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一揮手的博客

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招幾個人生知己,能否?
個人資料
揮一揮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曆史人物忽悠:鄧小平

(2006-09-06 22:41:31) 下一個
曆史人物忽悠

鄧小平



鄧小平是中共曆史上的傳奇人物,九死一生,成為中國當代曆史發展的承前啟後者。鄧的曆史評價參差兩極,是個極有爭議的人物。

鄧是資深黨頭,老牌政工,這兩點意味什麽?意味著在鄧的身上,黨性強於人性,鬥爭經驗豐富,手段靈活,是個徹底的現實主義者。知道這兩點,將會有助於了解鄧的生平和政見,以及政績。

鄧的事業鼎盛時期是在中原野戰軍政治委員任上。鄧從來不是那種瀟灑倜儻人物,是個實幹型人物。當年各個野戰軍裏,中原野戰軍條件算差的,可是照樣士氣高漲,捷報頻傳,鄧的鼓動操縱功高一籌。建國後雖官至第七位,但有所壓抑,不能揮灑自如,所以論個性才華發揮,當以此時期為最。

鄧和黨內另一重量級人物陳毅經曆基本相同,但性格大異。陳屬於瀟灑倜儻人物,詞章華麗。當時官場裏流傳聽陳老總的形勢報告和聽鄧小平的政策報告是一種享受的說法,可見鄧的鼓動性和政策解析水準了得。平常人聽戲有癮,當官的做報告也會有FANS,也是有特色的官場文化之一種。

鄧是實幹型人物,解決實際問題的能手,這在當年留學法國就已初見端倪。在勤工儉學鬧革命的當兒,鄧做的是最基礎繁重的工作,刻鋼板,印刷,載運,等等;而且真的到工廠打工掙錢,和我們現在出國的差不多,是小工和苦工差使。陳毅此時是在閑暇時間研究法國文學,似乎沒有認真打工的經曆,至少沒有記錄留下來。鄧是有記錄的,前些年法國的某工場還登報,稱有一筆當年欠發的工資,受領人就是鄧。建國後,黨委以重任,鄧抓經濟,具體而繁複;陳掌外交,大而化之,籠而統之,有點知人善用的味道。文革之前,中共裏不乏個性鮮明,具傳奇色彩的高官,這個官場還是有點看頭的。文革之後延續到今,整個官場隻見權謀沒有個性,實在是枯燥乏味的了。

因為實幹,鄧的禍福都因此而起。抓經濟是要看實效的,這與毛的革命浪漫主義時有抵觸,猜忌誤解反反複複,由淺及深,由少積多,終於導致毛憤怒出手,發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毛的最要對手是劉,而鄧因工作關係與劉接觸較多,且某些觀點一致,致文革初期被定為黨內走資本主義路線的第二號人物,打倒在地。劉慘遭整死,死無葬身之地,而鄧雖倒台卻未遭殃,流放外省,等於放生。毛曾說過:鄧的問題和劉不一樣。聖旨一出,劉鄧命運有別。

不一樣在哪裏?

鄧沒有野心,在曆史上沒有反毛的記錄,清清白白,這一點當時在黨內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政治生命。他一心實幹,是實幹家。劉有野心,不曾妄想取而代之,至少是想平分秋色。中共裏麵領袖水準的人物有許多,會寫〈論修養〉的人才太多,在毛眼裏都是睡在身邊的修正主義者;而真正有戰略戰術通才的實幹家不多。鄧即是一個。其次,鄧說話不繞彎子,心裏想啥嘴上說啥,基本是陽謀之人。毛熟讀古書馭人有術,心裏自有一杆秤,這是鄧能夠活下來東山再起的資本,當然,周恩來的暗中保護疏通也起了作用,尤其是在文革初期。

文革起自1966年,鄧62歲,橫遭厄運。但有貴人相救,貴人即是周恩來。毛有保護人名單,周照樣有保護人名單,但隻是圈在他自己心裏頭。周要保護的是一大批高官,但在文革這樣的環境裏周縱有三頭六臂都難以做到,自然便有三六九等之分。當然有些高官也是自保有道,不勞周操心的。

周掌管國事運轉,又要應承毛的浪漫主張,浪漫與現實熬得周心血焦枯。他最知道以後的中國需要怎樣的人來操作。鄧是周埋下的曆史伏筆。賀龍也是周的愛將,且私誼交好,但賀還是死於非命,追悼會上,一聲:我來遲了,確實悲憤,但不是沒有做秀的成分。陳也是周力保的,周曾對楸鬥陳的造反派揚言:要鬥陳毅,就先從我身上爬過去!可惜陳畢竟讀過法國文學,文人情腸,牢騷太盛防腸斷,真得了腸癌而早逝。不然,憑他的瀟灑和口才,文革後也是有些精彩可看的。犧牲一些,留下幾個;照單全收,略加增減,是周與毛之間心照不宣的政治交易。現在看來,毛肯定是輸家,血本無歸,徒剩個空架子,假牌子。



兩個決策 三句名言

鄧在文革中複起,第二次打倒,不死,再起,傳奇經曆在此不贅述。

單說兩個決策。

眾所周知,鄧的兒子在文革中受迫害致殘,原因就是他是鄧小平的兒子。鄧有愧疚,在賦閑時期為其兒子洗身擦澡。推及他人,此類悲劇在中國大地正不知有幾多!

痛定思痛。於是,文革後,由鄧倡議,中共中央決議,今後因政治原因的結案,不牽連子女。於是有耀邦雖倒,其子女親屬照舊長袖善舞;紫陽雖殞,其子女親屬仍可馳騁商場。殘酷鬥爭嚴厲打擊從此不複見矣。這是中共黨內文明的曙光,可喜可賀。

共產黨內接班問題曆來嚴厲,情節不比封建王朝差勁。也是痛定思痛,文革後鄧倡議,以年齡約製最高領導人和黨政領導人的任期。以當年鄧的威望和國人思賢的民氣,鄧的提案一拍即過,寫入中共決議。兩個決議是鄧的功勞。但在後一條的實踐上鄧沒有做出典範,以致功虧一簣,晚年濕腳,未能安然收腿進入曆史。

究其原因,還是鄧的黨頭身份政工經曆影響了他,更深一步推究,是五千年文化害了他。

做生意的人,到死腦子裏轉的還是:這一生,虧了還是贏了?老革命腦子裏牽掛的是:要見馬克思了。大多數老革命,包括有些生活也腐化,也搞特權的,整人被整,到老了,也打麻將,吃吃喝喝,嘻嘻哈哈,嘴邊常掛的一句話,就是:要見馬克思了呀!怎麽見,是一回事,但見是必定的。鄧革命一生,不會去見上帝菩薩的。又因長期搞政治,養成嗅覺敏感,改革又因他而興,鄧不想做馬列的叛逆子孫。所以他隱而不退,後台操盤,一個字:不放心啊!

鄧思想深處還是朕保江山不墮,視黨國為私器,封建意識做崇。身份經驗加意識,三者結合,造就晚年的鄧。再看同時期蘇聯、俄羅斯改革,戈爾巴喬夫、葉利欽下台,不管是光鮮還是黯然,都是幹淨利索,不再插手。因為他們明白,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需要解決的問題,曆史是包辦不了的。中共以學蘇共起家,半途反目,現在又在戰略上能源上拉攏依賴俄羅斯,似乎左右捭闔東西連橫,在靈魂上和蘇俄是不能比的,他們仍是老大哥。

五千年文化,積癜下來的,全是糟粕,精華早被稀釋。

再說三句名言。

鄧的“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已成為經典名言,道出了最樸實的真理,是現實主義最標準的寫照。憑著這句話,鄧抓經濟,經濟立見起色;鄧治亂世,民心擁戴。但凡事好壞相伴,太現實了就喪失了理想,而建立共產主義,至少初期共產主義----小康社會是要具有一些理想主義色彩的。哪怕做人也是要些理想主義色彩的好。黑貓白貓過盛,理想消失物欲橫流。在文革結束後,百廢待興,人心思變,於是有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公報,將文革定位政治浩劫,對毛有所論定。此後,有平反,有反思,整個社會追昔撫今痛定思痛,整個民族有反省自新的氛圍。但鄧又以豐富的政治經驗,徹底的現實主義眼光,提出其第二句名言: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將民心導向對錢的熱情上,巧妙地終止了民眾、民族的集體反思。

對文革的深思和反省,自然會觸及毛的形象以及共產黨的威信。鄧心有餘悸,因為他的“永不反案”家喻戶曉,有點類同於“求饒書”(毛將此公布於世,算是出口鳥氣,出出其醜)。盡管鄧實際上已翻案了,中央走的路子和毛的路線早是風馬牛不相及;而且公審四人幫(其中有毛的夫人),也算出了鄧受辱受屈的一口鳥氣,報了一箭之仇;但毛的旗幟仍要高高舉起不能放下,這就叫:形式不變,實質內容變。換句日常口語,是嘴上一套,做得另一套。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句話沒有錯。但要深刻理解,吃透精神領會意思需要時間。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其實也是一句充滿現實主義精神的話,其潛台詞是:大家都要富起來。改革開放就是發財致富,這是國人的共識。從精神阿Q一下子明白自己,黨容許並鼓勵,可以發財賺鈔票了!可以說,鄧的這句話在當時具有時代性的精神鼓勵作用,整個國民於是又帶著前所未有的熱情和狂熱投入賺錢的行當裏。

但是,沒有多久,人們才體會到富之不易,當初發財心切,隻看到一個富字,忽視了富字前麵的一個“先”字,似乎這個字才更重要。

於是有反腐敗,反不正之風的口號,進而釀成“六四”的導火線之一。

現在分析分析這個“先”字。

自古打天下者治天下,無論是現代的馬列還是封建的君王。毛得了天下,以國為家,實行共產主義充滿浪漫激情,一忽兒這運動,一忽兒那運動,與人奮鬥其樂無窮,毛是甩手王。他手下的元老功臣文武將相沒有幾人和他想法相同,不得已疲於奔命為求自保。天下打下來的二十年間這些人其實沒過過舒心日子,整日聽心吊膽,做官為了什麽?當初有激情(也許,未必),時間久了,官場熟了,耳邊有鼓噪了,封建意識複活。國即是家,拚殺一輩子了,取點用點理所當然。光耀門庭庇蔭後世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亦是五千年文化的組成部分,有幾人能超脫?

時機來了,於是有了這個先字。當然這個先字並不排斥運氣好的普通國民。隻是在封建意識濃厚,特權盛行的中國,夠得上先的是誰就不言而喻了。

先富起來,並沒有錯。換了任何一個政黨或個人,都不會放棄這份特權或是優先權。國家是一個寶器,分一杯羹,隻看有沒有這份資格。

先富起來,是件好事,證明社會重視財富,有私有財產了,為了保住屬於個人的財產才會求助法律秩序,應該比中共將國家看成黨產進了一大步,改革的全部意義就在這裏(因此改革障礙重重山重水複不難理解)。

一切進步文明、法律規章,都源於財產私有。

以同時期俄羅斯改革作比較。

在改革之初,中共中央的口號是:摸石頭過河,采取漸進漸行,一步三回頭,甚至進一步退兩步的政策。
俄羅斯的改革,采取的是“震撼療法”,此構想源於西方的經濟學家(我忘了姓名,廊友提醒),就是國家私有化一步到位,貪汙腐化也一次為過,沒有下次。當初的社會確實處於震蕩之中,一切凋敝。其時揮手正在俄羅斯徘徊,深有感觸。

中共的改革政策延長了私有化的過程,而且模糊混淆了公私之間界限,其結果,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以及同樣具有中國特色的腐敗現象。最近網路上有篇文章,講得是中國的億萬富翁90%是管家子弟,當初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變成了讓一部分人永遠富下去。

俄羅斯的改革政策,初期引來社會動蕩,因私有化比較徹底,自然法律和遊戲規則也相應透明公正,幾年後即步入正軌,目前連續幾年經濟發展穩步正常,GBT(國民經濟生產總值)處於5-6%,眾所周知,這是一個合理的比例,而且經濟結構與成分與中國有很大不同。(揮手對經濟是外行,數字尤其模糊,不詳述了。廊友們會比我內行。)目前的中國,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改革深化不下去,貪腐卻往深度發展。在政府的慫恿下,民族主義盛行,言論之間,大有文革遺風。(關於民族主義,邱吉爾有過精辟論斷)1917年後,中國學蘇聯,80年後,中國不敢學了,於是有特色論出台。學是容易的麽?需要心胸和膽氣。

推波助瀾,鄧還有第三句名言,隻是這句名言不見諸於任何媒體,但對國事發展同樣具有巨大影響。

還是自家的娃好。

這句話不象“先富起來”那樣要花時間去理解,意思比較明確,保持江山不變還是靠我們這些人的子女。此言一出,黨內官員聞風而動,中組部在忙完了平反工作之後接著忙安插安排培養工作,幾年下來成效顯著,前麵提到的百分之九十說明了問題,還有其他資料,其廣度深度在五千年曆史中絕無僅有。揮手就不勞費口舌了。僅舉個典型例子。
李鵬、江澤民都是因為自家的娃,榮登大位。

鄧的三句名言,對中國的發展影響巨大。第一句講得是方法論,表達手段;第二句講得是經濟,是改革開放口號裏最鼓動人心的一句;第三句其實是講得政治,統治術。三句話句句到位,有機聯係,貫穿現實主義精神,中心思想一個:江山不變。鄧的三句話,體現一個老共產黨員的本質和素質,無愧去見馬克思。

偉大的人都有名言傳世。毛的名言何其多,聽他的名言,人們神經發燙,血液沸騰,精神阿Q,到死都在夢中不知吃了何藥;鄧廢話不多,名言隻有三句,因為現實沒有浪漫色彩,聽他的名言,人們務實到拜物直至瘋狂。整個國民在浪漫和現實兩個極度八音裏震蕩練炒,所謂民心浮躁,乃至焦躁,不是沒有來由。即使偉人仍有等級,毛自稱三七開,鄧沒有自評,但論功過,應是五五對開。就像切西瓜,一刀下去劈啪兩半,雖不是斤兩不差但總是一半一半罷了。

此話怎講?

鄧在晚年還是走了一步好棋。前幾日看到走廊幾位高手論棋頗有啟發。就以論棋的格式來說鄧在三句話之後的一步棋,來做此忽悠的結束。

鄧在欽點了江之後,又欽點了當今黨首胡錦濤。眾人不禁要說:此人不是自家的娃了吧?

鄧走了兩步黑子,又擺了一步白子斷其後路,白子是來收盤的。

貪瀆不能永無休止啊,從“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自家的娃好”二十年有多,這點時間足夠富起來了,足夠打好樁部好局了。應該見好就收了。胡不是打江山的部屬,沒有錯種複雜的關係,以他的黨政經驗和清新麵貌,應能開創一個新的局麵。

鄧這步棋有放有收,進退五十年,江山可保。那麽,誰要是貪得無厭,繼續伸手,他應該就在收盤的袋子裏,怨不得天怨不得娘了。這叫識時務者為俊傑。

從現在的局勢來看,正應著這步棋路在走。江有些抝局,不想善罷必引火燒身,近日上海連接揭出貪腐大案,以此為鍥機,胡要收口,一展清新局麵。毛晚年糊塗,鄧從來沒有糊塗過,他知道自己做什麽,以及怎樣做。

是耶,非耶?就請拭目以待。



忽悠外話:此忽悠忽得我頭昏腦脹。說鄧必提六四,此話題太大,非我能力可為。也許以後有機會再忽悠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雨打梧桐 回複 悄悄話 鄧處理問題還是果斷的務實的,他的哲學是實用主義的。
gong dao 鄧小平就是當今腐敗的根源,他不僅把國有資產劃給了他的後代,他是當今社會的貧富巨差,富看不起窮,買官賣官,貪汙腐化,包二奶等等扭曲的社會風氣的罪魁禍首.
登錄後才可評論.