體溫了吧。
一切都煙消雲散了。中國人是容易激動上火的,激動一陣子,口號喊過了,搖旗搖過了,遊行遊過了,領袖也遙望過了,馬上轉身忙活自個的生計。
該幹嘛,幹嘛去啊。
老夫瞄了幾眼,那方陣絲毫引不起興趣;倒是看到錦濤站在城樓上,突發感想。於是囉唕幾句。
有人雲:此次大閱兵顯示了國軍威力,國家的強大。
老夫不以為然。
國力軍力不用顯示也擺在那裏,武庫裏有幾件新式武器外國專業機構門兒清。
也有人認為,慶祝就慶祝唄,何必興師動眾、弄得風聲鶴唳?
當然,老夫對此也不以為然。
對此次大閱兵有多種說法看法,老夫均不以為然。
此次大閱兵,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眾人首肯的,那就是陣仗雖大,卻沒有新意。
沒有新意,是針對曆史而言。不過對於錦濤來說,那是個人登峰造極的新的曆史篇章,永載共和國史冊。站在錦濤老哥的立場上看閱兵,老夫認為:走這樣一個大陣仗的閱兵儀式,是情理之中,且勢在必行的。
這個可以從錦濤的家世、經曆閱曆和意識幾個方麵來分析。
錦濤的家世屬於一般小商戶,其父經商,小鎮上的工商小業主。自食其力精打細算應該是家風加習慣。清寒之戶出俊才曆史上多多,不算稀奇。可是胡家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卻因為經商而被劃入政治異類,遭受打壓。錦濤於是多了一份政治翻身企圖。據記載錦濤在外省為縣官時曾回鄉為其父解脫冤情,依俗規在當地最好的飯館擺桌宴請鄉鎮書記,結果對方不給麵子,竟至酒席空擺。
真是情何以堪啊。
錦濤是按部就班、一步一個腳印、循規蹈矩從學生會主席、基層幹部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依政策幹部到西藏可以立即提拔三級,於是錦濤去了,然後在那兒施展才幹了。西藏的經曆是他仕途上一塊奠基石,打下發達的基礎。
錦濤今天站在天安門城樓,三七開黑發頭路清晰,臉上風雨不驚,眉宇不動,微胖的臉頰也頗頤養得符合廣額豐穎、天方地圓的天子相貌,神貌端莊,比先祖少了幾分大氣,但卻添一絲瀟灑:看他偶爾回頭和同僚談笑。
此時的錦濤,作何感想?
富貴不還鄉,如衣綃夜行。
傳統規矩,無人可逾越。在錦濤那個時代,人要向上,隻有入黨從政。共產黨網羅了一切社會有為青年,尤其是偏遠省份、草野人家的青少年。更何況家史有些問題的青年,入黨提幹就是唯一的人生希望。
錦濤可以告慰的首先是他的父母、他的先祖,然後(假如)——才是他的子民、黨、國家、民族。這個順序假如顛倒過來,他就不必搞這樣一個大陣仗了。
順序顛倒是不符合人情國情的。
每一個人,當他集權柄於一身,站在天安門城樓,麵對五千年曆史,都會產生感歎:我終於站在這兒了!
假如他當時想:中華民族偉大啊!黨啊,你把我培養到今天!人民啊,沒有你們,就沒有我今天啊!
這樣的人,是站不到那個門檻兒的。看看城樓下搖旗呐喊的人,多半是在那兒呐。
在錦濤眼裏,隻有毛澤東可以比擬。他心裏會服氣鄧小平嗎?更別提江澤民了。
毛澤東也是出身於草野人家,單打獨鬥,一步步爬上來的。當年他就是穿著中山裝,頭發倒梳,站在天安門城樓,據說,在步入城樓的當口,他按耐不住激動掩麵而泣。他哭得啥咧?這時,他想到了馬列前輩?無數先烈?
中國人民站起來聊!這句話是事後說給世人聽得(據最新資料透漏,當時連這句話他也沒說)。最刹那的心聲,絕對是:奶奶滴,潤之啊潤之,額也有今天!額終於站在這兒聊!秦皇漢武奈我何!
人生登峰造極的感覺如何?老夫認為這種感覺極具震撼力以及誘惑力。這不,毛澤東被震撼的掩麵而泣了,像受了委屈的小孩子了。小平同誌雖然個子一米五八,麻將白板身材,也要閱一閱兵,閱兵車上一站,比拿破侖雄偉的多了。老江就有些不倫不類,難以類狀。錦濤的登峰造極名副其實,他的心態應該和毛澤東相同。
看今天,錦濤一改衣裝,穿中山裝,立馬讓人想起毛澤東。四個口袋,上下左右排列,當中一個自己,江澤民在他旁邊,就如沐猴而冠了;所有人的西裝,便都像胸口裂開的一道縫隙,氣勢馬上縮小了下去。
錦濤的家世背景及文化傳統讓他堅持大閱兵儀式勢在必行;他的意識也引導他做如此打算。前麵的領袖都這麽做,他沒有不蕭規曹隨的理由。黨的章程是行動的規範,不逾越,不會錯,循規蹈矩是黨內生存的第一要義,生存下來才能有花樣翻新的可能。今天,錦濤無非有能力、政府無非有財力把閱兵搞得更隆重更奢華更鋪張而已了。毛澤東思想的精髓,說到底,是激勵了所有草野之民的翻身企盼,最高理想是站到天安門城樓上,最起碼的小縣城縣衙大院,差不齊的省市大樓裏。一切有為愛國人士,都在為這一理想在奮鬥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非黨莫屬。毛澤東做了典範,現在錦濤又是一個楷模。
不閱兵,是講不通的;閱兵陣容不大,也是不近情理的。要做,就做大!
在彰顯個人勳業的同時,必然要顯示強大的場麵。這樣就可以激勵起國人,讓他們血脈賁張,如此好事,何樂不為呢?
所以,大閱兵勢在必行,行之有效。而且還會有N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