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一揮手的博客

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招幾個人生知己,能否?
個人資料
揮一揮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化思考(2):美食與政治

(2008-01-08 17:03:33) 下一個

吃了嗎?

中國人見麵,習慣用這一句話表達問候之意。大多數情況下這隻是一句寒暄話,並不在意對方吃了沒吃,已經提升至一種文化的意境了。

中國人的文化裏頭,政治意味無所不在。用政治的眼光看,如何回答,就有學問在裏頭。

一般人回答:吃了,或是沒有吃。

政治人物的回答與眾不同,他會反問:

您哪——?意思:你吃了嗎?

政治家一兩撥千斤,把問題擋回去,把主動權抓回來。

這一問一答,深藏玄機,說輕了,不被對方摸底;言重了,或許就是性命交關的事。在政治家的眼裏,每一個問號,都是有來曆的,而不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底細,是保護自己的本能。

一句普通的回答:吃過了,至少反映出三方麵情況:

 你的作息時間表基本表露無遺。根據吃飯的時間,可以推斷出你大致的睡覺時間。

 吃飽了飯,在街上溜,說明了你的心境,連帶著推斷出你大致的生活水準和階級狀況。

 根據回答的口氣態度,可以感受你對發問者的態度和親疏度,也就八九不離十地知道了你的政治傾向,進而推斷出你大概的政治派別。

吃過了,簡簡單單三個字,把自己暴露無遺。

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甚至聳人聽聞。其實在那個政治高壓的年代(1949——1976),有許多人莫名其妙地被戴上政治帽子,遭受政治歧視,都是因為這簡簡單單三個字。善良單純的人們不知道這三個字的文化蘊意啊!孔子不就是說了句:食不厭精嗎(當然還有其它的言論),遭到怎樣的打擊迫害,狠批猛鬥啊,兩千年前的人都不放過!

據說在井岡山時期,毛澤東有一次打土豪,得了銀鈔在小鎮上打牙祭,吃完了就閑庭信步,散散悠悠地甩手自在,迎麵來了幾個老表,見麵打招呼:

嚼溜母滴?(吃了沒有哇)

警衛剛想回答,被主席以手擋住。他反問:

你那,嚼溜?(你呢,吃了嗎)

就是這麽一答,救了自己一命。原來那幾個老表是白匪探子,毛這麽一答,讓他們一時摸不著底細:是先去包圍飯館呢,還是先去抄他的老巢。就這麽一猶豫,讓毛澤東爭取了寶貴時間得以安然脫身。

都說貴人天佑,命大,其實都是有因緣在裏麵運作的。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既是封建皇朝延續的根基,也是農民造反改朝換代的口實,更是激進革命得以成功的把柄,就看當事人運用如何了。馬列主義畢竟是外來洋貨,一時弄個熱鬧時髦是可以的,但真正解決問題的,還得靠老祖宗的文化。

資治通鑒比資本論管用。

中國的食文化,其實是政治化。

美食對人類的誘惑沒有底線界限,它掌控人的胃。

沒人不愛美食,在美食的享受上,人們容不得半點馬虎,除非是粗茶淡飯或者饑荒年代。條件允許的話,食不厭精那是必須的,既是對得起自己的口胃,也是對得起中國的文化。

傳統基本靠嘴來傳承:吃和嚷。

當人們圍坐在食桌旁,一盤佳肴端上來,唔——好香吆!食指大開。但這時假如有一隻蒼蠅飛過來,盤旋在那盤菜肴上方,人們是一定要伸出手趕走它的,揮之而去,然後才大快朵頤。

美食的原則,應該通行於常識,等同於政治原則。

所以,不會頌揚善良而漠視醜陋,仰止高山而姑息卑劣------

人們不會因為喜愛美食而容忍蒼蠅。

更不會為一隻蒼蠅而放棄美食。

但,通常會為一隻蒼蠅而大動幹戈,自相殘殺。

------  ------

生活中,隻有好壞之分;在政治上,其實也難有明確的左右分界,隻有永遠的五十步和一百步之分。你認為自己很左了,很右了,但比你左,比你右的大有人在;你認為自己很鐵杆了,可是還有鋼杆金剛鑽的,花崗岩的呢;你以為自己很正確了,可是還有比你更精確的呢;你以為自己很熱愛了,可是你為此獻出自己的肉身了嗎?犧牲錢財了嗎?放棄美食了嗎?

在三個嗎麵前,問心有愧了吧。

 

五十和一百步,難以定位吧,所以擾擾紛紛。隻要運用美食原則,就能立斷是非善惡,人們享受美食消化美食,就是容不得蒼蠅的同席啊。揮一揮手,是必須的;美食,是一種追求美好的精神。

世間一切事物,最原本的狀態,是美醜。政治是顛倒、混淆美醜的手段,在人格上,政治家是分裂的,他鮮有人格可言。常人隻是以美食原則看待世事,信奉政治的人看重的卻是那隻蒼蠅,為了維護蒼蠅的合法性,他可以掀桌子,鬧場子,雖然他也一樣喜歡美食。

革命,往往是一隻蒼蠅引起的。

正是:紅腫之處,豔如桃花;糜爛之時,美如乳酪。

中國文化裏,說政治也是那樣的詩意啊。所以殺人如麻如割麥。

愚昧和殘酷,是文化筵席上一道傳統的美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