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一揮手的博客

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招幾個人生知己,能否?
個人資料
揮一揮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愛國的誤區

(2007-06-10 05:29:49) 下一個

某君剛到美國不久,看到朋友從大陸探親回美,帶回來一袋人民幣25分的硬幣,便問:這是做啥滴?
朋友驕傲答道:剛來,你還不懂。這25分硬幣和這兒的25分括特一樣重量,泊車時丟米特就用這個。
噢——省錢了。那麽,人家交通局一看這硬幣,不就知道是咱中國人丟的嗎?那不好。某君斷然指出。
管它呢,隻要不知道是我!
某君馬上想到自己是中國人,還有所有生活在美國的包括朋友在內的中國人。某君把這個想法藏在心裏,一直藏著。他拒絕朋友的慷慨贈送和經驗教授。
過了一年多吧,紐約市的所有meter都改換新的了。

多年前,有一次某君陪國內來客遊紐約,去自由女神塔。在碼頭邊排隊,同時興致勃勃觀看路邊的街頭小子們的雜耍演出,真是很精彩,引來陣陣喝彩聲。演出告段落,藝術家們拿著帽子當錢兜,走上來索取報償,同時嘴裏念叨:japanese two dollars。 Chinese one dollar。走到某君前麵了,某君往帽子裏扔進兩元錢,然後告訴藝術家:I am Chinese.
Thank you, thank you;sorry,sorry。藝術家點頭致歉。某君很自得,那天做向導也十分賣力。

某君對美食比較感興趣,因此經常上館子,還和朋友交流美食經驗:菜式、味道,調料。後來某君甚至自己下海開餐館了,此是後話。每次用完餐,結帳,付小費,某君出手都比較瀟灑,也就是說小費都在15%之上,超過紐約市規定的餐飲業小費標準。然後某君擦擦嘴,抖抖袖子,把尊嚴留下、隻帶走打包。美國是個講服務要小費的國家,入境隨俗,養成小費觀念,使美國人(很可悲的是:還包括國人同胞)改變中國人吝鏗的概念。記得最初慕名到曼哈頓下城“大四川”飯店品味,那家店生意好極了,都得在門外排隊,而且客人大多是老外。生意好就養成了Waitress們(都是國人)的青白眼,她們被養刁了:很明顯,國人在她們眼裏不受歡迎,因為——小費胎掰(很差)來兮。
菜實在是好,氣不太好。小看人了耶!某君很受刺激耶!
小費事小,以小寓大,人品國格乃見。

綜合以上幾件小事,眾人不難看出:某君很中國,很愛國,身在異國心向黨哈。
可是,要是說:某君就是我——揮一揮手,許多人要遲疑了,甚至於要懷疑了:真的是他(你)?
可以鄭重宣告:鄙人正是某君,某君正是揮手啊。上麵的事都是我的親身經曆啊!曆史來不得半點作假。這是前最高統帥老毛說的。
你?這個反黨反華的小醜!你?這個流氓放屁的家夥!你?、運運,領機要費的家夥!你------
有很大懸殊啊,關於愛國。
看來有認知上的誤差和盲點。
生命誕生的地方是你戶口的印記,人生如跋涉,也是漂流,飄到哪裏,在哪兒紮根,那兒就是你生活的家園。
生命降落的地點,是無可選擇的偶然,發生在命運不可知的動蕩裏,是生命裏不可承擔之輕的“輕”;
生活的家園,是自己選擇的必然,發生在直念的追求向往中,是可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偶然和必然,不可知和可知,輕和重,糾合在一起,於是就有了鄉愁,裏麵有去國的淡淡憂愁,和長長的追根思念之情,超乎俗世裏關於愛的涵義。
愛國是種什麽感情模式呢?它是政治範疇裏正反兩極概念在鄉愁追根情懷上的宣導。鄉愁有濃淡,追根有緊慢,人生悠悠,散板慢拍,濃淡緊慢才是生活的真實自在;鄉再遠,鄉愁是一枚郵票,總可以載你到那頭;根再蔓,刨根問底,祖宗的家底有譜可查。
愛國,是舉手擁護還是揚手打倒的政治表態,是還是不是,對還是錯,沒有過渡沒有濃淡緊慢,要叫你自己排隊入號。
我是中國人,無論飄泊到哪兒,都是中華五千年血脈延續的後人,不是某朝某代、某黨某派的國人。
在我理解,愛國,應是一種情懷,不是政治行為。
情懷,才可以深入人心,恒久不變;持之以貫,就是情操。
行為,永遠是功利的;情懷,是化在骨子裏、融在血液裏的原鄉意識,和生命一樣長久。
該反的,要反,該愛的,還是要愛。
所以,我就是揮一揮手啊,就是某君。

說這一些,好象是在重複愛國教育,那是小時候就教的教義。說起來真慚愧,到現在還要來嘮叨,似乎在授課,又似乎在辯白。
真是沒有辦法的事。
覺得,可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萬年月 回複 悄悄話 "在我理解,愛國,應是一種情懷,不是政治行為。"
揮手兄:看來,我們有著同樣的個性和情懷,難怪我們能夠成為朋友。喜歡你這篇非常真實的文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